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8 毫秒
1.
台湾港口的竞争力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世界港口间的竞争集中在集装箱中转市场上。在亚洲,这种竞争更为激烈。1980-1995年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以9.5%的年均增长率增长,而亚洲的年均增长率则高达13.6%,其在全球的比重也从28.4%上升至43.7%。全球前3名集装箱大港都集中在亚洲,在前10名中亚洲占了6席,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来,港口和航运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国外贸货物量90%以上由海运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位,亿吨大港达到14个,船队规模位居世界第四。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集装箱港口2008年在全球集装箱前10位大港中占了6位,上海港2010年获全球集装箱大港排名第1位。那么,在世界集装箱运输和港口发展中,有哪些集装箱港口曾经排在集装箱大港前10  相似文献   

4.
1986年我国大陆集装箱港口吞吐量为59万TEU,经过近20年的发展,2003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850万TEU,位居世界第一,年均增长率接近30%。 我国集装箱运输已持续了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这种态势是否还会继续?我国集装箱港口吞吐量未来将达到什么样的规  相似文献   

5.
<正>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港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巨变。迄今,中国大陆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亿吨大港达到22个,集装箱吞吐量突破千万TEU的有6个,世界排位前20位的亿吨大港和集装箱大港中,中国港口分别占12个和9个,中国已成为世界港口大国。但是,从总体上来讲,我国  相似文献   

6.
集装箱运输业的不断成熟,给集装箱港口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根据英国海洋咨询公司的报告,在1995—2000年之间,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计每年将增长9%,到2000年将达到222亿TEU,在2000—2005年之间,平均将以7%~9%的速度递增;而在2005—2010年之间,平均年增长率将达5%~7%,即到2010年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可望达到3.91亿~465亿TEU之间。如此之快的发展速度,迫使世界集装箱港口业也要有相应的发展,以适应世界集装箱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大幅度提高。笔认为,在未来的若干年中,世界集装箱港口的发展将出现如下趋势。  相似文献   

7.
港口装卸     
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改革开放30年来,港口和航运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国外贸货物量90%以上由海运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位,亿吨大港达到14个,船队规模位居世界第四。(京生)连云港港运  相似文献   

8.
据英国海运咨询公司一份报告称,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到2005年将达到3.06亿—3.35亿TEU之间。亚洲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继续呈现最强劲的增长。1995年世界集装箱吞吐量已达到1.42亿TEU。 一、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 据上述报告称,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到2000年将增长57%达到2.22亿TEU,到2005年则至少增长116%。到2010年,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可望至少增长176%,达到3.91亿—4.65亿TEU。在1995—2000年之间,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计每年增长9%。在2000—2005年之间,平均每年增长7—9%,在2005—2010年之间,平均每年增长5—7%。比较乐观的预测是在贸易自由化发展、经合组织国家内部贸易保护主义的进  相似文献   

9.
阎建超  金健 《集装箱化》2003,(7):23-23,22
近几年我国集装箱吞吐量迅猛增长,2002年上海港已经跃升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港,同时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也达761.37万标箱,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幅超过50%,日益逼近中国第一大港——上海港,在世界大港的排名中,从2001年的第8位上升到去年的第6位。但是在这种大好发展形势下,我们不能被胜利的喜悦冲昏头脑,必须不断审视自我、比照国际先进港口,从集装箱装卸效率、港口软条件方面不断改革,与时俱进,真正跻身世界集装箱大港之列。以下是笔  相似文献   

10.
数字     
第一“十五”期间,我国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7.3%和26.4%,从2003年开始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到2005年底,全国共有十个港口跻身世界亿吨大港行列。上海港以4.43亿吨的吞吐量首次超过新加坡港,荣升以吨位计全球最大港口。长江干线、京杭运河成为世界上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和运河。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与对外贸易的强劲增长.造就了全国港口行业历时3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奇迹。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港口行业的货物吞吐量增速有所放缓,却依然有着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这一年我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8.7亿t,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6亿TEU。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2.2%。唐山港、湛江港和连云港于年内相继跨入了亿吨大港行列,我国大陆至今已拥有17个亿吨大港,其中8个港口的货物吞吐量进入世界前20强.5个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进入世界前10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港口蕴藏巨大商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港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新高度攀登到2003年底,中国十大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与2002年同比增长30%。上海和深圳港双双被列为2003年世界集装箱大港前五名。国际港口市场观察家认为,中国港口的巨大国际市场潜力不可忽视。据专家们估计,在2010年之前,中国的集装箱运量每年将递升1O%。中国大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船检》2008,(8):44-50
中国成为世界海运发展主要推动力。为国际海事组织活动做出了重要贡献。港口贷物吞吐量连续五年居世界首位,集装箱年吞吐量2007年首次突破亿箱,亿吨大港达到14个。  相似文献   

14.
徐淏 《集装箱化》2006,(12):17-20
今年是集装箱正式投入商业海运50周年,对此已经有大量的纪念文章见诸各报纸杂志。本文分析比较2004年和2005年全球100强集装箱大港(按吞吐量)排位表(见文末附表),从世界集装箱港口发展的角度表达纪念之意。  相似文献   

15.
高文胜 《水运管理》2001,(12):37-38
我国国有港口新一轮改革即将开始。国务院作出港口彻底实行政企分开的决策是非常及时的。这意味着我国港口企业将朝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出关键的一步。 建国50多年来,我国港口,特别是国有大港为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运输和保障对外贸易发展的需求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集装箱吞吐量方面,我国港口的成绩尤为显著,近年来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0%左右,2000年除多年保持龙头地位的香港和台湾省的高雄、基隆和台中3港外,大陆已有上海、深圳等9个港口跻身全球吞吐量前100位大港行列。但港口企业本身的发展却严重滞后。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16.
我国集装箱港口发展和布局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我国集装箱港口的发展 1.我国集装箱港口的发展现状 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起步较晚,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主要大港都把集装箱港口建设作为港口发展的重点。到1996年,我国共有21个港口拥有集装箱专用码头57个,吞吐能力638万TEU。集装箱港口吞吐量也从1981年的仅10.1万TEU(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增加到1996年的803万TEU,年均增长33.9%,相当于全球平均增长速度的2倍。  相似文献   

17.
陆海祜 《水运管理》1998,(6):2-6,21
一、概述 上海港自1984年起跨入世界亿吨大港之列,至1993年港口吞吐量为1.7亿余吨,达到历史最高点。1994年以来,港口吞吐量一直稳定在每年1.6亿吨以上,居世界10个亿吨大港的第四位。从吞吐量构成来看,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势头不减。1997年国际集装箱吞吐量达252.7万标准箱,在世界集装箱大港排名中,从1996年的第17位跃进了6位,列世界第11位。这一发展势头顺应了世界贸易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18.
1994年,亚洲经济大国(地区)之间的集装箱海运量达446万TEU,比1993年的391万TEU上升近14%(参看附表),海运量在世界上居第二位。同期太平洋航线和北欧/亚洲航线的增长率分别为13%和8%。北美/亚洲航线虽然集装箱海运贸易的增长速度较慢,但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航线。  相似文献   

19.
悦读生活     
《珠江水运》2009,(10):92-93
《中国集装箱港口竞争力研究》作者:武良成,郑宇劼等著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8-12007年11月28日,我国集装箱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标箱,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集装箱“大港”之国。那么,“大港”之国,中国的集装箱港口以后该如何发展?具体到一个港口,如何进一步提升其竞争力呢?本书针对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20.
《集装箱化》1994,(4):21-21
根据总部设立在英国的海运咨询公司所怍的“关贸总协定对班轮运输和世界港口的影响”的分析报告中指出,具有深远意义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D)将使世界集装箱港口吞吐量迅速增长,估计到2000年,世界集装箱港口吞吐量将增加79%,达到1.83亿TEU.在2000年以后的十年内将进一步提高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