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现代军交运输指挥的一般问题进行网络抽象,根据其特点,对BA模型进行必要的演化,构建了新的军交运输指挥复杂网络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仿真,得出了模型的度分布、平均路径长度和聚类系数等统计特征值,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文章首先选取出最大连通子图相对大小与全网效能两个指标进行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复杂网络抗毁能力的评价;接着制定针对网络节点的随机性攻击和选择性攻击的攻击策略;然后以北京市"十二五"期间物流业发展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复杂网络为例,绘制出网络拓扑结构,确定该网络具有小世界效应和无标度特征;然后通过仿真软件MATLAB,对该网络进行针对节点的两种攻击仿真,计算出最大连通子图相对大小及全网效能,结果表明该类型网络对高节点度的选择性攻击抗毁能力低;最后对北京市未来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给予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4.
当很多地方还没有通上3G网络,而通上3G的很多地区仍然不能免费畅享的时候,杭州公交集团已经开始在自己的公交线路上,实现4G网络免费了。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湖北宜昌交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昌交运“)在谋求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过程中,将集约发展作为核心、提升服务作为关键。为充分发挥了公路客运的比较优势,实现与高铁、航空紧密衔接,无缝对接,企业加强了对区域资源整合,加大资金、科技、劳动的投入,推进公路客运区域网络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8.
在公交都市项目建设的推动下,为了提高城市公交的综合服务质量,吸引更多居民选择公交出行,本文在青岛市公交满意度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青岛公交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关的乘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法对公交车乘客满意度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研究,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同时采用四象限模型对主因子成分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深入研究公交车乘客满意度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公交的运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以期提高青岛市隧道1路公交的综合服务质量。结果表明,青岛市隧道1路公交乘客总体满意度水平得分为2.732,乘客整体感觉为一般,其中,车内拥挤程度和乘车舒适度等因素对乘客的满意度有显著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旅游资源布局构建航线网络是促进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保障。以西南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复杂网络理论运用Ucinet软件对2009~2018年西南地区内部航线网络及区域间航线网络特征进行描述,并基于区域旅游资源开发需要对西南地区航线网络优化提出建议。结果发现,为了构建与西南地区旅游资源布局相匹配的航线网络,西南地区内“其他城市-中心枢纽(区域间航空旅游首要集散中心)”、“其他城市-区内次枢纽(航空旅游重要集散中心)-中心枢纽(区域间航空旅游首要集散中心)”是提高西南地区内旅游资源航空通达性的核心路径,具体来讲一是应将成都、重庆、昆明、贵阳作为西南地区内部的航线网络中心枢纽,大理、西双版纳、丽江、腾冲作为地区次枢纽;二是应将成都、重庆、昆明、贵阳列为进出西南地区的航空旅游首要集散中心,将丽江、大理、绵阳作为航空旅游重要集散中心。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研究地面常规公交与城市轨道接驳问题,构建了基于乘客交通出行时间最短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了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优化模型及遗传算法适用于接驳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把握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新态势和新要求,力求轨道交通系统在大客流下做到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供需匹配,需对轨道交通网络的关键瓶颈进行有效识别和疏解。本文借鉴交通渗流理论,提出了限制网络整体服务水平和连通效能的动态服务瓶颈的识别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网络特性、客流特性和服务特性。其中针对区间服务水平状态,该方法提出了定量评定的复合指标模型。以成都地铁线网为案例,基于实际客流运营数据,构建动态网络,识别服务瓶颈,验证了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地下轨道交通暖通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地下轨道交通隧道围岩的热物理参数性质密切相关。文章以兰州地下轨道交通原状土样为研究对象,使用Hot Disk热常数分析仪探究了兰州地下轨道交通围岩的热物理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地下轨道交通围岩土样的导热系数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深度13 m处的中砂层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最大,明显比其它深度处的黄土层和淤泥质土层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大,而中砂层体积比热较小;围岩土样的导热系数随含水率增加呈线性增长,体积比热随含水率增加先降低后增高,热扩散系数随含水率增加先升高后缓慢降低。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组织管理与规划管理两方面介绍了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成功经验,分析了该经验给广西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所带来的启示,提出了广西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要求整合车辆运用检修资源,提高设施设备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路网性车辆基地的建设是提升网络化运营效益的重要措施。本文以上海北翟路车辆基地为案例,从建设规模、建设选址、共享条件、主要工艺方案等方面,分析路网性车辆基地功能设计需求,可供类似工程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以节点+同台+站厅为换乘方式的F型三线换乘站、以节点+通道+站厅为换乘方式的H型三线换乘站、以站厅+通道为换乘方式的H型三线换乘站为研究对象,应用AnyLogic软件进行动态仿真,以空间服务水平、平均换乘距离、平均换乘时间等指标,分析不同站型、不同换乘方式的三线换乘效果。结果表明,F型空间服务水平优于H型车站,但后者的平均换乘时间、平均换乘距离普遍优于前者。对于H型车站,以节点+通道+站厅的组合,乘客的换乘时间、换乘距离均优于站厅+通道的组合。但因后者客流较为分散,中部站厅用于换乘的楼扶梯端部或换乘通道出入口不易发生拥堵,空间服务水平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8.
19.
《综合运输》2017,(6)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脆弱性分析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下,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通行效率将大大降低,网络中的乘客将遭受额外的出行时间损失。基于网络中乘客的出行时间总损失,本文定义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脆弱性概念,即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组成单元在受到突发事件影响后,整个网络在网络组成单元间相互作用以及突发事件持续影响下所引起的出行时间总损失,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脆弱性评估模型,以网络平均出行时间损失为测度,度量网络中各区段组成单元的脆弱性并对网络整体的脆弱性进行评估。最后,通过一个算例分析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演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在评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脆弱性方面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汶川地震引发的滑坡为研究对象,以震中距、地震烈度、坡度、前缘高程、坡高和岩性等影响坡体稳定性的因素为切入点,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对实际坡体的稳定性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能有效预测坡体的稳定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