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为明晰无信号交叉口网联车辆协同碰撞预警研究的局限性及发展方向,系统梳理了协作式交叉口碰撞预警(CICW)的研究进展。首先,分类梳理了现有交叉口行车冲突检测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其次,总结了不同预警级别、机制和模式的适用性;再次,归纳了CICW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指标,对比了仿真、实车以及虚实融合测试的技术特征;然后,分析了驾驶人不确定性与通信不可靠对CICW的影响及优化思路;最后,对CICW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行车风险场模型是解决现有CICW冲突检测方法中综合交通风险、冲突严重程度表征问题的可行方案,但仍需进一步研究适当的环境参数、风险指标及阈值的设定;CICW应用场景下的驾驶人驾驶特征的建模、预测和在线识别,以及CICW预警模式的自适应构建是设计可靠有效CICW应用的可行解决思路;实现对CICW的全方面客观评估,有赖于研究搭建综合评价机制及大规模试验平台;车联网通信不可靠严重影响CICW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研究信道拥塞控制机制与基于通信故障/失效预测的CICW容错机制。 相似文献
5.
6.
7.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作为通往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战略基础设施之一的公路,截至2020年末我国公路总里程已突破51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里程已达15万公里。车路协同作为智慧公路建设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对提升智慧公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文章将从安全的角度阐述智慧公路尤其是智慧高速公路与安全行车密切相关的相关场景并进行论述,探索车路协同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8.
9.
车路集成环境下车辆防撞预警安全状态判别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安全状态判别模型未能兼顾行车安全与道路空间资源利用率,且忽略了实际行驶环境下动态制动减速度信息的问题,提出了车路集成条件下车辆防撞预警安全状态判别模型。通过车-路通信协作实现对路面类型等实际行驶环境因素的动态识别,并确定车辆采取制动措施时所能获得的动态制动减速度;通过分析前车与自车的有效制动时间和车辆制动全过程,建立了新型临界跟车距离模型,并给出了模型关键参数的获取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判别模型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更贴近车辆实际行驶环境下的制动过程,有利于提高道路空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为加快紧急车辆抵达事故现场的速度,同时减少紧急车辆优先权对其他车辆的影响,运用车路协同系统,提出避让紧急车辆协同换道策略,通过调整紧急车辆下游车辆位置,实现紧急车辆高效通过路段。以紧急车辆前车(DV)及其相邻目标车道车辆为控制对象,根据相邻车道车辆间距与车车通信范围,搜索DV可换道空间间隙集。以交通流整体恢复稳定时间最小为目标,确定DV换道轨迹和相邻车道协作车辆的速度变化,引导车辆完成协同合流,既能保障车辆安全换道,还能降低换道造成的速度振荡传递。同时,为快速恢复DV换道造成的目标车道车辆速度波动,对上游车辆(UV)采取先进先出规则的换道控制策略。所提协同避让紧急车辆的策略考虑了车辆协同换道对交通流的整体影响,并在原有换道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减少速度波动传递的控制方法。案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上下游协同换道策略最短换道时间为6s,此时紧急车辆距前车78.66 m时发送避让信号。同时研究发现,恢复交通流速度稳定所需的时间为29 s,比未采用上下游协同换道策略降低了34%。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中国从自身国情及优势出发,明确了车路协同的技术发展路径。文章相较于既有云控平台的设计,明确了以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为服务对象,通过车路协同应用场景梳理,推导云控平台功能架构及技术架构,细化各类数据资源项,明确建议行驶速度阈值,并对应匝道汇入场景,列出关键控制数据项及设备协同控制方法,为提升道路管控能力,实现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目标,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由于车路协同系统(CVIS)还无法完全应用于现实中,文中在5个假设的前提下以总延误最小为目标提出了4条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同时采集到的交叉口每个进口道的车流量来同时进行渠化设计和信号配时设计。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优于现有的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高速公路拥堵情况日益严重。为了有效提升高速公路的运营服务水平,管理单位需要对易形成拥堵的收费站节点进行精细化管理。现通过对微波检测方式的特点、功能和点位布设进行细致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波检测的高速公路收费站排队预警系统,并且系统化建立了预警系统的架构、预警流程以及相应的应急预案框架。该预警系统能够满足对高速公路收费站排队检测进行预警管理的要求,进而提升高速公路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