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调减振器阻尼控制与半主动悬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车辆半主动悬架1/4模型,提出可调减振器阻尼控制的实现方法,设计半主动悬架台架试验系统。在可调减振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可调减振器阻尼与步进电机转角之间的关系。最后,对半主动悬架1/4物理模型进行了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系统稳定可靠,阻尼控制易于实现,半主动悬架能较好地适应不同的路面输入,为半主动悬架及控制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半主动悬架具有成本适中、控制效果好的优势。天棚阻尼控制在降低簧上质量加速度的同时会导致轮胎动载荷恶化,而地棚阻尼控制则与之相反,降低轮胎动载荷但会增大簧上质量加速度。结合天棚、地棚阻尼控制各自优点,使用混合天棚地棚阻尼控制方法,并在1/4车辆模型上对该方法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混合控制系统能够通过调节加权系数获得乘坐舒适性与操纵稳定性之间的平衡,在获得乘坐舒适性提升的同时,能够保持适当的操作性能。其具有计算量少、操作简单实用等特点,能较好地实现汽车振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油气弹簧可调阻尼阀系设计及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某型车辆参数,设计了一种采用电磁阀控制的阻尼可调油气弹簧,并对其结构与T作原理进行了分析.按照车辆悬架最佳阻尼匹配要求.利用开阀流量、压差和阀开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油气弹簧可调阻尼阀系参数模型;利用薄壁小孔节流理论得到了油气弹簧节流孔的设计方法.对油气弹簧可调阻尼阀系参数进行设计并进行了阻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油气弹簧可调阻尼阀系参数设计方法正确,通过电磁阀组合控制实现阻尼三级可调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改善车辆乘坐舒适性为目的,通过分析车体垂向速度和垂向加速度的相互关系,设计了车辆悬架改进型天棚阻尼半主动控制算法。以天棚阻尼控制算法为对比,对设计的算法进行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天棚阻尼控制算法相比,该算法能显著降低车体加速度,提高乘坐舒适性,且具有计算量小,简单实用的优点,适用于车辆振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电子控制系统在汽油发动机车辆上早已得到广泛应用,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实现了高的功率输出和各种不同工况下的燃料经济性及低的排气污染。近年来 Toyota 公司也已成功地将高电子技术和先进的微机技术应用于柴油轿车上,由它控制最佳的喷油量、喷油时间、怠速和热线点火塞电流,实现发动机高输出功率和理想的燃油经济性。下面介绍该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优点。  相似文献   

6.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回正与主动阻尼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涛  陈慧  余卓平  李莉 《汽车工程》2006,28(12):1125-1128,1061
针对配备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车辆低速时回正性差,而中高速时又容易出现回正超调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回正与主动阻尼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以功能原理为理论基础,可以随车速和转向盘转角的不同而调整回正力矩或阻尼力矩的大小。实车试验的结果证明,该控制策略能够改善车辆低速时的回正性,抑制车辆中高速时的回正超调现象,并且在施加了回正与主动阻尼控制后,驾驶员的操纵手感没有受到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某越野车7自由度模型,分析了该车辆在直线行驶、加速-制动以及转向工况下悬架阻尼变化对车辆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的影响。研制了电磁阀控制阻尼可调减振器,并进行了减振器示功试验、速度特性台架试验,得出被动减振器及可调减振器的示功图和速度特性曲线。结果表明,该可调减振器的软、硬阻尼力随速度的变化有明显的区别,说明基本达到了阻尼的软、硬可调。  相似文献   

8.
程军  郭庆波 《上海汽车》2000,(10):21-24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单片机开发系统的系统,采用双口RAM存储器建立PC微机和单片机之间数据联系。充分利用PC微机丰富的软、硬件资源,建立一种实时的单片机与微机的交互系统,通过实时与应用程序的数据交换,可以在一台微机和一个编程环境下实现车辆系统的模拟、实时硬件闭环模拟和车辆的道路试验。利用这一系统还可以方便进行串行通讯、CAN通讯。本文采用Intel87C196CA单片机进行了开发,并用于车辆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保证电动化车辆整车平顺性的同时,提高其动力响应性能,针对其传动系统的欠阻尼特性,文章基于整车控制系统开发了两种主动防抖控制策略,即驾驶性扭矩滤波控制和主动阻尼控制。通过搭建整车动力学仿真验证环境,对主动防抖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将主动防抖控制策略移植到实时控制系统上,进行了实车试验。仿真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与驾驶性扭矩滤波策略相比,主动阻尼控制策略能更好地避免整车起步抖动的问题,并实现更快速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10.
丰田汽车日前公布了面向北美市场的新款"雷克萨斯GS430"的细节,它配备了丰田最新研制的车辆运动控制系统"VDIM"。该系统通过将制动控制、驱动控制、转向控制等系统综合在一起,实现整体控制。与原系统不同,可在车辆达到极限前便开始进行控制,更顺畅地操纵车辆。  相似文献   

11.
以1/2车辆被动悬架系统为基本模型,构建了一种带"天棚"阻尼的1/2车辆主动悬架系统;推导出基于LQR设计的该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该系统的仿真模型,为其他控制策略提供理想的参考模型;通过与1/2车辆被动悬架系统仿真结果的比较,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减振器具有可调阻尼的必要性,提出了采用微机控制节流口以实现可调阻尼减振器的结构方案。据此研制出一种可调阻尼减振器。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案是可行的,其调节性能良好,阻尼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13.
基于广义预测理论的AFS/DYC底盘一体化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基于AFS/DYC的车辆底盘一体化控制系统中,控制输入之间采用逻辑切换模式过于简单,无法优化车辆稳定特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广义预测理论的车辆底盘一体化控制系统切换算法.该算法将横摆角速度与质心侧偏角的状态变量和AFS/DYC控制输入整合于优化目标函数中,通过实时协调多个控制输入的权重,调节AFS/DYC子系统在底盘一体化控制系统中的权重,因而能连续协调AFS和DYC控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能实现AFS/DYC控制的平滑切换和同时工作时的协调优化.  相似文献   

14.
<正>连续可变阻尼控制悬架控制系统又称CDC(Continuous Damping Control)悬架控制系统,属于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其按照路面情况和行驶条件,利用电磁阀连续调节减振器的阻尼,以确保最佳的操控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该悬架控制系统在奇瑞瑞麒G6轿车及别克2009款君越轿车上有所应用。1 CDC悬架控制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CDC悬架控制系统主要由4个带CDC电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加精准地控制发动机的工作温度,目前较多车辆采用了基于目标冷却液温度的冷却风扇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发动机的运转和车辆的运行情况,通过系统间的相互协调,实现冷却风扇的无级运转控制,使风扇的冷却效果与实际需求的冷却强度相吻合。该系统与传统的多级风扇转速控制系统相比,采用了全新的控制策略和失效保护策略,其控制功能更加精准和完善。充分了解该系统的结构组成、控制电路和控制策略,可以在对其相关故障进行诊断排除时更加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升新能源车辆的驾乘品质,文章研究了基于状态观测器和线性二次型调节器的主动阻尼控制策略。首先对某混合动力车辆的传动系进行动态建模,并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状态观测器。为了实现最优的控制效果,采用了线性二次型调节器对车辆进行主动阻尼控制。最后,通过实车试验的方法对控制策略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车辆原地tip in的过程中,车辆的冲击度与加速踏板开度强相关,加速踏板开度越大,整车的冲击度越大。采用主动阻尼控制策略能有效地抑制车辆的抖动,降低整车冲击度,提升车辆的平顺性,其效果在中等加速踏板开度时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文中建立了车辆转向运动的简化模型,利用模糊控制策略,通过差动制动产生附加力矩来控制车辆的横摆运动,同时以车辆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为反馈输入变量来校正消除系统误差,设计了车辆模糊控制系统。并对控制系统在不同车速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施加控制的车辆与无控制的相比,横摆角速度与侧偏角的输出稳态值减小,超调量降低,改善了车辆的横向稳定性。特别在高速情况下,控制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经典的开关型天棚控制和加速度阻尼控制各有其优缺点:天棚控制在低频区(车身振动偏频附近)控制效果较好,加速度阻尼控制则在高频区(车身振动偏频以上)控制效果较好。为能在全频域内有效地降低车辆振动加速度,以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加速度阻尼控制(结合了天棚控制和加速度阻尼控制的优势),并从相频的角度对上述控制方法进行理论分析,证明了提出算法的优越性。最后进行MATLAB/Simulink仿真和可控减振器的硬件在环试验,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汽车微机控制系统有发动机控制系统、车身控制系统、ABS控制系统等,通常将发动机微机控制系统简称为电控单元(ECU或ECM),电控单元由专用控制微机(如图1所示),电路和输入输出接口组成,它们由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置于铝合金壳体内,一个或几个多极插头把电控单元与蓄电池、各传感器、执行器件等联系起来。电控单元一般装在杂物箱的下后方或侧面板壁上。电控单元与一般微机一样,由集成电路构成的微处理器、存贮器、输入输出接口与总线等组成。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车辆编队行驶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舒适性,本文中基于车车通信构建了多车协同编队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基于非线性车距控制的驾驶行为决策模型,并充分考虑了实际通信延时对系统的影响。针对车辆编队控制的稳定性,分析了各控制器参数的约束边界及其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综合影响。最后搭建Matlab/Simulink模型,并进行仿真,以验证头车持续扰动、紧急制动和非零初始状态3种典型工况下多车协同控制的有效性与合理性。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车辆编队控制系统可实现车辆编队的稳定性控制,保障行驶安全性,同时避免车辆频繁加速、制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驶舒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