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胡彬 《船舶工程》2011,33(Z2):73-75
对减摇鳍故障进行分析,将基于案例推理技术应用到减摇鳍故障诊断系统中,根据减摇鳍故障本身的特点设计诊断系统结构,建立案例库及检索方法,由实际事例验证了案例推理技术在减摇鳍故障诊断的应用价值,为现场人员的减摇鳍故障快速诊断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船舶减摇鳍动态负载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摇鳍是一种降低舰船横摇运动,提高舰船航行稳定性的有效装置,其基本组成部件包括鳍结构、驱动装置和电气控制系统3部分。为了使减摇鳍的减摇作用最大化,研究减摇鳍的动态负载响应和水动力特性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了船舶横摇的运动学模型,在其基础上开发了船舶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试验平台,并进行了仿真试验平台的性能补偿设计和船舶减摇鳍的动态负载响应仿真。本文有助于提高减摇鳍的流体力学特性,改善减摇鳍的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3.
救助船舶靠泊码头或其他船只时,减摇鳍装置自动收鳍保护。通过对减摇鳍原理及电路图的分析,并从船舶实际情况出发,对减摇鳍收鳍保护报警完成了改进。本文综述减摇鳍装置收鳍保护改进过程。  相似文献   

4.
顾桃芳  周旭辉 《广船科技》2001,(3):14-15,37
本文简述了减摇鳍的工作原理及客滚船减摇鳍订货时的选型。  相似文献   

5.
张乾 《机电设备》2009,26(6):6-8,15
介绍减摇鳍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收放式泵控减摇鳍和非收放式阀控减摇鳍常见故障的产生原因与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6.
减摇鳍是船舶应用最为广泛的主动式减摇装置,其在船舶高速航行时具有良好的降低横摇的功能。但是,当船舶航行速度较低或者零航速驻停时,减摇鳍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研究船舶零航速时的减摇鳍升力机制,使减摇鳍在船舶零航速下仍具有良好的减摇效果是国内外的研究重点。本文基于有限元分析技术,建立船舶减摇鳍的升力函数模型,研究了船舶零航速时的减摇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船舶零航速下的减摇鳍系统。  相似文献   

7.
陶林 《机电设备》2009,26(3):12-14
面对各种各样减摇鳍液压系统,运用传统的按设计手册设计减摇鳍液压系统的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设计周期短、系统参数优化的要求.本文论述了通过对减摇鳍阀控液压系统的数学建模,运用MATALAB分析手段,获得优化的系统参数,为设计出经济合算性能优良的减摇鳍液压系统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8.
韦少基 《中国水运》2014,(3):130-131,133
减摇鳍是一种最常用并且减摇效果最好的主动式的减摇装置。目前,船舶的减摇系统最常用的的就是减摇鳍和减摇水舱。减摇鳍、减摇水舱和抗静倾平衡水舱组成了综合减摇系统(船态稳定系统)。这种综合减摇系统既综合了减摇水舱和减摇鳍的优点同时又克服了两者的缺陷。综合减摇系统的减摇性能好于单独使用减摇水舱和减摇鳍两者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陶林 《船舶工程》2007,29(4):24-27
合理选择减摇鳍液压随动系统响应要求,能够有效地提高减摇鳍液压随动系统的性价比.从理论上分析减摇鳍装置的相位误差对减摇效果的影响,并应用这些理论确定减摇鳍液压随动系统的响应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减摇鳍与船体之间的适配性问题进行研究。利用零航速减摇鳍的参数以及某型驱逐舰的船型型值表,分别建立在敞水条件下的减摇鳍模型以及加上减摇鳍的船体模型。首先,仿真分析在中、高航速下敞水条件的减摇鳍与受船体约束减摇鳍的静态水动力特性。其次,利用动网格技术分别分析在中、高航速和低航速下敞水条件的减摇鳍与受船体约束减摇鳍的动态水动力特性。计算结果分析表明:静态仿真时,虽然受船体约束减摇鳍的失速角没有敞水条件下的减摇鳍大,但在同样的攻角下,其升力系数却有较大的提高;在动态仿真中,无论是在中、高航速还是低航速下,受船体约束减摇鳍拍击产生的升力都要比敞水条件下的减摇鳍大,但同时产生的阻力以及所需的转鳍力矩也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大型小水线面双体船两种连接方式的减摇鳍,即轴连接式和插入式减摇鳍,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应力响应传递函数,确定减摇鳍疲劳累积损伤度,并对比两种类型减摇鳍的损伤结果特性。结果表明:减摇鳍与小水线面双体船下潜体相交各个部位热点应力较大,容易产生疲劳问题,且轴连接式减摇鳍的疲劳损伤比插入式的略为严重大,在设计和建造时应对这些部位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2.
横摇是对船舶航行影响最大的运动,为减少船舶横摇人们发明了各种减摇手段,减摇鳍是其中最有效的一种。为提升减摇鳍的减摇效果,探索更优化的减摇鳍控制方法,文章主要研究减摇鳍的鳍角反馈与升力反馈之间的区别。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升力反馈可以避免采用鳍角反馈控制减摇鳍时在鳍角与升力计算中所产生的映射误差,避开了鳍角与升力间转换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减摇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对船舶减摇鳍原理和形式的介绍,并对两种减摇鳍进行对比,以期为减摇鳍的配置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大型小水线面双体船减摇鳍的两种连接方式,即轴连接式和插入式减摇鳍,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应力响应传递函数,确定减摇鳍疲劳累积损伤度,并对比两种类型减摇鳍的损伤特性。结果表明,减摇鳍与小水线面双体船下潜体相交各个部位热点应力较大,容易产生疲劳问题,且轴连接式减摇鳍的疲劳损伤比插入式略为严重,在设计和建造时应对这些部位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5.
陶林 《船舶工程》2013,35(3):44-47
近年来随着国内对收放式小面积减摇鳍的需求增加,上海衡拓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设计了一种鳍面积较小的后收式收放式减摇鳍,并配备了一种新型收放式减摇鳍阀控液压系统,这种系统具有设计参数选择合理,效率高,抗污染性强和冷却效果佳等特点,经实船使用以后情况良好,完全符合技术要求。文章通过对新型收放式减摇鳍阀控液压系统设计思想的介绍和实践验证,证明这种收放式减摇鳍阀控液压系统设计是合理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船在海上减摇的必要性出发,介绍布朗兄弟公司的主动式减摇鳍装置概况。该公司的主动式减摇鳍装置包括固定式、可摺迭式和直伸缩式,分别用于军用和民用舰船上。文章以控制器和鳍机构为重点,介绍了减摇鳍装置的设计原理和特点,叙述了减摇鳍的水动力特性以及在规则波和不规则波中的减摇性能。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的基本组成原理及在舰船减摇鳍控制中的应用。简要说明了舰船减摇鳍的工作原理和随动系统的组成,说明了嵌入式FPGA在减摇鳍随动系统中的应用及其程序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康天增  罗德红  严凤祥  牛远振 《船舶工程》2012,(Z2):278-283,301
研究了包含RBF-PID控制神经网络和BP辨识神经网络的减摇鳍神经网络控制系统,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包括波浪力矩、船舶横摇、神经网络、液压伺服系统、减摇鳍等数模在内的全系统数字仿真,并在多种对比仿真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和改进,使减摇鳍神经网络控制系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另外,在设计新产品时,仿真程序成为了研究减摇鳍动态性能的方便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减摇鳍的水动力学设计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在减摇鳍水动力学设计中的基本公式及计算过程,并对今后减摇鳍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加装减摇鳍船舶横摇运动的计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船舶加装减摇鳍目的是减小船舶的横摇运动.鳍的运动通过由PID控制的液压装置驱动.文章考虑了船舶的粘性阻尼系数,结合减摇鳍运动特性,通过PID控制法对加装减摇鳍船舶横摇进行预报并通过实船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