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改性乳化沥青破乳时间难以量化评价的不足,采用不同类型的细集料与改性乳化沥青制备了改性乳化沥青胶浆,运用龚帕斯模型分析了其黏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准确评价改性乳化沥青破乳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改性乳化沥青胶浆初始黏度较低,随沥青破乳时间的增大而不断增大,最后趋于稳定;当集料粒径相同时,花岗岩改性乳化沥青胶浆的黏度最大,玄武岩胶浆的黏度次之,而石灰岩胶浆的黏度最小,但黏度增长速率基本相同,符合生长曲线的特征;龚帕斯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胶浆黏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5%;当根据龚帕斯模型建立的沥青破乳评价指标值为0.97~1.00时,胶浆黏度变化趋于平稳,此时改性乳化沥青已经完全破乳;反之,也可以根据黏度试验结果计算龚帕斯模型参数,预测改性乳化沥青破乳时间。  相似文献   

2.
在现有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乳化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过程,结合某养护改善工程的实际情况,对规范中要求的二次成型的设计方法与一次成型方法进行了论证分析,提出了二次成型设计方法的差异性与不足,并通过施工过程中现场机械的碾压成型方案进一步论证,在此基础上推荐采用旋转压实仪进行设计,乳化沥青再生混合料一次碾压(乳化沥青破乳完成前压实)成型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乳化沥青吸附于矿料表、在矿料表面的破乳以及乳化沥青自身的聚乳以及沥青的熔结和乳化沥青的工艺流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半柔性路面基层材料试验研究,探讨了乳化沥青-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设计、性能试验、半柔性基层路面结构力学分析、施工工艺。结果表明:采用骨架嵌挤级配、振动压实法确定最佳含水量、干湿劈裂强度确定最佳乳化沥青用量的乳化沥青-水泥稳定碎石半柔性混合料设计方法,混合料具有较好的物理、力学性能、高温稳定性、低温柔性、抗疲劳性能;采用乳化沥青-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代替半刚性基层,可降低路面最大竖向剪应力,提高路面抗裂能力;试验路应用表明乳化沥青-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具有均匀性好、易压实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混合料室内试验和SEM等微细观分析手段,研究不同破乳速度的乳化剂复配方案对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性能与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揭示混合料强度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乳化沥青破乳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不利于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采用MQK-1M和SBT两种成品乳化剂,按照1.0%SBT+0.8%MQK-1M进行复配,制备的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可以用作于路面中、下面层和柔性基层材料。  相似文献   

6.
根据慢裂快凝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成型机理,从乳化沥青、矿料、填料、添加剂、含水量、温度和机械碾压等方面,分析影响稀浆混合料破乳速度化学和物理原因,提出了控制最佳破乳速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和分析沥青的乳化机理,对沥青稳定性影响因素和沥青破乳的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由此选优了黑大公路所用的慢裂快凝型乳化剂,主要有乳化效果好﹑混合料可拌和时间长和易于施工的特点,沥青则选用盘锦的A级90#沥青。在介绍和分析乳化沥青的乳化工艺和生产流程的基础上,优选了黑大公路的乳化沥青生产设备.  相似文献   

8.
乳化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密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重型击实和振动压实不同成型方式下,对润湿水的添加方式、不同沥青用量及不同固含量对乳化沥青稳定基层材料的密度影响进行试验研究,提出了乳化沥青稳定基层材料确定密度的简化试验方法,为进行乳化沥青稳定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在可拌和时间试验基础上,设计了破乳率试验和温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水泥自身吸水、水化反应"需水"以及水化反应物的生成,促进了改性乳化沥青的破乳,提高了混合料的早期强度.水泥水化产物能够切断混合料内部相连微孔,填充乳液中水分蒸发形成的空隙,并与沥青膜相互交织形成空间网络结构,全面提高了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水泥20min、水泥40min是原样水泥分别球磨20,40min后的产物,因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其促破、增强以及对路用性能的改善效果比水泥原样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冷拌沥青混合料设计的关键因素,对乳化沥青黏度和破乳速度、集料岩性以及水泥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且给出了冷拌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实例,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改性乳化沥青的实施工艺路线,通过乳化剂的选择与沥青性能的检验及对路面强度指标的检验上综合论述,提出最优工艺流程,改善了改性乳化沥青稀浆混合料的破乳和成型时间,体现了操作简单、效果好、经济节省等优点,保证了慢裂快通车。  相似文献   

12.
工程概况 超薄磨耗层就是在旧沥青路面上喷洒一层较厚的特种改性乳化沥青(NovaBond)粘结层(=1.11/m2)。随即同步铺筑热拌沥青混合料,此时乳化沥青上升裹附在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石料四周,乳化沥青粘接层迅即破乳.使超薄热沥青层与原路面实现充分粘接.随后压路机碾压成型,厚度~般为10~25mm.20min内即可开放交通。  相似文献   

13.
微表处是采用专用设备(微表处摊铺机),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及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流动状的沥青混合料.然后将其摊铺在路面上形成一定厚度表面薄层.待其自然破乳,即可开放交通的薄层罩面结构。微表处可以迅速恢复和改善原沥青路面的平整度,提高防水性和抗滑性,具有施工速度快、成本低、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的拌和离不开水,水的掺入量直接影响厂拌冷再生混合料的压实度和空隙率,最终影响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通过室内配合比设计得到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的最佳含液量,经室内试验确定较为理想的最佳乳化沥青用量和最佳拌和用水量,最后通过试验路铺筑,检验最佳拌和用水量对乳化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公路养护作业内容、不同的材料使用、不同的气候条件对乳化沥青的理化指标要求是不同的,我局研制的FH-1型阳离子乳化剂和FH-1型复合添加剂经选配后,能改变乳化沥青的破乳时间,从而适应了不同的公路养护作业对乳化沥青的要求,本根据本地区实际使用的情况,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实际操作方法的介绍及使用成本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乳化沥青在施工中产生的黏轮、黏聚性不足的缺陷,采用高黏度、高软化点的30号沥青,成功研发制备出了具有不黏轮功能的改性硬质乳化沥青。从定性、定量的角度提出乳化沥青黏附检测试验,确立了黏附率作为黏轮控制指标。试验表明:研发的非黏轮改性硬质乳化沥青黏轮效果大大降低,且层间黏聚性优于普通乳化沥青和SBR改性乳化沥青,具有实际工程运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强碱性石料与阳离子乳化沥青的配伍性差是我省稀浆封层技术推广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分析石料与乳化沥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根据石料的化学成份和乳化沥青的电荷性质,采用阴离子、非离子乳化剂复合的技术路线研制新型乳化沥青,较好地解决了辽西地区强碱性石料与阳离子乳化沥青配伍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准确评价沥青桥面压实均匀性,实现基于云计算的振动压路机压实均匀性实时监测,首先通过室内试验对振动加速度有效值作为压实均匀性评价指标进行分析。以云交科项目为基础,利用DH5902动态数据采集分析仪对试验路段加速度信号进行采集,分别计算和比较不同碾压遍数的纵向压实均匀性。实验结果表明:以S_r,S_R,k,h为统计指标,能够很好的反应沥青桥面压实均匀性。在一定碾压遍数内,压实均匀性和碾压遍数呈正相关,当碾压遍数在第4遍和第7遍时时k和h值全部在临界值以内,压实均匀性达到最佳。本检测方法,为新型沥青桥面压实均匀性实时监测系统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改性剂SBR胶乳和增粘剂FS403对粘结强度的影响,提出一种高粘附性乳化沥青的制备工艺和配方。该高粘附性乳化沥青可有效地提高层间的粘结力,对解决由于层间粘结不足而造成的拥包、开裂和车辙等早期病害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温拌乳化沥青是一种新型的温拌沥青材料,具有节能耗、绿色环保、优异的水稳性能等特点。在对温拌乳化沥青进行研发生产的基础上,对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并对各种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温拌乳化沥青混合料可以达到降低拌和、压实温度的目的,能够满足城市道路建设和超薄沥青混凝土罩面施工技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