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高原冻土环境的公路病害特点,以及病害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提出高原冻土地区的公路路基设计方法,包括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特殊路基的设计措施。对高原冻土路基的冻害问题提出设计与施工对策,用于保障复杂环境下的道路设计安全与长期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2.
基于G214既有公路现场调查和实体监测,对公路沿线冻土特征与道路病害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分析。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沿线路面病害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路基路面的病害类型及病害程度主要与路面类型、冻土类型和路基高度有关。结合现场调查结果和监测资料分析,对G214沿线公路病害成因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并得出冻土区道路的病害主要由路基的不均匀融沉变形引起的。通过对沿线路面实测变形调查和分析,得出了在路面宽度为8.5 m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纵裂发生的位置和路面发生纵裂时的临界沉降值,这对冻土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青藏公路病害调查资料表明:热融沉陷是多年冻土区主要的路基病害之一,提高公路路基高度可以有效地控制路基变形,防止融沉病害.针对这一工程问题,提出了“冻土路基高度效应”的概念,描述因路基高度变化而引发的冻土路基变形、破坏等规律.基于冻土路基热弹塑性融沉计算模型,得到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路基变形随路基高度的变化规律,与实测数据相比,计算模型合理可行.计算结果表明:冻土路基的变形主要受控于多年冻土层的融沉变形;“路基高度效应”对于冻土路基变形影响较大;高温多年冻土区的路基融沉变形十分可观,其变形速率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青藏公路多年冻土路基病害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汪双杰  霍明  周文锦 《公路》2004,(5):22-26
根据青藏公路30年观测调查资料,分析不同时间段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的主要类型与特征。通过典型路段路基病害揭示,在全球气候趋暖的环境背景下,路基下多年冻土升温,冻土上限下降,冻土退化融化,由此导致的路基病害仍在发生、发展,路基病害以融沉为主,路基变形极不均匀。长期实践证明,传统的靠提高路堤保护冻土来保证路基稳定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应探索主动冷却路基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季冻区公路路基沉降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节性冻土地区的公路常发生冻胀病害,需要对路基的设计、施工等进行改进。文中结合213国道朗川段改建工程,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对季冻土区公路路基隔离层的设置参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6.
山区公路斜坡地形路基病害类型及处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区公路路基由于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容易出现各类路基病害,且病害后果往往严重,病害处治难度通常较大。提出山区公路路基病害的3种常见类型,分析路基病害的形成机理,确定路基病害工程处治的原则。通过工程实例分析,研究路基垮塌病害的应急处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省道308线伊尔施至柴桥段公路为例,介绍东北大兴安岭地区内蒙古境内多年冻土的特征和对公路产生的病害,在分析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产生病害原因的基础上,以地基稳定为核心,提出了针对不同冻土路段的路基设计原则,以减少冻胀、融沉带来的工程病害问题,为公路安全运营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在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地区修筑公路,由于冻土土质、温度、水及荷载的作用引起应力场变化和重新分布,易使路基出现冻胀、翻浆、融沉等病害和桥涵出现冻胀隆起、融化下沉等病害。基于漠河—洛古河公路路基设计的实践,探讨大兴安岭地区多年冻土公路路基勘察手段、设计方法及工程中采取的措施,以有效减少多年冻土给公路建设带来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冻土路基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公路正常使用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在有高含冰量冻土与地下冰分布的青藏公路,影响路基稳定的因素和区域环境更为严峻。在高原冻土地区进行路基设计,只有掌握的影响冻土路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才可保持冻土路基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4,(5):144-144
<正>青藏公路热棒制冷路基科研工程进展顺利,公路路基上已安装完成的热棒,成为高原上的一道风景。 冻土病害对青藏公路造成了严重破坏。冬季会把冻土地段上的道路顶起,夏季会使冻土地段上的道路路摹发生沉降。2002年国家投资10亿元国债资金,对青藏公路进行全面整治改建。整治改建采用了先进路基材料和制冷技术保护冻土,来阻止热量下传,从而保证了整个路面的平整。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现阶段的公路建设里程不断增长,相较于常规平原地区,高寒冻土区公路建设过程要克服冻土路基带来的各类不良影响。针对热扰动对冻土区片块石路基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在分析该区域高等级公路路基状态的过程中,采集片块石路基的温度状态、吸放热状态和冻融循环状态等方面数据,探讨了其热状态变化的整体规律。研究结果显示:片块石路基在冻土区有着很好的热稳定性作用,可实现主动冷却作用;片块石路基能通过加快温差空气间的流通速度,避免热扰动对路基温度产生过于明显的影响,从而减少热扰动所带来的各类路基病害;片块石路基正下方的最大融化深度正逐步提高;片块石路基的阴阳面存在吸放热不平衡的情况,阳面路肩吸放热量达到阴面路肩吸放热量的2.7倍,阳面坡脚吸放热量达到阴面坡脚吸放热量的2.3倍;随着片块石路基阴阳面吸放热不平衡的发展,其对应的阴面冻土升温速度小于阳面冻土,阴面冻土上限发展程度同样小于阳面冻土。  相似文献   

12.
由于青藏高原恶劣的环境影响,多年冻土路基病害却严重地影响着青藏公路的正常运营。结合青藏公路格拉段整治改建工程路基施工的实际情况,探讨浅谈高原冻土病害路基施工的处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季节性冻土区路基结构因冻解破损而发生的各种病害,利用地源热泵系统改变路基结构温度场.以109国道青海省季节性冻土区路基为研究实例,运用ANSYS模拟分析109国道季节性冻土区原始温度场,并分析了地源热泵路基的工作原理及运行效果;介绍了地源热泵系统形式及设计计算中的有关问题,得出地源热泵路基系统的设计参数;利用ANSYS有限元法对地源热泵路基的水平埋管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路堤中水平埋管宜分2层布置(-1m处埋置4根,每管间距为2m;-3.5m处埋置5根,每管间距为4 m).在上述设计方案下,该地区在全年最冷时刻路基易发生冻胀区域的地温超过0℃.通过模拟分析得出,地源热泵路基是一种新型路基结构,该系统对于防治季节性冻土路基冻胀病害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摘·简讯     
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趋于稳定通过青藏铁路冻土区段沿线建有的铁路冻土区工程长期观测系统,监测人员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全线开通近一年来,在热棒、碎石护坡、通风管等多种技术防护措施集中使用的地段,冻土路基下沉、开裂等病害发生较少,冻土区路基正逐步趋于稳定,达到了理想效果。据了解,为解决冻土路基热融沉降、变形开裂的问题,青藏铁路采取了热棒、碎石护坡、通风管等多种技术防护措施,人为地保护冻土,以降低冻土路基土体温度、抬升路基本体冻土上限。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个别地方虽出现过裂缝、沉降、冻胀等现象,但变形量很小,年沉…  相似文献   

15.
公路路基边坡病害严重影响着公路运行稳定性,并且当前因为路基边坡病害而导致的交通中断及一些事故,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及不良社会影响。基于此,就公路边坡塌落、路基沿坡滑动及边坡滑坡等公路路基边坡病害原因及整治策略做叙述,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青藏公路长期处于高寒、恶劣的特殊环境中,以水害(冻土)为主要特征的各种路基病害频繁发生。对青藏公路主要路基病害中的水害问题进行了调查,在昆仑山口至五道梁段,选取典型水害分布点,从水文地质角度出发,总结了青藏公路的主要公路水害问题,分析了引起相应水害问题的水文地质机理。  相似文献   

17.
响应对公路路基病害探测发展趋势的要求,研究并开发了"公路路基病害信息管理系统"。系统采用三层B/S架构模式,可实现地质雷达数据及病害的数据库管理、地图可视化、成果统计分析等,通过分析公路的定期"体检"记录,提前发现并"动态跟踪"公路路基病害。  相似文献   

18.
《路基工程》2007,(6):69-69
通过青藏铁路冻土区段沿线建有的铁路冻土区工程长期观测系统,监测人员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全线开通近一年来。在热棒、碎石护坡、通风管等多种技术防护措施集中使用的地段,冻土路基下沉、开裂等病害发生较少,冻土区路基正逐步趋于稳定,达到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原地区由于地形、气候等多方面的影响,长期存在的冻土会对公路路基施工产生重要影响,如何提高高原地区的路基施工质量,减少冻土等对公路路基质量的影响,是高原地区路基施工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文章以四川G318巴塘-芒康路段施工为例,阐述了影响高原地区路基施工质量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希望能对相似路段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岛状多年冻土区,冻土路基的自适应侧向变形季节性特征较明显,当变形过大时,极易诱发纵裂、滑坡等严重的路基病害,因此准确掌握该类路基侧向位移的规律特征,是提高公路设计质量、保障公路安全通行的关键。因此,以实际工程为依托,选取代表性路基试验断面,通过对工后一年内路基土体侧向位移的试验观测,发现岛状多年冻土路基年周期性侧向位移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其中,由于水分迁移导致的位移累积曲线近似呈S状,年周期内路基侧向变形最大位置一般位于路基活动层附近;根据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冻土上限覆土厚度、含水率对路基侧向位移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