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管控车道的概念、方法及其在美国的研究应用现状,结合国内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分析了管控车道在国内缓解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方面的作用,探讨了管控车道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和城市主干道路中的应用前景和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可逆车道技术是用于道路通行能力资源调节的手段之一,国内城市对可逆车道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总结提炼可逆车道设置条件、设施要求、运行管理等方面经验,对可逆车道的推广应用显得尤为必要。广州在可逆车道的应用方面作了积极的尝试,并在解放北高架桥应用非对称交替放行法和干线信号协调控制策略为可逆车道的动态管控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验证了可逆车道运用于车道数为奇数的拥堵路段交通疏解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国内城市快速路改造潮汐车道的案例较少,北京市莲石路快速路改造是国内首次采用VULCAN移动护栏的快速路潮汐车道。确定莲石路潮汐化改造的研究范围,分析莲石路潮汐化改造的条件及制约因素。对潮汐车道设计具体方案进行阐述,并简要介绍了VULCAN移动护栏。最后,提出了莲石路潮汐车道的运营策略。  相似文献   

4.
袁荷伟 《中南公路工程》2013,(6):250-253,259
目前国内存在大量路侧土地开发强度高、交通量大、接入道和交叉口密度大、道路用地紧张的城市双向四车道路段。由于现有条件的限制,这些道路的交通压力已经不可能通过拓宽道路、增加车道来缓解,将其改造为含双向左转车道(TWLTL)的三车道道路是一种有效方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表明双向左转车道能在保证道路服务水平不降低的基础上减少事故、缓解交通压力,使用效果良好。结合TSIS仿真模拟,对双向左转车道设计与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5.
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得到符合我国交通流特性的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实现城市快速路的安全高效运行,首先对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间距的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将其分为加速车道长度、两立交净距和减速车道长度3部分;然后以概率论和微分法相结合的思想,结合主线交通量对加速车道长度进行了研究;以概率论和微分法相结合的思想,结合交通标志的位置设置对互通立交净距进行了研究;运用动力学原理并结合驾驶员的驾驶舒适度对减速车道长度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到了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模型。最后计算得到符合我国实际的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值。  相似文献   

6.
国内避险车道的起步较晚,相关的研究还较少,该文对避险车道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材料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可供道路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多车道自由流收费技术进行了探讨.介绍了自主研发的多车道自由流收费系统构成,在分析现有视频设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对多车道车辆视频检测准确定位方法,运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实时多任务的设计方法对系统各个模块协调控制进行分析和设计.  相似文献   

8.
动态公交车道可以在公交优先的前提下实现社会车辆的路权共享,有效提高车道利用率,对缓解交通拥堵和推广公交车道具有积极作用。但目前动态公交车道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方法体系、可行性、适用性尚待探索和深化,相关系统性的研究综述缺乏。文中从动态公交车道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入手,对动态公交车道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首先对城市公交优先策略进行概述,通过回顾传统公交优先策略中信号优先、车道优先措施,引出动态公交车道的时空优先概念;然后回顾和评述动态公交车道的运行规则设计、影响因素分析和运行效益评价等理论研究的进展,并归纳已有车道运行实例的研究报告和应用成效。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动态公交车道研究新的切入点。最后对中国动态公交车道发展进行展望,并对后续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中之重.通过东北部调线工程的设计实践,考虑规范对车道数的描述,对国内相关类似城市环线快速路车道数的统计,针对远期外环线全线快速化改造后对既有外环线改造的影响等因素,并根据交通量预测及分析的结果,多方面论证,进行横断面设计.  相似文献   

10.
连续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的交通安全状况,规范避险车道设计的相关参数,在基于实地调查、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避险车道的涵义及其设置目的和工作原理,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避险车道在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上设置的必要性,并对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的交通事故特性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运用数学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对避险车道位置的选取,几何参数、结构参数的取值以及附属设施等的技术参数设计指标,从而为连续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城市交通系统重规划、设计以及政策实施前评估的现状,提出应用城市综合交通大数据平台,监测评价重点工程实施效果,强化交通系统运营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从而实现交通优化"闭环"管控模式.分析了莲石路潮汐车道设置前的预测效果,利用综合交通运行监测数据,评价了潮汐车道设置后的运营效果,针对运营中的问题,不断提出优化措施并实时监控,从而实现莲石路设置潮汐车道提高相关快速路平均运行速度的预期效果.后期的实施效果,请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可变车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上,在应用研究方面则相对较少。查阅相关文献后发现,在后者的研究上存在实施方案考虑因素不全面、可操作性差等问题。文中针对这些问题,选取乌鲁木齐市西山路为研究对象,在论证了可变车道方案可行性的基础上,设计了较为完善的实施方案,并运用仿真软件评价实施效果,结果表明,设置可变车道能够有效减少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和排队长度。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加速车道长度设计与车辆汇入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加速车道长度对高速公路主线交通流的影响,利用可接受间隙理论,分析上匝道合流区通行特性和通行能力;基于最小车头时距,研究了加速车道上车辆汇入高速公路主线的概率;以高速公路主线和加速车道的车流量、最小车头时距等参数为基础,优化了高速公路加速车道长度设计方法,获得了入口匝道交通流控制模型.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设计高速公路加速车道长度,控制入口匝道交通流,在高速公路主线车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入口匝道车流量比传统方法增加了近1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高速公路互通变速车道设计方法及标准的对比分析,研究《AASHTO规范》与我国规范的差异。经过分析,《AASHTO规范》对变速车道长度的定义较中国规范复杂,在设计应用时,需参考主线及匝道设计车速,并且根据匝道平曲线要素对变速车道长度进行调整,设计过程更为动态灵活,同时设计方式也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合流区1车道交通量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高速公路合流区1车道上交通量的变化规律,利用摄像机对高速公路合流区1车道上交通量数据进行大量调查,运用AutoScope2004图像处理系统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提出1车道交通量随主路交通量、匝道交通量及其离合流鼻端长度变化而变化的经验模型,运用此经验模型与美国HCM模型进行比较,得出我们的模型不但改进了HCM模型,而且更适合我国实际。该模型可以为合流区通行能力分析、交通管理和几何设计等进一步研究提供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高速环道横断面设计中,车道宽度的定义与普通公路设计时相同,均为车道的水平投影宽度。根据高速环道横断面超高角较大的特点,分析了设计车道宽度按照水平投影宽定义与按照实际弧长定义时两者的区别,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横断面设计方法,设计车道宽度能够被定义为实际车辆行驶路面的曲线弧长。根据高速环道横断面平衡车速设计的基本原理,以三次抛物线方程的横断面设计为例,通过各车道的宽度以及设计平衡车速控制要求构建积分方程组,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对设计横断面方程的参数进行求解。在允许的工程精度误差范围内利用弧长积分、迭代计算等方法得到横断面方程参数的数值解,在此基础上对横断面进行三维建模设计,并最终有效应用于工程实践中。新设计方法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较,在车道宽度的设计依据、工程经济性以及施工效率等方面更有优势。通过对某个典型试验场高速环道横断面设计的实例计算分析,用具体的分析数据证实了新设计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作用。在同样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车道宽度以弧长定义的新设计方法将节省较多的道路面积和路基填方量。新设计方法的研究为今后高速环道横断面的设计提供了不同的设计思路与详细的模型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盾构隧道内部双层结构快速化施工方法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盾构隧道直径的增加,双层车道结构在大直径盾构隧道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盾构隧道内部结构设计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由于空间狭小,施工组织困难,施工速度慢.通过对现有隧道快速化施工方法的研究,提出了采用预制化结构设计加快盾构隧道内部结构施工速度的设计技术.结合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盾构隧道双层行车道结构设计,通过对上层车道结构预制化方法的研究,首次提出“预制车道板+梁板节点后浇”和“预制车道板+支座”两类上层行车道预制结构方案,并对预制车道板预制宽度、拼接做法等设计要素进行了对比分析.施工分析表明预制结构速度在施工速度、施工组织灵活性等方面均优于现浇结构施工.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合流区1车道车头时距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为揭示高速公路合流区1车道上车辆的运行规律,利用摄像机于2000年在江苏、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广东等地对高速公路合流区1车道上车辆的车头时距数据进行大量调查,运用AutoScope2004图像处理系统对大量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此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提出1车道车头时距分布为变化阶数的Erlang分布的分布特征,运用拟合分析及χ^2检验技术对提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检验。该分布特征为合流区通行能力分析、交通管理和几何设计等进一步研究提供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9.
预制拼装桥梁实现工业化,可以提高国内桥梁建设水平、减少施工对环境、交通的影响,势必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针对目前国内外城市高架装配式桥梁的发展进行了整理和归纳,提出了适合目前阶段中国国情的装配式桥梁设计方案,并对其中较难处理的六车道、八车道断面的倒T型盖梁预制安装方案进行了针对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王兵 《公路》2007,(1):188-191
针对青岛~兰州高速公路邯郸~涉县段台坡隧道的设计,运用有限元方法对三导洞法修建三车道连拱隧道进行了动态数值模拟,并且对三车道连拱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围岩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及位移的表现特点进行了分析,可为大断面连拱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