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概述过去汽油机增压主要是用于高原汽车和竞赛汽车上,近年来许多国家对城市废气污染和噪音公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使车用汽油机增压的发展。在我国为了解决高原行车动力不足的问题,对汽油机增压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随着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设计、制造以及材料等问题的解决,使增压柴油机达到较高的性能指标,并成功地应用到载重汽车和小客车上。经过国内外的大量试验研究表明,废气涡轮增压应用在汽油机  相似文献   

2.
对于良好的油耗特性和柴油机的成功来说,增压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将来,通过增压缩小排量的策略将共同决定轿车汽油机和柴油机的进一步开发。在汽油机中,为了充分发挥缩小排量的潜力,将根据工况采用不同的压缩比。德国FEV发动机技术公司为此推出了一辆示范车:设计、制造并在发动机试验台上试验了一台带曲轴偏心支承的高增压的四缸涡轮增压汽油机,并将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一些国家广泛开展汽油机增压方面的研究。本文讨论了汽油机增压的布置方案,其可分为两类,即压气机布置在节气门前或压气机布置在节气门后的方案,还指出了各方案的优缺点和一些车型的增压实例。  相似文献   

4.
Audi公司已将卓有成效的EA888型4缸汽油机系列的第3代机型——1.8 L增压燃油分层喷射汽油机投放市场。这种汽油机经不断地降低摩擦功率、优化燃烧过程,以及采用单涡道涡轮增压器和电动废气放气阀等新的增压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有效功率和燃油效率,并能满足全球未来最严格的废气排放标准要求。介绍了新机型的混合气形成、燃烧过程和增压。  相似文献   

5.
旁通阀控制策略对增压汽油机瞬态响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带旁通阀的废气涡轮增压汽油机,采用试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基于GT‐Power的汽油机稳态模型。运用BP神经网络法建立燃烧模型,得到增压汽油机瞬态模型。采用PID控制对原机旁通阀控制策略进行优化,通过优化后的旁通阀控制策略对汽油机瞬态响应质量参数———平均有效压力、瞬态响应时间和增压器瞬态转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旁通阀控制策略可以在汽油机的中高速范围内显著地缩短发动机的瞬态响应时间,同时保证汽油机增压压力与增压器转速都处于安全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CA4GC气门口喷射(PFI)汽油机缸盖和机体的热负荷,并在此基础上对以CA4GC为基础开发的某缸内直喷(GDI)涡轮增压汽油机热负荷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与原PFI汽油机相比,该GDI涡轮增压汽油机热负荷明显增大,且有些部位最高温度超过许用限值.通过仿真优化,确定了在两缸之间采用双水孔冷却方案.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较好地降低该GDI涡轮增压汽油机缸套间的温度.从而解决其热负荷问题.  相似文献   

7.
增压技术和缩小排量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功率发动机在城市行驶工况中因负荷率太低而使其燃油经济性极差。于是,如何通过转移发动机工况点以求降低发动机的比油耗,成了世界汽车行业近年来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是大功率汽油轿车,在不放弃汽车动力性的前提下,通过增压来缩小排量有着巨大的节能潜力。因此,增压技术在国外轿车汽油机上的应用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增压技术和缩小排量策略》一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 众所周知,增压技术用于柴油机首先是为了提高升功率,同时也为了解决碳烟和碳氢化合物排放的问题。但是,汽油机增压至今尚属罕见。其原因之一就是增压会给汽油机带来更大的爆震倾向。在少数采用了增压技术的汽油机中,它们的爆震控制比自然吸气式汽油机中更加复杂,而且单单依靠调低增压压力和推迟点火往往还不能完全控制住爆震,以致人们不得不适当降低增压汽油机的压缩比。很自然地把人们的思路带到了可变压缩比电子控制。这是国外目前汽油机的发展方向之一。本刊接下来将介绍国外的可变压缩比电子控制技术。 在柴油机中已广泛采用废气涡轮增压器,在汽油机中遇到了新问题。首先是涡轮增压器本身固有的低速响应特性比较差的问题,在汽油机中更为突出,因为汽油机采用量调节,它的废气流量跨度范围太大,低速、低负荷时废气流量太低。其次,在汽油机暖机阶段中需要利用废气的热量加热三效催化转化器,而废气涡轮增压器正是从废气中吸取热量的装置,因此对暖机排放控制会产生不利影响。本刊将专门介绍采用涡轮增压器的汽油机如何满足ULEV的排放要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15.1大众1.4L-TSI两级增压分层直喷式汽油机概况一汽大众公司速腾轿车装备的最新型的1.4L-TSI两级增压分层直喷式汽油机,这是德国大众公司代表当今世界轿车汽油机最新技术水平的力作,引起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9.
过去汽油机的涡轮增压技术之所以应用不普遍,主要是受材料和热负荷的限制。国产汽油机采用涡轮增压技术是从德国大众1.8T开始的,它在保留良好动力性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0.
某1.0L自然吸气汽油机增压升级后,发动机的有效燃油消耗率比原机高,引起了对汽油机增压升级后节油机理的疑义。利用GT-Drive平台搭建模型模拟同一车型分别搭载该1.0L增压样机与1.3L自然吸气式汽油机的燃油消耗,并分析不同使用工况下整车的节油潜力。结果表明,与搭载1.3L自然吸气式发动机相比,搭载该1.0L增压发动机在保持整车动力性不变的条件下,整车油耗平均下降5.18%。同时,通过分析排气背压对节油潜力的影响,提出了增压样机进一步节油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 KKK公司介绍了一个增压系统扩展规划。这个“K”系列涡轮增压结构,为轿车和载重车用的汽油机和柴油机补充了一个新的变形品种。用一个新的变形产品充实了用于轿车和载重车辆柴油机和汽油机的增压器—结构规划“K”。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高原地区解放牌汽车的涡轮增压试验,对车用汽油机涡轮增压的若干重要影响因素,如增压压力、化油器供油量、点火提前角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汽油机采用涡轮增压及电控技术是当前内燃机工业飞速发展的一种趋势,它受到了内燃机行业的高度重视。本文介绍了汽油机采用壮志凌云压及电控后提高其性能的情况,具体说明涡轮惯量、增压压力、点火定时和空燃比与瞬态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未来汽油机,特别是减小排量的小型化汽油机,将应用增压度更高的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全可变气门机构和缸内均质直接喷射技术。德国Kaiserslautern理工大学和Karlsruher技术研究所合作研究了这些技术组合中的每项措施对发动机目标参数的影响,介绍了这些试验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涡轮增压目前正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向小功率及汽油机和小型柴油机方向发展;二是向高增压和超高增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奥迪公司将20L—T—FSI分层直接喷射增压汽油机推向市场,这是该公司第一次在直喷式汽油机上应用废气涡轮增压,而最新的1.8L—T—FSI直喷式汽油机是在全新设计的基础发动机上应用了升级版的增压燃油分层直接喷射(T—FSI)燃烧过程。不断创新的T—FSI技术为这种最新的机型提供了更大的低速扭矩和更低的燃油耗,同时新一代的发动机管理系统和喷油系统还能满足未来特超低排放汽车(SULEV)废气排放法规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逸锋 《汽车与配件》2007,(43):42-45
大众汽车公司开发的1.4L-TSI双增压分层直喷汽油机代表了当今世界轿车汽油机最新技术水平,该汽油机是全球最先进的汽油机之一。该发动机在开发成功的分层直喷汽油机上进一步采用废气涡轮一机械复合增压最新技术,使该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125kW,升功率达到89.29kW/L,(高尔夫原型车1.4L功率为66kW),[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小型增压式汽油机在增压区域的使用频率高,所以改善增压区域的燃油经济性是十分必要的。日产汽车公司开发出低压冷却的废气再循环( LP-EGR) 系统,其特点是从催化器下游取出EGR 气体,并向压气机上游引入。经试验验证了LP-EGR 可在高负荷工况下利用抑制爆燃效果,来改善燃油经济性,对于增压式小型汽油机而言可以有效的改善燃油耗。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某涡轮增压气道喷射汽油机进行了工作过程性能优化。首先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了同系列自然吸气汽油机工作数值模拟模型的标定;然后以该标定后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涡轮增压气道喷射汽油机工作过程数值模拟模型;再利用此模型进行了7种涡轮增压器的选型和匹配计算,确定了合适的涡轮增压器;最后分析了压缩比、进排气歧管结构、凸轮升程与配气相位等对该汽油机动力性、经济性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汽油机参数和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20.
GDI已经成为一致公认的、最为有效的汽油机单项节能措施,同时将汽油机的其他节能技术如增压等融入了GD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