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区域多方式货运网络随机平衡配流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求解算法。建立了包含不同运输方式线路和转运枢纽的区域多方式货运网络描述模型,以随机用户平衡原则为基础,构建了等价于区域多方式货运网络随机平衡配流模型的变分不等式问题。建立的模型既考虑了联运过程中转运费用对路径选择的影响,又可同时计算出路线和转运弧上的流量和费用。采用精简对角化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并给出算例对算法的有效性和模型的实用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为了避免汽车运输企业在运输方式和运输路径选择方面的盲目性和随机性,以载有汽车整车的滚装车公路运输及滚装船运输费用、时间及碳排放量为目标构建了多目标0-1规划模型。通过对公水联运网络进行转换,将公水联运网络的中转节点拆分成多个虚拟节点来构成公水联运虚拟网络图。由于公水联运过程中运输时间与转运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引入模糊数的概念来表示不确定的时间,且考虑了各个路段的拥挤度,提高了出行可靠性;在碳排放量模型构建中,根据不同燃料的吨公里消耗量、单位热值的含碳量及不同运输设备的碳氧化率建立了碳排放因子计算模型。运用Matlab程序设计改进的遗传算法求解出问题的非劣解集,通过对比蚁群算法、常规遗传算法与文中改进遗传算法的求解结果,得出文章算法的设计在求解效果上有一定的优势性,为长江沿线汽车整车运输方式及路径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集装箱多式联运组织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进行具体描述的基础上,从实现广义运输总费用最小化的原则出发, 建立了一种集装箱多式联运组织优化模型,并运用模拟退火遗传算法从理论上探讨该模型的求解,并列举了一个可提供6个中转地和3种运输方式的算例进行分析说明,确定合理的最佳运输路线和最佳运输方式选择的联运方案,使广义运输总费用最小.  相似文献   

4.
为取得公路货运网络的规模经济,提出采用共同配送模式来优化公路货运网络。针对已有运输网络设计模型中对运费函数和路径选择分析的不足,提出包含分段费用函数和最短运输路径选择的公路货运枢纽网络设计模型。通过实例计算,采用共同配送模式的公路货运网络中的货物周转量比采用传统的"点-点"网络模式中的货物周转量增加38.07%;而前者的干线公路运输费用却比后者下降了26.48%。结果表明,采用共同配送模式有利于实现公路货运网络的规模经济,文中提出的运输网络设计模型能较好用于公路货运网络优化中。  相似文献   

5.
针对多式联运各参与者需求偏好不同的实际背景,以提高所有参与者的综合满意度为优化目标,对中欧集装箱多式联运的路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考虑组成列车等待时间的要素,以列车、船舶的固定时刻表和收货人的软时间窗要求,组成的混合时间窗为约束条件,在分析了影响各参与者满意度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效用值偏好信息的综合满意度模型.为解决货物时、空、量的衔接组合问题,设计双信息素蚁群算法,用以搜索路径与运输方式的组合搭配,并将改进的小生境遗传算法嵌套进蚁群算法.采用由连云港到马德里的实例做对比验算,分别给出不同需求偏好下的运输方案,并与现有研究方案对比,其综合满意度指标可平均提升约6%~10%,采用混合算法后收敛速度平均提升约36.21%,能够为不同参与者在实际运输过程中路径与运输方式的选择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基于非线性双层规划的货运网络分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龙海  安实  毛科俊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12):109-112,126
采用非线性双层规划理论构建多式联运货运网络分配模型,模型同时考虑了货物运输应该优先保证货主的利益,以及运输时间、成本的改变对货主决策的影响。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引入两个相关联的网络概念——运输网络和集计网络,上层为货主在集计网络上确定各种联运方案的货运量,实现集计网络流量的用户均衡,在进行决策时必须考虑下层承运者的路线选择所引起的路网流量的改变;下层为承运者根据上层的决策在其运输子网络中进行路线选择,实现运输子网络流量的系统均衡,并给出其求解算法实例。模型模拟了货主和承运者的实际决策行为及其相互影响关系,解决了货主和承运者决策分离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枢纽建设的运输规模效应,考虑路网运输费用平衡流量分配关系和可能产生的路段扩容需求,构建以枢纽建设费用和网络运输费用以及路段扩容费用组合最优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并结合Dijkstra算法和枚举法进行算例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从比较综合的角度为城市客运枢纽选址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集装箱在海铁联运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导致运输时间波动, 进而影响货物的送达准点率。为有效降低不确定运输时间的影响, 兼顾运输过程的经济性和绿色可持续性优化集装箱海铁联运箱流径路。采用随机机会约束规划构建运输总费用最少和碳排放量最低的多目标模型。在约束条件中引入铁路和海洋期望运到时间, 并对超过期望运到时间的径路进行惩罚处理, 保证运输径路的优越性。考虑一站直达和中转换装这2种运输组织模式, 克服现有研究未考虑货源是否充足的缺陷。运用不确定及概率论相关理论知识将不确定约束转化为线性约束。以西安至洛杉矶的集装箱货物出口径路优化为案例背景, 采用NSGA-Ⅱ算法求解, 并通过贪心算法改进初始化种群以及基于logistics分布的概率选择算子改进精英选择算子。通过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①算法优化后运输总费用减少23.15万美元, 碳排放减少6.69 t, 同时算法求解速度提高了75.36%;②将本文模型选用的随机规划和模糊规划进行对比, 发现随机规划解集数量多于模糊规划, 且二者在相同输送径路中的运输总费用和碳排放量均优化了10.65%。因此本文模型和算法具有良好的优化效果。进行灵敏度分析, 观察置信水平以及时间影响系数对目标函数和货物送达准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①较高的铁路和海洋运输置信水平会提高货物的运输总费用。②时间影响系数和货物送达准点率呈负相关, 影响系数越大货物送达准点率越低。   相似文献   

9.
针对空铁联运容量控制理论缺乏、旅客选择行为复杂化等问题,研究了基于旅客选择行为的空铁联运两阶段容量控制方法。第一阶段建立旅客选择行为模型,通过引入影子吸引力,改进现有选择模型中忽略竞争、选项单一的缺点,建立空铁联运产品选择模型,并基于巢式Logit模型证明其合理性;第二阶段以最大化联运期望收入为目标,建立空铁联运网络容量控制模型,并基于分支定界思想,提出嵌套产品子集下的模型求解算法;最后,针对空-铁网络上150座级机型的容量控制问题进行验证,并对比分析不同竞争强度下的网络期望收入。结果表明:150座航班中有91个舱位分配给航空市场的旅客,有59个舱位分配给联运市场的旅客,网络期望收入为160 600元;在综合考虑替代品竞争的情况下,票价低且竞争性高的产品更具有收入价值;此外,改进后的模型通过引入影子吸引力,捕获了基本吸引力模型和独立需求模型之间的需求,相较于独立需求模型能提高4%左右的期望收入;并且,在非联运产品和联运产品的舱位总数相持的策略下,航空公司可有效应对联运市场的竞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陈慧  胡万杰  陈一村 《隧道建设》2022,42(8):1420-1427
为解决地面地下物流系统耦合运作下的货运性能评估问题,根据城市物流特征刻画一体化网络设施形态,提出地下货运载具设计依据与多式联运成本测算方法,基于案例,对一体化网络运输成本、总运力、流量配置和交通安全外部效益在不同地下运载速度、发车频率和设施容量参数下的动态表现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 1)路网与地下物流网络的立体协同有利于城市物流降本增效; 2)与运载速度相比,地下枢纽节点的处理能力和干线隧道的通行能力对一体化网络服务水平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在集装箱多式联运中,集装箱箱型和运输方式的组合优化直接关系到货物运输的时间、费用和质量.考虑运输需求量为模糊情况下,建立集装箱多式联运箱型和运输方式的优化模型,实现集装箱多式联运总成本最优化,并提出模型求解的改进型粒子蚁群算法.最后结合算例对模型进行应用分析,并分析箱型替代和运输交货期限的变化对多式联运总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承运人可根据不同运输需要实现集装箱运输规模效益,提高集装箱利用率;时间限制对承运人选择集装箱箱型和运输方式的影响较大;改进型粒子蚁群算法优于蚁群算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双层动态均衡模型解决城市交通网络的设计问题,即构建以交通网络总阻抗和建设资金为上层目标,动态路径选择的变分不等式模型为下层目标的双层规划模型。利用模拟退火算法求解上层模型,采用修正的投影算法求解下层模型。此模型能够内在地不断修正路段流入率值和路段能力增量(即网络设计方案),同时可以得到路段流入率值和路段能力拓宽方案的最优解,该算法的可行性与正确性已在一个小型网络上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生产运营中较少考虑货运站点货物需求不确定性以及客户对货物运到期限的要求,设计双层时空服务网络描述枢纽内快运班列车流组织过程.该网络分为货源层和编组层,货源层中带有方向别的车流选择延迟弧或运输弧在相应时段到达编组层中的编组站.同时考虑编组站办理方向总数和车流组织基本约束,构建了铁路枢纽内快运班列车流组织鲁棒优化模型(CR),使用IBMILOG Cplex软件对模型进行精确求解.通过算例和大规模测试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当ω=0.03时,鲁棒模型的目标函数值比随机优化模型(CS)的目标函数值降低5.10%,发送车数提高5.66%,最长求解时间为82 s,鲁棒性强于随机优化模型.虽然确定性模型(CD)在—些情景下可以获得较优的解,但是在需求不确定的条件下,确定性模型目标函数值要差于随机优化模型和鲁棒模型.当枢纽内货运站点数设为50时,时空网络服务弧段数达317,模型的求解时间为1 375.4 s,在可以接受的时间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虑考虑海铁联运过程中影响集装箱班列开行的不确定因素, 结合班列服务客户各自固定需求时间窗的实际需求, 引入不确定规划区间来表示集装箱在客户节点的装卸箱服务时间, 同时将具有时效性要求的需求时间窗设置为软约束, 运用惩罚函数将其作为惩罚项整合到运输成本目标函数中, 选择合理的惩罚系数, 构建以运输成本低、运输时间少为目标的班列服务路径非线性多目标优化模型, 针对不确定变量, 采用机会约束规划转换模型得到考虑模糊时间的多目标路径优化模型, 通过加权求和将多目标合并转化为单目标问题, 并设计人工蜂群算法求解所构建的班列服务路径优化模型, 并以盐田港海铁联运为实例进行了模型检验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1)在硬时间窗约束下运输时间减少了88%, 但成本增加了97%, 充分表明了软时间窗设置的优势; (2)考虑不同的运输目标时, 只考虑运输费用时, 运输时间增加了5.3%;只考虑运输时间时, 运输费用增加了67.8%。所建模型和算法能够很好的满足不同客户不同运输时效性的需求, 在运输费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当前,绿色物流网络的构建对企业物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研究了不确定情形下的绿色物流网络和库存问题,提出了一个考虑网络成本和CO2排放当量的双目标随机规划模型。其中,经济目标最小化网络总成本,包括订货成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延期交货成本和缺货损失成本;环境目标最小化运输过程的CO2排放,该过程基于《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提出的测算方法和数据库进行。对于客户需求的可变性,采用情形树法进行描述,以客户需求不确定性的发生为界,将模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分析。此外,文中对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 II)进行改进求解上述模型,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收敛性能上明显优于原算法。文中模型和算法在一个两级供应链物流网络算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环境目标的引入通过对订货、库存及运输方式决策产生影响来降低运作对环境的影响,决策者可以在小范围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环境影响。此外,文中还对各决策过程关于延期配送的货物比例α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说明了文中提出的模型和算法可以为各级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订货、库存及车辆调度方案,以达到网络总成本和环境污染最小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运输需求下滑和货源结构调整,倒逼公路货运市场转型升级。基于市场主体"多、小、散"的行业现实,公路货运企业将依托现代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加快高效运输、产品创新、组织建设、品牌服务、网络完善、人才培育和环境保护,提升物流的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加快产业提质增效。从2014年开始,零担快运领域众多行业巨头纷纷启动"加盟制",在二三线城市乃至乡镇地区寻求布点。零担快运目前市场情况如何?物流企业用车将发生哪些变化?近日记者就上述问题独家采访了新邦物流副总经理胡晓龙。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设高效的冷链物流运输网络,有效改善冷链物流市场呈现的企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和冷链物流网络运营效率低等局面,首先构建了基于轴辐式理论的冷链物流网络优化模型。该模型以生鲜品运输开始节点至目的地节点新鲜度最大为约束条件,以冷链物流运输成本、制冷成本和货损成本的总和最小为优化目标。然后通过CPLEX12.5版本商业求解器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其中非线性目标函数利用CPLEX分段求解技术处理。实际算例以及试验分析结果证明:当问题规模较小时,CPLEX和算法最优解接近,计算时间更快;当N=30和40时,CPLEX已经无法计算结果。因此在N=20时基于新鲜度的冷链物流网络模型适合CPLEX求解。且将新鲜度按冷链生命周期分别划分为2,3,4段,新鲜度分段函数在3种情形下的新鲜度表示都接近于新鲜度指数表达,验证了新鲜度函数分段表达的可行性。本研究提出的基于新鲜度的冷链物流轴辐式网络在保持易腐品新鲜度最大情况下利于冷链需求和资源集中化,运输网络高效化和低成本化。相对于冷链物流传统网络,虽然冷链物流轴辐式网络中枢纽点的转运会导致生鲜品货损成本增加,但在干线运输的规模效应下总体的运输经济效益仍为最大化,冷链物流轴辐式网络相对冷链物流传统直通式网络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能力约束下的旅行选择和停车行为模型,模型同时考虑了出行者对旅行路径和停车设施的选择、道路路段和停车设施的能力约束以及道路网络的需求弹性。构造了数学规划模型,证明在非主动能力约束下,网络均衡条件与该数学规划模型等价;当能力约束为主动约束时,该数学规划模型的解不是网络均衡解,但当对路网的饱和路段和饱和停车设施征收某个附加费用之后,网络均衡解满足能力约束。设计了增广的Lagrangian对偶算法和部分线性化算法来求解该模型,并利用算例来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效率及评价交通政策的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停车收费、新增停车设施、停车设施与目的地之间的步行距离将显著影响出行者的旅行选择和停车行为。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状态判别的正确性与稳定性,研究了一种基于遗传模拟退火算法改进的FCM算法与概率神经网络(PNN)结合的短时交通流状态判别方法.针对传统FCM算法会收敛到局部最优解的问题,利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对其进行改进,优化算法初始聚类中心;将已分类的数据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对概率神经网络(PNN)模型进行训练与测试,通过对径向基函数的扩展速度的优化提高PN N算法的准确性;并利用厦门市城市道路地磁检测数据对模型进行实例验证及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方法能够有效的实现交通状态的判别,且能够得到全局最优解;同竞争神经网络模型、GRNN模型、SVM模型相比,文中模型的交通状态判别正确率分别提高2.1%,4.5%,2.7%,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低碳出行的要求,从优化线网的角度建立了基于低碳理念的公交线网双层优化模型。其中,上层模型是一个以乘客总出行时间最短、能源消耗最小、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最少为目标的公交线网优化模型,下层模型是一个改进的Logit路径选择客流分配模型。针对建立的模型,给出了运用遗传算法求解公交线网双层优化模型的方法和步骤。并用算例说明了所建立模型与求解算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