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跨分岔段隧道跨度大且分岔段形态复杂多变,支护结构与周边围岩的受力特性采用常规的二维平面应变研究方法已不能反映围岩与支护的真实特性,需要结合施工方法进行三维数值分析进行地层结构分析。本文结合莲塘大跨分岔隧道,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对隧道施工进行全过程动态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莲塘隧道超大断面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连拱段采用中导洞法施工,小净距隧道左洞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右洞采用CD法开挖为最合适开挖方案。  相似文献   

2.
大跨度公路隧道交叉分岔段施工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支隧道的存在,交叉段结构受力复杂,围岩应力高度集中,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为获得交叉段合理施工方案,以四川雅砻江官地水电站内交通工程——隧道交叉段实态建模,进行5种可能方案的三维施工数值研究。结果表明,每种方案中交叉段围岩的竖向位移和应力集中程度均较其他部位高20%以上;开挖后立即支护或分部开挖,可明显降低交叉部围岩的应力集中程度;对交叉部控制截面进行线型优化,可改善裸洞受力情况。研究结论对设计、施工交叉隧道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分岔隧道过渡段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数值分析和地质力学模型试验2种手段对分岔隧道中四车道大拱段和连拱段、连拱段和小净距段2个过渡段进行了研究,并在工程现场对关键断面进行了监控量测;数值分析采用的是有限单元法,在模型试验中研发了组合式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和铁晶砂胶结相似材料;对3种手段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横向来看,过渡段拱顶、中隔墙和中隔岩柱等部位受隧道开挖的影响较大;从纵向来看,过渡段Ⅱ比过渡段Ⅰ危险。  相似文献   

4.
刘晓勇  胡强 《交通科技》2021,(3):98-103
为研究分岔隧道过渡段施工过程中的受力特性,以西南地区某山岭隧道为依托,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研究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先行洞)及CD法(后行洞)组合施工情况下的分岔过渡段围岩形变规律和支护结构的力学特性,提出相应的处治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后行洞CD法开挖,先行洞所采用的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对围岩扰动性较大,隧道...  相似文献   

5.
以白云山车站隧道为依托,采用有限差分数值分析软件,对连拱与大跨度车站隧道过渡段进行了施工力学行为研究,获得了过渡段施工过程中隧道周边位移、塑性区和应力场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以沪昆高速贵阳至清镇段的灯草塘连拱隧道为背景,建立FLAC3D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大跨度双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洞口段隧道-仰坡体系应力应变变化规律,并分析了锚索对仰坡体的滑动作用与效果。结果表明:隧道三导洞开挖各阶段对中墙应力大小及分布规律有很大影响,隧道开挖完后,应力集中部位主要在中墙的腰部和底部位置,滑动面附近的坡体产生了较大面积的塑性区;锚索的施加,对坡体和围岩的应力重分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效减少了坡体塑性区的面积,降低了塑性区贯通。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控制隧道施工过程中进口段隧道仰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研究分岔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力学性态,以某正在施工的分岔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分岔隧道施工过程中连拱段围岩及中隔墙的应力、位移分布和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对隧道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隧道开挖过程关键工序为上台阶开挖,侧导坑开挖对围岩稳定性有较大影响,隧道采用中导洞台阶法直接开挖仍可以保障围岩稳定性,同类工程采用中导洞台阶法开挖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胡新朋  王登锋  肖本利 《隧道建设》2020,40(Z2):210-215
为降低分岔隧道大跨、超小净距段施工安全风险,满足进度需求,结合某市政公路分岔隧道施工实例,针对隧道地质条件差、周边环境复杂和敏感度高等特点,采取将小净距段替换中间岩柱由双连拱形式优化为单侧隧道扩挖并喷混凝土回灌的方法;分岔大跨段将左右两侧导坑加大,与原有2车道断面相似,中间导坑依次减小,两侧导坑可连贯施工优化为一体化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实现对大跨、超小净距段施工方法的优化,有效地控制了施工风险,并实现了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9.
分岔隧道施工三维数值仿真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岔隧道是一种新的隧道建设型式,它一般由四车道大拱隧道或连拱隧道逐渐过渡到上下行分离式双洞隧道,因此它同时具备标准间距的分离隧道、小净距隧道、连拱隧道以及四车道大拱隧道等多种结构型式隧道的特点.结构型式一般分为大跨衬砌段、双连拱衬砌段、加强衬砌段和一般衬砌段4种断面型式.作为一种新的隧道建设型式,目前国内尚不多见,缺乏可供参考的设计、施工经验.由于分岔隧道型式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施工难度和风险均较大,因此,研究施工围岩的稳定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连续介质模型,通过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主要对施工过程进行数值仿真模拟,着重分析研究大拱与连拱过渡段和连拱以及小净距过渡段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变形和破坏特性,并得出结论,为设计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隧道穿越倾斜煤层采空区段时,采空区围岩的力学变化对隧道超前加固措施及支护结构的影响,采用Flac 3D软件模拟计算隧道穿越采空区的各施工阶段,分析采空区围岩施工力学特征的动态变化过程及隧道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结果表明: 1)隧道在穿越上覆煤层采空区时,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能有效阻止围岩的变形破坏; 2)中隔壁拆除后,初期支护结构承担了大部分围岩应力,拱腰及拱脚部位最小主应力值分别增加了13%、41.3%,改善了隧道结构的受力条件; 3)在采空区段锚杆轴力最大值为226 kN,发挥了很好的锚固作用; 4) 隧道穿越下伏煤层采空区时,采用填石注浆的加固改善比例为154.3%,治理措施较为合理。隧道二次衬砌结构的施作更是隧道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为确保区间隧道与施工通道交叉段施工的安全和质量,研究了交叉段的围岩应力状态及变形机制,依托重庆轨道交通某区间隧道与施工通道形成的交叉断面特征,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了交叉段围岩位移、应力特征及塑性区特征,并结合现场监控量测资料,研究交叉段围岩应力分布和位移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在隧道交叉部位拱脚出现应力集中,拱顶处竖向位移出现突变,施工时需加强对这2个部位的支护和监控量测;隧道开挖会在左、右侧墙拱脚及左、右隧道之间的小净距区域形成塑性区,施工时需加强支护。研究成果可为隧道交叉段的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鹏 《隧道建设》2013,33(6):474-480
在胶州湾隧道工程中,为满足城市交通规划和区域交通疏导要求,采取设置地下分流匝道的设计方案。双车道匝道隧道与3车道主隧道在地下小角度交汇,形成分岔隧道。由于该分岔隧道段埋深浅、地层条件差、地面环境复杂,给设计和施工带来了不小的难度。通过工程类比、数值模拟分析等方法确定小净距隧道段范围,对变净距并行隧道中夹岩分区段采取扩挖换填混凝土、对拉锚杆等措施;在特大断面隧道段通过预注浆加固地层、加强初期支护,采用台阶分块开挖方案;施工中采用微震爆破技术,较好地保护了围岩,最终成功实现了此浅埋分岔隧道的快速施工。通过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反馈分析,所采取的支护参数、工程措施、施工方案合理,确保了工程的安全、顺利建成。  相似文献   

13.
撮箕坡Ⅰ号隧道是龙永高速公路上一条关键控制隧道,围岩岩性以凝灰岩、玄武岩为主,性状复杂。为了了解撮箕坡Ⅰ号隧道互层段围岩的变形特征,在对隧道凝灰岩、玄武岩、含层面的凝灰岩与玄武岩采样的基础上,开展了巴西劈裂实验、单轴压缩试验、直剪试验,获得了相应的岩石力学参数及相关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从而为深入研究凝灰岩与玄武岩互层隧道围岩的力学特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黄土隧道洞口段支护结构的力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浅埋偏压黄土隧道洞口段支护结构的受力状况,对刘家坪2^#隧道洞口段围岩压力、钢架应力、喷射混凝土应力、纵向连接筋应力、锚杆轴力及拱部下沉进行施工监测,并采用有限元法对隧道支护结构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浅埋偏压条件下,黄土隧道拱部发生了平面偏移,拱顶下沉量大于净空收敛量;围岩压力分布呈不对称猫耳状;钢拱架左侧轴力大于右侧轴力,总体受力很大,在支护体系中作用很明显;拱部和边墙喷射混凝土处于受压状态,而底部多为拉应力;拱部系统锚杆对结构的稳定性作用不大,而锁脚锚杆对结构的稳定性有一定的作用;纵向连接筋受力非常大,对隧道整体的稳定性很有利;应取消黄土隧道洞口段系统锚杆,采用由钢拱架、钢筋网、锁脚锚杆、喷射混凝土、纵向连接筋组合形成的初期支护结构。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线形等因素影响,会考虑多重隧道组合,分离式隧道合流就形成了大跨分岔段,该处将面临小净距、大跨度等施工难点,存在结构复杂、工序转换频繁、作业效率低、施工风险高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文中以长沙麓景路隧道为例,通过多种开挖工法相结合,利用顺向施工、反向扩挖的施工技术,在工序和组织上合理安排,实现快速施工,降低安全风险,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6.
漆树槽分岔隧道施工变形监测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岔隧道是在我国西部交通建设中涌现出的一种新式隧道,应用于桥隧连接处,造价低.该文结合漆树槽分岔隧道,介绍了分岔隧道变形监测的方法,并根据监测结果分析了在当前支护和施工方案条件下隧道纵向变形特点、大拱段伴随开挖和支护的进行所表现出来的施工动态响应特点及隧道开挖面表现出来的空间效应特点.同时,在分析隧道变形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7.
山区高速公路将会越来越多地采用分岔式隧道的形式,文章对分岔式隧道合理净距、分岔式隧道不同形式之间的过渡设置、小净距隧道中间岩柱稳定、连拱隧道中壁墙的厚度以及主要施工工艺等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四车道隧道动态施工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大跨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跨度较大而引起较多的不利因素导致施工进展困难,文章应用有限元方法对大跨度隧道的完整的开挖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研究,模拟开挖采用能保证施工安全的双侧壁导坑法。对围岩的位移,初期支护的剪力、弯矩以及锚杆轴力动态变化进行监控,提出大跨度隧道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某分岔隧道喇叭口段的现场监测方法,并结合具体施工过程,对现场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隧道各开挖阶段对地表沉降及围岩不同位置的应力和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深度增加,围岩逐渐趋于稳定;上覆围岩越薄,地表沉降越大。研究结果可为同类隧道设计、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分岔隧道施工过程稳定性分析与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分岔隧道连拱段至小净距段的过渡处,中墙由钢筋混凝土变为原岩,施工过程十分复杂。采用三维数值方法和施工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分岔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数值模拟了无支护开挖和施加锚喷、二次衬砌支护后隧道的受力及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支护后稳定性显著增强,与现场监测结果对比一致,隧道整体稳定性较好,但是中墙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靠近连拱段的小净距段稳定性较差;锚喷、衬砌支护对于减缓围岩应力集中程度,减少塑性区、降低位移量有明显效果。最后在保证隧道安全的基础上提出了隧道支护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