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路交通技术》2017,(3)
为解决高原地区特长隧道施工期间缺氧低压、通风困难的问题,以雪山梁隧道工程为研究对象,对高原地区特长隧道施工通风技术展开研究。结合雪山梁隧道各施工阶段隧道内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从理论上对高原地区隧道施工通风需风量、通风阻力进行计算和分析,以便选择合理的通风设备,适应不同施工阶段的通风方式。另外,基于Fluent流体力学分析软件及相关理论,对雪山梁隧道主洞在压入式通风气流运动条件下采用三维紊态k-ε双方程湍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隧道在掘进过程中扬尘浓度和气体流场的变化情况,并将数值分析结果与实体监测数据进行比较,找出通风技术环节的不足,使施工通风方案得以补充和优化。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特长公路隧道因施工通风受隧道所在海拔、施工方法、通风方法、施工工期要求等所面临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通省特长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巷道式通风和竖井扩挖通风方案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式通风时,爆破后通风10 min即可进入掌子面工作区进行施工,满足快速施工的要求;竖井扩挖不同深度时,CO在竖... 相似文献
3.
4.
5.
《公路》2017,(5)
对于特长公路隧道,当火灾发生时,隧道内部的烟气扩散特征和诸多因素相关,如隧道纵坡、隧道横截面大小、火源功率大小、阻塞比、纵向通风风速等,不同因素对其烟气运动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根据实际项目自身特点,确定其模拟仿真的数值参数,进行不同因素的影响分析对于分析隧道火灾特征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米溪梁特长公路隧道设计参数文件确定PyroSim软件的隧道模型,分析了不同因素对隧道火灾临界风速、温度分布、烟气扩散的影响,发现火源功率越大所需的临界风速越大,当火源功率大于70MW时临界风速增长缓慢,当大于100MW时临界风速维持在4.3m/s不变。随着隧道负坡坡度的增加临界风速显著增大,随着隧道正坡坡度的增大临界风速逐渐减小。阻塞比对临界风速有一定影响。当阻塞比为0~20%时,随着阻塞比的增大临界风速显著下降,由3.2m/s降到2.6m/s;当阻塞比为20%~40%时,随着阻塞比的增大,临界风速缓慢下降由2.6m/s降为2.4m/s,当阻塞比大于40%时,对临界风速基本没有影响。火灾发生时,隧道纵向温度分布呈先升高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火源附近的温度梯度也是先增大后减小,通风和纵坡条件下,温度最高断面逐步向下游移动,出现最高点温度漂移现象。在坡度绝对值小于1.0%时浮力效应不太明显,在坡度大于等于1.5%时随着坡度的增大隧道的浮力效应比较明显,\"烟囱效应\"形成。 相似文献
6.
李蒙;甄光磊;陈宗祥 《公路》2020,(10):342-347
以延崇高速公路松山特长隧道为依托工程,通过通风数值计算和现场实测,分析了现场施工通风存在的问题,得出结论:(1)独头压入式通风不能满足特长隧道施工通风需求,需要结合多种通风方式进行优化;(2)由于隧道掘进距离长,隧道工期紧,洞内施工机械多,有必要对洞内机械进行适当管理,减少隧道污染源,增大通风面积;(3)通过增设局扇和架设风帘对通风结构进行局部优化,采用高压细水雾等措施进行降尘处理。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特长隧道施工通风难题,以安琶特长隧道施工通风为实例,对不同阶段的施工通风方式,隧道施工通风需风量计算和自然风压计算; 对有利自然风压条件下射流增压需求进行了分析,并对射流巷道式通风应用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 采用射流巷道式通风,能满足特长隧道不同阶段的施工通风需求; 充分利用有利自然通风条件,能减少射流风机配置,节约成本,减少能耗。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目前随着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建设的日益增多,对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也日益重视。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的设计逐步增多,通风竖井作为特长隧道的通风设施普遍采用。结合广梧高速公路石牙山隧道通风竖井的施工工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分岔隧道施工三维数值仿真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岔隧道是一种新的隧道建设型式,它一般由四车道大拱隧道或连拱隧道逐渐过渡到上下行分离式双洞隧道,因此它同时具备标准间距的分离隧道、小净距隧道、连拱隧道以及四车道大拱隧道等多种结构型式隧道的特点.结构型式一般分为大跨衬砌段、双连拱衬砌段、加强衬砌段和一般衬砌段4种断面型式.作为一种新的隧道建设型式,目前国内尚不多见,缺乏可供参考的设计、施工经验.由于分岔隧道型式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施工难度和风险均较大,因此,研究施工围岩的稳定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连续介质模型,通过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主要对施工过程进行数值仿真模拟,着重分析研究大拱与连拱过渡段和连拱以及小净距过渡段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变形和破坏特性,并得出结论,为设计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原特长隧道数量的与日俱增,如何安全快速的施工成为了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实际案例中高原特长隧道的施工技术来详细阐明针对高原特长隧道该如何安全且快速的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14.
15.
公路隧道纵向通风数值模拟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根据组合结构的思想,将公路隧道的纵向通风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模块,然后在Matlab语言环境下,按照不同的通风方案,调用相关功能模块进行组合,实现了长大公路隧道多种通风方案的比选和运营调控效果的数值模拟。算例表明该方法不仅方便可靠,而且适应广泛。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网络通风系统仿真软件,对单座斜井送排式通风方案和左右洞三斜(竖)井联合送排式通风方案进行了通风数值模拟计算,并对两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18.
19.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单井中隔板分离送排风一体的井筒温度应力进行分析和研究,揭示通风竖井井壁、中隔板和地层温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并分析温度附加应力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通风竖井井壁和中隔板的应力、应变监控量测提供理论支撑,保障通风竖井的安全运营.模拟和分析的结果表明,进风筒井壁和地层中温度分布受气温季节性变化的影响而呈周期性变化,排风筒井壁和地层中温度分布基本上不受气温变化的影响;由温度产生的附加应力很大,主要以竖向温度应力为主,最大值达到12MPa左右;温度应力随季节呈周期性变化,排风筒一侧,上半年递增,在夏季达到峰值,下半年递减,而进风筒一侧和中隔板恰好相反;温度应力随着井深的增大逐渐增大,竖向温度应力峰值出现在基岩层的竖井井壁和中隔板中;进风筒一侧的温度应力远大于排风筒一侧. 相似文献
20.
现有的理论分析方法难以分析风速、污染物分布不均对隧道空气净化的影响,难以发现净化通风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准确地预测带有净化站的整条公路隧道内污染物的分布情况,建立考虑射流风机、车辆运动及净化站等因素的相互耦合作用的数值模型,对不同通风、净化和交通情况下隧道内的空气流动和污染物分布进行预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利用该模型对一采用旁通型净化站的实际公路隧道内的空气流动和污染物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1)隧道内空气流动不是一维的,在旁通净化站处的主隧道中存在空气回流现象; 2)净化站的存在导致了局部通风量的下降,使净化段的主隧道污染物质量浓度突然升高,达到整条隧道的最大值; 3)在设计此类净化通风系统时,应该校核“与旁通风道平行的局部主隧道段末尾处”的污染物水平不高于相应的限值标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