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精确评估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环境效益,采用寿命周期分析方法,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分别测算了铣刨重铺和再生技术的能耗及温室气体排放,在此基础上,测算了各种再生方案的环境效益。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铣刨重铺相比,针对上面层养护,就地热再生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可节约30%以上能耗并全部循环利用旧路面材料;针对下面层养护,就地冷再生的节能减排效益最显著,其次是厂拌冷再生,厂拌热再生的环境效益与旧料的掺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公路》2019,(4)
为了研究温拌再生沥青路面建设期节能减排效果,基于生命周期方法,建立能耗和碳排放评价体系,分析了原路面铣刨运输、原材料生产运输、混合料生产、混合料施工四个阶段的能耗及碳排放,并对温拌再生技术能耗及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温拌再生沥青路面建设期间,原材料生产运输及混合料生产的能耗及碳排放量占主要部分;与热拌技术相比,机械发泡类型温拌技术节能减排效果最为突出,节能率11.1%,减排率10.5%;新集料含水率提高2%,能耗值增加11.42 MJ,碳排放当量增加0.89kg;旧料掺量提高10%,能耗值减少40.97MJ,碳排放当量减少2.27kg;无论从能耗角度还是从碳排放当量角度,四种影响因素敏感度排序为:能源类型旧料掺量温拌剂类型新集料含水率。  相似文献   

3.
在路面结构性维修中铺设应力吸收层可减缓基层反射裂缝向上层扩展。为了提升路面结构的耐久性,充分发挥旧沥青路面铣刨料的循环利用价值,将路面铣刨料按多档筛分,将其中的细料部分应用于应力吸收层当中,并以稳定型橡胶沥青作为结合料,根据各档旧料的试验结果设计并制备了再生应力吸收层混合料。基于室内试验综合探究了橡胶沥青再生应力吸收层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分析了稳定型橡胶沥青及厂伴热再生技术在应力吸收层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稳定型橡胶沥青制备的热再生应力吸收层低温柔韧性较强,在35%的旧料掺量下,极限弯拉应变超过3 400με,且60℃动稳定度达到2 300次/mm以上,即使在50%的旧料掺量下,极限弯拉应变不低于2 800με,且60℃动稳定度超过2 600次/mm;根据含预切缝的半圆弯曲试验断裂韧度,稳定型橡胶沥青再生应力吸收层抗裂性能突出,随着旧料掺量的提高,其抗裂性能略有下降,在35%的旧料掺量下断裂韧度下降约8. 4%,在50%的旧料掺量下断裂韧度下降约18%。将旧料细料应用于应力吸收层可有效提升旧料的再生利用价值,降低应力吸收层建设成本,保障再生路面的长期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4.
厂拌热再生沥青技术在广佛高速公路路面大修工程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先淼  朱战良  王欣  何文锋 《公路》2004,(11):131-136
广佛高速公路路面大修项目是全国第一个大规模应用厂拌热再生沥青技术的高速公路维修项目。本文介绍了旧路的再生适用性评价.再生沥青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及其性能评价。沥青混凝土路面回收料的铣刨和预处理,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摊铺、碾压工艺及其质量控制等。认为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可以达到普通全新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可以用于高等级路面。  相似文献   

5.
传统厂拌热再生是将旧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经过铣刨、翻挖,回收集中到再生拌合厂,通过添加专用设备拌合后,将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凝土运至摊铺现场,经摊铺碾压后形成新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直投式厂拌热再生是通过提升机将路面回收材料直接投放至拌缸与新骨料及沥青进行干拌,再通过向沥青储存罐里添加沥青再生剂加速骨料与新沥青的融合。本文介绍了直投式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室内评价方法及施工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验证厂拌再生SMA沥青混凝土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研究,本文依托于汾灌高速公路2018年度沥青路面养护大修工程,通过原材料选取、铣刨料的使用方式、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合料性能以及现场施工质量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结果表明,与新拌SMA沥青混凝土相比,厂拌再生SMA沥青混凝土性能指标相当,但节省了40%的碎石用量,同时本项目的成功铺筑也为大掺量厂拌再生SMA沥青混凝土的推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就地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以泰井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再生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并评价再生路面的施工效果。结果表明,随再生剂掺量增加,沥青针入度增大,软化点减小,延度增大;就地热再生施工期间应对加热、铣刨、摊铺与碾压等关键工艺实施监控,保证就地热再生技术对路面性能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提高废弃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中旧料掺量的目的,本文通过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掺入一定量的再生剂对旧料的性能进行了改善,将旧料掺量提高到30%,并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有关性能。室内研究表明: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后,旧料的变异性得到了控制,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在旧料回收的沥青中掺入6%再生剂后,回收沥青的性能得到了有效恢复;掺入30%旧料+6%再生剂(占旧料回收沥青的质量百分数)后,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其水稳定性亦得到了小幅度提升,但低温稳定性与抗疲劳性能出现了一定降低,但仍符合规范要求。工程应用表明: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铺筑的路面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应用效果优异。  相似文献   

9.
《公路》2017,(6)
为探究不同掺量RAP对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增加厂拌热再生中旧料的掺配量,提高废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利用率,通过分析评价现有RAP的各项指标,设计旧料掺量为0、30%、40%、50%、60%的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并确定各掺量下混合料的最适宜压实温度。通过车辙试验、小梁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来评价不同旧料掺量下AC-16型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得出温拌效果、路用性能随旧料掺量的变化规律及温拌沥青混合料与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差异。  相似文献   

10.
沥青路面铣刨料掺量的提升能够显著提高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经济环境效益,但同时也对再生混合料级配和性能的稳定性带来了影响,现阶段针对高掺量(RAP掺量超过30%)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的评价及研究尚未得到确切而公认的结论。基于室内性能试验研究,通过开展添加剂(再生剂和温拌剂)对高掺量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研究,分析添加剂类型及掺量对其各项性能的显著性影响,总结了各类添加剂对不同RAP掺量的厂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各项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1.
吕云忠 《交通科技》2013,(Z1):56-58,62
S239奔牛至昆仑转盘段养护改善工程项目是常州市第一个大规模应用厂拌热再生沥青技术的高等级公路项目。文中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分析了沥青路面回收料的铣刨、回收、处理,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和等工艺。认为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可以达到普通全新沥青路面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可以用于高等级路面。  相似文献   

12.
结合"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技术研究和工程示范"课题,论文开展了高旧料掺量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及工程应用研究,包括废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评价、新沥青及新集料的选择、厂拌热再生混合料组成设计及性能评价、再生混合料质量控制、试验路工程观测与评价等几方面。为保障高旧料掺量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在大中修工程中的应用质量,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循环利用路面回收材料,节省养护投资成本,依托G20青银高速靖边至王圈梁段的路面大中修工程,通过对沥青路面回收材料的检测评价、厂拌热再生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厂拌热再生拌合楼的改造以及铺筑试验段验证了厂拌热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RAP掺量25%、改性沥青掺量2.3%的厂拌热再生混合料马歇尔残留稳定度为85.03%、冻融劈裂强度比78.9%、车辙试验动稳定度4 230次·mm~(-1),相比常规热拌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增强。再生混合料经济效益明显,可直接节约成本约15%。  相似文献   

14.
0引言 目前,中国的公路改扩建及路面翻修工程每年都会产生数千万吨废旧沥青混合料.按照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公路路面材料循环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到"十二五"末,全国将基本实现公路路面旧料"零废弃",路面旧料回收率(含回收和就地利用)达到95%以上. 如果从尽量多用旧料(RAP料)的角度出发,可以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或者冷再生技术,但这些技术并没有充分地激活和利用RAP料,再生后的沥青混合料性能也难以满足新拌热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如果从保证再生混合料性能的角度出发,可以采用厂拌热再生技术,这也是目前最成熟可靠的技术.但是由于RAP料和新骨料的加热温度均较高以及再生剂成本高,导致目前厂拌热再生的旧料掺加比例很难超过30%[1-2].  相似文献   

15.
为评估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的节能减排效益,有必要量化就地热再生技术的能耗与碳排放。应用全生命周期分析法,根据沥青路面养护施工流程划分了能耗与碳排放的边界条件,提出了沥青路面养护能耗与碳排放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能耗与碳排放的测算方法,分别测算了施工中原材料生产、铣刨、混合料生产、运输、摊铺与碾压等过程中的能耗与碳排放。结合实际施工的监测数据,计算分析了就地热再生与传统铣刨重铺的能耗与碳排放,评价了两种养护方式的节能减排效益。结果表明:与传统铣刨重铺相比,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可以节约能耗55. 1%,碳排放量增加6. 5%,具有显著的资源节约和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了合理地提高旧沥青混合料掺配比例、利于再生沥青路面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再生沥青技术性能和经济效益指标要求的再生沥青优化设计方法。结合厂拌热再生SBS改性沥青路面工程,系统地测试了新、旧SBS改性沥青和再生剂不同掺配比例(旧沥青掺量占新旧沥青总量的0%,20%,30%,40%,100%;再生剂掺量占旧沥青的0%,4%,8%,12%)时的再生SBS改性沥青性能指标,并对比单一使用再生剂或新沥青再生与复合使用再生剂和新沥青再生两种测试结果发现,新沥青、再生剂都能够改善旧SBS改性沥青的性能,但单一再生的SBS改性沥青低温性能差,而应用复合再生方式能有效改善再生沥青的低温性能。为确定复合再生时旧沥青与再生剂掺量的合理范围,拟合了再生SBS改性沥青性能指标与旧沥青掺量、再生剂掺量的关系式,并计算了新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费用与再生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费用差值随旧沥青掺量、再生剂掺量的变化关系。根据再生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确定了旧沥青掺量和再生剂掺量的优化取值范围。指出一般情况下厂拌热再生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费用明显低于新铺热拌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费用,旧沥青混合料用量可达42%,突破了《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的推荐范围。考虑再生沥青性能指标测试误差影响,剔除试验误差后旧沥青混合料用量为35.2%。  相似文献   

17.
徐暘  张起森  聂忆华  何增振 《公路》2005,(12):195-199
通过SUPERPAVE的方法研究热拌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车辙因子、疲劳因子、开裂因子与旧料掺配率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为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修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目前厂拌热再生中旧料用量偏低、混合料性能下降的技术难题,采用自主研发的SMC再生剂对高掺量旧料进行热再生,通过对再生剂及旧料掺量影响规律的研究,明确了混合料中再生剂的推荐用量,验证了50%、30%高掺量SMC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及技术可行性,为提高废旧沥青路面材料用量的热再生关键技术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结合江西梨温高速公路路面维修工程,指出可采用厂拌冷再生技术对梨温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进行维修,设计含冷再生层的路面结构。通过测试旧沥青路面路面铣刨料级配组成、老化沥青技术性质以及旧料含水量等性质,指出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是可行的。为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马利志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294-296,300,M0028,M0029
采用4种不同使用年限铣刨料及同一铣刨料的不同掺配率进行系统地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老化程度的铣刨料,在同一铣刨料的掺配率下,铣刨料中回收沥青老化越严重,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60℃稳定度越大,毛体积密度、空隙率和水稳定性越差,但变化幅度不大。对于同种铣刨料,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及残留稳定度随着铣刨料掺配率的增加而呈减小的趋势,混合料的空隙率随着铣刨料掺配率的增大而增大,而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则表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