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通环境承载力及其定量化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环境科学中有关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的相关理论,结合发展可持续交通的要求,提出交通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其组成体系,认为交通环境承载力是由交通环境污染承载力、交通环境资源承载力、交通环境心理承载力和交通环境经济承载力组成,提出各个组成分量的基本概念和具有很强操纵性的定量化计算公式。此外,探讨了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城市生态交通规划的演化阶段。在各阶段中,交通环境承载力的计算侧重点、计算内容和制约因素也各不相同,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交通环境承载力的计量模型不仅可以用于交通系统规划和交通结构优化,还可为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北京市道路运输系统现状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提出一个动态交通管理模式,以保障北京市交通运输系统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加快首都现代化交通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公路网交通量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日辉  王首绪 《公路》2006,(4):182-185
提出将交通环境承载力相关理论应用到公路网交通量预测中,提出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公路网交通量预测模型。从环境系统污染物的输入输出模型出发,构建基于大气污染承载力的公路网交通量预测数学模型,实现基于大气环境的交通量控制目标,为交通规划部门制定可持续的交通发展规模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城市交通容量的确定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城市交通容量是衡量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定量指标,研究城市交通容量的基本理论和确定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对各国交通容量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交通容量划分为微观交通容量和宏观交通容量,并给出了相应的定义。然后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城市交通容量确定方法并进行了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确定城市交通容量,从而为政府部门进行城市交通规划、衡量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利用交通仿真技术对城市快速路交通组织方案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提出了符合城市交通特点的交通仿真工作流程;通过选取北京市典型区域路网开展交通仿真研究,对现状交通问题和仿真数据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和评价,验证了城市道路交通组织方案仿真评价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开发业的过度增长是城市交通需求过快增长的一个基本原因。2004年初,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会同市规划委和相关部门对市域范围内新建或改扩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进行评议。一方面可以适度控制项目的建筑规模,使项目生成的交通量处于项目周边路网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可以对项目的外部和内部交通组织进行优化,使进出人流和车流畅通。通过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适度控制开发规模,是从源头上控制交通需求、缓解或是延缓交通拥堵的必要和有效的手段。简述了北京市交通影响评价的基本情况,并基于此分析了城市建设与交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针对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交通安全作用效果分析的评价方法,用来评价北京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实施对道路交通所作贡献的程度。该方法根据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功能作用范围将北京市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在系统功能作用范围内外选取若干区域作为评价对象,利用灰色聚类评估法对所选两类区域的交通安全等级进行评价,并进一步分析评价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交通安全作用效果,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通用性,能够很好地解决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交通安全效果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8.
研究高教园区交通与环境的关系,分析高教园区交通环境的影响因素,建立高教园区交通环境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解决指标体系中权重确定的问题,确定出高教园区交通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园区交通与环境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某高教园区交通环境进行综合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结合山东省水资源的实际情况,采用主成分方法分析了水资源承载力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主要受经济、人口、水资源供需等因子的影响;并且根据2000年到2008年的统计数据,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对2015年山东省水资源需水量进行了预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水资源供需不容乐观,应该加强水资源的管理,采取节水措施,使水资源可以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糊评价模型的单向交通环境及能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单向交通的优缺点,研究单向交通对城市环境与能源消耗的影响。对单向交通实施后的环境质量提出量化标准,分析单向交通组织引起的汽车尾气排放、燃油消耗以及噪声等对环境的影响,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给出指标的计算方法。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指标的隶属度函数,对环境影响等级进行客观评价,并通过实例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致使城市道路路网交通压力剧增,一些早期规划设计的道路条件已难以满足现况城市大交通量通行需求,特别是交通组织复杂的异形路口,拥堵情况更为突出,往往是制约道路通行能力的“咽喉”,亟待对其进行相关研究并制定改善策略。本文以酒仙桥大山子路口疏堵改造工程为例,在对现状拥堵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异形路口工程改造方案,并通过实地调研对方案进行效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工程改造实施后,交叉口交通量增加、通行能力提高,交通组织得以优化完善,路口交通秩序得以提升。验证了该方案有效性,并为该类型交叉口的设计及运行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特点,内因进行了分析,针对影响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确定道路交通安全3项评价指标,标定了阈值,运用道路交通安全灰色评价方法,从宏观角度进行纵向事后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基础交通尾气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涛  于雷  余柳  宋国华 《交通与计算机》2006,24(5):28-30,34
OEM是最新的基于车辆实际行驶路况的车载尾气检测系统,介绍了利用OEM测试北京市公路交通车辆尾气排放数据,开发了北京市基础交通尾气数据库系统(BFTEDS)。叙述了系统的开发思想、基本结构及实现功能,提出了北京市基础交通尾气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驾驶人在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下的视觉信息需求进行分析与计算,将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按照信息量含义的不同进行分层,建立了基于视觉信息层级模型的信息量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车实验提取分析数据,对信息量计算中的参数进行计算与标定,得出信息量计算模型,并以行驶速度作为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的评价参数,求出速度与信息量之间的关系,最终确定信息量阈值,建立基于视觉信息量计算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中速度与信息量之间呈较好的幂函数关系,R2达到0.9356,只需采集城市道路驾驶人视觉图像,通过软件分析可得出图像信息量,根据关系式和道路限速可得出信息量阈值,对比分析进行交通环境评价.该方法仅需采集驾驶人视觉图像即可完成评价,方便快捷、结果准确,但在软件处理图像信息量上尚未达到智能分析处理,尚需进一步研究改进.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桥梁损伤诊断及承载力评估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阐述了混凝土桥梁结构的承载力与安全性评估、健康检测及损伤诊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系统论述了适用于混凝土桥梁损伤识别的检测技术、诊断方法,以及带损伤混凝土桥梁的承载力评估的理论和方法,最后指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城市交通诱导系统是智能运输系统(ITS)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实时动态分配理论为核心,综合运用检测、通信、计算机、控带、GPS和GIS等高新技术,动态地向驾驶员提供最优路径引导指令和丰富的实时交通信息,通过单个车辆诱导来改善路面交通状态,防止和减轻交通阻塞,减少车辆在道路上的逗留时间,并最终实现交通流在路网中各个路段上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象,对城市交通系统运行状态进行评价显得十分重要。立足于城市道路交通状态和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用户功能需求分析,设计了北京市区域交通状态和服务水平评价系统的功能结构和网络结构。该系统运行以来,不断整合现有交通流数据,实现了对城市道路路段、区域交通状态和服务水平的实时监测和评价,为交管部门制定合理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在超负荷运行的城市中心区平交路口极易造成交通拥堵。在实地调研北京市二环路内主要平交路口的基础上,对不同等级平交路口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类分析与统计。提出了交叉口交通组织精细化优化设计的改善措施,注重交通基础设施的人性化、标准化、规范化,从而为缓解二环路拥堵现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运用噪声测量基本方法,测量了大连市西南路某路段交通噪声值并统计出不同类型的机动车流量数据.在比较国内外各种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特点的基础上,选择了一种修正预测模型,预测出理论噪声值.计算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的误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利用噪声测量值计算出噪声污染的各种评价指标,最后根据有关的噪声标准进行差别,得到该路段的交通噪声已超过规定限值,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