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结合大管棚超前注浆预支护在石川隧道施工的应用,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大管棚的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为软弱破碎围岩地段修筑隧道提供了重要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2.
超前大管棚施工工艺及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国庆 《隧道建设》2010,30(5):495-507
超前大管棚支护是隧道穿越软弱破碎围岩的一种有效处理措施,通过对超前大管棚施工工艺及参数等方面的优化研究,提出无工作室大管棚施工技术及施工工艺,既保证了施工安全,加快了施工进度,又节约了施工成本。通过实践应用证实优化后的施工方法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在类似工程中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张建国 《隧道建设》2014,34(8):731-736
结合鸡口山隧道工程,针对该溶洞隧道分别采用开挖回填法、超前注浆法和超前管棚支护法3种方法施工时,采用数值模拟分析对围岩变形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超前注浆法开挖时隧道围岩的变形最小,开挖回填法次之,超前管棚支护法最大,超前注浆法控制围岩变形的效果优于开挖回填法和管棚支护法。说明在开挖过程中,超前注浆法使开挖范围内的围岩稳定性得到了加强,有效地减小了溶洞对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因此在鸡口山隧道中采用超前注浆法施工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4.
王才业 《路基工程》2013,(5):185-190
以贵广高铁上寨隧道岩溶工程地质特征及隧道结构加强措施为例,对采用大管棚支护穿越坍方地段、堆积物充填大型溶洞段等软弱破碎围岩施工方法和旋喷桩对岩溶发育地段隧道底部进行加固处理的施工技术进行介绍。由于岩溶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施工过程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并根据围岩地质条件进行动态设计,可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及隧道结构安全风险;大管棚结合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是穿越坍方地段、堆积物充填大型溶洞段的有效手段;且隧道底部较大较深溶洞采用旋喷柱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湿陷性黄土地区超小净距隧道超前支护,现依托兰州南绕城高速公路柳泉3#隧道,采用GTS-NX有限元软件对超前管棚、水平旋喷支护及大管棚配合水平旋喷桩三种超前支护方案进行比选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大管棚配合水平旋喷桩超前支护施工影响范围内地表竖向沉降量较小,初支无明显变形开裂、整体稳定性好,能够承受上方土体和交通荷载。该方案在现场工程应用中效果良好,依托工程隧道洞口超小净距段最小净距仅0.64 m,为国内已实施的湿陷性黄土地区最小净距隧道。  相似文献   

6.
针对使用管棚支护加固高陡堆积体仰坡隧道时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建立超前大管棚的力学计算模型,对设计参数及施工力学行为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探讨,分析洞口开挖引起的围岩应力与坡表位移分布规律,探究洞口开挖施工力学行为,验证超前大管棚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隧道洞口工程存在深厚堆积体时,采用管棚预加固措施,可起到有效的支护作用,确保隧道进洞安全。  相似文献   

7.
突水、涌泥灾害对隧道正常施工造成的了严重的干扰,给人员安全、工程工期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探究超前加固关键问题,开展隧道突水涌泥段处理方案研究,提出合理可靠的技术措施,保障施工正常进行,本文以云南昭通至四川乐山高速公路串丝至佛耳岩段公路工程某隧道为背景,研究洞内大管棚预加固方案和施工工法,提出隧道突水涌泥段预加固方案和具体技术措施,并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建立隧道施工模型,分别给出不采用超前支护和采用管棚支护的沉降、围岩大主应力、初期支护弯矩、二次衬砌应力的对比结果,分析洞内大管棚预加固方案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超长大管棚超前加固技术在地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保证隧道结构的稳定安全,以西安地铁某车站施工为工程背景,介绍了隧道超长大管棚的施工工艺,运用各种现场监测手段以及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验证超前大管棚加固技术在黄土地区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超长大管棚能够有效地控制隧道的地表沉降,隧道在管棚加固开挖完成后最大沉降为-4.30mm,相比未加固工况减小了71.52%;超长大管棚钢管在隧道开挖面附近受到的弯矩最大,为0.75kN·m。研究证明了超长大管棚支护技术在黄土地区隧道工程中运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邓矿辉 《公路》2004,(3):132-135
阐述了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东线北口堆积体段超前大管棚的施工,通过监控量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了超前预支护技术在通过软弱围岩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怀鹏  毛海东 《公路》2005,(10):214-217
以百步垭隧道为例,介绍了浅埋偏压隧道洞口超前大管棚的施工设计和施_亡工艺,并对监控量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超前预支护技术在通过软弱围岩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老虎山隧道为实例,对超大跨度公路隧道洞口小净距段的施工方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洞口段超前大管棚进洞和掌子面超前小导管加固措施能够控制围岩变形,减少对中岩柱的影响;控制左、右线先导洞掌子面之间的施工间距,并对中岩柱水平注浆小导管加固,可有效提高中岩柱的整体性与稳定性;初期支护阶段拱部最大变形量为28mm,远小于设计预留变形量,状态稳定。  相似文献   

12.
公路大断面风积沙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内蒙古境内公路大断面风积沙经棚隧道的施工,改进并完善了超前大管棚和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探讨了侧壁导坑法开挖法质隧道的可行性,同时总结出一整套经济,合理,安全的沙质隧道的施工方法,这对我国以后在地质施工,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或对隧道坍方段的处理方面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小河沟膨胀性黄土铁路隧道浅埋偏压段大管棚施工工艺,分析了大管棚的受力状态和对围岩的加固效果。利用快速拉格朗日限差分软件FLAC3D模拟隧道管棚施工,得到各工况下管棚与管棚注浆壳体的受力变形情况和掌子面前方围岩变形位移,将所得结果与无管棚支护时的围岩变形位移比较,分析研究管棚预支护效果。试验分析表明,管棚有效抑制了掌子面前方软弱围岩的塑性流动,增强了围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赵俊澄  陈志敏  文勇  任益 《公路》2020,(4):355-361
超浅埋隧道在下穿高速公路时,由于交通荷载复杂多变,隧道施工中控制难度大。为了评估在复杂交通作用下下穿浅埋隧道的施工安全性,根据交通流量统计数据分析出复杂交通荷载规律,开展了交通荷载下的动力响应分析,提出了不中断交通条件下的单层大管棚、单层大管棚加小导管和双层大管棚3种超前预支护方案与沉降控制基准,并与无预支护方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考虑交通荷载和考虑交通荷载作用时,隧道轴线上方路基地表最大沉降值分别为44.2mm和63.1mm,说明交通荷载对超浅埋隧道下穿高速公路路基地表沉降影响显著;路基沉降值超过沉降控制基准值为36mm;不中断交通,无预支护、单层大管棚、单层大管棚加小导管和双层大管棚4种工况下,路基沉降分别为41.1mm、34.5mm、26.3mm和20.2mm,综合考虑控制基础和经济性,推荐采用单层大管棚加小导管预支护方案;现场监测结果验证了推荐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乌鲁木齐外环改建扩容工程新建蜘蛛山隧道与既有蜘蛛山隧道为平行小净距隧道,新建隧道施工不仅应考虑自身隧道安全,而且须考虑施工对既有隧道安全运营的影响。基于隧道施工揭示的围岩情况,依据试验段施工情况和相关监测数据,将原隧道设计施工工法CD法优化调整为台阶法;场地内隧道出洞口地势较陡,原隧道设计的出洞洞口段超前大管棚施工难度大,将超前支护优化调整为洞内超前注浆小导管。蜘蛛山隧道施工工法和超前支护的优化调整安全合理可行,同时提高施工效率,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16.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进出洞口大部分位于地质条件复杂、地理位置险峻地带,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安全,设计安全风险系数较高,设计一般为双向掘进,洞内出洞,施工过程一般比较谨慎保守。通过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分析,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依靠超前小导管对围岩进行超前支护,将施工方案由双向掘进洞内出洞优化为单向出洞。该文以文马高速公路土司城隧道出洞施工为依托,采用超前小导管代替大管棚超前支护,对独头掘进隧道"晚出洞"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何勇华 《路基工程》2022,(3):188-193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某城市地铁11号线暗挖站台隧道近距离下穿地铁运营5号线为例,通过加强超前地质预报,采取超前大管棚、超前小导管对围岩地层进行预注浆加固,主隧道与斜通道CRD法、横通道CD法施工,上半断面悬臂掘进机施工、下半断面控制爆破等相结合的方法,各洞室初支及时封闭成环,顺利穿越了既有地铁5号线,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和地铁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8.
大管棚超前支护技术在南山隧道岩溶处理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群 《隧道建设》2008,28(3):336-338
阐述超前大管棚支护设计与施工在南山隧道岩溶处理过程中的应用,重点介绍大管棚支护的施工工艺、安全措施及效果评定等。工程实践表明,以大管棚为超前预支护的方法在充填型岩溶处理中是有效的,其成功经验对后续工程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结合永古(永登—古浪)高速公路乌鞘岭隧道施工,从支护流程、技术要点、设计参数和质量控制方面阐述了断层破碎带大管棚超前支护的施工技术;基于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MIDAS/GTS,分别对断层破碎带有无大管棚超前支护两种工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断层破碎带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后,其加固圈的拱效应、托梁效应及联合支护效应十分明显,可有效控制隧道施工工作面的沉降。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隧道穿越倾斜煤层采空区段时,采空区围岩的力学变化对隧道超前加固措施及支护结构的影响,采用Flac 3D软件模拟计算隧道穿越采空区的各施工阶段,分析采空区围岩施工力学特征的动态变化过程及隧道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结果表明: 1)隧道在穿越上覆煤层采空区时,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能有效阻止围岩的变形破坏; 2)中隔壁拆除后,初期支护结构承担了大部分围岩应力,拱腰及拱脚部位最小主应力值分别增加了13%、41.3%,改善了隧道结构的受力条件; 3)在采空区段锚杆轴力最大值为226 kN,发挥了很好的锚固作用; 4) 隧道穿越下伏煤层采空区时,采用填石注浆的加固改善比例为154.3%,治理措施较为合理。隧道二次衬砌结构的施作更是隧道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