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采用Ising模型的block dynamics方法,且对Ising模型正负粒子分离线高度进行估计.对于无外场的Ising模型,当参数β充分大时,给出了Ising模型谱缝隙的一个下界.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新的DSS模型表示方法——模型的元组表示方法:把DSS中的模型库和数据库合为一个库——模型数据库,一个模型是模型数据库中的一个元组.该方法的创新之处在于利用了比较成熟的关系数据库管理技术实现模型的管理,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设计并开发了一个模型库管理系统原型软件验证模型的元组表示方法的可行性,实验表明,新的模型表示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高速闪光摄影技术,对高压喷射喷雾体空间发展规律进行了试验分析,提出了一个计算高压喷射喷雾体发展的数学公式.在正确描述高压燃油喷雾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能预测高压共轨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准维燃烧模型.此模型改进了燃油喷射模型以及碳烟的生成与氧化模型,考虑了燃烧区的区间传热和缸内工质的对流辐射传热,由此对一台高压共轨柴油机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改进后的燃烧与排放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缸内各区的燃烧与排放情况.  相似文献   

4.
在简要介绍了分布计算相关技术后,针对企业ERP技术平台及应用模型所应具有的特点分别进行了技术上的分析.通过对CORBA、COM 、J2EE、WebService等分布式框架中的技术及应用性能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比较,结合企业的需求,采用CORBA作为企业ERP的技术平台.CORBA具有跨平台、跨网络、跨语言、跨协议、跨版本、开发商中立等诸多特性,它的极强的适应性比较适合企业当前及长远发展的需要.对于应用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CORBA的C/S和B/S混合模型,此模型中的B/S部分,采用四层浏览器-Servlet-CORBA-EIS结构,对整个模型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和分析.最后给出了一个应用这种模型的正在企业良好运行的ERP的一个功能模块——供暖收费系统.  相似文献   

5.
迄今为止,元人驾驶船舶沿计划航向航行以及与相遇船舶避碰的问题未能令人满意地加以解决.解决该问题的核心在于建立一个既能体现《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原则,叉符合海员通常做法,且能为航海人员和专家所接受的知识库.文中提出了一个可用于构建这种知识库的“船舶自动避碰模型”,并提出相关算法,对该模型进行编程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只能对事先预想到并提供了规则的事件进行推理.不能灵活适应外部情况的变化.针对这种不足,提出了一个自适应专家系统模型.通过该模型的认知——学习周期和感知——行为周期.可以实现专家系统的自适应性.最后简要描述了自适应专家系统模型在建立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交通组合模型在交通需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组合模型是将传统的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步骤中的两个或多个步骤组合起来,建立新的模型.文中在比较常用的组合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通分布与交通分配组合模型,将交通分布中的重力模型和分配中的用户平衡模型组合起来建立一个新的熵模型,模型满足UE平衡条件.文中还介绍了该模型在软件TransCAD中的应用,并指出了组合模型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城市微观交通模型建模及仿真实现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微观交通仿真模型是交通领域的研究热点,城市交通控制是微观交通仿真模型的主要应用领域.文中建立了一个城市微观交通模型,详细说明模型的体系结构,各子模型的建模方法,在SGI的OCTANE工作站上实现城市微观交通仿真,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动态博弈理论和列昂惕夫模型对美国西部封港风波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纳什讨价还价模型对其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经过双方的博弈,会得到在一段时间内的帕累托改进,即得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均衡点.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这个均衡点会发生相应的波动,再相对稳定(在一段时间内),周而复始.因此,可以预计,美国的封港事件还会发生.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网络的视角,提出了一种旅客个体偏好与关系偏好相结合的建模方法.首先,从旅客的历史出行记录中,构建基于共同出行关系的旅客社会网络;然后,构建旅客个体偏好模型和旅客关系偏好模型;最后,基于旅客偏好模型给旅客推荐座位.在民航领域的一个真实的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偏好模型能够有机地将旅客个体偏好与关系偏好结合起来,较好地描述旅客对航班座位的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