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连接香港特别行政区、广东省珠海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大型跨海通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的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关键性工程。港珠澳大桥交通工程在桥梁伸缩缝处通过电缆伸缩装置的应用调节电缆的伸缩量,同时满足电缆下引至墩台的需要,以确保电缆不被物理损伤。这就造成了电缆弯曲点多、弯曲半径多为动态可变等情况,需要一种电缆最小弯曲半径自制检具对其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2.
桥梁工程敷设电力电缆在我国的应用实例很少,而在远距离跨海大桥内敷设高压电力电缆在世界上也只有少数工程先例,为避免长距离桥梁敷设可能对电缆带来的危害,特结合港珠澳大桥的高压电缆敷设质量控制实例进行归纳总结。根据港珠澳大桥施工现场情况,并经过理论计算与试验研究,分别采用了全程蛇形敷设和设置电缆伸缩装置、加装防振垫、中间接头两端电缆预留、对电缆作刚性固定等办法,较好地解决了电缆的热伸缩及桥梁振动等难题,将电缆热伸缩对安全运行带来的威胁降至最小。这些对策对今后跨海大桥大截面电缆的设计和施工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港珠澳大桥桥梁检测车动力需求,同时为港珠澳大桥后备电力EPS/UPS提供电源,针对传统铅酸电池存在的性能低、成本高、污染大等问题,设计研究出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首先分析新能源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特点、相对传统铅酸电池的优势,详细介绍新能源锂离子电池技术在港珠澳大桥交通工程桥梁检测车及EPS/UPS电源系统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新能源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设计目标、设计原则,并给出了桥梁检测车锂电池和EPS/UPS锂电池的具体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港珠澳大桥交通工程联合设计的质量和缩短联合设计的周期,采用BIM三维建模技术。分析并制定了符合交通工程实际情况的建模标准、模型数据分层标准、构件和设备及管线编码原则,创建交通工程各子系统构件库,建立了港珠澳大桥交通工程三维可视化模型,实现了三维可视化浏览、方案优化、碰撞检查分析、辅助导出二维图纸等功能。在联合设计阶段利用这些功能,减少了联合设计中的"错漏碰",同时就隧道和桥梁中复杂管线的关键部位,制定合理的碰撞检查规则。依据检查报告发现、纠正并优化净空和管线排布。为设计优化提供方案,减少在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错误损失和返工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通过BIM技术的引入和应用,显著提高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提高联合设计质量和缩短联合设计周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港珠澳大桥设计标准高、工程结构复杂,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较多,建设模式独特,工程特点较为突出,采用现有预算定额确定工程造价存在定额缺项、适用条件不相符等局限性.通过研究港珠澳大桥桥梁施工方案,初步划分了定额测定子目,对指导跨海大桥专项工程预算定额的编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2月6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交工验收会议在珠海召开。会议认为,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符合设计及技术规范要求,工序控制严格,工程质量可靠。根据验收办法的有关规定,具备通车试运营条件,同意交付使用。会议当天,由香港路政署、澳门建设发展办公室、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港珠澳大桥三地联合工作委员会办  相似文献   

7.
2012年4月10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钢箱梁制造项目合同签约仪式在珠海举行,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昌船舶重工责任有限公司分别与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签署了采购与制造合同。这标志着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建设开始进入实施阶段。港珠澳大桥建设分为桥梁主体工程和岛隧工程两部分,桥梁主体工程钢箱梁制造项目包括跨越深水  相似文献   

8.
介绍港珠澳大桥桥梁钢结构工程概况及钢结构板单元制造、节段拼装工艺流程。港珠澳大桥研制了板单元自动化制造示范生产线,引进了相控阵检测技术,实现了"车间化"总拼装和防腐涂装作业。实践表明,港珠澳大桥桥梁钢结构制造项目管理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的最后一天,港珠澳大桥全线亮灯,标志着港珠澳大桥的机电工程已全部安装到位。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起于粤港分界线,沿23DY锚地北侧向西,经东人工岛,海底隧道,西人工岛,青州、江海和九州3座航道桥,止于珠澳口岸人工岛大桥管理区互通立交,全长29.6 km。港珠澳大桥机电和交通工程监理由重庆中宇工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公开招投标承担,监理项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并于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作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拥有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的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钢结构桥梁,拥有多项"世界之最"的超级工程,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同样引以为豪的是,服务港珠澳大桥的单层穿梭巴士,也是"中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7月7日上午10时,在东人工岛的海底隧道入口处,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海底隧道正式贯通,这意味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正式贯通。待各工程陆续收尾后,港珠澳大桥预计将于年底达到通车条件。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集桥、岛、隧于一体,全长55 km,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继2016年9月主体桥梁贯通后,迄今为世界最长、埋入海底最深、单个  相似文献   

12.
从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项目以及其交通工程设计概况出发,首先对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交通工程的特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其次,本研究给出了交通工程总体设计的要点,明确坚持需求引领设计、专注顶层设计的贯彻、强化接口协调管理,并做好全过程控制。最后列举了与交通工程总体设计有关的几项具体设计工作。本研究为类似大型跨海集群工程的设计管理和总体设计提供了探索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高星林  陈小燕 《世界桥梁》2022,50(1):113-118
港珠澳大桥工程规模大、技术标准高,涉及大量新技术.针对有关资源不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中外合作模式不完善等问题,构建了港珠澳大桥国际和地区合作模式.初步设计、桥梁施工图设计、设计及施工咨询等工作通过联合体模式来实现合作;桥梁钢箱梁制造监理、岛隧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等工作通过国际和地区顾问及联合体模式来实现合作;质量管理顾...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证管道施工安装后,在使用过程中能有效的进行伸缩补偿处理,避免由于环境因素而引起的热胀冷缩或管道整体移动时造成损坏情况。港珠澳大桥交通工程通过现场检查、核算、分析,在整个项目采用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方法对桥梁段及隧道段供水管道进行伸缩补偿[1]。通过现场实践表明:集中式对起伸缩功能的构件安装要求高,难度较大,但伸缩补偿范围广,能有效的满足伸缩补偿功能[2];分散式对单个构件的伸缩范围要求不高,通过整体管道的伸缩补偿要求,计算出构件的安装数量及间距,便于实现。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港珠澳大桥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为基础,制定详细的事件条件下的应急交通组织方案,并利用微观交通流仿真技术进行方案的比选和分析,从而甄选出最优的交通管控方案,并对交通工程设施设计提出优化建议。此项研究可以为类似的跨海大桥工程的应急交通组织方案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继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又一项挑战世界难题、突破科技壁垒的超级工程——甬舟铁路于近日全面启动勘察设计,标志着这条世界上控制因素最复杂、越海桥隧工程技术难度最大的铁路正式上马。海底隧道比港珠澳大桥还长10 km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除了是世界最长的公路跨海大桥外,其"桥梁+隧道"的设计模式也是一大亮点。同港珠澳大桥一样,全长77 km的甬舟铁路主体工程也采用"桥梁+隧道"组合方式,并将在这2个领域更进一步刷新世界之最: 全长16.2 k  相似文献   

17.
《公路》2015,(4)
介绍了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工程概况和建设条件,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为深埋、大回淤节段式沉管隧道,其受力变形特点不同于常规的浅埋沉管。港珠澳大桥设计和研究组确定了沉管隧道纵向计算原则,并研发了适用于超长沉管隧道的设计分析软件"沉管隧道结构-基础设计集成系统",该软件已成功应用于港珠澳大桥施工图设计和大连湾沉管隧道初步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18.
跨海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工程规模大、复杂程度高等特点,传统运维工作尚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精度差和外海作业安全风险较大等瓶颈性问题。为了实现港珠澳大桥的安全、可靠、高效运维,总结出跨海交通基础设施存在服役状态感知能力低、监测信息利用率低、交通风险主动管控效率低、运维管理信息化和养护决策智能化程度低等四大共性难题,梳理了港珠澳大桥智能化运维的关键技术,提炼出港珠澳大桥智能化运维的9项工程建设内容:基于5G的跨海交通基础设施运维物联网,基于北斗的毫米级变形监测及封闭空间定位系统,水下结构智能监测平台与大数据融合处理系统,基于无人机集控的巡查、检测、应急一体化系统,基于巡检机器人的跨海桥隧抵近检测与维养系统,跨海集群设施服役环境数字化与运行状态监测评估系统,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跨海集群设施数字化维养管理系统,全时交通安全运行与快速应急处置智能系统,跨海集群设施运维一体化管控平台。此外,还提出了包括设备感知层、通信层、基础资源层、数据支撑层、业务支撑层、智慧应用层、用户交互层等的总体技术架构。最后,总结了港珠澳大桥智能运维的主要技术特色。港珠澳大桥的智能运维工作、成果、经验可为其他跨海交通基础设施的...  相似文献   

19.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粤港澳三地的大型跨海通道,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对港珠澳大桥交通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辨析一切影响工程的影响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现了港珠澳大桥交通项目期到必成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国内外海洋环境桥梁的腐蚀现状介绍,根据海洋环境桥梁腐蚀机理和我国海洋工程耐久性设计研究成果,结合港珠澳大桥耐久性研究成果,对处于浪溅区构件的耐久性设计进行了分析,在满足120年设计使用寿命的前提下,结合全寿命周期成本,对港珠澳大桥组合梁处于浪溅区的墩身及承台的采用不锈钢钢筋的耐久性设计外加措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