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公路》2015,(5)
沥青混凝土路面就地热再生由RAP与新沥青混合料构成再生沥青混合料,分析了就地热再生施工中影响新沥青混合料掺量的因素;通过室内试验设计了有差别的3个再生混合料级配,分别通过改变3个级配的新沥青混合料掺量分析了新沥青混合料掺量对各级配的影响,并对其中两个级配在施工现场取料分析级配变化特点。研究认为:就地热再生施工添加新混合料时,掺量总在波动中,会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产生影响;设计的再生混合料级配越偏离RAP级配,由新沥青混合料掺量变化导致的再生混合料级配变化越大;在RAP级配可作为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的前提下,推荐设计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靠近RAP级配。  相似文献   

2.
冷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概述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拾方治  李秀君  孙大权  吕伟民 《公路》2004,(11):102-107
通过对国外有关研究与施工经验的总结,对冷再生混合料设计进行了讨论.即首先对代表性试样进行测试.确定再生沥青路面(RAP)混合料的组成(沥青含量和级配)。同时要测试RAP中复原沥青的粘度和针入度,然后根据再生料的目标级配和RAP料的级配确定是否有必要加入新料。目前选取的稳定剂多数是乳化沥青.利用乳化沥青进行再生.必须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测试以确保乳化沥青和RAP料(包括新料)的相容性。乳化沥青的选择主要依赖于RAP料(包括新料)的级配和RAP料中老化沥青的稠度。乳化沥青和水的用量可以通过制备和测试含有这些不同含量组合的试件加以确定。最后对美国部分州公路局和单位有关冷再生设计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旨在探讨再生方案和废旧沥青混合料(RAP)掺配率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综合路用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灰色关联多指标评价方法对比不同再生混合料的优劣。设计RAP掺配率为20%、30%和40%的3种级配,并选用90号和110号基质沥青、再生剂,设计出6种再生沥青混合料;对6种再生混合料进行车辙、低温弯曲和水稳定性试验;采用灰色关联决策评价方法,以动稳定度(DS),低温弯曲应变(εB)和劲度模量(S B),残留稳定度(MS0)和冻融劈裂强度比(TSR)为评价指标,综合对比不同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相同的再生方案时,再生混合料的综合路用性能随RAP掺配率的增加而降低;当RAP掺配率相同时,采用高标号沥青再生的混合料较低标号沥青、低标号沥青+再生剂再生的混合料具有更优的综合路用性能,在满足再生沥青标号的前提下优先推荐使用高标号沥青;再生剂会显著提高再生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在低温地区可考虑使用再生剂。  相似文献   

4.
高RAP掺量再生沥青混合料在我国沥青路面养护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厂拌热再生中RAP掺量可达到30%~50%,就地热再生中RAP掺量更是达到80%以上。在室内设计RAP掺量为0%、30%、50%、85%和100%的5种AC-13级配沥青混合料,依托UTM试验机分别采用动态蠕变试验、半圆弯曲试验和多重冻融劈裂试验对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和抗水损害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相比新沥青,RAP沥青胶结料高温性能增强而低温性能衰退;随着RAP掺量的增加,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增强,低温抗裂性能和抗水损害性能降低,100%RAP混合料受到级配细化的影响,抗车辙性能不及新沥青混合料;多重冻融劈裂相比单次冻融劈裂能够更好地评价再生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在选定的RAP料级配范围内选取3种不同级配的RAP料作为基准料来模拟旧料级配的变异性,并且采用分形理论以及变异累积系数来评价采用不同类型的基准料合成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变化程度。研究结果表明:RAP料级配的变异性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均匀性具有不利影响,并且随着RAP掺量的增加,这种不均匀离析现象更加明显;工程上应尽量减小RAP料级配的变异性,同时采用RAP料级配范围中值后能够降低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的变异性;分形维数D是评价离析类型的相对指标,能够有效表征再生混合料的级配变异特征;变异累积系数S是评价级配离析程度的绝对指标,能够有效表征再生混合料级配的变异程度。  相似文献   

6.
旧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的技术要求和条件受到原有沥青路面情况、新建或维修路面设计要求以及交通荷载、气候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沥青路面再生技术需要因地制宜。本文结合某工程,开展了RAP掺量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通过分析不同RAP掺量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水敏感性及抗车辙性能,发现RAP掺量对上述性能具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所制备的沥青混合料性能认为,本工程所回收的沥青混合料可用于再生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合理的京藏高速公路刘白段改造中的热再生混合料RAP掺配比例,本文选择了30%、40%和50%三个RAP掺配率进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实验,设计计算了对应RAP掺配率下合理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矿料目标级配、最佳沥青掺量和再生剂掺量,对不同RAP料掺配率下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了废旧沥青回收料(RAP)最佳掺配率为40%时,对应的最佳新沥青掺量为2.8%,再生剂掺量为0.206%,推荐40%的RAP掺配率时为最佳级配。  相似文献   

8.
就地热再生是一种经济、快速的养护维修技术,其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受到RAP料级配变异性、新料掺量和再生剂掺量、新沥青用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首先通过在一条路上选取多个代表性试件来消除RAP料级配变异性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其次通过对老化沥青三大指标的改善效果确定了再生剂的最佳掺量。最后根据再生混合料的合成级配确定了新料的最优掺量及最优沥青用量。根据试验结果表明,本项目采用25%的新料、6%再生剂以及与之相应比例的RAP料和新沥青时,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9.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Warm Mix Asphalt,WMA)是一种节能、环保、废料二次利用的新型路用材料,但其水稳性能不良是该材料推广、应用的技术瓶颈。研究从RAP级配变异性角度分析其对WMA水稳性能的影响。首先依托渝长高速大修工程、成渝高速大修工程,进行回收沥青混合料(Recycled Asphalt Pavement,RAP)级配变异性分析;其次分析RAP级配变异对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Warm Mix Asphalt,WMA)水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AP级配变异性对WMA水稳性评价指标TSR影响较为明显,且对试件空隙率、冻后强度影响较大,而对试件冻前强度影响不明显;与直接回收RAP的级配变异性相比,采用破碎、分档工艺对回收RAP进行处理,可较好控制RAP级配变异性,进一步保证WMA水稳性能。  相似文献   

10.
沥青路面铣刨料掺量的提升能够显著提高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经济环境效益,但同时也对再生混合料级配和性能的稳定性带来了影响,现阶段针对高掺量(RAP掺量超过30%)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的评价及研究尚未得到确切而公认的结论。基于室内性能试验研究,通过开展添加剂(再生剂和温拌剂)对高掺量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研究,分析添加剂类型及掺量对其各项性能的显著性影响,总结了各类添加剂对不同RAP掺量的厂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各项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1.
李希友 《公路》2022,67(2):242-248
热拌再生沥青路面的抗水损害性能是境内外研究热点.主要目的 为探究不同级配组成特性和旧沥青材料(RAP)掺量对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性的影响,其中级配组成有细、中和粗3个水平,RAP掺量有30%、50%和70%3种情况.在采用现有浸水和冻融循环试验模拟水损害的基础上,使用水敏感测试仪(MIST)测定模拟行车荷载引发的动水对沥...  相似文献   

12.
在介绍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的基础上,依托昌九高速公路技术改造项目对回收旧沥青路面材料(RAP)进行试验研究,分析评价RAP料级配组成状况和力学性能;采用三种不同的乳化沥青用量进行冷再生配合比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乳化沥青用量为3.5%,为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用20%、30%、40%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取代部分天然砂石,并以高粘改性沥青为胶结料,同时添加矿物纤维及矿粉等进行马歇尔配合比设计试验,以评估再生沥青混凝土排水路面的各项路用性能。结果表明:RAP添加比例越高,试件稳定度就越高,残留强度比随着RAP掺量的增加而降低,RAP掺量为20%或30%的再生沥青混凝土排水路面符合规范要求;使用RAP对排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孔隙率基本无影响,排水沥青混凝土的孔隙率仅与粒料级配、粒型及颗粒大小密切相关;RAP添加比例越高,混合料拌和过程中需添加的沥青量就越低。由此可知,排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添加30%的RAP,其各项工程性质均可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沥青路面热再生RAP料的掺配率,促进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再利用,分析了RAP料掺配率较低的原因,提出了双层滚筒烘料、混合料外掺式改性和变细调整级配3种技术措施,选取了AC-10、AC-13和AC-16等3种级配类型及对应的RAP料掺配率100%、75%和55%,试验研究了再生混合料经过外掺式改性前后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结果表明:RAP料的掺配率随着变细调整级配而得到大幅度提高;再生混合料经添加热再生改性剂后,其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低温性能均得到显著提高且满足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后续研究及工程应用表明,采用双层滚筒烘料设备,对提高RAP料掺配率极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通过高寒阴湿地区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理论探讨和应用研究,对沥青路面热再生工艺的设计方法、沥青路面混合料在再生利用中的掺配比例、新旧矿料的级配、施工温度控制及材料的回收、储存、破碎和筛分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确定了合理的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最佳拌和温度、RAP掺配比例,阐述了RAP的回收、储存、破碎和筛分工艺对混合料再生质量和稳定性的影响。为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托G3京台高速公路方兴大道至马堰段改扩建工程,对厂拌热再生沥青稳定碎石柔性基层的配合比设计及性能试验展开研究。对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进行了性能检测,通过再生沥青性能和矿料合成级配确定了RAP掺配比例,并进行配比设计及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RPA性能良好,加入新料与新沥青后,制备出的厂拌热再生沥青稳定碎石性能稳定,具有一定的抗水损害能力,可用作改扩建工程上基层,劈裂强度及回弹模量试验结果可作为路面结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7.
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过程中,一部分老化沥青先从回收料表面转移到新集料上,然后再与新沥青进行相互扩散、融合,其中老化沥青转移的比例对最终的再生效果起关键影响作用。为了研究沥青路面回收料(RAP)中老化沥青的转移程度,基于红外光谱试验对转移率(RMR)进行计算分析。试验采用AC-13级配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将拌和后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过筛分离出新集料和RAP,抽提出再生沥青并采用红外光谱试验测定其羰基指数(ICI),根据公式计算转移率,研究RAP加热温度、拌和时间和再生剂对转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将RAP加热温度从135℃提升至160℃,转移率提高了15.5%;将拌和时间从90 s延长至180 s,转移率可提升17%;添加再生剂可使转移率得到提升,且温拌再生剂的效果优于热拌再生剂。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热再生沥青路面性能,并有效提高沥青路面回收材料(RAP)的循环利用率,对厂拌热再生混合料组成设计中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了RAP材料性能评价方法、变异性特点及变异性降低措施;针对不同粒径的RAP颗粒特性及特有的结团现象,分析了RAP颗粒分布对合成级配设计及其性能的影响;介绍了不同的新沥青等级确定方法及相关改进措施;评述了RAP集料毛体积相对密度的不同测定方法及其对热再生混合料体积指标设计结果的影响;总结了RAP对热再生混合料不同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在其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基于性能的热再生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在分析现有设计方法中不同环节存在的技术不足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张琛  张翔 《公路工程》2020,(1):67-73
为了优化低温地区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参数,以河北张承高速某试验段为依托工程,以抗弯拉强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室内小梁弯曲试验,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不同胶粉掺量、胶粉细度以及RAP料掺量对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弯拉强度的影响权重及影响规律,并探讨混合料在研究区域的工作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AC13级配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弯拉强度要优于AC16级配的混合料;对于AC13级配,当胶粉掺量为5%,胶粉细度为20目,RAP料掺量为35%时,相应的混合料弯拉强度相对最好。对于AC16级配,当胶粉掺量为5%,胶粉细度为40目,RAP料掺量为35%时,相应的混合料抗弯拉性能相对最好;随着胶粉掺量的增加,两种级配(AC13和AC16)所制备的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弯拉强度均呈减小趋势,胶粉掺量对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弯拉强度的影响最大,RAP掺量次之,胶粉细度量的影响最小。胶粉掺量对AC13级配的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弯拉强度的影响效应要高于对AC16级配混合料的影响效应;当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在150~190℃之间变化时,其和易性随着拌和温度的增大而不断改善,当拌和温度相同时,AC13级配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要优于AC16级配的混合料;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在研究区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比例厂拌RAP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开展了应用研究,通过小梁弯曲试验对比评价了RAP比例分别为0%、30%、45%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变形性能,并对RAP比例分别为0%、30%、45%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在广惠高速公路开展了试验段研究,检测评价了试验路的抗车辙、弯沉及回弹模量特点,分析了高比例RAP热再生沥青路面性能特点,总结了高比例RAP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试验段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