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创新研究,利用永久性墩位的工程桩进行试桩平台搭设,开展斜锚桩垂直静载荷钢管桩试桩试验,从而测定钢管桩桩侧分层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分析钢管桩的桩端闭塞效应,确定钢管桩在设计荷载范围内的桩顶轴向反力系数,为钢管桩基础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实际工程中,经常采用桩端注浆的方法,利用高压水泥浆液的渗透、扩散和挤压特性,提高桩周、桩端土的强度,从而提高灌注桩的承载力。然而,桩端注浆对大直径超长桩的作用机理尚需深入研究,该文通过对广东省某高速公路工程中2根大直径超长旋挖桩(一根桩端注浆;另一根未注浆)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结果对比,对试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桩身轴力传递规律以及桩侧阻力发挥特性和桩端阻力发挥特性综合分析研究,发现桩端注浆效果明显,注浆后试桩极限承载力至少提高28%。试验结果表明:桩端注浆后试桩极限桩端阻力至少提高83%,桩端注浆对大直径超长旋挖桩桩侧摩阻力的影响沿桩身可分为3个区段:即显著增强区段、非显著增强区段以及无增强区段。对比采用桩基规范法与公路桥涵规范法计算试桩极限承载力,发现对于大直径超长旋挖桩,考虑尺寸效应的桩基规范法更安全准确。  相似文献   

3.
高应变法检测广泛应用于建筑桩基承载力检测,测试过程中参数取值不同,高应变结果有着不同的表现。例如土的弹限、土的阻尼系数,以及土的最大静阻力等。结合吴定高速公路三根桩基静载荷试验以及高应变试验,给出黄土地区桥梁灌注桩不同土层桩侧及桩端弹限值,采用波形拟合法处理高应变数据,得出桩基极限承载力,并与静载试验比较分析了桩侧阻力及桩端阻力分布规律。论文研究成果为黄土地区桥梁灌注桩动载荷试验提供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4.
结合Padma多用途桥梁工程的锚固桩反力架法试桩结果实例,介绍了该桥桩基荷载试验施工方案,以及具体的施工布置、施工注意事项;同时对试桩的大临结构进行理论分析及计算研究,为基桩试验工作和钢管桩设计试桩的应用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5.
自平衡试桩法和锚桩法都是桩基测试中的静载试验方法,但是二者在加载位置处有着明显的区别.以青岛海湾大桥试桩的自平衡试验和锚桩法静载荷试验结果,对两种测试方法的荷载-位移曲线、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自平衡试桩法与常用的锚桩法相比,具有设备简单、节省费用、节约工期等特点.从测试结果来看,两者的荷载-位移曲线比较接近,但是由于加载位置的不同桩身轴力分布图则完全不同;从桩侧摩阻力来看,荷载箱上部的极限侧摩阻力偏小,而荷载箱下部的极限侧摩阻力偏大;从桩端阻力分担比例来看,自平衡试桩法中桩端阻力所占比例高于传统的锚桩法,在桩基设计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6.
自平衡试桩法的优势 (1)测定桩侧分层侧阻力和端阻力; (2)单独测试嵌岩桩嵌岩阻力; (3)适合水上、狭窄场地、坡地试桩、地下室及搭设堆载平台或锚桩反力架困难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针对静载试验中锚桩形式对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采用荷载增量法,运用有限元软件计算分析锚桩不同布置方式和不同设计形式下的受力情况,并与现场试验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常见的"四锚一"布置方案优于"二锚一"布置方案;当锚桩与试桩中心距小于三倍桩径时,锚桩上拔对试桩桩顶沉降影响较大,当锚桩与试桩中心距大于等于四倍桩径时,锚桩上拔对试桩沉降影响很小;当锚桩与试桩中心距较小时,随着锚桩桩径的增大,所测得的试桩极限承载力偏大,当锚桩与试桩的中心距大于6倍试桩桩径时,锚桩桩径变化对试桩极限承载力产生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8.
苏沛东 《中外公路》2005,25(3):90-93
高应变动力试验具有简便、快捷、经济等优点,越来越多地得到工程应用。该文依据少洛高速公路人工挖孔嵌岩桩试桩的高应变动力试验结果和静载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并结合声波透射法和低应变的检测结果,对高应变动力试验技术检测嵌岩桩承载力进行了应用分析研究。研究发现,高应变动力试验不仅可以很好地对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而且可以作为大直径嵌岩桩静载试验的有效补充。在实际工程中,可通过增大高应变动力试验的检测比例来代替少量的桩基承载力静载试验。  相似文献   

9.
自平衡试桩的优势 (1)测定桩侧分层侧阻力和端阻力; (2)单独测试嵌岩桩嵌岩阻力; (3)适合水上、狭窄场地、坡地试桩、地下室及搭设堆载平台或锚桩反力架困难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开口钢管桩竖向承载力机理及计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具有施工、回收方便的优点,许多临时结构采用打入式开口钢管桩基础,然而现行桥规并没有关于开口钢管桩竖向承栽力计算的规定。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栈桥工程实例,介绍开口钢管桩的竖向承载机理,推导了考虑闭塞效应的桩端阻力理论公式,经过与静载试验结果的比较,证明该公式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孟加拉帕德玛大桥主桥全长6.15km,水中墩设计采用Φ_外3.0m、壁厚60mm、长度为101.126~125.457m、倾斜度为1∶6的超长大直径倾斜钢管桩基础。对10根Φ1.5m的钢管桩进行试桩研究,对比试桩地勘、静载试验及PDA测试承载力结果,分析试桩桩端持力层位置、桩底和桩侧压浆效果。结果表明,桩端持力层位置不能位于软弱的黏土层内,或离软弱的黏土层较近;密实粉细砂地质条件下,界面压浆能够显著起到提高桩端承载力、减小桩基沉降的作用;在土层较为均匀的粉细砂地层中,采用超细水泥浆液、通过"帘幕注浆法"进行桩侧渗透压浆,能显著提高桩侧极限摩阻力。正式桩根据地勘结果和试验结果,采用调整桩底标高、增加桩长、增加中心直桩以及带桩侧压浆槽等形式。  相似文献   

12.
在南京某大型桥梁工程中开展试桩项目,包含2根直径2. 2 m、长125. 5 m,2根直径1. 8 m、长92 m共四根大直径嵌岩桩,所有试桩的桩端持力层都为中风化粉砂岩。基于试桩的施工过程对大直径嵌岩桩的施工关键技术进行总结,成桩后对试桩进行自平衡静载测试。结果表明:2. 2 m直径的桩极限承载力可达110000kN以上,1. 8 m直径的桩极限承载力可达63000kN以上,试桩的桩端阻力受清孔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结合工程探讨开口钢管桩在竖向荷载下的承载机理,推导了考虑闭塞效应的桩端阻力理论公式,并与建筑桩基规范中的经验公式以及静载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世界桥梁》2007,(3):F0004-F0004
自平衡试桩法的优势 (1)测定桩侧分层侧阻力和端阻力;(2)单独测试嵌岩桩嵌岩阻力;(3)适合水上、狭窄场地、坡地试桩、地下室及搭设堆载平台或锚桩反力架困难的情况;(4)可测试任意角度斜桩的极限承载力;(5)较大的加载能力(可定做),尤其适用于超大吨位桩和超长桩;(6)无限的循环加载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工程建设领域基础的承载力设计值越来越大,尤其是大型桥梁桩基础,承载力已达上万吨,传统检测方法(堆载法、锚桩法)已不能满足检测要求。自平衡测试法是利用试桩自身反力平衡的原则,在桩端附近或桩身某截面处预先埋设单层(或多层)荷载箱,从而达到试桩自身反力平衡加载的目的。自平衡测试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适应性强的承载力试验方法,在基础建设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黄河地区大直径超长桩的承载特性,采用自平衡测试法进行2根试桩静载试验,并采用钢筋计测试元件进行了桩身轴向应力测试。基于实测数据,对桩总承载力、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以及承载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将桩端阻力实测值和《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规范》计算值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SZ9桩桩侧摩阻力地勘报告值基本大于实测值,SZ10桩桩侧摩阻力地勘报告值与实测值基本接近,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规范对砂土类的桩端阻力深度修正系数取值偏大,导致桩端阻力计算值远大于实测值。研究成果对黄河特殊地质条件下超长大吨位桩基础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孟加拉帕德玛大桥主桥水中墩基础采用直径3m、倾斜度1∶6的大直径超长钢管桩。钢管桩在岸上分2段制造,利用"水上定位平台+导向架",采用液压打桩锤插打;采用空气反循环法,利用斜孔钻机进行桩内取土。为充分发挥钢管桩桩端承载能力、增加钢管桩刚度,在桩端5m土塞与底部10m混凝土的交界面进行全断面压浆;桩底压浆结束后,采用振冲密实法,向桩内分层填充干净中粗砂至距桩顶15m处;桩内填砂顶面密实并整平后,安装钢筋笼,浇筑桩顶15m高混凝土。该桥采用这一系列技术,解决了大直径超长倾斜钢管桩的插打、孔底压浆、密实度达到95%的孔内填砂等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18.
张晓炜 《中外公路》2006,26(2):131-134
济洛高速公路黄河特大桥对两根试桩进行静载荷测试,并进行桩身应力测试。S1试桩加载试验采用“二锚一”锚桩 混凝土反力梁法进行,S2桩采用自平衡法测试。S1试桩最大加载值为36 000 kN,最大沉降为10.91 mm;S2试桩最大加载40 800 kN,经转换后的桩顶沉降量为25 mm。两根桩的Q-s曲线均呈明显的缓变型;S1桩呈端承摩擦桩特性,S2桩为纯摩擦桩。根据S1、S2桩身应力测试结果,在性质相近土层中的摩阻力基本相同,说明自平衡测试法具有足够的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19.
嘉绍跨江大桥水中区引桥基础采用φ3.8 m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均按摩擦桩设计。通过工艺试桩研究桥址处大直径桩成孔及成桩施工工艺;通过承载力试桩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获得各土层及桩端持力层有关参数并验证桩端后注浆效果。桩基静载试验表明单桩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钢护筒内径为4.1 m,全长45 m,其底口设置刃脚并进行局部加强;钻孔泥浆采用淡水造浆工艺。目前,该桥150根大直径桩已经全部施工完成,单桩施工时间比工艺试桩中预估的少了近10 d。  相似文献   

20.
以甘肃天水一号大桥桩基工程为依托,对相同工程地质条件下的两根基桩采用自平衡法进行了承载力试验,通过现场实测数据的计算分析,得到了两根试桩上下段的Q-S曲线和该场地桩侧各土层的桩侧摩阻力及桩端阻力值;并将自平衡测试结果转换为传统静载试验结果,转换后的Q-S曲线近似直线,没有出现明显的向下转折或弯曲段,基桩承载力未达到极限状态,且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