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洪水毁损过程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水毁损路基是汛期山区沿河公路的常见病害形式,是河流洪水与公路结构之间相互作用、耦合对抗的表象.以大量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洪水毁损的实例为基础,根据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洪水毁损的宏观表象,将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洪水毁损的过程概化为三个阶段,即洪水对路基的劣化、弱化阶段;路基变形、下沉、潜在破坏面形成阶段;路基毁损破坏阶段.论述了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洪水毁损每个阶段的物理特征,指出了各阶段力学分析可采用的基础力学原理.从流固耦合动力学的角度,论述了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洪水毁损的机理,认为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洪水毁损属于一种被动洪水毁损过程,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抗冲蚀能力是该过程的关键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公路》1986,(1)
公路建筑物主要是运输建筑物,但是,一旦受到了水流的作用,如跨越河流的桥梁和与河道并行的公路等,又具有水工建筑物的性质而遭遇到很多水力问题。公路建筑物遭到的水力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水毁,系因洪水和雨水造成的各种不同程度破坏;另一类是水害,系因洪水淹没等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小流域公路桥涵设计流量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流域公路桥涵设计洪水流量是确定小桥涵孔径、类型及建筑形式的主要依据。目前,我国有关小流域公路桥涵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仍然停留在20~30年前的水平。详细介绍了国内公路部门已有的小流域公路桥涵设计流量计算方法;然后对径流形成法和暴雨推理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已有方法进行改进,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小流域公路桥涵设计流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平山县处于太行山区,境内群山连绵,河流纵横,全县总面积2,951平方公里,人口37.1万人。到1969年,只有282公里长的公路,半数以上的公社通不了汽车。1973年,平山县发动群众,大搞公路建设,使山区公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县新建公路620公里,打通了136个不通车的深山大队。  相似文献   

5.
陈荣辉  郑成才 《公路》1994,(12):35-37
山区公路易遭暴雨毁坏,而在抗洪救灾工作中,公路所担负的任务又大大重于平时。福建省政和公路分局在1989年“七.二二”特大洪水后的紧急抢修措施,既保证了当时抗洪救灾的需要,又与洪水退后的水毁修复措施相配合,节约了投资,而且修复质量好,速度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 人们俗称的"挂壁公路"是指位于晋东南太行山区的几处典型公路,他们分别为:锡崖沟(陵川县)挂壁公路、昆山(陵川县)挂壁公路,郭亮(林州市)挂壁公路、陈家园(陵川县)挂壁公路、井底(平顺县)挂壁公路。其中最年轻的一条悬壁公路——井底挂壁公路,位于平顺县西井山至下石壕村之间的公路(下西线)中在峭壁上开出的一段,井底挂壁公路1996年开凿,全长1526米。下西线大部分路段的选线均布置在山崖之上,路线所在路段的悬崖相对高差达到400米左右,  相似文献   

7.
蒋焕章 《公路》1995,(7):34-36
提出概治我国公路水毁的一些具体构想,力求我国公路不仅在设计洪水情况下安全可靠,在更大的历史特大洪水条件下,也不出现大的水毁问题,达到减灾目的。  相似文献   

8.
洪水水毁是临河公路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在目前较为成熟的监测技术的基础上,选取了适合公路水毁的监测技术和现场采集监测设备;明确了公路水毁的监测要素;通过实际的工程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获取公路水毁要素的长期监测资料。  相似文献   

9.
公路,特别是山区公路,由于受到地形限制,不少路段与河道并行,其沿河路基常因洪水的顶冲与淘刷而发生坍塌或遭到破坏,小则影响行车安全,大则中断交通。例  相似文献   

10.
2010年7月28日特大洪水造成吉林省东部山区公路多处严重水毁,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吉林省东部山区公路水毁的原因。对于公路水毁的防治和治理,应从引起水毁的主要原因入手,认清水流结构和导致水毁的原因,结合山区公路特点,从公路的勘察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高度重视和预防,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和方案,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多方面重视水毁,从而使公路水毁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根据现场实际考察,分析了陕西公路因2002年6月特大洪水灾害发生严重水毁的原因,针对产生水毁的原因及山区河流特性,提出了公路水毁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许冰  万川 《路基工程》2018,(2):237-242
2014年8月习水县发生百年不遇特大洪水,洪水冲刷了习水河左岸的红旗村滑坡前缘引起堆积体产生滑动。持续暴雨造成地表水渗入滑体加剧滑坡变形,对官官公路造成危害。为了确保官官公路的通畅及安全,在分析滑坡地质概况和变形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经计算,滑坡在暴雨工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必须进行加固治理。为此提出了原位加固和改线两个整治方案,从原公路与改线公路的公路等级、行车道宽度、路基宽度、路线长度、滑坡治理工程费用等多方面对两个整治方案进行综合对比,选择原位治理方案为推荐方案。经实际治理效果检验,治理措施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公路水毁主要是公路本身因缺乏抵御洪水和雨水侵蚀的能力而遭到破坏。陕西省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公路水毁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从1975年到1987年的13年间,损失金额高达3.02亿元。其中尤以1981年、1983年、1987年三年最为严重;其直接损失分别达7332万元、4600万元和6442万元。由于公路水毁恶性循环,损失严重,必须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努力提高其抗洪及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把水毁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荆沙长江公路大桥建设,从洪水控制、交通、声、大气、水生生物、社会经济等六个方面重点对环境现状与预测进行简要评价,提出了大桥建设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南方多雨地区的广东,海岸线长达数千里,河流错综,公路及其构造物严重遭受洪水的侵袭,每年国家对公路水毁工程都要付出巨额的投资,据统计,每年每公里公路用于水毁工程的支出达60元左右。更重要的是,由于水窖,交通断阻,直接影响国家运输计划的完成。公路水毁工程主要发生排水不良和崩塌地段,这些地段由于雨水泄溢路面,使路面受到严重冲刷,路基泡成软化,边坡上坍下塌。桥涵被毁工程也占极大的比重,主要原因是:上游飘浮物的冲撞;河床不顺,急流冲击台墩;桥底不稳定,变迁甚大,排水不够,构造物本身残旧,木桥台排架深度不足,构件松脱,木质腐朽;  相似文献   

16.
Ⅴ、挡墙和护坡在公路路基冲刷防护中,目前挡墙用的最多(特别是防洪抢险,多用铁丝石笼建成)。其优点,正如第一节中所讨论的,主要是:一方面用它来支撑路基填土,以保证路基的必要宽度,另外,它又起到抵御洪水  相似文献   

17.
新疆洪水变化对无资料地区公路桥涵设计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诚  高仙桂 《中外公路》2006,26(6):121-125
选取了新疆代表性较好的67个水文站,对其多年的实测年最大流量资料进行了频率分析。结果表明近20多年来新疆洪水的增大迹象明显,20世纪70年代末所制定的新疆公路大中桥分区流量经验公式的参数值已不能真实反映新疆洪水的客观规律,推算出的设计流量严重偏小,对公路桥涵与路基的安全十分不利。该文根据最新收集到的大量水文资料,对现行流量经验公式的参数值进行了修订,使得设计流量的精度有了较大提高,并指出现行新疆公路水文分区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18.
从当地的地理位置及实际情况出发,具体分析了江水倒灌出现漫滩式“白水”及洪水冲刷公路等险情下所采取的抢修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林杉 《公路》1984,(12)
河北境内太行山区,有二十几个县市,物产丰富,是一个富饶的地方。开发太行区对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级领导对该区公路建设一向很重视,公路交通面貌变化很大。特别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太行山区社队道路建设有了空前的发展。截至1983年末累计投资1,353万元,修建道路2,056公里,其中新建道路1,501公里。完成土石方1,260万方,修建大、中、小桥276座,总长4,800多米,涵管1,595道及隧道2,363  相似文献   

20.
《公路》1995,(9)
解放初期,安徽省公路交通极为落后,全省仅有晴通雨阻公路2088km。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45年的艰苦奋斗,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省公路事业有了飞跃发展。虽然1991年一场罕见的特大洪水,使我省公路遭到空前的毁坏,但由于“要想富、先修路”已成为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不仅使水毁公路在不长的时间内得到了恢复,而且公路建设高潮迭起。截止1994年底,全省公路里程已达30876km,其中高速公路102km,二级以上公路对用邮等级公路占通车总里程的87.5%99%的乡镇和78.8%的行政村通了公路,公路密度为22ltw100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