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岩溶现象多见于我国南方和西南地区,广东省处于岩溶发育区,省内高速公路路段常有溶洞分布。结合广东汕湛高速公路岩溶路基处治的工程实例,该工程部分路段地处特殊的地质环境,溶洞治理较为困难,因此提出采用较为先进的膜袋袖阀管注浆处治方法,并介绍了该方法的工艺特点、施工工艺流程与操作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2.
土洞、溶洞发育为罗阳高速公路的主要不良地质问题,结合岩溶土洞的发育特征及高速公路路基地基的特点,采用路基土及设计荷载共同作用下的附加应力的有效影响深度计算土涧稳定的顶板厚度.  相似文献   

3.
乌当(羊昌)至长顺高速公路项目夏云一号隧道进口右洞施工至K102+558时揭示出隧底溶洞,通过对岩溶管道的探测,发现管道发育方向与隧道近乎于平行,溶腔底部有流水通过,影响掌子面开挖,危及施工安全,为有效加固溶腔段落隧道结构稳定,保证隧道安全、稳定施工,结合溶洞测量成果与隧道的空间位置关系,采取溶腔部分以钢管桩支顶加固、溶蚀裂隙发育段落采用钢护管注浆加固,保持原水流通道畅通的原则,对该岩溶管道进行处理,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进行效果检验。采取上述处理方案后,隧道结构稳定,满足了开挖要求,对类似情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岩溶是我国华南、西南地区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之一,结合广东省汕湛高速公路岩溶区路基处治的工程实例,提出了采用压力灌注混凝土处治溶洞的方法,从路基稳定性评价、设计方案、参数及施工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论述,对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处治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5.
为了快速准确地查明沪昆高速公路宜春至萍乡段k940+750处塌陷原因,选用了高密度电法结合钻探进行综合探测。根据电法探测结果结合钻孔地质资料分析可知:地面塌陷部位地下地质结构为白垩系上统南雄组(K2n)砂质泥岩和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灰岩的不整合接触,两种岩性的接触面呈现漏斗状,在漏斗底部岩溶较发育,由于岩溶顶板较薄,而上覆砂质泥岩节理裂隙较发育,从而导致岩体失稳产生地面塌陷。  相似文献   

6.
溶洞在实际发育过程中具有不确定性,受地形、地质、高压线干扰和探测深度等因素的影响,常用的物探方法很难实现对溶洞大小和位置的精准探测,而大范围较密集地开展钻探会受到经济因素的限制。陆地声呐法为极小震-检距弹性波反射法,可自激自收超宽频带反射波,是探测岩溶地质的有效方法,在探测溶洞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对于直径≥0.5m的溶洞能够实现精准探测。通过对比钻探、孔壁摄像和高密度电法,验证了陆地声呐法探测岩溶地质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在岩溶发育地区修建公路,岩溶病害是工程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路基下伏溶洞稳定性分析还比较少,溶洞的治理措施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总结国内外常用的岩溶勘察技术,并分析各类技术的适用条件与范围,阐明封闭型与敞开型溶洞的失稳机理,归纳溶洞稳定半定量分析方法,依托项目详细介绍注浆、跨越、强夯等岩溶路基处治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城市浅埋地铁隧道下穿岩溶地层高速公路路基时导致的路基变形问题,以某市地铁矿山法隧道下穿高速公路路基为例,采用理论设计与施工监测相结合的方法,从岩溶处理、地下水控制及隧道支护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针对该路段灰岩溶洞分布不规则、裂隙水分布复杂的地质条件,对溶洞和地下水进行分区处理,得到了良好的效果;采用溶洞和地下水优先处理及双向大管棚超前支护后进行隧道施工的方法,可使高速公路路基的沉降得到有效控制,满足高速公路路基的沉降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9.
针对江山港岩溶区某段河道内可能存在的隐伏溶蚀体,提出了采用拟地震化供电方式且同步采集海量数据的并行电法为主要探测技术手段,并结合钻孔揭露资料,分析了岩溶体在河道两岸下方的平面展布,进一步预测河床底部区地层的构造特征。试验研究表明:二维视电阻率断面揭示出整个测线控制区域的岩溶体的二维分布,有效地勾勒出溶蚀洞体在垂面上的埋深、大小及规模等信息;考虑到两岸溶洞在河床底部的关联性问题,提取不同深度的电阻率立体化切片,直观地显示出河道两岸溶洞在垂向上分布高程不一、大小差异明显以及右岸溶洞在河床内延展但并未贯通至左岸的特点,研究成果为流域综合治理以及后期运行维护提供科学地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岩溶是高速公路勘察设计施工中常见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高密度电法可利用岩溶区场地不同介质导电性的差异,寻找电性异常区域,从而进行岩溶发育程度判定。结合四川地区某高速公路实例,论述分析该种方法的探测成果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杭金衢高速公路二期工程挖方路段地质情况和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对溶洞、岩溶裂隙以及CBR未达到规定要求等不良路基所采取的强夯、钻孔压浆、掺灰拌和、浅层置换等不同处理措施,以及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12.
根据杭金衢高速公路二期工程挖方路段地质情况和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对溶洞、岩溶裂隙以及CBR未达到规定要求等不良路基所采取的强夯、钻孔压浆、掺灰拌和、浅层置换等不同处理措施,以及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13.
根据贵州惠罗高速第6合同段冲头隧道两大型溶洞处理方案,总结溶蚀发育地区溶洞的处理方法,对岩溶发育区隧道溶洞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龙怀高速TJ32标地处粤西北山区,地形地貌复杂,位于石灰岩地区,地下岩溶发育,通过地勘显示,桥位区存在高大溶洞和比较大的串珠状溶洞,单个溶洞最大高度43.8m,串珠状溶洞高度28.5m,溶洞上层地层为粉砂层、粉土层,地层自稳性差,并且部分溶洞桩基靠近清连高速公路路基,项目部共有13座桥梁,桩基471根,其  相似文献   

15.
王超 《湖南交通科技》2011,37(2):130-132
湖南省炎汝高速公路线路通过石灰岩岩溶较发育地区,桩基础区存有溶沟溶槽、溶洞、裂隙等不良地质。设计为摩擦端承桩,以桩尖端承力为全部受力,桩身摩阻力为安全储备,故桩基持力层是桩基结构安全控制的关键。根据炎汝高速施工现场溶岩地质条件与特点,从成孔机型、冲孔过程、终孔判定与终孔位置入手,总结出一套有效的岩溶地区桩基施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瞬态瑞雷面波法用于铁路岩溶路基注浆质量检测的有效性,根据现场典型的地质断面特征,分别建立了无溶洞发育的两层介质起伏界面模型和有溶洞发育的两层介质起伏界面溶洞模型.通过改变数值模型中局部介质的物性模拟岩溶路基注浆前后的变化.用瞬态激振力模拟现场锤击振动,对比分析注浆前后地表检测点频散曲线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无溶洞发育时,注浆后频散曲线主要以波速提高为主;有溶洞发育时,注浆后频散曲线不仅波速提高,而且注浆前频散曲线的"之"字形扭曲现象消失,与现场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声波CT探测技术探测工程场区内的岩溶发育情况。探测结果表明,岩溶裂隙发育以覆盖层下的浅部岩溶为主(多数小于10.0m),且多充填黏土,少数剖面存在深部岩溶裂隙发育。探测结果对下一步工程,施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隧底隐伏岩溶探测及加固处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宜万铁路16标段三岔口大断面隧道的特殊复杂地质条件:隧底节理裂隙异常发育,溶蚀严重,岩体破碎夹泥,且有多处不规则岩溶等情况,采用钢花管注浆对隐伏岩溶、溶槽、破碎带进行加固处理,通过注浆钻心取样评定检查,该段基底承载力达到了设计要求,有效避免了雨季施工产生涌水、突泥岩层产状较缓和因岩溶带来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9.
隧底隐伏岩溶探测及加固处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宜万铁路16标段三岔口大断面隧道的特殊复杂地质条件:隧底节理裂隙异常发育,溶蚀严重,岩体破碎夹泥,且有多处不规则岩溶等情况,采用钢花管注浆对隐伏岩溶、溶槽、破碎带进行加固处理,通过注浆钻心取样评定检查,该段基底承载力达到了设计要求,有效避免了雨季施工产生涌水、突泥岩层产状较缓和因岩溶带来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岩溶路基处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岩溶发育的基本规律出发,指出变形和水害是岩溶路基病害的主要形式,路堤不均匀沉降和路基失稳是岩溶路基病害的具体表现.根据路段石芽、漏斗、洼地、溶洞、溶隙、岩溶泉等多种岩溶形态并存的特征,并考虑岩溶形态的尺度效应,遵循疏导、跨越、加固、堵塞的方法进行预防和处理原则,提出X1合同段岩溶路基的具体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