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系统标准化程度低、备件繁多、智能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基于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的顶层设计原则,进行了地铁列车电气系统调研与新技术应用研究,围绕用户需求开展了不同车型电气系统及部件的接口规范化、性能及功能简统化和标准化等设计工作,完成了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电气系统平台研制,实现了电气系统的智能化、可配置化和功能性能升级,更安全、更智能、更节能的电气系统平台可为系列化标准地铁的推广应用和智慧城轨的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地铁车辆结构形式和功能配置的多样化,给地铁列车互联互通带来一定困难.针对目前我国地铁车辆技术规格书要求的多样性开展调研分析.根据调研结果,修改完善当前地铁车辆技术条件,编制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4种车型技术规格书.分析技术规格书中车体技术条件与既有地铁列车执行标准及规范的主要差异,为标准化地铁列车研制项目技术创新成果的...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地铁车辆向"标准化"迈出关键一步。2021年6月28日,由中国中车承担研制的我国首列中国标准地铁列车在郑州下线,标志着我国在地铁车辆技术领域取得重大创新突破。为推动城市轨道交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我国城轨装备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2019年7月开始,中国中车联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各地铁公司、科研院校及协作单位共同实施了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研制及试验项目,目的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适应中国需求、技术先进的"标准化"地铁列车平台,提高我国地铁装备标准化、  相似文献   

4.
根据研发制造中国地铁列车的历史脉络与市场特点,探讨如何研制符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市场需求的标准地铁列车。提出以"零配件统型、整车集成联合设计、产品平台拓展系列化"3个主要阶段为工作主线,以渐进的方式实现中国地铁列车的标准化并形成面向不同用户需求的标准化产品平台;并系统归纳标准地铁列车总体设计的要点,为中国标准地铁列车的研发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80A转向架是以中国标准为主导,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的设计理念,继承既有地铁列车运用经验并结合国内地铁用户需求自主开发的、具有技术引领性的全新产品。文章重点介绍了80A转向架的设计参数及结构特点,关键结构件强度的计算、试验验证以及车辆动力学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地铁车辆转向架存在种类繁多、结构强度裕量不足、备品备件种类过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转向架的研发工作,完成了四种转向架平台的搭建,对检修必换件、易损易耗件等进行通用化设计,并对轴箱轴承、电机轴承、齿轮箱轴承、联轴节等关键部件进行了技术统型。文章对标准地铁列车转向架的平台搭建、仿真计算、零部件的简统化以及关键部件技术攻关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7.
为了推动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的研制,文章调研分析了欧盟和日本地铁列车车体技术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探讨了国内车体技术的发展目标与策略,并着重分析了标准地铁列车车体的设计方案。通过分析目前车体技术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逐步完善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标准体系架构,最终实现地铁列车车体产品和标准的双重国产化。  相似文献   

8.
城轨交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欧盟、日本在轨道车体领域进行集团式产品和技术开发已持续推进近10年,其技术创新具有全局性、整体性和系统性。为提升我国地铁列车技术整体水平,中国中车在相关部委支持下开展了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的研制。针对地铁车体设计要素和既有技术体系进行了调研,分析了车体顶层设计和融合技术的重要性,探讨了中国标准地铁车体技术创新平台搭建要素;介绍了标准地铁车体结构继承性、设计优化和性能提升情况、试验验证结果和设计简统成果;论述了车体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等技术创新的方向与目标。结果表明,标准地铁车体结构符合技术规格书要求,可满足行业实际应用需求,对地铁车体进行前瞻性和基础性技术研究仍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3月10日,中原首个高端A型地铁项目、郑州唯一环形地铁项目——郑州5号线首列车在中车株机公司下线。该项目共39列,每列6节编组,时速80 km。基于成熟、先进的A型地铁车辆研制平台和打造绿色、舒适型地铁列车的理念,这款列车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通过车辆轻量化设计,整车重量比合同要求减轻了近  相似文献   

10.
时速120 km标准地铁A型车的空调系统设计是在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研制及试验项目的框架内开展的,采用了基于路谱的压力保护系统、全新的送风机变频控制策略、湿度控制、先进的智能运维系统等新技术。文章介绍了空调系统的技术参数、组成、仿真计算及控制,重点对空调系统的布置、气流组织、变频压缩机、变频送风机、压力保护系统和智能运维系统等设计特点进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国内首条城际地铁项目——广州佛山地铁车辆运营特点,全面介绍车辆VVVF交流牵引、SIV辅助供电、列车监控、乘客信息系统、烟火报警系统等电气技术性能与特点以及系统的研制、配置和新技术应用。利用车载移动宽带传输系统使得乘客可以在车上欣赏到实时的亚运赛事,这成为车辆电气的一大技术亮点。  相似文献   

12.
<正>在全国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时刻,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完成了平台研制和发布,这是中国向世界递出的又一张“金名片”,它更安全、更智能、更低碳、更舒适、更经济,将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迈向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人民幸福生活的载体。让交通更环保、出行更低碳,这是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责任担当和发展方向,也是兑现“碳达峰、  相似文献   

13.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新机场线地铁列车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属于中国首个交付伊斯坦布尔的地铁列车项目.文章从车辆总体技术性能、关键系统及部件设计、防火安全设计三大方面对其总体设计方案进行介绍,阐述其技术优势和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正51月26日,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为香港市区线研制的首列地铁列车运抵香港。最快今年年底,"中车四方造"地铁新车将在香港开跑。据介绍,2015年,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在国际竞标中成功中标香港市区线地铁车辆采购项目,共93列车(744辆),是港铁历来最大宗的新车采购,也是中国境内最大的一笔地铁车辆订单。该项目的首列车在去年12月下线。1月26日,首列车从青岛经海路运抵香港。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中国标准动车组(长客)网络系统,阐述了半实物仿真试验平台的应用特点以及利用平台虚拟仿真实现列车级功能测试的过程。平台的研制为列车网络系统应用软件在中国标准动车组上安全可靠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市轨道车辆集成度高、结构复杂、开发周期长、试验成本巨大等特点,提出了应用虚拟产品开发技术,构建基于异地网络的分布式计算和协同设计的城市轨道车辆多学科数字化仿真分析和数据管理平台。该平台实现了车辆主要零部件、整车和列车系统的相关数字化设计、性能仿真和虚拟试验等分析研究工作,为城市轨道车辆产品设计人员提供易于操作的专业化CAE集成仿真分析和数据管理工具,可缩短产品设计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2011年4月下旬起,由北车长客股份公司研制的香港地铁列车在辽宁营口港分两批顺利起运。此项目是我国第一个为香港特别行政区轨道运营研制的地铁项目,也是国内企业首次进入世界高端城铁车辆市场。据了解,车辆到达香港后,将进行为期一周的整车联挂、车辆恢复性试验,以及确认车辆整车功能等工作。10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车辆制式繁多、备品备件数量大、国产化水平偏低等问题日益凸显,使得行业亟待建立地铁列车的中国标准和关键系统体系,这对地铁列车牵引系统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带来新的挑战。文章首先明确牵引系统设计的研究目标与简统原则,提出了4种标准地铁车型牵引系统的牵引/电制动特性,可覆盖95%以上地铁行业的需求;通过行业主流产品的比选,提出一种有利于整车设备布局的列车高压电路拓扑,简统了永磁同步牵引系统的主电路,并分析计算确定主电路的关键参数、电机和斩波电阻的功率;通过分析轴承电腐蚀产生的原理,简统了一种可以有效抑制牵引电机轴承电压的列车接地电路结构,并分析确定了其对应接地电阻阻值。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通过系列化、简统化设计的牵引系统能够满足标准地铁列车的应用需求,可实现不同厂家牵引系统产品的兼容安装和主要备品备件的通用化,有效降低运营商的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19.
正2021年7月23日,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项目——120 km/h A型中国标准地铁列车研制及试验项目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深圳举行,这是中车株机公司与深圳地铁集团合作历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根据协议,双方将重点研究城轨装备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实现车体、转向架、牵引、传动、制动等关键系统的自主化和技术升级,旨在打造中国标准地铁列车平台,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的中国标准体系。同时,双方需进一步加快智能运维技术开发与运用,研制出更加安全可靠、智慧先进、绿色节能、  相似文献   

20.
自动驾驶模式下城轨列车停车时的冲欠标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城轨交通用户,为提高系列化标准地铁列车自动驾驶模式下的停车精度,从影响车辆制动性能的电制动力、电空配合、空气制动预压力控制、空气制动力、闸瓦、闸片以及轮轨黏着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既有线路列车实际运营测量数据,验证电制动力发挥精度、电空配合参数、空气预压力大小、闸瓦闸片摩擦因数与表面状态以及轮轨表面状态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列车停车精度,通过试验调试与线路验证,给出提高系列化标准地铁列车自动停车精度的制动性能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