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城际铁路不仅加强了城市群之间联系,也带动了沿线站点发展。由于城际铁路对沿线站点周边的基础设施影响较大,在建设前期需要控制开发土地规模,以及合理规划土地开发。文中通过分析城际铁路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优化了城际铁路车站客流预测模型。同时,在土地开发面积一定的条件下,利用上述模型预测结果,并综合了沿线土地开发强度、容积率、城市人口等指标,进一步建立了以土地利用为基础的土地开发站点日均吸引人口预测模型。该模型可用于预测车站吸引客流量,从而对土地开发规模进行有效控制。以广清城际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证明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从而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吕骥  董治  吴兵 《交通科技》2014,(1):102-105
在传统"四阶段法"不满足城际出行研究要求的情况下,借鉴出行活动分析理论对城镇群内城际出行行为进行研究。通过构建城际出行链理论模型,结合长江三角洲城镇群旅客城际出行调查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城镇群内旅客城际出行全过程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了各类客流在城际出行不同阶段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城市群内低频率城际出行行为,对长三角城市群内上海与其他城市间的城际出行进行选择方案抽样调查,基于城际出行行为调查数据建立出行方式选择的多项Logit(MNL)模型;选择方案抽样调查数据与随机抽样调查数据存在方案分层结构偏差和因素重视度偏差,故引入反转因子(IPW),分别用外源性样本极大似然估计(ESMLE)简单修正法和加权外源性样本极大似然估计(WESMLE)法对MNL模型进行修正.结果表明:未修正模型及2种修正法下的模型命中率分别为57%,75%和84%;WESMLE修正后的模型能基本满足建模精度要求;城市群内低频率城际出行行为受出行时间、费用及个人属性等因素影响,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随机性和随意性.  相似文献   

4.
为预测无精确现状货运OD矩阵的城际公路货运分布量,引入区位理论,根据城市的用地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指标,从城市聚集规模质因子和可达性2个方面量化城市区位信息,从而获取城市的产生区位影响因子、吸引区位影响因子和相对可达性;考虑区位影响因子,将其与改进重力模型相结合求得货运量分布概率矩阵,将计算所得的未来年货运产生量预测值通过货运量分布概率矩阵分配至相关城市,得到初始货运量分布矩阵;再根据Fratar模型预测城际公路货运分布量,最后以云南省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建立公路货运分布量预测模型,并经过Fratar模型迭代计算能够获得云南省未来年的城际货运量分布OD矩阵.所提出的城际公路货运分布量预测方法可大幅简化基础数据收集与货车调查工作量,具有很好的移植性.   相似文献   

5.
城市新区作为城市空间的拓展,是城市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以城市新区慢行交通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重力模型、距离阻抗函数建立以区位势能为基础的城市新区的慢行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以道路共享理论为基础,建立"点-线-面"的新区慢行路网系统,结合襄阳市庞公新区为例,通过对庞公新区慢行交通需求预测,合理规划城市新区慢行系统,提高慢行出行者交通安全和出行效率,促进城市新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引入忠诚度变量的城际出行方式动态选择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城市群的快速形成与发展,结合城市群城际出行特点,研究城市群城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基于非集计理论,对效用函数引入刻画动态选择行为的忠诚度变量,抓住了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的关联性.利用了平滑指数计算忠诚度变量,既反映了忠诚度的持续性也考虑了突变性.将忠诚度变量作为影响因素引入模型的可观测效用部分,建立出行者城际出行方式选择Mixed Logit模型.在大量调查问卷基础上,通过对引入前后的模型对比分析计算得出,忠诚度变量加入后,模型中其他的出行影响因素效用强度明显削弱,其产生的正效用证明了城际出行选择是一种带有倾向性的行为反应,具有某种出行方式选择的持续性、依赖性和突变性,说明出行者过往的出行体验对选择心理具有显著的影响,也说明构建的模型很好地还原了出行方式选择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城市区位势能的路网密度规划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城市区位势能角度出发,分析路网密度和城市区位势能成正比的现象,进而研究了基于城市区位势能的路网密度规划方法。首先,运用总量控制法对城市路网密度进行控制;然后分别给出经济增长系数、城市区位势能和理论区域路网密度的算法;最后应用上述算法,以路网密度作为控制指标,对某市的区域进行路网密度规划。结果表明:经过总量控制后的路网密度可满足未来城市内部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需要,且该方法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长株潭城市群城际与城内客运出行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城市群区域客运出行规律,对长株潭城市群客运交通出行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城市群区域城内与城际出行者在社会经济特性、出行目的、出行方式选择以及出行时间分布等方面做了对比分析,并对其规律进行了总结,发现城内与城际出行除在方式选择考虑因素方面有共性外,其他方面个性特征明显,另外对城市群内出行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作了预估。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广深运输通道内长途汽车、常规铁路、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4种运输方式的客流分担率测算问题,采用行为调查方法调查了4种运输方式特性对旅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提出采用两层巢式Logit(NL)模型构建各种运输方式的客流分担率预测模型,选取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快捷性和方便性5个变量作为效用函数的构成变量。运用二阶段估计法将NL模型分解为1个二项Logit(BL)和1个多项Logit(MNL)模型后对各种运输方式的客流分担率进行求解。广深运输通道案例数据测算表明:2020年公路和铁路的客流分担率分别为16%和84%,其中铁路运输方式中的常规铁路、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的客流分担率分别为2%,57%和41%。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广佛城际交通出行者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意愿,根据2016年广佛城际交通发展调研数据,基于两步聚类方法,将总出行群体聚为两类,并运用熵权法选取9类指标分别对聚类前后的群体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聚类后群体的满意度较低,表明聚类后的群体的出行需求更为集中。基于此,分别对聚类前后群体构建是否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方式选择BNL (binart-nomial logit)模型,预测管理策略的效果,进一步验证将群体进行聚类的必要性,并为城际出行乘客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广深城际运输通道为例,分析城际运输通道中影响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因素及其影响。传统的多项式Logi(tMNL)模型具有无关方案独立性,无法对不同出行者的选择偏好差异进行定量分析,故应用随机系数Logit模型分析城际交通出行选择行为。选取城际出行旅客的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心理潜变量(对交通方式舒适性、可靠性和便捷性的心理感受)、城际出行方式特征变量设计问卷。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问卷调查,共收集534份问卷,基于此建立并求解随机系数Logit模型。随机系数Logit模型估计结果的伪R2为0.178,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研究结果表明:城际出行旅客的收入、职业、私家车保有情况、家庭儿童数量以及对出行方式便捷性的感知对其选择行为有显著影响;而出行方式的舒适性、可靠性对城际出行方式的选择行为影响不显著;改善交通方式的便捷性对提升城际出行方式的吸引力起关键作用。因此,在城际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中应着重考虑便捷性对城际交通方式选择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该文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的开发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规划工作。首先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的交通需求预测的体系框架,建立基于土地利用的居民出行生成预测模型,确定了用于出行分布预测的重力模型以及用于出行方式分担预测的距离竞争曲线模型,在此基础上,将所建立的模型应用于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的综合交通规划中,参考国内相关城市案例数据及营口老城区居民出行调查数据标定了上述模型中的参数,研究表明预测模型在开发区的交通规划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综合量化表征公交走廊客流承载设施及工具的空间拥挤性和客流运送时间效率,并科学评价客观技术指标和主观乘客感知对公交系统运行状态的敏感度,提出客流拥塞的概念,并用客流拥塞指数量化表征公交系统运行状态。通过解析客流拥塞与出行时效的关联,并分析公交出行阶段特征,基于“时效延长”思想构建客流拥塞量化表征模型,用于系统量化乘客对出行时间和空间拥挤的主观感知;选取影响出行时效的核心要素作为特征变量(车厢客流密度、站台乘客密度、区间乘车时间和站点候车时间),采用直观类比打分SP调查法获取数据用于估计模型参数;基于北京西三环公交走廊实测数据,分析全天区间客流拥塞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和走廊客流拥塞指数动态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北京西三环公交走廊客流拥塞高峰阈值为0.193 9,客流拥塞状态存在明显的方向特征,下行方向客流拥塞高峰状态更显著且持续时间更长;4个特征变量灵敏度系数均值分别为0.449 2,0.165 2,1.427 1和0.408 3,即区间乘车时间为客流拥塞指数最显著的影响因子,而站台乘客密度的影响程度最小,模型识别公交客流拥塞成因的能力得以体现;该模型能够综合全面地反映公交走廊客流拥塞时空分布和动态演化趋势,并能够应用于公交运行状态改善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由于地铁开通初期进行客流预测时间较短,在交通小区划分、交通调查、出行者行为、运营供应条件和预测模型方面均需做特殊处理。文中依据长沙市地铁1号线所设车站周边个人出行调查结果,利用改进的四阶段法建立预测模型对该地铁线路初期客流进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5.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城际公路交通吸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东半岛群城际公路交通联系出发,利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基于城市生产总值、经济活动人口以及公路里程等指标的交通吸引重力模型,并对得出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交通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城市综合体出行率指标缺乏的现状,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商业综合体建筑出行率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确定商业综合体建筑面积和所处城市区位为主要因素;通过对广州市进行区位划分,选取不同区位的商业综合体进行出行率调查,经过回归分析处理,得到广州市商业综合体交通出行率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7.
随着QQ、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手机应用在线上和线下各领域的推广和普及,基于位置的服务数据在获取和分析人口出行信息等方面不断体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为探究手机应用软件测算的OD交通量在预测区域交通需求中的可行性,基于腾讯提供的OD交通量数据,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日均交通出行量进行了测算和分析。测算方法以传统的交通分配四阶段法为基础,通过设定交通小区划分标准、选取小区质心点、建立路段阻抗计算模型及流量转换模型,在交通规划软件中实现了京津冀城市群主要公路网交通流量的分配。为验证流量分配结果,研究选取了8条代表线路的流量分配结果与2016年实测的交通调查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观测流量与分配流量的误差率在可接受范围内波动,且两者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可决系数为0.95,从而验证了利用手机多源位置数据进行交通需求预测的可行性。对此类数据在大区域交通规划、出行需求预测、多方式交通组合优化、运行分析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对旅客中长距离的城际交通出行影响巨大,现有研究侧重疫情暴发初期疫情对城际交通出行的影响,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旅客城际出行选择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旅客中长距离城际出行选择行为。针对民航、高铁、普铁和自驾等方式分别建立包含4种城际出行方式的多指标多因果出行选择模型(MIMIC),模型中引入感知防疫安全程度、防疫策略、乘车体验与出行习惯4个潜变量,探究潜变量与观测变量的因子载荷并辨识模型参数,求取各潜变量的拟合值;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虑出行方式特性、旅客社会经济属性与潜变量的多出行方式联合选择行为模型(MIMIC-Logit),探究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旅客出行心理对其出行决策的影响;假设出行费用、时间与距离等变量的随机系数服从正态分布,采用抽样1000次的Halton序列对随机系数进行仿真求解,得到随机系数的回归分析结果。以2021年4月—6月到达西安旅客的调查数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所提MIMIC-Logit模型的拟合优度与命中率分别为43.621%与83.312%,均高于多项Logit模型与随机系数Logit模型;旅客对不同方式的出行费...  相似文献   

19.
基于合作竞争类OD的轨道客流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基于全方式OD采用联合方式划分交通分配模型进行轨道客流预测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合作竞争类OD的采用联合方式划分交通分配模型的轨道交通客流则方法,即由出行产生和分布预测得到全方式的OD矩阵,通过分层次策略性交通方式划分法得到合作竞争类出行OD矩阵,然后采用联合方式划分交通分配模型进行轨道线网客流预测。  相似文献   

20.
城市居民出行空间和方式联合选择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到出行者出行空间和出行方式之间的重要联系,本文基于非集计模型中Nested Logit模型的理论和方法,结合2005年国内某大型城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建立了城市居民出行空间和方式的联合选择模型。模型为2层的NL模型,第1层为空间选择层,第2层为方式选择层,以此将出行空间选择和出行方式选择连接起来。模型采用统计软件STATA 9进行标定,并通过统计指标进行验证,深入分析了影响出行者出行空间选择和出行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最后,用同样的数据源建立了方式选择的MNL模型,通过对比联合模型和MNL模型的命中率和集计结果表明,出行空间和方式联合选择模型能够在较细的层面上预测出行者出行空间和交通方式的选择情况,从而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