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层多次高压注浆锚固技术是治理破碎岩体高陡边坡的有效方法,注浆次数是该技术的关键参数之一。通过力学及注浆理论分析,得到锚固效果主要受锚固体浆脉和岩体的接触面积的影响。对初次及多次高压注浆浆脉的发展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分层多次高压注浆锚固技术工艺流程。将岩石注浆前后渗透率的变化作为衡量浆岩结合表面积的指标,得到了基于可靠概率的注浆次数判别方法。结合某公路工程实例,提出了分层多次高压注浆锚固系统工作状态的可靠性判别标准并进行了概率计算,得到最佳注浆次数为4次。通过岩体渗透性和拉拔力测试,验证了判别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软流塑地层暗挖隧道的水平旋喷注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介绍在软流塑淤泥质粉质黏土层修建隧道采用高压水平旋喷注浆加固地层的原理、浆体材料和配比、注浆压力、注浆量、施工方法及注浆效果检测等。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某跨北江连续刚构桥水中桩基冲孔施工时出现护筒口漏浆及护筒下沉的情况为例,基于高压旋喷注浆加固的原理,研究水中桩基护筒底覆盖层高压旋喷注浆加固施工技术,进一步指出基桩护筒底覆盖软弱层注浆加固具体实施步骤,对覆盖层注浆加固取芯并做出初步判断,得出此工艺对成孔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渗浆、漏浆甚至穿孔病害能起到防治作用的结论,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岩体注浆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岩体注浆技术的基本理论,综述了常用的注浆方法即压力注浆与高压旋喷注浆的加固机理以及相关注浆参数的确定,最后提出了注浆技术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5.
为安全通过齐岳山隧道DK366+295-DK365+775段碎屑岩高压裂隙涌水地段,克服潜在发生突水、突泥的风险,设计中采用了帷幕注浆技术。对帷幕注浆设计中段落范围、止浆墙计算、注浆孔布置及注浆方式、注浆材料及参数、注浆结束标准及效果检查评定等设计要点进行探讨与实例介绍。该工程段顺利通过积累的设计经验,可供类似地质条件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压喷射注浆是近年来土木工程中处治地基的一种新技术,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本文详尽介绍了高压喷射注浆技术尤其是旋喷注浆的工艺类型、特点以及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确保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桩底沉渣厚度满足要求,以某长江大桥桥塔长50m的2.8m钻孔灌注桩为背景,借鉴地基处理中的注浆压浆工艺,提出一种适用于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桩底沉渣层高压注浆处理法。该方法首先对施工完成后的基桩进行钻芯取样,准确判定桩底沉渣的厚度和缺陷范围;然后进行取芯孔孔口管的埋设、桩底高压水切割、桩底冲洗;最后采用二次注浆法进行桩底高压注浆处理,第一次采用单管注浆与四管注浆,第二次采取四管注浆。对高压注浆处理后的基桩进行钻芯取样,检测发现,沉渣层岩样完整,与下基岩结合良好,满足设计及规范对桩底沉渣厚度的要求,说明该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压注浆,可实现土体整体改性,并能够提高锚杆整体承载力。文中介绍的分层多次高压注浆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参数选定和计算方法,弥补了现有规范的不足,对同类工程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例分析西江下游某特大桥主墩桩基发生断桩后的处理,首先采用接桩方案后在桩周旋喷注浆围幕,然后再采取高压旋喷切割缺陷砼,最后进行压浆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在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中的浆液特性、扩散形态及注浆填充效果,在北京东六环京哈高速—潞苑北大街区段盾构隧道工程负环段进行同步双液注浆原位试验,通过在负环管片上安装钢套筒的方式形成盾尾注浆间隙,并采用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传感器检测同步双液注浆过程中盾尾间隙内压力的分布及变化情况,探明双液浆的胶凝特性及初步扩散形态。注浆完成后,通过现场取样和三维激光扫描的方式揭示双液浆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注浆填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1)在同步双液注浆过程中,双液浆浆液压力整体呈“单峰”式曲线变化,即注浆开始后传感器量值随浆液注入快速增加,在注浆停止后传感器量值迅速下降,然后缓慢下降,最后稳定至一定量值; 2)由于原位试验过程中室外温度变化大、湿度低,并且存在混合不均及双液浆产物不稳定的问题,现场取样测得的抗压强度略低于室内试验所测得的抗压强度; 3)由三维激光扫描结果可知,适当调整注浆参数后双液浆能够很好地填充盾尾间隙,注浆圈无明显缺陷。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汉中市留坝县绕城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注浆前后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研究水泥混凝土板底脱空注浆材料配比及施工工艺,评价板底脱空注浆效果。结果表明,压浆材料选用配合比为1∶1.0∶0.76的水泥∶粉煤灰∶水时,浆体既能满足基层强度要求,又具有很好的流动性;水泥混凝土路面压浆效果从压浆浆体配合比及强度、现场外观质量、弯沉及雷达检测图像4个方面进行评价是较为全面、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路基注浆既要满足注浆量要求又要使浆液尽快形成强度而满足通车条件,为此,引入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理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调节水泥-水玻璃浆液配比及注浆工艺,保证注浆量和浆液扩散半径,将每根袖阀管分4段注浆,下面3段注纯水泥浆,最上面靠近地表段注10 %的双液浆,确保靠近地表处的浆液在交通解封时尽快形成强度。检测结果表明,路基注浆加固效果良好。调整后的注浆方案既保证了注浆量、浆液扩散半径,又保证了浆体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强度,满足交通及时解封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从影响预应力孔道注浆质量检测的龄期因素人手,对2片试验梁孔道进行连续检测,分析检测计算结果,提出影响因素龄期(强度)修正系数.对标准梁进行检测修正,经过修正的结果与最终多次检测结果相吻合.该方法排除了检测过程中梁体龄期(强度)、注浆浆体龄期(强度)对注浆饱满度检测的影响,扩大了注浆质量检测仪的使用范围.应用后可以对孔道注浆质量进行大规模检查,有效地预防孔道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4.
动水含砂层的大直径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是当前喷射注浆法中的一个难题之一.其主要难点包括砂层的削切和存浆问题.削切力不足的一方面是因为土体固结较为密实,另一方面是喷射力不足.不能存浆是因为地下水受到潮汐的影响而流动,水泥浆的初凝时间也较长,地下水的流动带走了水泥浆液.现主要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展开研究,通过采用双泵注浆、加大喷嘴、膨润土浆液预切等措施,在保证成桩的直径和增加存浆量方面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障高压富水区山岭隧道施工安全,现场经常采用注浆堵水措施,而目前隧道注浆堵水时地下水渗水量和支护结构外水压力变化特性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依托南大梁高速公路华蓥山隧道工程,基于复合式衬砌山岭隧道"堵水限排"的防排水理念,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高压富水区复合式衬砌山岭隧道围岩注浆堵水时地下水渗流场特征,推导了高压富水区山岭隧道采取注浆堵水时隧道渗水量和支护结构外水压力的计算公式,得到了隧道渗水量及支护结构外水压力与注浆圈厚度、围岩和注浆圈渗透系数之比及围岩和初期支护渗透系数之比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压富水区山岭隧道注浆堵水时,隧道渗水量和支护结构外水压力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注浆圈厚度、注浆圈及初期支护的渗透系数;隧道渗水量和支护结构外水压力随着注浆圈厚度的增加及其渗透系数的减小而降低,综合考虑注浆堵水效果及施工成本,建议注浆圈厚度为6~8 m、围岩与注浆圈渗透系数之比为100~200时较优;高压富水区山岭隧道防排水系统设计,需要考虑注浆圈和初期支护堵水作用以及横纵向排水管排水效果,即综合防排水设计才可以减小排水量,有效降低支护结构外水压力。研究所得隧道注浆堵水的相关参数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为高压富水区隧道工程注浆堵水设计与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假定C-S双液浆符合宾汉姆流体的基础上,考虑双液浆黏度时变性与空间效应,并认为盾构隧道管片注浆符合球形渗透模型,通过平衡方程与Dupuit-Forchheimer公式,对宾汉姆流体壁后注浆渗透扩散规律进行理论分析,得到C-S双液浆扩散半径计算公式以及管片受力计算公式。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了注浆压力、注浆管内浆液流速以及C-S双液浆黏度参数A与参数Y对浆液扩散半径及管片受力的作用,对比了不同注浆参数对注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浆液扩散半径随注浆压力与注浆管内浆液流速的增大而增大,随黏度参数A与参数Y增大而减小,其中注浆压力与参数Y对浆液扩散影响较大,注浆管内浆液流速与参数A对浆液扩散影响较小;管片受力随注浆压力与注浆管内浆液流速增大而增大,但注浆压力的影响效果不断增大而后趋于稳定,注浆管内浆液流速的影响效果不断减弱而后趋于稳定;管片受力随参数A与参数Y增大而减小,其中参数A对管片受力的影响呈负线性关系,影响效果较弱,参数Y对管片受力的影响呈现"三段式"变化——缓慢减小阶段、加速减小阶段以及快速减小阶段,影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徐建强 《路基工程》2016,(3):208-212
为了研究分析影响注浆抬升地表的因素和这些因素的作用规律,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对地表抬升位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抬升高度均随着注浆半径、注浆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浆泡间距1.50 m,注浆压力1.0 MPa时,注浆半径最适合值为0.05 m;浆泡间距1.50 m,注浆半径为0.05 m时,注浆压力的最适合值为1.0 MPa;对齐排列和梅花形排列时土体抬升高度没有太大区别,然而后者对土体的抬升效果更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注浆时尽量采用梅花形的浆泡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18.
迟建平 《隧道建设》2015,35(8):759-765
微裂隙型渗漏水是城市地铁隧道建设中经常遇到的工程问题,由于岩体裂隙网络发育空间的不均一性及裂隙尺寸微小导致的可注性差,其治理难度较大。针对青岛地铁二号线花岗岩地层微裂隙型渗漏水,通过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分析总结该类型渗漏水的治理难点,通过现场试验手段优选注浆材料,对比注浆效果与P-Q-t曲线,最终优选出800目超细水泥作为最佳注浆材料;提出孔口止浆与止浆塞止浆2种孔口管封闭工艺,并针对该类型渗漏水治理提出了止浆深度及注浆终压选择方法。通过工程对比与理论分析,确定了适用于青岛地铁隧道微裂隙型渗漏水的钻孔布置方法及注浆参数。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青岛地铁隧道渗漏水治理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盾构壁后注浆压力分布计算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盾尾空隙中浆体压力的大小及分布形式.利用宾汉姆流体描述浆液流体性质,推导了浆液注入盾尾空隙后考虑浆液扩散距离和注浆时间相关的浆体压力分布计算模型.该模型通过室内试验获得浆液的塑性粘度和屈服强度值,即可针对具体的工程实例,设置不同的参数(注浆孔数量及布设位置、注浆压力、隧道半径等参数)来计算浆液注入后的浆体压力值...  相似文献   

20.
在临近建筑物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施工控制和地质原因经常会使建筑物出现较大的沉降,严重时会造成房屋开裂和基坑坍塌,而跟踪注浆是控制房屋沉降的有效措施之一。该文依托某临近建筑物深基坑工程,通过现场监测和Abaqus数值模拟分析注浆对建筑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软弱松散地层注浆实现房屋抬升分为前期注浆加固和后期注浆抬升两个过程,前期注浆扰动土体会造成房屋沉降;(2)止浆墙可有效控制浆液扩散范围,减小浆液流失,是实现房屋抬升的必要措施;(3)软弱地层临近深基坑建筑物注浆抬升是一个挑战性的工程,前期注浆需低压并少量多次,尽量减小地层扰动,土层有一定强度之后,再高压注浆,可实现房屋止沉抬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