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需要合适的最大干密度来控制压实度.混合料生产时要有最佳含水量来控制拌和质量,在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前要模拟施工现场成型试件来确定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及振动成型试件测定无侧限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千分表支架法对乳化沥青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干缩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水泥和乳化沥青掺量下混合料失水率、干缩应变和干缩系数等参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乳化沥青的掺入可有效降低混合料的失水率,显著减小水泥稳定碎石的干缩应变和干缩系数;混合料的干缩系数在施工初期变化较大,建议在乳化沥青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后两周内进行湿法养生。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干缩、温缩较大引起的反射裂缝问题,提出了一种抗收缩能力较强的新型基层材料;水泥乳化沥青复合胶浆稳定碎石。分析半刚性基层的收缩机理和水泥乳化沥青稳定碎石的微观结构后,进行了干缩试验和温缩试验,最后利用室内试验结果计算了水泥稳定碎石和水泥乳化沥青稳定碎石两种混合料作为基层应用时的干缩应力和温缩应力。通过分析比较,水泥乳化沥青稳定碎石的干缩应力和温缩应力更小,表明其抗收缩性能更好。能较好地延缓基层开裂。  相似文献   

4.
振动成型法简介 振动成型法指采用振动成型压实试验仪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设计,采用振动压实成型试件的方法确定材料组成比例、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以及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测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设计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半柔性路面基层材料试验研究,探讨了乳化沥青-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设计、性能试验、半柔性基层路面结构力学分析、施工工艺。结果表明:采用骨架嵌挤级配、振动压实法确定最佳含水量、干湿劈裂强度确定最佳乳化沥青用量的乳化沥青-水泥稳定碎石半柔性混合料设计方法,混合料具有较好的物理、力学性能、高温稳定性、低温柔性、抗疲劳性能;采用乳化沥青-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代替半刚性基层,可降低路面最大竖向剪应力,提高路面抗裂能力;试验路应用表明乳化沥青-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具有均匀性好、易压实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稳定碎石在我国公路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的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方法,以成型原理、试件最大干密度、试件强度为切入点,充分证明了室内采用振动压实法对提高半刚性基层的路用性能有明显的作用,最后结合试验路工程,总结了水泥稳定碎石振动压实法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7.
水泥乳化沥青稳定碎石作为路面结构基层材料,其路面结构设计的控制指标也应是抗拉强度,因此,对路面结构进行疲劳寿命预测,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是非常必要的。根据水泥乳化沥青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结果,对三种不同配比组成的梁式试件在控制应力水平的条件下进行疲劳性能试验,研究材料的抗疲劳能力,并建立疲劳寿命预估方程,对水稳碎石基层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水泥乳化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材料既不同于目前的半刚性基层,也不同于柔性基层,因此,其配合比设计不能完全套用目前规范提供的其他基层材料的设计方法。对于水泥乳化沥青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而言,试件成型、养生方法、胶结材料剂量的确定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半刚性基层材料振动试验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最大程度地模拟现场碾压工况和效果为原则,测试了室内外振动压实后的水泥稳定碎石干密度和级配,研究了振动仪的振动参数对半刚性基层材料压实的影响,提出半刚性基层材料振动试验方法。发现工作频率为30 Hz,激振力为7.6 kN,名义振幅为1.2 mm和工作质量为300 kg时振动效果最佳,振动100 s时的最大干密度与现场干密度相等;运用振动试验方法确定的最大干密度的准确度平均为100.0%,振动法成型试件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准确度平均为112.6%,而重型击实试验方法的准确度平均为96.9%,静压法成型试件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准确度平均为42.9%。分析结果表明:振动试验方法能够更好地模拟基层实际碾压效果,成型的试件能真实地反映基层材料实际性能。  相似文献   

10.
结合现有压路机压实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水泥稳定碎石室内振动成型仪振动频率、振幅、振动时间、配重等振动参数;采用采用逐级填充理论设计了水泥稳定碎石嵌挤密实级配,对比振动成型和静压成型方式下的不同龄期、不同水泥剂量下水泥稳定碎石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振动成型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远大于静压法成型的试件.  相似文献   

11.
研究振动和击实(静压)成型方法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抗压强度影响,并分析强度差别产生的原因,试验中应用振动成型仪对水泥稳定碎石进行振动成型,养生7 d后测定抗压强度,并与静压成型试件的性能进行比较,试验表明振动成型水稳碎石的抗压强度与静压成型具有线性关系,基于压实度相同原则,振动成型方法的抗压强度大于静压成型的80%左右,而若在密度相同的前提下,振动成型方法的抗压强度大于静压成型的60%左右,其中60%的强度增加量源在于骨架的嵌挤作用,给出了两种成型方法抗压强度的转换关系,基于强度等效原则,采用振动成型方法设计基层材料可节约水泥2%~3%,按级配类型回归曲线的斜率和截距表明,振动的成型在用于基层材料为无机结合料时,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基层的密度,还可以提高级配的结构性,进而充分发挥出无机结合料的级配效应。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乳化沥青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特性与影响因素,以无侧限抗压强度为指标,分析了水泥和乳化沥青掺量、养生温度和延迟成型时间对混合料强度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混合料的强度预估模型,能有效预估乳化沥青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在不同龄期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水泥掺量的减小和乳化沥青掺量的增加都能明显降低混合料的强度;高温条件能有效促进混合料早期强度的形成;为保证工程质量,乳化沥青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时应采用最佳掺水量进行拌合,延迟成型时间应控制在2 h内,且应加强混合料早期(尤其是前14 d)的养生。  相似文献   

13.
乳化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密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重型击实和振动压实不同成型方式下,对润湿水的添加方式、不同沥青用量及不同固含量对乳化沥青稳定基层材料的密度影响进行试验研究,提出了乳化沥青稳定基层材料确定密度的简化试验方法,为进行乳化沥青稳定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规范采用标准击实试验方法求取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采用静压成型方法进行强度试验,与工程现场碾压工艺存在较大差异,常常导致“超密”现象的产生。为更好地模拟半刚性基层振动碾压施工工艺,对水泥稳定碎石和二灰碎石的室内振动压实方法进行了研究,包括振动频率、静线压力、激振力和碾压次数;对比了振动成型试件和静压成型试件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弯拉强度和抗压强度;依托工程铺筑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路,对比了静压-振动碾压不同组合碾压工艺的压实效果(压实度和抗压强度);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实际施工工艺的室内试验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室内碾压振动压实法确定的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最大干密度和强度均高于标准击实方法得到的结果,试验路现场检测结果也表明采用振动压实方法能有效避免“超密”现象的产生。研究成果可为道路工程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泥乳化沥青稳定基层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当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强度刚度较大带来的反射裂缝问题,提出了一种刚柔并济的新型基层材料水泥乳化沥青复合胶浆稳定碎石。对水泥乳化沥青稳定碎石的路用性能进行了室内试验,并对其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同条件下水泥稳定碎石的试验结果对比发现,水泥乳化沥青稳定碎石强度可以满足基层实际应用的需要,并且其刚性较低的性能特点能克服当前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16.
掺乳化沥青半刚性基层混合料的强度与收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石灰稳定碎石土、水泥稳定碎石土和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土3类常用半刚性基层中加入乳化沥青后的强度和收缩变化规律,应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掺乳化沥青半刚性基层混合料的微观结构和强度变化机理.结果表明:乳化沥青使水泥稳定碎石土的强度下降,使石灰稳定碎石土的强度增加,明显降低了3种混合料的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在一定掺量范围内,掺乳化沥青可以减小半刚性基层的收缩开裂,从而使强度满足规范要求.研究成果对半刚性基层路面的防裂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依托待功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对比分析重型击实与振动成型方式进行水泥稳定碎石级配设计的特点;试验表明:振动成型法设计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具有较大的最大干密度、较低的含水量、较小的水泥剂量等特点。结合工程应用情况,系统总结了基于振动成型法的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设计与施工工艺,可供工程实践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沥青路面的抗裂性能,采取重复施加疲劳荷载的方法对材料试件进行疲劳试验。对比分析ATB-25型沥青混合料、AC-25型沥青混合料、水泥稳定碎石及水泥乳化沥青碎石4种常用的沥青路面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研究其在动静载条件下的抗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4种基层材料中沥青混合料的抗开裂性能较好,其中AC-25型沥青混合料抗开裂性能最好,ATB-25型沥青混合料抗开裂性能次之,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开裂性能最差;水泥剂量对水泥稳定碎石类材料终裂次数影响显著,增加水泥剂量使裂缝贯穿速度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通过室内静压法和垂直振动击实试验方法成型试件,研究了级配类型、水泥剂量、养生龄期、压实度和试件成型方式对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骨架密实级配水泥稳定碎石较悬浮密实级配抗压强度提高15%;当水泥剂量4%(质量份数)时,随水泥剂量增大,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强度呈线性递增;压实度每提高1%,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强度平均可提升11%;成型方法对试件抗压强度影响显著,振动法成型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较静压法成型试件的抗压强度平均可提升2倍。振动成型法比静压成型法能更好地模拟现场实际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不同成型方法的沥青碎石混合料性能对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研究不同成型方法对沥青碎石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及相关试验指标,分别采用旋转压实法、振动压实法与大型马歇尔击实法成型沥青碎石混合料试件,对试件各项马歇尔指标与采用不同振动时间成型的试件体积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根据压实功相同原理,提出了基于旋转压实成型法和振动压实成型法设计的4个指标范围。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法的指标范围基本相同,仅沥青饱和度下限有5%差别;同时强调,在施工碾压时需保证足够的压实时间,才能使沥青碎石混合料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