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交通基础设施震后重建技术为灾区重建提供技术支撑四川汶川发生严重地震灾害后,四川全省及临近省市的公路、桥梁、隧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使科技在交通基础设施重建中发挥作用,交通运输部科技教育司、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管理中心和中国交通报根据“十五”以来西部交通建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给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地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造成重大影响。汶川地震灾区主要位于西部山区,从抗震救灾实践看,统筹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十分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3.
<正>5月6日,交通运输部在成都召开了"抗震救灾,交通科技在行动——交通基础设施抗震减灾技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省交通运输厅、科研单位、高校、中交集团的科技主管和负责人以及西部项目"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公路抗震减灾关键技术研究"重大专项课题主要研究人员10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部科技司主持,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总工程师周海涛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期间,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勇于面对各种挑战,经受住了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取得了抗击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等特大自然灾害的重大胜利;有效保障了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交通运输安全。天灾过后,盛会散场,交通管理者  相似文献   

5.
时光荏苒,汶川特大地震已过去三年。地动山摇的悲痛历史已成过往,交通家园的鸿篇巨著翻开了恢复重建的崭新一页。在重建工作中,交通人用勇气和智慧向地震地质灾害大全发起挑战!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至高境界正在演绎,重建美好家园的目标也在一步步实现……解重建难题地震带来生灵的涂炭,山河的破碎,恢复重建必须注重生态保护,挑战地震地质灾害大全不用蛮力,必须有科学的态度。面对棘手的难题,在同设计单位反复研讨后,四川交通人提出了极重灾区道路恢复重建的三大原则:地质选线、安  相似文献   

6.
两年前的汶川大地震中,甘肃交通运输行业曾在生产自救的同时展开千里运输大营救,从北线直插四川重灾区,为汶川抗震救灾精神作了一个肝胆相照、患难与共的注脚。4月14日玉树地震发生后,与青海灾区唇齿相依的甘肃运管人再次扛起抗震大旗,第一个冲向高原之巅,凭借着一流的设备、技术、职业道德和政治素养,在众多救援队中独树一帜,圆满完成救灾任务,载誉而归。  相似文献   

7.
<正>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交通运输部迅速对抗灾救灾工作做出部署,要求尽快抢修受损公路水路基础设施,千方百计、全力以赴抢通救灾交通"生命线",为人员救援和物资运输等抗灾救灾工作提供交通保障。本刊记者6月5日在北京  相似文献   

8.
尽管有汶川地震作为参考,但针对玉树这样高海拔、高寒、缺氧地区的震后交通恢复重建,诸多的"第一次",多少让人有些猝不及防。而"科技支持玉树灾后交通恢复重建志愿服务团"的咨询服务,让对灾害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借此建立起一整套对于自然和公共灾害后的交通运输恢复重建体系的脉络更加清晰,这是对此次灾难受害者最大的慰藉,亦是一种对赈灾最具价值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环保沥青阻燃剂将效力灾区道路重建 汶川里氏8级大地震对四川等灾区的道路损毁相当严重,灾后重建急需各种高性能材料。据2008年5月19日~21日在湖北宜昌召开的“2008年中国阻燃学术年会”消息,一种面向云、贵、川等山区隧道路面专用的沥青无卤环保阻燃剂正准备向灾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0.
<正>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10多万抗震救灾大军迅速赶赴灾区实施紧急救援行动。组织这样大规模的非战争军事行动运输保障,在我国历史上是不多见的。5月28日,本刊记者就抗震救灾运输保障问题专访了总后军事交  相似文献   

11.
《西部交通科技》2013,(5):I0006-I0007
公路抗震重大专项取得多项技术突破 历时5年的交通运输部重大专项——汶川I地震灾后重建公路抗震减灾关键技术研究(简称公路抗震重大专项)目前已基本完成,在5月11日的项目预验收会上,多名抗震专家充分肯定了公路抗震重大专项取得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5月6日至7日,交通运输部在成都召开了“抗震救灾,交通科技在行动——交通基础设施抗震减灾技术研讨会”,深入总结科技支撑交通基础设施抗震减灾及恢复重建经验,交流抗震减灾技术成果,促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以提高交通运输行业抗震减灾能力和水平。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总工程师周海涛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3.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据调查统计.此次地震最大烈度达十一度,破坏特别严重的地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灾区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四川省北川、什邡、绵竹、汶川、彭州等地.  相似文献   

14.
《西部交通科技》2011,(8):I0003-I0003
2011年7月21日,交通运输部在2011年智能运输大会上透露,交通运输部正在组织制定到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并将从六个方面推进我国新一代智能交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号称汶川生命线的213国道是地处高山峡谷的汶川县、茂县与外界连通的重要孔道,7月以来,暴雨连袭四川,引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导致国道213线都汶段多处中断,交通瘫痪。7月22日,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中纪委驻部纪检组组长杨利民在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高烽,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院长李作敏等陪同下,奔赴国道213线罗圈湾大桥段、彻底关隧道段等抢险现场,慰问一线交通人,  相似文献   

16.
综合信息     
《西部交通科技》2013,(4):I0004-I0005
交通运输部紧急启动抗震救灾应急机制4月20日,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地震发生后,交通运输部迅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第一时间紧急启动抗震救灾一级应急响应,调动一切力量抢通保通救灾"生命线"。我国首条40万吨超大型航  相似文献   

17.
胡滨用"恰如春风化雨,无声浸润着玉树"来形容科技支持之于灾后交通恢复重建的作用。"无论是灾后的应急抢险,还是恢复重建,交通都应排在第一位。"青海省交通厅副厅长胡滨介绍,地震发生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成为青海省交通运输的主要工作。"抗震救灾,主要是在地震发生后短时间内救援人员的进入和伤员的送出。根据这个情况,玉树地震发生后,立即启动了对沿线桥梁的检测和加固,以确保运输的安全,这项工作持续了半年左右的时间。而大量的工作,实  相似文献   

18.
《西部交通科技》2011,(10):I0005-I0006
红粘土地区公路修筑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国际领先 日前,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管理中心在长沙组织召开了由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承担的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红粘土地区公路修筑关键技术研究”成果鉴定验收会。  相似文献   

19.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举国平难,身处灾区的四川道路运输人更是如履薄冰,夙兴夜寐.  相似文献   

20.
《西部交通科技》2012,(11):I0003-I0003
10月29日,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管理中心在长沙组织召开了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建设科技项目“高陡横坡条件下桩柱式桥梁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成果鉴定验收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