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介绍了速藤屏岩质边坡生态快速修复技术,它是一种针对高陡岩质边坡的特点而开发的生态快速修复新技术.传统的罩面网攀援植物绿化方法坡面生态恢复要长达2.5 a ~ 3 a的时间,攀援植物成活率低,覆盖慢,养护难度大.速藤屏生态修复技术坡面生态恢复周期仅为1 a ~ 1.5 a的时间.比传统方法至少提前1 a ~ 2 a,...  相似文献   

2.
华北地区大规模的公路、铁路、矿山等工程建设遗留下了大量高陡的岩石边坡,随着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对环境的要求,在一个极度退化的岩质边坡生态系统上,重新建立起一种结构稳定、功能完善、并能自我维持的土壤生态系统,并恢复植物群落多样性仍然是一个艰巨的课题。结合石家庄西部山前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对该区岩质边坡常见绿化措施的特点、适宜条件及如何选择等作了分析归纳,同时对绿化植物物种的选择原则和适宜的华北地区生长的物种及相关属性进行总结,为该区岩质边坡绿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冯淼  杨顺成  李万选  万鸿  张永红 《公路》2007,(6):175-177
山区公路建设开山劈岭,形成了大量高陡、瘠薄裸露边坡,植被种子在坡面极难附着、出苗、成活、生长。利用水泥钢材灌注工程治理,成本高,山区不可能实现大面积完全治理。本试验示范通过优选出山区公路边坡适合生长的草灌复合种子组合,播前种子处理、浸种、粘合剂使用、带土带肥播种和播种后无纺布覆盖,使播种种子在坡面上能很好附着、出苗、存活、生长。并通过使用本地野生种子资源及采用人工播种等措施大大降低治理成本,实现了对山区高陡、贫瘠公路边坡的低成本、快速、高效的大面积治理。  相似文献   

4.
《公路》2017,(4)
针对高陡岩质边坡植被绿化困难的问题,提出了自渗水植生槽、垂挂式、锚杆网格梁和废旧容器等4种绿化方法(均获得国家专利授权),详细介绍了4种边坡绿化技术的施工工艺与方法。自渗水植生槽是针对坡面降水无法保留储存的问题,采用自渗水系统,即利用蓄水池、渗水管和给水层,进行自动渗水灌溉,高效利用水分,解决植被水分问题;垂挂式绿化结构简单,施工速度快,成本低,可以快速绿化边坡,尤其适用于坡度大于60°的高陡边坡;锚杆网格梁绿化方法是利用锚杆网格梁经过工程处理后形成绿化网格,保证了植物的水分供给,提高了植物存活率;废旧容器绿化方法实现了资源的良性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成本低,实现岩质边坡的快速绿化,极大地缩短了绿化恢复周期。  相似文献   

5.
宜万铁路高陡岩质边坡特点及整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宪明 《路基工程》2011,(1):169-171
在建宜万铁路沿线高陡岩质边坡具有边坡高、陡、险、破坏作用大、稳定性影响因素多、勘察设计复杂、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分析了全线高陡岩质边坡的主要地质特征、类型和破坏模式,提出了适用于宜万铁路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的主要方法和整治技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边坡加固工程与公路建设工程一样不可避免地要对周边路域环境产生影响,对公路建设时已经产生破坏的植被进行二次破坏,污染土壤和水源,影响动物种群的稳定发展。文章采用生态防护方法,将边坡保护和边坡绿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恢复裸露边坡的植被,还具有保障道路和行车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从山区公路边坡崩塌的类型与特征入手,以"油小线"工程为例,介绍了山区公路岩质边坡柔性防护与生态防护方案的选择依据,以及方案的具体实施。实际运用表明,边坡柔性防护与生态防护适应山区公路岩质边坡防护的需要,在防护工程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山区公路边坡点多、线长、规模小、地质资料少和现有岩体评价分级系统难以应用的特点,介绍了安全管理科学中的危险源理论,结合工程地质学和统计学方法,提出了公路岩质边坡危险源的概念和分类;结合岩土力学理论,采用人工智能方法,研究了山区公路岩质边坡危险源的辨识分级方法;借鉴社会经济学理论,提出了山区公路岩质边坡危险源的风险评估方法和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通过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形成了山区公路岩质边坡危险源的安全性评价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山区公路边坡防护与生态景观实用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山区公路边坡防护与生态景观设计问题,根据某山区公路7种不同土质、岩质边坡特点,综合考虑协调周围环境、防止产生水毁边坡及减少土壤侵蚀作用,研究山区公路边坡安全防护及景观美化,提出山区公路边坡防护设计方案,并将成果运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10.
公路建设对于山区自然景观的破坏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充分重视。文章通过对边坡植被和生态恢复实例的论述,探讨了公路边坡生态恢复技术、边坡类型以及设计方法,对于今后公路边坡景观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路岩质边坡常见结构类型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我国公路岩质边坡常见结构类型进行了简要分析,按结构划分为块状结构、层状同向缓倾、层状同向陡倾、层状反向、层状斜向和碎裂结构共6类,对各类岩质边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变形破坏机理、稳定性评价和治理原则作了简要总结。最后通过对公路边坡几种防护方式的研究,分析了各种方式的优缺点,并提出了今后应加强生态防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高速公路岩质边坡生态修复工程几种新技术的设计原理与应用,速藤屏生态修复技术、植被混凝土技术以及土工布长袋法的应用条件、施工工艺以及实际应用效果;分析了新技术应用的优势,根据实际应用效果对新技术应用提出了改进意见.实践表明,植被混凝土、土工布长袋法等技术在山区高速公路岩质边坡生态修复工程中具有较严格的应用边界条件,而速藤屏具有适用面广、性价比高的特点,在山区高速公路生态恢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了系统认识冰冻极端天气条件下山岭公路岩质边坡稳定性问题,结合泰顺县山区公路岩质边坡冻融滑塌的实际案例,对冰冻极端天气条件下山岭公路岩质边坡的破坏机理及其灾害处置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冻胀与融解作用是岩质边坡破坏的主要机理;地形条件和地质构造是山区公路岩质边坡冻融滑塌的先决条件;边坡陡峻是岩质边坡冻融滑塌的重要因素;公路开挖爆破是岩质边坡冻融滑塌的人为因素;降雨是山区公路岩质边坡冻融滑塌的触发因素.采用减震爆破施工方法,可以极大地减小爆破对边坡岩体的破坏,降低冻融滑塌的可能性.采用刷坡、遮挡工程、拦截工程等,可以有效地防治冻融滑塌.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对边坡生态恢复越来越重视,公路边坡生态恢复新材料的应用也迅速发展。针对边坡生态建设所处的地质特点、分布范围等特点,采用新材料满足张家口坝上高原公路边坡生态建设,以科技示范展示边坡生态恢复。总结该地区公路生态建设新材料的应用,为公路边坡生态恢复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客土喷播法在石质边坡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陈晓斌 《公路》2004,(8):307-309
石质边坡绿化是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中的新课题,其目的是在保证边坡稳固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防止水土流失和恢复自然生态。结合虎门大桥工程石质边坡绿化的实践,介绍石质边坡绿化的各项技术措施和效果。  相似文献   

16.
山区高等级公路加筋高路堤陡边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加筋高路堤陡边坡的室内外研究成果:用离心模型研究加筋陡边坡的变形性态和经济合理的布筋方案;修筑高21.0m,坡比1:0.75的加筋高路堤陡边坡,对加筋陡边坡的技术可靠性和经济性作了现场验证和评估。结果表明,加筋高路堤陡边坡能养活占地拆迁,增加高填方边坡的稳定,技术性能安全可靠,经济效益显著,在山区公路路基边坡稳定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客土喷播技术在公路岩质边坡防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颖峰 《路基工程》2011,(2):163-165
客土喷播技术具有造价较低、施工简便及美化生态等优点。叙述了公路边坡植物防护机理与岩质边坡防护的方法,并以工程实例说明客土喷播技术的实施与管理程序,对于生态公路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北京山区公路大多为盘山或沿溪走向,为满足公路技术要求必须开山或架桥,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难以避免。因此如何维持原有生态平衡、恢复植被是山区公路建设中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着重阐述了运用工程和绿化相结合的手段解决北京山区公路建设与生态恢复的问题,将生态平衡恢复到建设公路以前的水平或有所提高。增加公路经过地区的绿量,改善局地小气候,防治水土流失。防护公路,保证行车安全,为行旅提供舒适环境。提高公路沿线自然景观价值。弃渣边坡植被恢复,种植密度考虑近期和远期效果相结合,植物配置考虑乔灌木相结合,常绿和落叶相结合,绿叶植物和色叶植物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多色彩、立体覆盖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9.
碎裂结构岩质边坡在坡度过陡、坡高过大的情况下,产生变形破坏的可能性较大,其变形特征常是边坡变形破坏机制的外在表现。通过对汤屯高速公路一段碎裂岩质边坡变形现象的现场调查,研究了碎裂结构岩质边坡变形过程及变形破坏机制。变形过程可分为:上部坡体蠕滑、上部滑移面贯通和潜在剪出口形成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随着海域岛礁建设的发展,产生大量高陡边坡,边坡的生态、稳定性问题备受重视。在某海域岛礁边坡采取植被混凝土与加筋三维钢丝网垫相结合的防护技术的应用,表明该技术是可行的,同时起到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和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