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珠江水运》2012,(11):16-19
六百年前,郑和扬帆起航,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运到了西方,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六百年前,郑和穿越了太平洋、大两洋,将两个半球的文化进行了交流;六百年前,郑和率领着船队穿梭于30多个国家,为中华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六百年前,郑和绘图造船,那个气势恢宏的中华宝船,将中华的航海事业推向了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2.
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郑和船队从福建长乐“伺风开洋”,经东南亚、印度洋到达红海和非洲,遍访当时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航海规模之大,编队船舶之多,造船和航海技术之先进,时间之久,难度之大,组织之严密,都是同时代其他各国远洋航海活动所无法比拟的,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最伟大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正>1405年,伟大航海家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庞大船队起锚远航,出使中国南海以西的国家和地区,称为"郑和七下西洋"。610年过去了,当我们站在长151.18米、宽61.6米的"宝船"模型前,当我们再次扬帆远航,重走海上丝绸之路时,我们仍要感叹于中国古代那些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郑和下西洋已显示出我国古代在造船和航海方面的辉煌成就。中国古代造船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4.
《航海》2008,(3):11-11
2008年“中国航海日”纽委会宣布,航海日庆祝大会将于7月11日在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江苏太仓举行。届时,当年郑和下西洋途经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海外华人和港台有关郑和社团将应邀参加。  相似文献   

5.
柯冰 《世界海运》2010,33(7):40-45
魏启宇 男,1927年2月生于湖南衡阳。湖南大学水利工程系毕业。曾从事多年技术工作,后任人民交通出版社科技图书编辑、社长、编审,担任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委会委员,中国航海学会理事,中国航海史研究会副主任委员、顾问,中国古船研究中心顾问,北京造船学会理事,北京郑和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相似文献   

6.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本文以历史观点阐述了郑和下西洋对有关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以及当时中国造船与航海的杰出成就,还对中国较之西方海洋国家率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远洋的历史事实及其原因进行剖析,并对中国明清封建王朝放弃海洋的后果进行了反思。重温历史,传承中华民族的开海传统,以期振兴中国的海洋事业。  相似文献   

7.
和着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节拍,中国第一个“航海日”如期而至。这个体现郑和精神,为社会各界呼唤多年的节日终于正式为国家确立,这是民意所向,是发展所需,是所有包括航海、海洋、造船、渔业等有关行业和其从业人员以及海军官兵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值得庆祝纪念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8.
郑和船队的规模近百倍于哥伦布船队,时间也早近一个世纪,但两次航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迥异.文章探讨了中国封建社会对科学技术与航运造船的束缚,指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对于发展航运与造船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会清 《珠江水运》2005,(8):F0004-F0004
今年7月11日是我国首届“航海日”,也是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航海日”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航海事业、海洋事业的高度重视,是我国航海史上的一件大事,不仅是全国航海界、海洋界、造船界和广大海员、海军官兵的共同节日,也是属于我国全民性文化范畴的活动日。  相似文献   

10.
2005年,纪念航海先驱郑和的“航海热”在中国大地涌动。在荡漾着“航海热”的氛围里,“郑和”的名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世人耳熟能详,七下西洋的伟大民族精神一次次让人热血激荡。7月8日,郑和航海暨国际海博会在上海隆重开幕,吸引了来自中国以及海内外众多的炎黄子孙,同时也引来了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众多国家的宾客。  相似文献   

11.
《水上消防》2008,(3):40-41
2008年“中国航海日”活动新闻发布会4月26日在北京举行.交通运输部副部长、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常务副主任徐祖远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今年航海日活动的主题是“中国航海&#183;改革开放30年暨国际海事组织&#183;为海运服务60年”。航海日庆祝大会将于7月11日在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江苏太仓举行。届时,当年郑和下西洋途经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海外华人和港台有关郑和社团将应邀参加。据介绍,今年“7&#183;11”航海日庆祝大会主会场设在苏州太仓玖龙体育馆,同时在苏州太仓港码头、郑和公园设置两个分会场。分会场的庆祝活动将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传送到主会场大屏幕上.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海》2005,(1):86-86
大连海事大学校长王祖温日前透露,今年7月11日是航海家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为弘扬郑和精神,促进中国航海事业发展,大连海事大学将筹建“航海博物馆”。据悉,航海博物馆拟分为航海史展厅、高等航海教育展厅、船模展厅等部分,重点展示近现代中国航海历史和高等航海教育成果,反映航海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郑和下西洋是人类海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航海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技术先进、活动范围广大的洲际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航海早了87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海早了92年,比麦哲伦的环球航海早了114年.郑和下西洋时的中国船舶制造、天文航海、地文航海、季风运用和航海气象预测等方面的技术和航海知识,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由208艘帆船和27800人组成的中国远洋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航海,经我国南海,沿印支半岛到南洋诸国,再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沿岸以及非洲东海岸,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扩大了中外友好关系,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辉煌奇迹.  相似文献   

14.
罗梅君 《珠江水运》2012,(11):62-65
六百多年前,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实现了七下西洋的壮举,他的远洋不仅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瑰丽一页,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大国风范。自2005年国务院批准将郑和下西洋的首航日7月11日确定为我国的航海目以来,中国航海日已走过了七年的历程。2012年7月11日,以“感知郑和、拥抱海洋”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航海日即将在南京启航。  相似文献   

15.
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郑和船队从福建长乐"伺风开洋",经东南亚、印度洋到达红海和非洲,遍访当时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航海规模之大,编队船舶之多,造船和航海技术之先进,时间之久,难度之大,组织之严密,都是同时代其他各国远洋航海活动所无法比拟的,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最伟大的辉煌.  相似文献   

16.
魏巍 《中国水运》2005,(9):54-55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人挑战自然的一个伟大创举,这一创举所展示的不仅是中华泱泱大国的气魄,更多的是中国古代那骄人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正是中国古代无数的工匠和航海家的智慧和汗水造就了郑和下西洋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杨力 《游艇业》2014,(5):84-89
提起航海,中国人应该不会陌生。中国是世界上造船航海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2500年,中国制造舟楫,在商代便出现了帆船运输。唐代对外贸易的商昭直达波斯湾和红海之滨,所经航路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那时使用的海船具有9个水密隔舱,抗沉牲好并没有桅和舵,可利用侧逆风行驶。12世纪初,中国首先将指南针用于航海导航。15世纪初至30年代,郑和率巨大船队用了28年时间7次下西洋,所用宝船有9桅12帆,长44丈,宽18丈。船队大小船200余艘,最远航程到达非洲东岸现今的索马里和肯尼亚一带。谱写了人类航海历史最灿烂最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18.
和着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节拍,中国第一个"航海日"如期而至.这个体现郑和精神,为社会各界呼唤多年的节日终于正式为国家确立,这是民意所向,是发展所需,是所有包括航海、海洋、造船、渔业等有关行业和其从业人员以及海军官兵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值得庆祝纪念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9.
郑和下西洋乘坐的宝船有多大?这是航海史和造船史研究工作者多年争论的一个问题。欣闻《航海》杂志开辟专栏讨论,这是个好主意,必将活跃学术争鸣的气氛。今试投一短文,与同行们共酌。·船队规模与宝船尺度·十五世纪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宏大。浩浩荡荡  相似文献   

20.
6月10日下午,湛江造船工程学会在湛江海洋大学航海学院举行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20余人。罗舜佩理事长首先发言,他说:今年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民族英雄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学习他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在这里进一步学习史料,以史为镜,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贯彻党中央关于“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指示,努力提高现代化修造船科学技术水平,促进我国船舶工业和航海事业的发展。湛江海洋大学航海学院史伯涛院长应邀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讲了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