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学平  唐红宁 《隧道建设》2014,34(Z1):282-285
介绍云桂铁路石林隧道、老笑一号隧道浅埋段有边桩盖挖法和无边桩盖挖法2个施工实例,总结铁路双线大断面隧道浅埋段采用盖挖法施工的关键技术,对大断面隧道浅埋段采用盖挖法施工的适用条件进行探讨,提出采用盖挖法替代浅埋暗挖法施工的条件,即当交通、水电等外部施工条件较好时,在一般地层隧道覆跨比为0.4~0.6的超浅埋段,岩溶洼地覆跨比为0.6~1.0的浅埋段可考虑采用盖挖法替代浅埋暗挖法施工。  相似文献   

2.
大跨连拱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监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大跨连拱隧道洞口浅埋段的特殊地质,以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陈家桥大跨度连拱隧道为依托,选取典型断面开展施工监控,及时了解该隧道在洞口浅埋段的施工动态,分析太跨连拱隧道洞口浅埋段的围岩及衬砌的受力情况,保障隧道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新意法在浅埋大断面隧道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意法是一种能有效控制浅埋大断面隧道核心土变形的设计、旌工指导方法;自主创新研究开发适应我国国情的浅埋大断面隧道全断面预加固工法,保证施工稳定性具有重大的工程实际意义。本研究结合武广客运专线浏阳河隧道施工,基于正交试验原理,安排数值模拟试验方案,得到各级围岩下浅埋大断面隧道施工参数建议,为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新意法是一种能有效控制浅埋大断面隧道核心土变形的设计、施工指导方法;根据自主创新研究开发的浅埋大断面隧道全断面预加固工法,选取武广客运专线浏阳河隧道施工参数,然后进行数值模拟、模型试验、现场监控量测反分析,验证隧道施工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兰秦快速路忠和至水阜段傅家窑隧道浅埋段的施工实践,通过接触法、无接触法监控量测手段,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大断面黄土隧道浅埋段在不同施工条件下的收敛、变形情况,总结了在施工大断面黄土隧道时应注意的施工要点。并详细介绍无接触量测技术观测组成,观测方法及要点。  相似文献   

6.
熊造 《公路工程》2016,(4):150-153,170
为了探求浅埋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的合适施工工法,以某浅埋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浅埋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施工的力学仿真模型,通过对隧道一新的施工工法(动态分部施工工法)与常用的三台阶法、CRD法、CD法及双侧壁导坑法等施工工法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动态分部工法的优缺点,并论证该新工法在依托工程施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刘伟 《隧道建设》2000,(2):12-15
本文根据重庆市梁万高速公路马王槽右线一号隧道进口段大跨偏压浅埋段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探讨了大跨偏压浅埋公路隧道的施工技术,研究了隧道整体式衬砌与新奥法(NATM)施工新技术之间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施作时机上的关系,解决了正确处理隧道浅埋偏压洞口段施工技术,今后为类似隧道的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浅埋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的计算进行分析,得出隧道围岩压力的计算公式。以白山大断面小净距隧道为例,采用荷载结构法对隧道衬砌进行了检算,得出衬砌安全系数,并与规范值进行对比,以此评定隧道衬砌设计的合理性,对大断面浅埋小净距隧道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长沙营盘路湘江隧道分岔大跨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沙营盘路湘江隧道匝道与正洞分岔合流大跨段断面大、变化多、埋深浅、地质差、受力变形复杂。为了安全顺利地完成合流大跨段开挖,介绍了一套完整的分岔大跨合流段施工技术,并对开挖断面渐变分部、异型二次衬砌等关键控制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实践证明,本分岔合流段大跨在埋深浅、地质差、环境复杂的情况下采用合适的地层加固措施、不同断面的合理渐变、超大断面的合理分块、保留临时支撑施作二次衬砌等技术是切实有效的,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托于宝鸡坪坎至汉中(石门)高速公路PH-9合同段的一座分离式双向六车道某隧道,采用全土柱理论、谢家烋公式、太沙基公式、比尔鲍曼公式四种围岩压力计算方法进行理论分析比较,得出浅埋大断面隧道围岩压力主要影响因素为埋深和跨度。同时对埋深为7m和20m情况下,运用数值模拟对浅埋大断面隧道围岩压力进行计算分析,并与四种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埋深小于荷载等效高度hq时,采用全土柱理论计算方法;埋深处于h_q~2.5h_q时采用太沙基公式计算方法。为今后同类浅埋大断面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的选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田佳  刘军  王改鹏 《隧道建设》2012,(Z1):85-89
对国内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工法进行调查,综合分析对比,并以此为基础在合福铁路客专闽赣V标庵源山隧道、凤凰山隧道、范墩坪隧道、九台山隧道浅埋偏压段,采取相关技术措施、组织手段,利用三台阶七步法快速、安全地完成该四座隧道浅埋偏压软弱围岩段的施工。根据施工过程及结果,分析三台阶七步法施工大断面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重点、关键工序、采取的相关技术措施、组织手段,为以后同类隧道工程施工提供相关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某高烈度地震区浅埋公路隧道洞口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分析隧道洞口的抗震设防长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Ⅲ类围岩的深埋隧道洞口,在进洞约4倍隧道跨径后衬砌结构内力响应明显减小;在Ⅱ类围岩浅埋洞口段,整个浅埋段的衬砌结构内力响应均无减缓迹象;隧道洞口抗震设防长度的设置不仅与围岩类别有关,还与洞口段埋深有关,当洞口浅埋且地质状况较差时,抗震设防长度一般应覆盖整个浅埋段。  相似文献   

13.
结合哈大客运专线重点隧道——台山隧道施工实例,主要介绍该隧道位于浅埋偏压地段,为哈大客运专线两座扩大断面隧道之一。该隧道最大开挖断面为209m2,是目前国内客运专线施工中最大的扩大断面隧道。设计Ⅳ、Ⅴ级围岩段采用CRD工法施工,但由于该隧道为石质围岩,爆破对中隔壁影响很大,因此在保证安全质量前提下,对原设计工法进行了创新,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浅埋大跨偏压隧道破坏模式,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三心圆曲墙式断面隧道和马蹄形断面隧道在不同埋深、坡比工况下的塑性应变和安全系数进行研究,得到隧道的破坏模式及发展规律:无偏压条件下,随着埋深增加,三心圆曲墙式断面隧道最大塑性应变由拱肩向下转移到边墙附近,而对于马蹄形断面隧道,当埋深较浅时,在拱肩和边墙出现破裂面,随着埋深的增加拱肩的破裂面逐渐向边墙脚转移;当存在偏压时,三心圆曲墙式断面隧道浅埋侧先破坏,随着埋深的增加,最大塑性应变由浅埋侧拱肩移到浅埋侧边墙位置,对于马蹄形隧道,破裂面从浅埋侧拱肩和深埋侧边墙转移到墙角;在同一埋深条件下,三心曲墙式断面隧道安全系数高于马蹄形隧道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5.
结合蒙自至新街高速公路窑头1号隧道的工程实践,简要介绍了横穿公路的浅埋软岩段隧道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16.
结合蒙自至新街高速公路窑头1号隧道的工程实践,简要介绍了横穿公路的浅埋软岩段隧道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17.
天鹿园与木强隧道是广州市北二环高速公路中的两座大跨度连拱隧道。这两座隧道是国内目前在建和已建工程中跨度最大的公路隧道之一,具有跨度大、埋深浅、偏压等特点。本文详细介绍两座隧道的衬砌结构、防排水处理、洞口浅埋偏压段处治措施、隧道施工工序等方面的成功设计经验,以对今后类似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山岭隧道的进出口或穿越峡谷地区常存在浅埋段,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经济、高效地完成隧道开挖支护施工成为工程建设的关键问题,兼具明挖与暗挖优点的盖挖法已初步应用于山岭隧道浅埋段,但其支护设计方法尚需完善。为此,基于山岭隧道浅埋段盖挖施工特点及其盖拱几何模型,首先提出盖拱承载受力简化分析模型;其次,采用结构力学方法建立出盖拱支护结构内力简化计算方法,获得盖拱安全厚度确定方法,并考虑盖拱与拱脚过渡段的平滑缓和作用,构建出拱脚扩大基础的承载力与稳定性分析方法;然后,采用所建立的盖挖支护设计方法探讨隧道埋深、盖拱矢高、圆心角、半径与拱脚宽度等因素对盖拱支护结构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山岭隧道浅埋段盖挖优化设计原则;最后,采用所建立的盖挖支护设计方法对工程实例进行分析,验证了工程实例典型断面盖拱设计参数的合理性,同时探讨了山岭隧道浅埋段盖挖支护设计方法及其优化设计原则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浅埋段盖拱宜与隧道支护结构完全接触,盖拱设计厚度不宜大于0.6 m、内侧圆心角不宜小于120°;盖拱与拱脚应设置平滑缓和的过渡段,提高拱脚地基承载力能有效减小拱脚扩大基础的宽度;隧道初衬钢拱架浇筑于盖拱内不仅能保证盖挖时隧道初期支护封闭成环,还能提高盖拱稳定性;地基注浆加固锚杆不仅能提高地基承载力,还能增强拱脚基础的水平抗滑移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浅埋暗挖富水段隧道施工技术难题,结合公路隧道浅埋暗挖富水段实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的方法,考虑地下水的影响,进行大量计算和分析,提出了浅埋暗挖富水段隧道施工方法,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合理的,为同类工程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甘肃省首座3车道大断面高原黄土公路隧道为依托展开研究,分析了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数据、支护结构受力状态及超大断面黄土隧道洞口浅埋段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的围岩稳定性,并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各个施工阶段隧道初期支护的变形及受力情况,重点阐述了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在不同施工阶段沉降变形的受力状况,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和变形状况力学参数计算分析了隧道不同施工阶段围岩变形速率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