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管带式散热器是六十年代出现的新型结构.在芯子正面面积相同的条件下散热性能比管片式散热器好,重量轻,耗铜少,生产成本低,易于组装,便于多品种大量生产.目前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日本,  相似文献   

2.
汽车散热器风洞试验的计算机模拟软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华  赵冬 《汽车技术》2005,(7):8-10
使用计算机模拟软件模拟汽车散热器风洞试验,可实现不同散热器的性能对比,进而从众多芯子结构方案中优选出最佳结构,省去制造散热器样品及进行样品风洞试验环节,从而可降低产品开发费用,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介绍了所开发的一种汽车散热器风洞试验计算机模拟软件及软件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侯晓军 《汽车运用》2006,(11):41-42
故障现象:一辆桑塔纳2000型轿车,行驶13.7万公里,由于水温偏高,停机后检查,发现冷却液中有淡红色糊状油泡;发动机润滑油色泽、数量均正常;自动变速器中的传动液色泽基本正常,但数量明显减少。故障检查:经拆检,发现自动变速器传动液散热器外部有被碰撞的痕迹,散热器的芯子有渗漏  相似文献   

4.
针对散热器芯子被杂物堵塞现象,通过更换密封条、优化中冷器状态的措施,解决了因冷却系统故障导致发动机高温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汽车散热器的修理工艺中,抽、换芯子中的冷却管是一项难度较大的技术性工作,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散热器在五十年代以前即已定型。其典型结构为圆形或扁平形冷却水管与平散热片所组成的心脏,即芯子。在这个基础上,主要采取把水管交错排列和在散热片边缘上作  相似文献   

7.
我国汽车散热器行业在80年代初开始生产管带式散热器,发展速度很快。其特点是散热性能好,而且耗材少、重量轻。风洞试验表明,与一个散热面积相同的管片式散热器相比,前者散热能力可提高20~25%。然而,如果在制造工艺上达不到要求,就会影响其应有效果。下面就焊合率的几个工艺问题作简略介绍。一、波峰高(H)(见图1) 当散热器芯子组装之后,波纹带的波峰高与两边的水管相接触,通过烘焊焙烧后,利用水管表面搪锡层,将两者焊接在一起。焊接的松  相似文献   

8.
一、结构特点为 TJ130汽车配套的管带式散热器是更新换代的新产品,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散热性能优良等特点。其外形和安装尺寸与BJ130管片式散热器完全一致,所以可以互换。该产品的心脏部件,即散热器芯子,由小截面的散热水管与开有百叶窗口的波纹散热带组成,从而根本改变了我国传统生产的管片式散热器结构,其外观与安装尺寸见图1。  相似文献   

9.
全铝粘结暖风机散热器,在天津汽车研究所与航空工业部621所协助下,由北京通县暖风机厂进行试制,于1983年经有关单位通过样品鉴定,现已开始小批量生产。以铝代铜制造发动机用散热器,在国外已进入大批量生产应用阶段。大多数都是用机械装配方法进行生产,如法国索菲卡(Sof-ica)公司。采用粘结剂装配芯子的方法,在英国早已研制成功,但未大量推广。国内用粘结法制造暖风机散热器还是首创。铝质暖风机散热器,每台节约铜2公斤,  相似文献   

10.
一、管带式散热器的构造特点东风汽车公司散热器厂通过引进国外关键设备自行开发设计的一种管带式散热器,自1990年投产以来,已累计生产达30万个左右,经在EQ1090E、EQ1118G、EQ1141G等车型上装车使用效果良好。管带式散热器的芯子,是由波纹状的散热带与冷却水管相间排列,并在散热带上开出许多类似百叶窗孔(见图),以破坏空气流在散热带表面上的边  相似文献   

11.
锯齿形涡发生器在车用散热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工程车辆散热器工作稳定性,降低空气侧涡流产生的影响,针对散热器翅片几何特征进行改进。首先,对比管片式散热器模型的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以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对安装锯齿形涡发生器的散热器模型进行仿真,计算改进前后散热器JF因子并进行比较;最后,对不同涡发生器结构参数下的散热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空气速度在2~12 m/s区间时,新散热器的JF因子高于原散热器,当流速为12 m/s时,改进散热器的JF因子高出约30%;对比分析不同涡发生器结构参数水平下的散热器,气流攻角30°和涡发生器高度2.34 mm对散热器传热系数和压力损失影响最大,涡发生器宽度变化对其影响很小,锯齿高度对压力损失影响较大,但对传热系数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2.
故障现象:一辆装用6135AK—2C型柴油发动机的汽车,冬季起动后,润滑油压力表指示偏低,停机后检发现,油底壳内润滑油量明显减少,但过一会儿油量又增多、润滑油变成乳白色、水箱加水口向外窜润滑油等现象。故障检查:经拆检,发现润滑油散热器芯子已破裂,致使起动时润滑油因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国外较大马力的发动机普遍采用膨胀水箱,有效地排除冷却系统中的气体,提高系统的散热性能,从而减少了散热器的芯子体积和重量,减少材料消耗,降低成本。同时可减少冷却夜的消耗,有利于使用防锈防冻液。一、冷却系统的除气1.冷却系统产生空气的主要来源:一般是散热器上水室的扰流、发动机垫片有缺陷、水泵密封垫有缺陷、喷油嘴套漏等造成系流产生空气。  相似文献   

14.
<正>车型:F18。行驶里程:159036km。故障现象:客户投诉仪表内提示机油温度过高,有的时候可以超过120℃。故障诊断:技师接车后用ISID进行诊断仪检测,未测到相应的故障码。技师进行试车发现有的时候温度是可以超过120℃,技师回来后进行如下维修:◆散热器未发现有堵塞和脏污◆检查机滤也未发现异常◆检查冷却液液位正常◆冷却系统排气  相似文献   

15.
<正>3.风扇及传动皮带的检修风扇的功用是促进散热器的通风,提高散热器的热交换能力。风扇通常安装在散热器的后方,对准散热器芯中心的位置,且与水泵同轴,风扇工作时空气沿风扇轴线方向流动。当风扇工作时,对空气产生吸力,空气流由前向后通过散热器冷却管表面,使流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散热器翅片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运用AMESim软件搭建某商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研究散热器翅片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散热器的外翅片间距对其散热能力有较大影响,随着翅片间距,散热器换热能力增大;散热器内翅片间距的变化并不会对散热器的散热性能造成明显影响;散热器内翅片的高度不宜过小。  相似文献   

17.
针对车用铝制散热器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易发生渗漏的问题,通过试验研究对铝制散热器的渗漏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散热器中缺少冷却液时,因散热管带两侧流场分布不均,造成两侧散热管带因冷热交变导致的形变量不同,由于受到上、下水室的刚性约束,形变量较大一侧的散热管带易发生疲劳开裂,造成冷却液渗漏。  相似文献   

18.
安装参数影响散热器模块性能的风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车辆冷却系统中多散热器模块的匹配问题,在风洞试验台上研究了间距和热介质进出口位置对某散热器模块性能的影响。试验散热器模块的第1排为中冷器和液压油冷却器,第2排为冷却水箱,第3排是变矩器油冷器。试验结果表明,增大间距可以提高散热器模块总的散热量,但对模块中单个散热器的影响差异很大;调换散热进出口位置有利于提高散热器的换热性能;调整以上两结构参数对模块的总压差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工程车辆通常将冷却风扇与散热器进行组合作为发动机冷却系统,为便于对冷却系统性能进行评估,在熵产单元数、效率等散热器性能评价方法基础上,将冷却风扇纳入评价体系,实现系统性能评估。结合国内某型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将该方法应用于正向设计中,实现对冷却风扇优选。结果表明:以冷空气侧的空气体积流量为公共变量,可将冷却风扇与散热器整合在熵产单元数、效率的评价指标内;三维CFD仿真模型中,中冷器、冷却液散热器、液压油散热器热流体温度误差分别为3.15%,4.07%,2.83%,误差在合理范围内,仿真模型正确;仿真中获取的冷空气实际流量,对整个评价和设计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在产品正向设计时,该方法可用于冷却风扇优选。  相似文献   

20.
程卫星 《汽车运用》2011,(11):41-41
散热器外部原因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恶劣环境中工作的车辆,因工作环境恶劣,大量尘土和杂物容易粘附在散热器的散热片上,影响散热。甚至有的车辆为了增加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加装淋水器帮助散热,其结果是在刚刚装上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