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交车的使用寿命、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等与车辆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和维护是息息相关的。同一车辆,由不同的驾驶员驾驶,车辆的性能也不一样;同一车辆,在使用中维护的好与坏也决定了车辆的综合性能。由此可见,在日常驾驶过程中,对车辆的维护不但影响了车辆的各项使用性能,也关系到驾驶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汽车的寿命、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与平顺性等与汽车的使用过程中的维护息息相关.相同的车辆不同的驾驶员驾驶,汽车的性能不一样,同一辆车在使用中维护的好坏也决定了这辆车的综合性能.由此可见,在日常驾驶过程中对汽车的维护不但影响了汽车的各项性能,也关系到汽车的行驶安全和使用寿命. 为保障车辆安全、可靠地运行,要使车辆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符合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标准,除应对车辆进行定期的检修保养外,还应结合进行预防性的日常检查维护.由驾驶员在出车前、行驶途中、收车后三个阶段进行,重点是清洁、检查和补给燃、润料.  相似文献   

3.
李伟 《商用汽车》2012,(15):106-108
正确的使用及合理的维护车辆不仅决定着车辆的出勤率和使用寿命,而且影响着车辆道路行驶的安全与运输效率.对于新购车辆必须让驾驶员完全熟悉与了解车辆的使用说明书,并严格按说明书的指引使用与维护车辆.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其机构、零件必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磨损、自然松动和机械损伤,如不及时进行必要的技术保养,车辆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必然受到影响,甚至发生意外损坏;因此,正确地使用与维护车辆才能使车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证行车安全、提高出勤率,从而创造最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郑州市有大量微型客车进行市内小件物品运输,它们着装统一,管理规范,给企业及市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从2005年开始,这些车辆陆续开始进行更新。为进一步提高行车安全性,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这些换型的微型客车都采用了前盘后鼓的结构型式,并且大都安装了感载比例阀(LSPV),但在对这些车辆每年进行的等级评定及二级维护的检测中,笔者发现车主大多都会把感载比例阀的感载弹簧拆掉,等通过检测后,再把感载弹簧挂到后桥上。  相似文献   

5.
1.驾驶"病"车.即车辆带故障行驶,驾驶员在工作中一定要重视汽车的常规检查和维护,以保持车辆良好的技术状态,这是汽车驾驶工作的基础,也是安全行车的重要保证.因此,驾驶员一定要养成对车辆的检查习惯,即在出车前、行驶间隙中和停驶之后,应对车辆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保养.因小毛病而酿成大祸的事例屡见不鲜,驾驶员应避免侥幸心理.  相似文献   

6.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对车辆的续航里程、稳定性和驾驶体验有较大影响.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历来重视汽车电池的研发和电池技术水平的提升工作,且取得了一定成绩.根据文献可知,新能源汽车电池中的"超级电池"具有良好的自我修复、自我休眠等功能,能够降低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几率,延长了电池的使用时间,解决了车辆的续航问题.阐述并分析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电池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关注了未来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发展动态,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研发与生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编者说明: 江西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的机务管理工作注重科学,以人为本,把领导重视与制度落实相结合、人才培养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设备竞赛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综合检查与平时抽查相结合、车辆保险与理赔相结合的"五个结合"与统一管理、分散使用、集中维护的"三位一体"综合管理模式融入到机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2000年及2003年被中国设备管理委员会授予全国设备管理工作先进单位.他们的理念、实践经验和管理制度值得设备管理的同仁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交通部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标准中,都明确规定汽车维护的原则是"预防为主,强制维护".为执行好这一原则,在相关的行政执法规章中配套制定了违规处罚规定.如在交通部2001年5号令中有"维修经营者不按技术标准进行维修作业或维修作业缺项、漏项的,责令补做相应维修作业项目,每车次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未按规定对车辆进行二级维护的,在道路运输证违章记录栏上作记录,并处以500元罚款.累计两次以上(含两次)未做车辆二级维护的,从第二次起,每次处以2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等条款.很显然,汽车强制维护中的"强制"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维护间隔周期(里程或时间)要强制执行,不准超期;二是维护的基本作业项目必须强制执行,不允许缺项、漏项.  相似文献   

9.
编者说明: 江西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的机务管理工作注重科学,以人为本,把领导重视与制度落实相结合、人才培养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设备竞赛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综合检查与平时抽查相结合、车辆保险与理赔相结合的"五个结合"与统一管理、分散使用、集中维护的"三位一体"综合管理模式融入到机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2000年及2003年被中国设备管理委员会授予全国设备管理工作先进单位.他们的理念、实践经验和管理制度值得设备管理的同仁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车辆使用过程中,车上的油、液、电、气等会因工况的变化而变化,紧固螺丝会松动。如果能够及时进行预防性维护,随时观察和检查车辆部件出现的异常情况,有利于及时排除故障,能够保持车辆技术状况完好。车辆的预防性维护可分为日常维护、强制维护和季节维护。日常维护车辆日常维  相似文献   

11.
<正>任何车辆在使用中都可能会遇到一些尴尬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无外乎蓄电池没电。蓄电池电量耗尽可能由于蓄电池老化,加之车主使用与维护不当造成。此时,如何起动车辆呢?下面我们就与大家分享一下蓄电池日常应怎样维护及车辆"打不着火"的应急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2.
在汽车使用、维修中的一些做法看似正确,其实不然.它有可能在当时就使车辆受到损坏,人身受到威胁,甚至由此埋下事故隐患,造成车辆性能下降,寿命缩短.本文列举了汽车电系使用与维护中一些常见的错误观点,希望将有助于广大驾驶员及维修人员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13.
车辆的维护是汽车使用中需要定期作业的项目,目前乘用车维护周期一般都是按照生产厂家的要求进行确定,近年来,我国的高速公路、省级公路的通车里程大幅增加,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大大改善了汽车的使用条件。如果完全按照生产厂家的要求进行维护,有可能造成过度维护,视情维护的意义在于,根据车辆的具体使用条件确定的维护周期(里程或时间)更科学,从而避免过度维护并节约车辆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14.
公告制的施行,对规范车辆制造业起了立竿见影的作用.首先,明确了汽车参数在车辆申报、生产、销售(上牌)等方面的法律意义.一部车的技术参数就是这部车的法律.如果在生产中参数失控,超出限值,就是违法,不能销售;在车辆上牌检验环节,检验方式也是越来越科学.如在参数检查中,以前只重视尺寸参数,现在则是尺寸参数和质量参数并重.有些车管所已装备地秤对上牌车辆进行称重检验,这更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因为在上牌环节治理"大吨小标"主要是治理某些汽车厂"有预谋"的超载行为.一部车想"大吨小标"必然在车辆整备质量上有体现,如底盘大梁加强,挂车车厢加高,加长等.所以抓质量参数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车辆在使用维护过程中,应该避免一些错误的做法,以延长其使用寿命,保障行车安全。下面列举了车辆在使用维护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加以了分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霄 《汽车电器》2005,(4):52-52
汽车用铅蓄电池是汽车等机动车辆发动机起动时的主要供电电源,其使用与维护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蓄电池寿命的长短,进而关系到运输成本的增加和车辆的正常使用。下面介绍铅蓄电池的合理使用与维护方法。a.正确选用蓄电池的额定电压、额定电荷量和蓄电池的外形尺寸应与车辆生产  相似文献   

17.
王作函 《商用汽车》2012,(9):132-133
近几年,在"公交优先"政策的引导下,各地公交公司掀起了更新车辆的热潮.在购车过程中,除了环保和减排是首要考虑因素之外,减轻驾驶员工作强度、提高驾乘舒适性也被日益重视. AT自动变速器由于具有驾驶员轻松、乘客舒适、车辆故障率低,同时还有助于提高行车安全性等诸多优势,受到公交公司的推崇;但是高油耗和高成本也成为AT变速器普及的阻力.在这种情况下,在舒适性和适用灵活性上不逊于AT变速器的AMT变速器逐渐成为公交公司的新宠,近几年的装配率逐渐提高. 那么,AMT变速器在实际使用中的情况到底如何?近日, 《商用汽车》杂志记者采访了苏州公交公司机务技术处处长季本庆,他向记者介绍了AMT变速器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电涡流缓速器是一种车辆辅助制动系统,安装于车辆传动系统中,用于车辆辅助制动.使用电涡流缓速器,可显著提高车辆运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降低车辆制动系统及轮胎的维护成本,减轻车辆制动时的噪声及粉尘污染.  相似文献   

19.
遇上了沙尘暴天气,人们会使用口罩、纱巾等用品使自己的呼吸系统免受其害.沙尘暴天气中车辆的"呼吸"系统也该同样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前乘用车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为更好地了解其功能及使用和维护车辆,文章介绍了乘用车配备的各类标牌与标识的意义及其总布置设计.根据标牌与标识的设置目的,将其分为“安全警示类”与“车辆信息和使用维护类”2类.经过总结和对比发现,各类乘用车标牌与标识的特点大体相同,也有少数不同的方面,可以为广大车主更好地使用和维护车辆及专业工程师进行标牌标识总布置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