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轮检查器是用于测量车轮踏面磨耗和轮缘厚度的铁路专用计量器具.目前全路各动车段使用的动车组车轮检查器是游标式的结构,测量值存在视觉误差.本文开发研制了数字化新型结构动车组车轮检查器,其测量系统采用可靠的容栅测量系统,使得该产品结构更加紧凑、能够满足使用现场的狭窄空间要求,且读数直观准确,完全满足JJG 1080-201...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速车轮自主创新思路及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高速车轮应当具有与高速动车组使用条件相匹配的高洁净度、高强韧配合特点及材料特性,我国已具备进行高速车轮自主创新的条件和基础,应将其纳入高速动车组自主创新体系,按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的原则扎实推进,在2至3年内实现200 km/h~250 km/h高速车轮的自主创新、装车使用,4至5年内实现350 km/h及以上高速车轮的自主创新、装车使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车轮踏面等效锥度,车轮多边形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理论分析说明二者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基于理论分析的结论,测试某动车组车轮的等效锥度,车轮多边形情况以及车体的平稳性,分析其异常振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高速动车组车轮踏面镟修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车轮踏面镟修策略主要包括车轮镟修周期的制定和镟修用车轮踏面外形的制定。通过对高速动车组振动性能和车轮磨耗状态的长期跟踪测试,确定高速动车组车轮镟修策略的制定原则和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京津城际铁路CRH3C型动车组典型振动性能、车轮外形和磨耗状态的实测数据,研究高速动车组的车轮镟修周期;对比分析国外镟修用车轮踏面外形制定方法,设计出18种高速动车组镟修用车轮踏面外形,并对现场最为需要的28,29和30mm这3种薄轮缘外形的车轮进行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动力学性能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高速动车组镟修策略应从高速动车组的运用状态、主要运营线路和车辆设计参数3个方面综合考虑;京津城际铁路CRH3C型动车组车轮镟修周期可定为30万km;轮轨接触几何和动力学仿真验证了为CRH3C型动车组新设计的镟修用薄轮缘车轮的临界速度均在400km.h-1以上,其运行稳定性与原型车轮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5.
车轮磨耗直接影响车辆性能和车轮使用寿命,是高速动车组设计的核心技术,由于影响车辆磨耗的因素复杂多变,目前通过仿真和台架试验尚不能准确预测出高速列车车轮的磨耗特征。通过开展大量高速动车组车轮磨耗线路跟踪测试,从镟修周期、运行速度、气候条件、线路状态等多角度总结分析动车组运行环境对车轮磨耗的影响及其演化规律;针对实际运用中出现的轮轨匹配不良问题,设计了新型高速动车组车轮踏面,使其线路适应性更强,并批量应用在我国自主设计的中国标准动车组上,运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动车组轮对是关系动车组运行安全的关键部件,车轮的轮辋轮辐缺陷直接关系到动车组运行的安全.在线移动式轮辋轮辐探伤设备(LU)对轮辋内部缺陷和车轮轮辐区域缺陷进行在线综合探伤,为动车组安全运行提供了工装保障.具体介绍了LU设备的应用背景、组成、原理,以及现场应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CRH1型动车组投入运营后,发现车轮轮缘有磨耗现象,部分动车组车轮出现偏磨等异常现象,特别是福州动车段动车组车轮偏磨比较严重,车轮旋修量较大,影响到车轮寿命。通过对运行线路、线路条件、车轮磨耗情况的调查,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提出对特殊线路进行整修、调整进出库运行速度、结合CRH1转向架综合加改方案将LMA踏面更换为LMD踏面、调整一系定位节点刚度等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车轮轮缘的异常磨耗,提高了车轮寿命,车轮平均寿命提高到原来的约2.5倍。  相似文献   

8.
蒋贵山 《铁道车辆》2013,(5):21-24,1,2
阐述了国内外动车组转向架检修的概况,总结了动车组使用的特点和检修要求。利用仿真分析方法,计算了车轮、基础制动系统和悬挂系统故障对动车组运行安全性的影响,并结合使用经验对转向架关键部件的修程制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兰新二线动车组车辆异常抖动,通过对抖动较为剧烈区段钢轨情况进行调研测量,及对车轮径跳值、车轮踏面外形、车辆平稳性、振动测试分析,提出相关检修、检查建议,确保动车组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大数据分析思想,通过调用高速铁路动车组检修数据库中的海量车轮镟修记录,利用MATLAB工具自编统计分析程序,对我国2条高速铁路(京沪高铁、京广高铁武广段)运营动车组车轮一个镟修周期内车轮磨耗量进行统计分析。大样本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同一条高铁线路一个镟修周期内350?km/h速度等级的高速动车组,短编组动车组车轮磨耗量均值高于长编组动车组、CRH380A型动车组车轮磨耗量均值小于CRH380B型动车组、CRH3C动车组车轮磨耗量均值小于CRH380B。不同高铁线路相同类型动车组车轮磨耗量样本统计均值及磨耗量统计分布也不尽相同。研究结论对高铁轮轨关系、高速动车组车辆结构设计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动车组同轴左右车轮载荷需平衡在一定阈值之内这种需求,本文提出一种简捷有效的机车车辆轮重检测方法,并逐步对其应用背景、结构组成、使用方法和关键技术进行一一阐述,同时介绍了其目前的应用情况及效果,并对其进行功能扩展和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高速动车组车轮多边形产生机理,对我国CRH_3型动车组进行了大量现场的测试,从车轮材质、热处理、组装工艺、硬度等方面开展调查,发现车轮硬度是多边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深入研究车轮硬度对多边形形成的影响,现场测试了115列动车组所有车轮踏面的硬度,并在实验室内进行轮辋切片和硬度检测,发现磨耗后的小轮径车轮硬度相对标准车轮有所降低,并且部分车轮在圆周方向硬度分布不均,两者共同作用加剧了车轮多边形产生和发展。结合我国轮轨硬度匹配情况,提出通过滚压强化提高车轮硬度以抑制多边形产生。通过20万km的运行考核试验,验证了提高车轮硬度可以抑制车轮多边形产生这一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某型城际动车组服役过程中车轮磨损速率高问题,开展车轮型面和研磨子影响研究的现场试验.第1阶段涉及多列动车组,使用LMA型面和持续高压作用的高硬度研磨子,第2阶段涉及1列动车组,第1镟修周期仅将半列车更换为LM型面,第2镟修周期进一步在全列车使用间歇低压作用的低硬度研磨子.结果表明,第1阶段城际动车组车轮磨耗不同于干线动车组,第2阶段2种型面的磨耗不存在本质差异,但更换研磨子材质和工作模式降低车轮磨耗速率.基于第2阶段数据,建立一种计算研磨子和轮轨接触对车轮磨耗方法,发现车轮名义滚动圆处由研磨子引起的磨耗速率在第2阶段的第1和2镟修周期分别为0.12 mm/万km和0.02 mm/万km,轮轨接触引起的磨耗速率为0.08 mm/万km.  相似文献   

14.
针对动车组车轮多边形磨耗愈发严重的问题,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轮轨接触模型、Archard磨耗模型和循环迭代模型,建立车轮多边形磨耗长期磨损迭代模型;模拟我国某型高速动车组20阶车轮多边形的发展过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证实模型的准确性.基于长期磨损迭代模型,研究车辆运行速度、轮轨模态振动特性和轨道参数对车轮多...  相似文献   

15.
CRH_2型动车组装有车轮踏面清扫装置,其前端的研磨子在制动时可起到踏面清扫和增黏作用。通过调研及跟踪发现,装有踏面清扫装置的高速动车组车轮多边形出现的比例较小,当部分动车组出现车轮多边形后,在改变运行条件下,车轮多边形有减轻现象,说明研磨子对车轮多边形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研究研磨子对车轮不圆的修形作用,开展研磨子修形台架试验及修形线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研磨子多次作用,20阶多边形的车轮表面粗糙度由31?dB降为16?dB,研磨子对车轮不圆修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轮对是动车组的关键受力部件,轮对质量直接影响动车组运行安全。近期发现在定期在线检测周期范围内,车轮轮辋内部出现超过安全门限的周向辋裂缺陷。既有动车组车轮故障在线检测系统的探伤模块是表面探伤,仅限于踏面及近表面径向缺陷(10 mm以内),对内部缺陷不敏感。为了保障动车组的运行安全,急需对现有动车组车轮故障在线检测系统进行升级,使动车组列车每次回库时能够进行轮辋周向和径向缺陷的深层次检测。介绍一种对既有动车组车轮故障在线检测系统进行升级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车轮是动车组的关键零部件,在长期服役过程中会发生状态退化,影响动车组的安全平稳运行;同时,动车组的全列车轮均是成组运行、成组检修,各车轮的退化具有整体同步性和个体差异性,并且邻近车轮在运用和检修过程中相互影响。车轮退化具有影响因素多样、参数互相影响、随机性强的特点,因此提出一种动车组全列车轮运维全过程退化数值模拟方法。针对车轮磨耗、缺陷和镟修等运维过程的关键环节,采用了考虑各环节相关因素、退化规律及其不确定性的概率模型,再通过闭环迭代实现车轮退化过程的数值模拟;为模拟动车组全列车轮在不同随机环节影响下的退化过程,提出了基于Monte Carlo仿真的车轮退化数值模拟方法;最后,基于我国动车组运维数据,给出了建模与模拟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预测动车组全列车轮退化过程的平均水平及其不确定性,进而实现车轮剩余寿命预测,并结合车轮运维成本评估,支撑车轮高级修限值优化,降低车轮运维全过程成本,改善动车组维修经济性。  相似文献   

18.
文中叙述了机车车轮探伤的应用背景、探伤方式,调研了动车组、机车车轮在线探伤的方式及优缺点。根据动车组车轮在线探伤的应用效果,结合机车车轮在线探伤的差异,针对机车检修库场地实际情况,研究借鉴动车组车轮在线探伤的成熟技术,通过优化设计,研发应用于机车车轮在线探伤的自动化检测设备,提高机车车轮检测效率和一致性,降低劳动强度,并应用数据监管平台管理分析探伤数据,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同时根据研究成果,制订了适用于机务检修现场的设备安装改造方案、设备探伤流程,形成了标准化作业规范。最后对设备的技术特点、现场运用效果、设备实施意义及未来技术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依据时速350?km中国标准动车组顶层设计要求,在对比分析国内外车轮减振降噪措施的性能特点基础上,选定约束阻尼的降噪方式。针对中国标准动车组车轮的外形尺寸设计了约束阻尼降噪板,其具有高阻尼特性、无需改造车轮结构、使用期间免维护的特点,并完成了降噪板的安全评估、室内降噪效果测试、现场噪声测试和60万km的装车运用考核工作。目前安装有国产降噪板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最高运行里程120万km,降噪板服役期间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0.
动车组车轮踏面周向存在滚动疲劳裂纹时,经不落轮车床加工出现水波纹痕迹的情况时有发生。测试某动车组车轮在不落轮车床加工时不同工况下的振动水平,分析水波纹痕迹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