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对应用锚杆加固既有挡墙有关设计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营铁路一处应用锚杆技术加固衡重式路肩挡土墙的工程实例,以该工程的特殊性,结合设计中遇到的诸如对锚杆的外力分析,锚杆的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对上海金山支线开行市郊客车的速度目标值、开行方案和改建工程进行分析,阐述利用既有金山支线开行市郊客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对渝黔高速公路衡重式高路堤挡墙因设计参数取用不当造成的安全隐患进行了计算分析,并提出了加固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7.
8.
依托工程实例对钢筋砼简支箱梁桥加固方案进行分析,首先现场检测了实桥的病害情况并对原桥的承载能力进行了计算,然后针对原桥承载能力不足的情况提出了2种可行的加固方案,最后对提出的2种加固方案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得到了合理的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9.
10.
11.
为解决混凝土拱桥既有墩台的再利用问题,采用基于粗糙集理论构建判定模型的方法对既有墩台再利用方案决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粗糙集理论能够简化指标体系,筛选出切合实际工程的判定指标;2)利用粗糙集理论中的属性依赖度计算,可对指标进行赋权,无需再借助其它理论方法就能计算指标权重;3)运用方案判定模型,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决策结果。将基于粗糙集理论建立的混凝土拱桥既有墩台再利用判定模型应用于贵州花鱼洞大桥既有桥台再利用的方案决策中,成功验证了方案判定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现有抗滑桩设计的不足,以广东省云浮市某边坡防护为原型,开展抗滑桩加固前后边坡稳定性研究,探讨抗滑桩长度、桩间距、截面尺寸及设置位置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边坡安全系数随桩长和截面尺寸的增大呈非线性关系增大,随桩间距增大呈非线性关系减小;增大桩长和截面尺寸能提高边坡安全系数,但超过其有效加固范围时对边坡安全系数的提高不明显;设桩位置对边坡的越顶破坏有较大影响,抗滑桩置于阻滑段的后半部可有效降低抗滑桩发生越顶破坏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当既有整体桥的受力性能无法满足规范验算要求时,需进行加固设计,其加固技术与常规有缝桥存在不同。以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整体桥为背景工程,采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与实桥静载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采用新规范开展该桥受力性能的验算校核,并基于验算结果提出适用的加固设计方案并验算加固效果。研究发现,有限元计算结果与静载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有限元模型可精确模拟背景工程的受力特性。由于新规范对于温度作用、汽车荷载以及容许应力值等的要求提高,该桥的上部结构无法满足新规范的要求,其原因是桥台处主梁截面底缘和桥墩处主梁截面顶缘出现过大的拉应力,桥台处主梁截面顶缘出现过大的压应力;但下部结构可以满足新规范的要求。采用体外预应力法与混凝土扩大截面法加固,可使主梁的受力性能满足新规范要求。该加固方案同样适用于既有有缝桥的整体式无缝化改造。 相似文献
15.
为了能较准确地评价桥梁加固工程的经济效果,运用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桥梁通行交通量的类型和车辆运输成本变化的分析,给出了桥梁加固所引起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的计算模型。提出了桥梁加固经济效益评价方法。最后例举简单算例说明方案评价过程,由计算结果可知该方法能较准确地反映桥梁加固工程的经济效果,能够为既有桥梁改造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既有桁式组合拱桥桥面板跨中底面均存在着较多的顺桥向开裂,设计尺寸和配筋较弱是所述病害发生的原因。结合该类桥梁原设计主体上安全储备低、结构上弦箱型截面梁高较小、箱内可操作空间小以及顶板预应力钢筋较多等因素,文章提出了对桥面板跨中部分采用一次拆除置换和跳槽开孔分次置换的两种加固技术方案。因拆除置换加固措施在这类桥梁加固中从未使用,有必要对该措施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笔者借助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了某桥的空间整体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对两种置换方案的稳定性和强度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表明采用跳槽开孔分次置换的加固是可行的,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成都地铁18号线锦城广场站~世纪城站区间隧道下穿污水管为对象,采取对横跨隧道的DN800污水管道外部加钢套筒、在与右隧道并行且紧邻的废弃污水管中填充混凝土和注浆加固地层等四种组合方案,对盾构隧道近接既有管线并破坏部分既有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方案下既有管线竖向位移和第一主应力的特征,得出结论:仅对DN800污水管加钢套筒或仅在废弃污水管内填充混凝土无法保证施工安全,额外注浆加固地层能提高安全储备但造成浪费。综合考虑安全性、适用性,选取方案三最优方案,即对DN800污水管加钢套筒同时在废弃污水管内填充混凝土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19.
昔格达地层滑坡抗滑桩加固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昔格达地层具有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西攀高速公路通过昔格达地层时形成较多的昔格达地层滑坡。对滑坡的处治主要采用抗滑桩进行支挡。抗滑桩的设计理念是采用非连续结构,利用土体自身强度形成的拱效应来达到支挡的目的,设计时应进行桩截面尺寸及桩间距的优化,最大限度地利用桩间土体的成拱能力。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对抗滑桩加固昔格达地层滑坡形成土拱效应的现象进行研究,再现了桩间土拱形成的现象。试验表明,试验条件下的合理桩间净距约为4 m。采用对比试验方法,研究桩宽度对形成土拱及破坏荷载下拱脚稳定性的影响,发现桩宽度大小对桩间土拱的形状没有太大影响,但在破坏荷载下对拱脚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因此,在满足同样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采用较大的桩宽度可以适当地增加桩间净距的大小。 相似文献
20.
用于边坡加固处治的抗滑桩会因锚固长度不够、尺寸偏小、滑面确定不合理等而失效,对于隧道进出口端采用抗滑桩加固的边坡,隧道开挖扰动可能导致坡体变形,进而使抗滑桩失效。文中针对隧道施工诱发侧方边坡抗滑桩失效的典型工程案例,设计现场监控方案,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发现隧道开挖诱发坡体沿岩土交界面产生滑动;根据2次抗滑桩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分析7~#抗滑桩的失效原因;根据失效原因提出加固措施,先采用工字钢对7~#抗滑桩进行加固,再对坡体增设4根抗滑桩。计算结果表明,7~#抗滑桩加固后抗弯承载力相对于原始设计方案增加45%,洞口边坡整体安全系数相对于原设计方案增加36%;加固方案实施后,抗滑桩的位移速率小于0.2 mm/d,满足设计要求,隧道可继续施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