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高速环道横断面设计时平衡车速、车道规模和曲线形式这三个要素的选取原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高速环道横断面的车道投影等宽和车道实际等宽的设计方法,并对两种设计方法进行了定性的对比分析,得出车道实际等宽设计时能够减少工程土方量,减小工程总投资。  相似文献   

2.
高速环道几何线形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线段、特别是缓和曲线段的设计是高速环道几何线形设计中的难点和关键。该文首先描述了麦克康奈尔关于道路几何线形的舒适性评价指标,归纳了高速环道平衡车速的概念。然后,在总结麦克康奈尔曲线平面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分析其计算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和减少误差的手段;在总结高速环道常用横断面曲线类型的基础上,选取抛物线形横断面曲线进行特性分析,针对缓和曲线局部计算横坡过小的问题提出修正方法;同时,也总结了高速环道纵断面设计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汽车试验场高速环道的设计实践出发,对高速环道设计车速、最高车速、圆曲线半径及最大超高角、麦克康纳尔曲线J值等各种基本设计指标的确定进行了分析,并对高速环道平面、横断面、纵断面的线形设计进行了研究与总结,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既有高速环道理论基础上对高速环道几何线形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多平衡车速设计理论,使得车速分布更加合理,更接近车辆实际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5.
高速试验环道几何设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试验环道设计车速高,弯道半径小,其几何设计是以人体对运动的敏感度作为设计指标的。本文结合交通部公路交通工程综合试验场的实体工程,介绍了高速环道的几何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6.
刘伟民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8):110-112,121,382,383
在既有高速环道理论基础上对高速环道几何线形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在对比了麦克康奈尔(McConnell)和布劳斯(Bloss)缓和曲线设计法的特点后,引入积分算法对麦克康奈尔曲线的计算进行优化,并结合实际应用开发了汽车试验场高速环道几何线形设计程序(OTD)。  相似文献   

7.
首先简要介绍布劳斯曲线作为高速环道缓和曲线新形式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然后以布劳斯曲线的设计原理为基础,结合高速环道几何设计的特点,从平面形状、设计车速、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等方面入手对如何选择高速环道的几何设计技术指标进行探讨,并提出各项技术指标的推荐值。最后,以椭圆型高速环道为例总结布劳斯曲线在高速环道几何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双车道公路附加车道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依据,开展了双车道公路附加车道设置长度、宽度及纵坡度研究。基于交通仿真数据,构建了双车道公路附加车道等宽段长度与交通量、行驶车速的关系模型,结合不同设计速度与地形条件下双车道公路设计通行能力分析,计算给出了对应不同设计速度与地形条件的双车道公路附加车道等宽段长度建议值。基于车辆行驶安全性分析,提出了双车道公路附加车道宽度的计算公式,根据驾驶人侧向车间距选择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计算给出了对应不同设计速度的双车道公路附加车道宽度建议值。基于汽车上坡行驶时的受力分析,给出了坡长与纵坡度的简化关系式,并计算给出了对应不同设计速度与海拔高度的双车道公路附加车道最大纵坡度建议值。  相似文献   

9.
高速环道作为汽车试验场最重要的道路设施之一,承担了绝大部分汽车试验里程,国内多数试验场高速环道已建成多年,路面状况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同时早期受施工技术的限制无法将设计车速进一步提高。本文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一种评价高速环道技术状况的方法,并对典型高速环道提速改造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了高速环道平曲线二次改造设计的影响因素,为今后我国高速环道二次升级改造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汽车试验场高速环道Mcconnell曲线是一种空间三维渐变曲线,其路基横断面为二次(或三次)抛物线形式,在平、纵、横三个方向依次渐变而成,使路基形成一种特殊的"盆腔结构"。由于它形态特殊,行车时车道受力方向与水平车道有别,环道路基的不同性质填筑层,是以曲面法向分层,以水平法逐层填筑曲面时,在同一水填筑层上,就会有多种填料。本文结合工程实践,论述这种特殊线形路基的成型技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连霍高速(G30)新疆境内小草湖至乌鲁木齐段改扩建工程为例,从规范运用、运营安全、借鉴类似项目及工程规模等方面,对多车道高速公路断面各组成部分的宽度进行了分析与论证。具体项目横断面形式选择为:八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整体式路基可不设置左侧硬路肩;八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分离式路基,结合地形及救援条件,可论证选择左侧硬路肩宽度。经论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改扩建项目路基断面中各组成部分宽度可采用规范的最小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内外对于匝道横断面及其各组成部分宽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总结,对我国运营车辆进行调研,提出了不同车型的分类标准,结合我国当前常见车型对规范中车型尺寸进行了修正。在选定小客车与大型车代表车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横断面宽度影响模型,使用被多国规范所采纳的斯特拉霍夫经验公式和波良可夫经验公式对不同车型专用匝道车道的宽度进行了计算,并提出了相应的匝道车道宽度推荐值。基于驾驶员心理特性和停车视距的因素,在考虑侧向余宽、车身宽度的基础上,建立了满足驾驶人停车视距需要的不同圆曲线半径对应的匝道侧向净距值计算模型。结合匝道车道设计宽度,提出了左侧硬路肩宽度推荐值。从硬路肩紧急停车的功能出发,建立了满足紧急停车需求的匝道右侧硬路肩宽度计算模型,提出了不同设计速度下的右侧硬路肩宽度推荐值。根据车辆的转向和转动半径,建立了车辆行驶轨迹的几何模型。以大型车宽度为最不利条件,在车辆转向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圆曲线设计半径和匝道车道数计算了匝道加宽位置和加宽值宽。根据驾驶员视点位置和车辆运行特征建立了曲线内侧车道视距计算模型,从而得到了不同设计速度的侧向余宽。综合考虑匝道车道宽度和路肩宽度研究结果,提出了匝道总体断面宽度推荐值。  相似文献   

13.
城市道路横断面是承担交通流的直接空间载体,其设计水平的高低会对交通运行效率产生直接影响。鉴于此,首先对城市道路进行了分类,并从交通方式、景观绿化、土地利用等方面分析了其对横断面优化设计的影响;其次研究了城市道路横断面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及横断面车道数优化计算方法;最后探讨了道路横断面宽度与建筑高度关系,以及慢行交通一体化设计理念,并提出在满足城市道路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交通量和空间性能的有机结合的城市道路横断面优化设计方法,以期为类似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齐亚妮  杨轸 《交通科技》2022,(2):136-140
针对驾驶人因视距受限导致换道过程中压实线的问题,提出在道路虚线与实线间设置过渡标线的解决方案.基于车辆换道行为特征,定义过渡标线长度.通过驾驶模拟实验,分析车道宽度、车距及车速对过渡标线长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车道宽度对过渡标线长度无显著影响,而车距和车速是影响过渡标线长度的关键变量,且过渡标线长度与车距呈负相关,与车速...  相似文献   

15.
平原区公路横断面要素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横断面要素指标是公路的重要控制指标之一。一些传统观念认为,提高公路横断面要素指标有利于安全水平的提高,由此倾向于修建更宽的公路,这在平原区尤其明显。为客观分析平原区公路横断面要素的安全特性,对72条平原区公路进行了现场勘察和交通事故、道路线形、交通组成等数据的采集工作,并把研究对象公路分为双车道和四车道两类。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平原区公路横断面要素的安全性分析研究,包括双车道和四车道公路路基宽度、路面宽度对全部事故率、事故死亡率、普通路段事故率的影响规律。该规律可为平原区路基、路面宽度等指标的安全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超大跨度水下隧道为研究对象,基于FDS火灾数值模拟方法,构建矩形水下隧道侧部集中排烟计算模型,通过对不同火灾工况下隧道内烟气分布及排烟效率特性进行研究,得到侧部集中排烟在不同宽度隧道内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隧道宽度增加,隧道横断面风速衰减明显,侧部集中排烟效率降低,对于单向4车道以上宽度的超大跨矩形隧道,火灾时侧部集中排烟适用性较差,且不利于人员疏散。  相似文献   

17.
关于汽车最高车速定义补充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公路建设发展和道路交通安全对车辆的新要求,指出了汽车研发和用户对最高车速认识与要求上的差异,提出了最高车速定义的补充内容,进一步强调了高速巡航设计与高速巡航设计车速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介绍了饱和流量的计算方法,通过对交通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车流量与车头时距的函数关系,计算出不同车道宽度对应的饱和车头时距。在饱和车头时距与车道宽度的对应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车道宽度对饱和流量的影响,给出了不同车道宽度的折减系数,为城市道路设计车道宽度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高速公路互通变速车道设计方法及标准的对比分析,研究《AASHTO规范》与我国规范的差异。经过分析,《AASHTO规范》对变速车道长度的定义较中国规范复杂,在设计应用时,需参考主线及匝道设计车速,并且根据匝道平曲线要素对变速车道长度进行调整,设计过程更为动态灵活,同时设计方式也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避险车道横断面及避险车道与主线夹角的研究成果、使用现状、事故案例调研、分析,并结合车辆尺寸参数、汽车行驶特性、施救措施、道路线形等方面的相关理论依据,提出合理的引道长度、引道宽度、制动坡道宽度、服务车道宽度的设计指标。并结合汽车行驶特性、驾驶员交通特性等相关理论依据,提出合理的制动坡道与主线夹角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