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穿村镇公路横向干扰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借助无人机拍摄技术,记录车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横向位置,利用Si Mi Motion软件提取车辆轨迹坐标,通过轨迹分析不同类型的横向干扰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选取典型双车道公路为试验段,根据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以下主要研究结论:车辆轨迹的横向位置与横向干扰有直接关系,动态干扰对行车轨迹影响较大;不同干扰情况下车速有较大区别,动态干扰下车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双车道公路弯道处行车轨迹是车辆自由行驶时的重要特征,通过对行车轨迹及运行速度综合效应的分析,得出双车道公路自由行驶的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行车轨迹偏移规律,并建立了自由行驶状态下道路线形与行车轨迹和速度之间的相关模型.据此可对弯道处行驶时的驾驶行为及行车安全进行分析,并对道路弯道处线形和断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平原地区公路穿村镇路段事故多发的现状,本文首先对事故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在数据处理分析的基础上找寻事故原因。平原地区公路穿村镇路段发生事故的事故原因主要是车速过快,混合交通相互干扰,视距不良等。并针对这些事故原因提出综合治理对策,包括预先提示、速度控制、交通分离、交叉口处置以及宣传教育执法等方面。其中既包括了视错觉标线、减速丘、接入管理、路宅分家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原理,设计方案及工程应用,也对限速标志、交叉口整治等传统技术措施针对穿村镇路段公路特点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只有将各种措施综合应用,综合治理,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平原地区公路穿村镇路段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交通事故呈现出的在公路穿村镇路段聚集的趋势,在某山岭地形区域进行了双车道公路的交通事故、交通组成、道路和路侧等因素的大量数据采集,并对公路穿村镇路段的整体安全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负二项模型等事故预测模型和相关检验理论对模型形式,以及公路穿村镇路段全部事故和追尾、碰撞、路侧等不同形态的事故规律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公路穿村镇路段的事故时空分布呈一定规律性;交通量、混杂率和道路横坡度为影响公路穿村镇路段交通安全的3个显著因素,且均呈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与发展突飞猛进,随着公路条件的逐步改善,车辆的行驶速度也大大加快了。就轿车而言:一般在高等级公路上的行驶速度普遍达到了100km/h以上,随着车速的提高,部分车辆出现了驾驶操作稳定性变差的现象,如方向发抖、行驶跑偏、摆振、轮胎偏磨等等。这里主要对轿车直线行驶性能变差也就是行驶中跑偏现象进行一下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山区道路大型车辆的行驶安全性,构建人-车-路协同仿真系统,在3条复杂山区道路上开展代表性驾驶模式的大客车和重载货车虚拟行驶试验,根据仿真输出的车辆运动学/动力学响应参量和驾驶输入量,分别进行设计符合性、车辆通过性、运行速度协调性、行驶舒适性以及驾驶负荷度等5个方面的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以上分析能确定危险位置的临界安全速度、超长货车通过急弯时的越出宽度和越出位置、不协调的线形单元以及行驶舒适度和驾驶负荷度较差的位置,进而可以实施靶向性的几何参数改进,增加山区公路与大型车辆之间的适应性,最终达到提高山区公路设计质量和安全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门玉琢  于海波 《公路》2012,(8):21-24
山区公路作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段,行车速度和行驶轨迹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公路线形是决定车辆行驶速度的基础。以山区公路车辆运行速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山区公路弯道路段入弯前车辆减速行为的观测和调查数据作为参考对象,建立山区公路平曲线路段的驾驶员行车速度控制模型,并利用实例对行车减速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所建减速控制模型可行、有效,能较好地模拟车辆经过限速标志或路面减速标识路段时的减速行为,为山区公路线形设计、行车安全性分析与评价,以及山区公路交通安全改善提供新的理论方法与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与发展突飞猛进.随着公路条件的逐步改善.车辆的行驶速度也大大加快了。就轿车而言:一般在高等级公路上的行驶速度普遍达到了100km/h以上,随着车速的提高。部分车辆出现了驾驶操作稳定性变差的现象.如方向发抖、行驶跑偏、摆振、轮胎偏磨等等。这里主要对轿车直线行驶性能变差也就是行驶中跑偏现象进行一下分析并提供部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目前城市交通中道路使用功能的细化,逐步提出了按车型分车道行驶的措施。本文通过对重庆市某段典型的主干道上车辆的行使速度进行调查分析,结合车辆之间的跟驰模型,并考虑不同车辆行驶状况下的安全时距,分析对比了车辆分车道行驶前和分车道行驶后的行驶速度和延误特性。课题使用vissum软件对不分车道行驶和分车道行驶两种情况下的车辆运行状况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使用分车道行驶的方案,能够有效的提高车辆行驶的速度,减小行车延误。该论文的研究成果为当前公交优先通行提供了较好的支撑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公路纵坡坡度和坡长限制指标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针对我国的主流货运车型与载重吨位,根据实车装载上坡试验,研究车辆在上坡行驶时,纵坡坡度与车辆行驶速度以及速度随坡长的变化规律,确定典型货车在不同坡度下的上坡性能曲线;通过速度折减量与坡长之间的关系曲线,提出基于运行速度差和满足公路服务水平要求的各级公路最大纵坡坡度与坡长限制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双车道公路附加车道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依据,开展了双车道公路附加车道设置长度、宽度及纵坡度研究。基于交通仿真数据,构建了双车道公路附加车道等宽段长度与交通量、行驶车速的关系模型,结合不同设计速度与地形条件下双车道公路设计通行能力分析,计算给出了对应不同设计速度与地形条件的双车道公路附加车道等宽段长度建议值。基于车辆行驶安全性分析,提出了双车道公路附加车道宽度的计算公式,根据驾驶人侧向车间距选择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计算给出了对应不同设计速度的双车道公路附加车道宽度建议值。基于汽车上坡行驶时的受力分析,给出了坡长与纵坡度的简化关系式,并计算给出了对应不同设计速度与海拔高度的双车道公路附加车道最大纵坡度建议值。  相似文献   

12.
公路货运超载车辆往往行驶速度缓慢,且占据较大道路空间,造成后序车辆视野减小,增加了其他车辆超车难度,同时超限车辆容易发生事故,造成交通拥堵,因此超限车辆往往引起交通流瓶颈,降低道路通行效率。本文首先从超载货运车辆降低车辆行驶速度以及超载货运车辆比例降低道路通行能力两个方面,分析超载货车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并结合宁波市货运重载通道从2014年实施综合治超前后通行能力前后变化,分析货运车辆超载治理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计算与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双车道公路车辆运行速度的观测和行驶特性的分析,研究并提出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计算方法和预测模型.通过对国内外公路行车安全性评价标准的比较研究,提出以速度变化率为主的双车道公路安全性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以填补我国《公路建设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在这方面的空白.实际应用表明其评价结论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4.
随着车辆质量、速度的逐渐增大和桥梁结构的逐渐轻柔化,车桥相互作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分别应用拉格朗日方程和模态叠加法建立三维非线性车辆模型和桥梁的振动方程,车轮与桥梁在接触点满足接触力和位移协调条件,利用迭代技术求解二者的相互作用问题。并以公路斜桥为分析对象,研究了不同斜交角、不同车辆行驶状态下以及不同行车速度情况下,横向不同梁的动挠度和动态增量。结果显示,斜交角、车辆行驶状态以及车速均是影响桥梁动反应的重要因素;当车辆行驶速度在30、40km/h左右时,梁的动态增量达到最大;而且随着斜交角的增大,离车辆行驶位置越远的梁的动态增量也越大。  相似文献   

15.
一、概 述 公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下,车辆以能够接受的行车速度,单位时间内一条车道或道路某一横断面通过最大车辆数(单位为辆/小时)。 公路通行能力是表示所能承担通过车辆的能力。当公路上实际交通量小于其通行能力时,公路上行驶车辆处于自由行驶状态,车速较高,交通密度较小,车头时距分布规律符合负指数分布,车辆能实行超车;当公路上实际交通量接近或等于其通行能力时,  相似文献   

16.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公路状况的不断改善,高等级公路迅速增加,车辆的行驶速度随之提高,乘客和驾驶员对车辆行驶中的振动和噪声问题也日趋敏感。为减轻车辆行驶中的振动和噪声,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在维修中必须将不平衡的旋转零件进行平衡校验,并按正确的修理工艺及装配顺序安装,以使由于不平衡而产生的振动、噪音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在进行汽车修理时,对于主要高速旋转件,  相似文献   

17.
基于驾驶员心率增长率的穿村镇公路平面线形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驾驶员心生理反应在穿村镇公路平面线形安全评价中的应用情况,以北京琉辛路密云县不老屯镇燕落村路段为例,采用心率增长率(growth rate of HR)作为衡量驾驶员心生理变化的指标,并通过驾驶模拟仓进行仿真实验,得出在实验路段中行驶的驾驶员心率增长率在1%~9%(绝对值)范围内,没有超出心率增长率的最大安全值10%。研究认为心率增长率的变化与穿村镇公路平面线形有直接关系,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依托京昆高速石家庄至冀晋界段建设工程,采用运行速度分析方法,提出了高速公路穿村镇路段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分别就路基段和桥梁段进行了分析,为公路的安全性评估提供了一种方法,并提供了相应的处置措施供设计、管理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9.
信息动态     
北京:3万辆营运车辆将安装“黑匣子”从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获悉,截至2006年11月底,北京市注册的所有公路营运载客汽车、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将全部安装“汽车黑匣子”,即汽车行驶记录仪。汽车行驶记录仪可实时记录对车辆行驶速度、时间、里程、车辆运行状况及驾驶  相似文献   

20.
公交车与社会车辆混合行驶下的交通流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速度在交通流模型中通常定义为路段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但是当路段上社会车辆与公交车辆混合行驶时,社会车辆的平均速度往往要高于公交车辆的平均速度,如果将路段所有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作为公交车辆的平均速度或社会车辆的平均速度是不合理的。因此,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本文分别建立了公交车辆与社会车辆的速度模型,这两个模型为正确地分析路段车辆的运行状态、合理地计算车辆路段行驶时间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