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介绍微波炉快速检测路用材料含水量的方法,并将几种材料的检测结果与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使用方法所检测的结果相比较,通过比较检测结果,笔者认为微波炉快速检测路用材料含水量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背景下,以大数据、AI、5G等为代表的新一代ICT技术正与汽车产业加速融合,并已经成为汽车产业转型的新方向。本报告简析了新一代ICT技术对汽车产品与服务的智能化赋能,为我国汽车行业企业产品与服务的智能化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ICT企业即信息通信企业,国内以华为、中兴为代表。随着汽车产业与ICT产业深度融合,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正在成为人类社会新的革命性发展引擎,其影响远远超出两个行业本身。  相似文献   

4.
陈琦 《汽车与配件》2022,(13):32-34
<正>ACTC——先进复合材料技术中心,作为亚洲最大,也是国内首个复合材料成型技术研发中心,主要专注于为移动出行领域和其它与复合材料轻量化相关的细分市场提供解决方案。ACTC副总经理Timo Huber博士指出,为了确保贯彻HRC集团的快速发展和创新的整体战略,同时也为了协同上下游合作伙伴和客户谋求共同发展,HRC集团携手德国Fraunhofer ICT共同成立ACTC,其特点是为新产品和材料的开发提供开放的研发平台和新研发试制中心,  相似文献   

5.
指出汽车的发展趋势是电动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而燃料电池以其优越的特性将成为今后实用化电动汽车主要电池之一。电动汽车用燃料电池目前主要的技术难点之一是高性能低成本的储氢材料的制备技术。为此,本文简要分析了燃料电池对储氢材料的要求,简介了化学储氢与物理储氢这两种储氢方式的基本原理、常用储氢材料的类型及其特点,明确指出电动汽车用燃料电池的储氢材料的纳米化是其必然的发展趋势。简介了储氢材料的物理与化学方法制备纳米微粒的基本原理,指出物理方法制备纳米储氢材料成为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重点对制备纳米储氢材料中的物理方法中的气胶喷射方法、机械球磨方法、喷射与球磨复合方法等三种典型的制备工艺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及其特点进行了论述。从而为电动汽车用燃料电池中的纳米储氢材料的制备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汽车与配件》2012,(47):15-15
佛吉亚集团与德国Fraunhofer ICT(Fraunhofer化学技术研究所)日前宣布,双方签署框架协议,就"复合材料先进工业加工工艺工程技术和原型"课题,共同开展研发工作,以应用于汽车领域。通过签署该协议,双方旨在进一步开发应用于汽车结构件的复合材料工业加工工艺,以进一步减轻结构件重量(与传统材料相比减重20%~50%),同时又能保证对成本、质量和性能的控制,以响应和达到汽车业的严格标准。  相似文献   

7.
内饰材料的氧指数和烟密度作为专用校车火灾预防与控制方面的新增重点考核项目,其试验检测受到高度重视。结合GB24407-2012介绍专用校车内饰材料氧指数和烟密度的主要技术要求及试验检测方法,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公路交通技术》2006,(3):I0002-I0003
重庆市智翔铺道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是由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控股的专业化道路工程技术公司,主要从事桥面铺装及道路工程的科研、设计、试验检测、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和工程施工等业务.能够从事具有特殊技术要求的道路、桥梁路面铺装施工任务,以及部分路用特殊材料的开发、生产与销售。  相似文献   

9.
国外汽车安全新理念和安全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英、日交通安全新计划与汽车安全新理念 1.欧洲的eSafety计划在第十届ITS(智能交通)世界大会上,交通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成为关注的焦点。开幕后的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基本概念:eSafety。其是由欧洲ITS组织ERTICO最先提出,2003年9月得到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EC)的认可并列入欧盟的计划。主要内容是: 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  相似文献   

10.
钢板弹簧止动块材料为球墨铸铁QT450-10,在整车耐久试验过程中,止动块出现异常磨损现象。为此通过宏观检测、扫描电镜检测、金相检测和硬度检测并与正常磨损零件对比,分析了异常磨损的原因。结果表明,止动块异常磨损与石墨球化与分布不良、珠光体含量偏少和硬度较低3个因素有关,并且硬度低是导致异常磨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汽车用非石棉摩擦材料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现代汽车用非石棉摩擦材料的现状,主要特点、综合性能要求及关键技术,材料种类及主要组分、典型材料成分、制造工艺,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VOC是常温下易于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包括甲醛、甲苯、苯、二甲苯、乙醇类及酮类等各种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会侵害人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随着我国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车内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车内VOC主要来源于车内装饰材料.本文通过TDS-GC-MS方法检测了几种常用汽车内饰用原材料的VOC成分,对查找车内环境污染源进行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3.
详细介绍了重型车用增压发动机散热器大口径、薄壁三元乙丙橡胶(EPDM)输水胶管的研发过程,包括输水水管的材料、成型工艺、结构形式、检测项目和检测手段等内容;分析了散热器大口径输水胶管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等,并介绍了散热器用输水胶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未筛分碎石垫层由于材料要求和工艺标准相对比较简单而使其质量不易控制,为了探讨在施工过程中其关键工艺的设计与质量标准的控制,以二满线未筛分碎石垫层的施工为例,通过分析当地的材料特性、机械设备及工艺特点,分别对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方案、设备设计以及工后质量检测与评价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未筛分碎石垫层工艺控制措施和质量控制标准切实可行,有效控制和提高了未筛分碎石垫层的质量,保证了其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证整车车内的空气质量满足国家标准GB/T 27630《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的要求,需要对汽车内饰零部件及其材料的VOC含量进行检测和控制,这项检测工作主要包括采样和样品分析两个步骤。目前常用的汽车内饰零部件及其材料VOC含量分析的采样方法有5种,即采样袋法、检测舱法、顶空法、热解析法和甲醛挥发法。主要介绍了这5种采样方法的检测对象、采样过程、应用范围、特点和使用成本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内饰件和内饰材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内空气污染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4年组织有关科研机构将“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及测量方法”列入国家环保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计划,其中《车内空气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要求》已经于2009年11月18日公开征求意见。作为整车车内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汽车内饰件和车内装饰用非金属材料的挥发性有机物逸散水平对整车车内空气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介绍了汽车内饰件和车内装饰用非金属材料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方法。考虑到整车、内饰件和材料检测方法的一致性,以及检测技术的可行性及其经济性,提出以采样袋方法测试汽车内饰件(含总成)和车内装饰用非金属材料的挥发性有机物含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公路建设成果斐然,路网规模快速增长、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为进一步提升中国路面工程学科水平及国际影响力,推动路面工程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从公路韧性评估与恢复、长寿命路面结构与材料、公路交通能源自洽、低环境影响公路技术、路面材料基因与高通量、公路数字化及智能化、公路智能检测与高性能养护等七大研究方向,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路面工程的发展现状、前沿热点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具体围绕公路绿色化、韧性化、智能化、长寿命与交能结合等领域,遴选了20个热点研究方向,涵盖公路致灾因素及失效机理、公路韧性评估与恢复、公路韧性提升关键技术、公路长寿命路面结构足尺试验、公路结构与功能寿命增强技术、公路清洁能源采集技术、公路能源自洽设计、公路路域环境影响测试与评估方法、低环境影响路面新材料、沥青路面温拌再生技术、路面材料基因研究、路面材料跨尺度计算、路面材料基因与高通量研究、公路数字化建模技术、公路数字孪生仿真技术、公路运维数据驱动技术、公路探地雷达检测技术、路面性能轻量化检测、公路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检测及恢复技术、公路高性能预防养护技术等主要内容。该综述可为中国路面工程学科发展提供指引和参考,为路面工...  相似文献   

18.
红外热像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主要是利用材料表面的温度和辐射率的差异形成可见的热图像,从而检测材料表面的结构状态和缺陷,并以此判断材料性质和内部缺陷。从红外热传导方程出发,导出了混凝土缺陷深度的定量计算公式,其公式的精度有待在实践中验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介绍了别克新世纪轿车的燃油泵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检测方法:一是用万用表检测,二是用扫描仪检测。  相似文献   

20.
0 引言 压实质量问题是造成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压实度实时检测技术可以实时、准确地检测铺层材料的压实状况,协助工程人员判断压实与否,同时调整压路机工作参数,优化压实工艺,提高压实质量与效率.国内外一些研究机构和厂商相继开展了对压实度实时检测技术、振动压路机调频、调幅技术、智能压实技术的研究与应用[1-2]. 本文介绍了压实度实时检测技术及智能压实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具有代表性的压实度实时检测仪器. 1 传统压实度检测方法存在的不足 传统的压实质量检测主要采用灌砂法、取芯法等破坏性方法或核子仪、无核密度仪等无损检测方法(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