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路》2017,(1)
四川藏区公路地处高海拔、高烈度地区,公路沿线边坡岩体受低温冻融效应以及构造断裂作用的影响,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质量变化较大,为地质灾害高发区。因此选取结构面特性、岩体结构、地层岩性及组合特征、地形坡度、坡体结构、植被发育度、冻融环境特性和构造断裂带这8个因子作为岩体质量分级评价的基本指标,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高海拔高烈度区公路边坡岩体质量分级评价体系,提出了"岩体质量指数RQI"方法。结合对四川藏区公路沿线边坡岩体质量的调查,运用该体系对四川藏区边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适用性分析。该评价体系的定量评价与现场的定性分析总体一致,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公路作为带状构造物,沿线不同路段的交通状况、地域环境等都有很大变化,因此不同路段环境影响测评结果存在很大差异,常用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以全线测评均值作为综合评价依据,致使各路段的差异性在综合评价中得不到体现。基于此,本文从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4个方面入手,构建了公路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不确定理论建立了不确定多属性公路交通环境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利用区间数的形式考虑公路沿线环境评价指标的变化范围,从而更多的保留了公路沿线评价信息,通过对天津市5条公路的环境评价分析表明,该模型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3.
吴亚子  杨敏 《中外公路》2011,31(3):31-33
以山区公路沿线崩塌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选取与崩塌产生相关的10个评价因子,给出了各因子对应评价级别的基准划分值,建立了崩塌稳定度级别的模糊评价模型,对崩塌灾害进行评价,得出与现场调查相符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逻辑回归评价模型,对汶川县和芦山县公路周边8 km范围的地震滑坡开展易发性区划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首先,从地震诱发滑坡灾害的触发机理出发,参考现场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及现有的研究成果,选取包括高程、坡度、坡位、坡向、曲率、微地貌、岩性、距断层距离、距水系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地震峰值加速度(PGA)、距离道路距离、年平均降雨量在内的13个地震诱发滑坡的影响因子;然后,以汶川县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通过10组样本在R软件中的训练,建立逻辑回归评价模型;最后,应用上述建立的模型,在ARCGIS平台下将汶川县公路沿线地震滑坡的易发性划分为极低、低、中、高、极高5个级别。为了进一步检验所建立评价模型的稳定性,将上述模型仿真到芦山县公路沿线,形成芦山县公路沿线地震滑坡易发性区划图。通过2个研究区域的ROC曲线,可以得到AUC值分别为0.912和0.783。研究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地震滑坡分布吻合度较高,建立的评价模型稳定性较好,可以推广用于地形、地质环境相似山区公路沿线地震滑坡易发性区划评价。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模糊数学方法应用于工程实际中,建立了滑坡稳定性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将滑坡的稳定性分为五个等级,确定出了影响边坡稳定的19个因子及其分级标准,据各影响因子在引起滑坡滑动中的重要程度,给出了各因子的二级权重。建立了计算各影响因素隶属度的隶属函数和专家评定结果。利用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宋家庄作揖沱崩滑堆积体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对东乡至临川一级公路通过区的周围地质环境进行研究,对公路沿线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7.
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某公路改建工程为例,探讨了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方法。在综合评估中,以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灾种数、灾害点平均密度、灾害分布长度比例3个指标作为定量评价的量化指标,结合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的结果对公路沿线进行危险性等级分区。与传统定性分析分区相比,采用量化指标结合定性分析进行分区,结果不仅合理、切合实际,还体现了“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评估原则,在类似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层次分析法对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次分析法,针对公路工程在施工期间对沿线环境影响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公路沿线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实例分析,为保护公路沿线水环境的质量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蒋礼  朱煦 《路基工程》2013,(6):187-190
以清平乡11条泥石流沟为依据,分析其泥石流形成条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危险性进行综合评判。选取7个因子作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主要关联因子,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其权重,建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对每条泥石流沟作出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表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泥石流危险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海南热带雨林的滑坡灾害问题日益严重,建立热带雨林地区滑坡生态型防治方案决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南吊罗山热带雨林地区滑坡为背景,采用主客观赋权法与模糊层次法相结合的改进主客观赋权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热带雨林地区滑坡生态型防治方案决策综合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进主客观赋权法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得出边坡植树植草防护为最优方案,与传统均衡度变权法计算结果一致,基于改进主客观赋权法综合评价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为公路路线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是保证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用ArcEngine开发组件,针对公路实际,引入GIS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析手段,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分析评价模型,得到公路沿线区域地质危险性评价专题图.同时,综合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栅格数据,利用栅格空间分析算法,采用Visual Basi...  相似文献   

12.
在公路选线决策支持系统中,由于评价和分析因子的多样性、模糊性、非确定性和随机性,使得信息处理和空间综合决策分析十分复杂,而现有公路路线CAD系统尚不足以解决这类空间决策问题。利用A rcEng ine开发组件,针对新疆天山公路实际,引入G IS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析手段,采用多元回归、信息量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等多种数学分析评价模型,得到公路沿线区域稳定性评价专题图。同时,综合区域稳定性、坡度、土地利用等栅格数据,利用栅格空间分析算法,得到优化线路,从而为天山公路初步设计阶段的路线方案选定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病害威胁交通安全、影响交通质量和使用寿命等问题,从工程施工、自然环境和工程地质3方面共13个独立的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病害影响因素入手。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病害形成因素指标体系,提出基于层次-可拓(AHP Extenics)模型的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病害评价方法; 然后,结合工程实际和专家打分确定病害评价指标权重,进而利用相关函数对病害评价指标和权重进行可拓运算; 最后,得出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病害评价等级。该方法采用形式化的可拓综合评价模型替代传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定量的形式给出定性分析结果,使计算结果更加客观,为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的病害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岩溶隧道突涌水问题是岩溶地区隧道工程建设中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基于岩溶隧道突水灾害发生的影响因子,建立了以地层岩性、不良地质、地下水位、地形地貌、岩层产状及层面与层间裂隙等6个地质影响因子为主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加权平均法考虑采用多因素单一综合指标评价方法,建立了隧道突涌水风险评估分析模型,以鸡公岭隧道ZK19+509~ZK19+539段为实例,对其突涌水进行风险评估,其评价结果与其他方法所得结果及工程实际情况较为吻合,验证了本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沙漠公路景观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漠地区景观单调,容易使旅客和司机感到厌烦,使司机产生急躁情绪,成为交通事故的隐患。本文从观察心理和人对景观的反映角度出发,根据沙漠公路景观评价的特点,采用了模糊评价方法,选定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公路景观,景观的美观性与协调性,景观变化的节律性、连续性作为评价因子,确定了沙漠公路景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了权重分配矩阵及模糊评判矩阵,并用视觉分析对模糊评价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通过4条沙漠公路(塔-且沙漠公路、轮台-民丰沙漠公路、G218铁干里克-若羌、塔1-塔4)的视觉评价分析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一致,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西藏妥昌公路沿线坡积土滑坡发育,严重威胁着道路安全,因此研究一种快速评定边坡稳定性的方法对公路稳定运营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充分考虑工程实际经验,建立了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根据不同的稳定状态,将边坡划分为5个等级。综合分析影响边坡稳定的各种作用因素,根据它们作用程度的不同,赋予不同的权值,进而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实证研究,该方法简单可行,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建成公路沿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调查,综合分析研究了公路工程与工程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相互作用的规律。指出,工程地质选线与地质勘探是影响工程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速公路地质选线仍然以案例分析为主,缺乏通用性定量分析模型的现状,以某高速公路为背景,在分析文献与案例的基础上,提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震与新构造运动、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等8个影响因子,构建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基于地质调绘、地质勘察,遥感影像等原始资料,借助ArcMap的空间与属性分析功能,将地质影响因子分离,并分级量化。采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格栅数据进行加权叠加、模糊逻辑运算,形成格栅综合成本。基于Dijikstra算法原理,综合运用ArcMap内嵌距离成本分析、成本路径分析工具,实现全面考虑工程地质影响的最佳线路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完善道路养护评价体系和改善目前道路养护过程中考虑因素不足的问题,根据道路差异性将平面交叉口和路段作为2个评价对象,基于影响道路安全的5个主要影响因素采用4层次的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更加客观全面的道路安全养护评价体系,并针对各项指标建立了对应的评价标准,通过Kendall′s W法验证了标准的合理性,采用综合指数法建立了道路安全养护评价模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权值因子判断表2种方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标定.为了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优劣性,选取上海市蕴川公路、宝安公路、S20等道路通过专家打分和现场试验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评价模型与专家打分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高于0.737,将模型与其他模型进行对比试验,通过比较相关系数 R2证明了模型具有更优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为完善高海拔地区公路平面线形设计指标体系和提高高海拔地区公路交通安全,采用行车试验方法,通过心率血氧测试仪、五轮仪等仪器采集驾驶员在高海拔地区一级公路不同海拔行驶过程中的心率、血氧及车速等数据。分析不同海拔驾驶员心率、血氧随海拔高度变化的变化规律,得到了驾驶员心率、血氧量与海拔高度的变化曲线;利用SPSS软件计算了驾驶员心率RR间期标准差SDNN、平均值M、心率间期变异系数RRVC和驾驶疲劳度累积量DFC,得到了高海拔地区不同海拔高度疲劳起始时间及驾驶疲劳度DFD变化曲线;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界定驾驶员无疲劳感、轻度疲劳、中度疲劳和重度疲劳状态,建立了不同疲劳状态下驾驶疲劳度DFD与海拔H的关系模型。结果显示,驾驶员心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血氧量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心率随着血氧量的减小而增大;驾驶员疲劳度变化呈现"S"曲线,无疲劳感对应"S"形曲线的起点,轻度疲劳和中度疲劳对应"S"曲线的两个拐点,重度疲劳对应"S"曲线的终点;高海拔地区驾驶疲劳起始的时间比一般地区早,且驾驶疲劳度比一般地区高。研究结果为高海拔地区公路线形指标设计与交通安全保障措施的设置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期提高高海拔地区公路交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