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港口后方铁路是港口集疏运的重要形式。通过既有通道的改造和新通道的建设,强化和完善我国沿海港口后方铁路通道,是"十二五"铁路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广西沿海铁路作为大西南的重要出海通道,是防城、钦州、北海等重要沿海港口主要的后方集疏运干线。文章提出了广西沿海铁路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的意义,预测了广西沿海铁路集装箱的运量,从经济与通过能力方面分析了广西沿海铁路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中蒙俄通道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重点打造的6条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之一,中蒙铁路运输通道是中蒙俄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中蒙俄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中具有重要作用。自2014年我国与蒙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中蒙跨境铁路建设和运输成为两国加强务实合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中蒙跨境铁路通道发展现状及铁路口岸主要货类情况;阐述了提升既有铁路通道服务水平和建设中蒙铁路新通道的重要意义;梳理了中蒙铁路通道建设和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最后,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推进中蒙铁路通道建设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避免铁路选线主观性较强的问题,结合福州港口后方通道铁路选线情况,深入分析影响货运铁路选线方案的多种因素。同时,引入多层次分析法,建立考虑多因素融合的层次分析模型,通过建立目标层、判断层、方案层的多层系统评价体系,分析各类影响因素对北头岭隧道出口段线路、兰花山隧道纵坡选线方案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计算结果与专家评审结论,证明将该分析模型应用于铁路选线方案比选,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贾可 《综合运输》2014,(8):37-40
通过加快港口后方多通道的大铁路网、"一个中心站+多条港口支线"的港口铁路枢纽和"港站一体化"的"港前站"等有机联系的分体系的规划建设,不断构建和完善宁波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疏港铁路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2000年是实施“九五”计划最后一年。在这一年中,我国经济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一、2000年交通基本建设和运输生产情况 (一)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 铁路:连接区域间的通道性工程宁西、洛湛、渝怀铁路开工建设,南疆铁路通过国家验收,竣工一批地方铁路,完成上海浦东磁悬浮铁路实验段立项。 公路:投资强度继续加大,基建投资规模连续三年突破2000亿元,新增高速公路3400余公里,京沈、京沪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水运:沿海港口建成外高桥二期、盐田二期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我国至哈萨克斯坦的跨境铁路通道现状情况,针对中哈铁路通道我国境内段供给能力尚未完全满足快速增长的货运需求、哈萨克斯坦境内段铁路技术等级较低而设备升级和技术改造资金不足、中哈铁路轨距存在差异制约铁路效能发挥和通关效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我国境内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亚投行和丝路基金解决哈萨克斯坦铁路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健全中哈跨境运输合作机制推动铁路运输便利化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完善湘鄂赣煤炭运输系统应充分利用水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萍  尹震 《综合运输》2011,(12):50-53
煤炭供应保障已经成为制约湘鄂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完善湘鄂赣煤炭运输系统建设,加快煤炭铁路通道及集疏运铁路网建设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水运资源,构筑水路集疏运网。  相似文献   

9.
中蒙俄经济走廊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着重打造的六条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之一,也是"一带一路"战略首个正式实施的多边经济合作走廊。中俄铁路运输通道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两国继续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加强务实合作的重要领域。本文在分析中俄已建成的三条跨境铁路通道和铁路口岸主要货类情况的基础上,深刻剖析提升既有铁路通道服务水平和建设新铁路通道的重要意义。通过进一步梳理中俄铁路通道建设和发展面临的四个突出问题,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推进中俄铁路通道建设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完善的集疏运系统是港口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随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全面推进,迫切需要研究如何完善天津港以公路、铁路为主体的陆路集疏运系统,提供通达腹地、能力充分、便捷高效、衔接顺畅的交通服务。本文采用"问题导向、规划引领"的方法,首先从集疏运方式分担和集疏运通道建设两方面梳理了天津港目前的陆路集疏运体系现状,分析了存在集疏运交通不畅和港城交通矛盾的问题和成因;然后根据天津港规划的功能布局和未来的交通需求,结合鹿特丹港、深圳盐田港等国内外先进港口的发展经验与启示,拟定了天津港陆路集疏运系统的发展目标和思路;最后从硬件设施改善方面提出了公路、铁路集疏运系统完善方案,重点是进出港衔接道路、港口对外通道等层面的网络设施建设任务,并且从软环境优化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可实施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付慧敏  彭辉 《综合运输》2005,(10):68-71
京郑运输通道位于京广运输通道中北段,起点北京,途经保定、石家庄、邯郸、新乡等城市,终点为郑州,是全国南北交通运输最繁忙的通道之一。京郑通道内有公路国道、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并且竞争激烈。2003年,通道内铁路旅客交流量占全部交流量的26.4%,旅客周转量占全部周转量的33.7%;同时,公路旅客相应所占比重分别为73.6%和66.3%。由此可见公路和铁路在运输通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运输通道内的各种运输方式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运输结构也在不断变化。为了更好地满足旅客出行需要,研究运输…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沿海港口集疏运体系构成的基础上,根据集装箱内河集疏运系统的特点,提出了该系统的框架结构,并分析了该系统构建的主要因素,以找准系统建设的关键,促进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客运专线与城际轨道交通并行建设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沪宁通道为例,对京沪高速和沪宁城际轨道交通的客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沪宁通道内同时修建两条铁路在客流方面存在很大风险的结论;提出了规避通道内修建客运专线和城际轨道交通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刘建军 《综合运输》2018,(1):100-106
为尽快形成满都拉口岸国际铁路通道,本文通过对满都拉周边主要口岸的发展对比分析及功能定位,提出二连浩特满都拉口岸群概念,并在研究通道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通道建设的可行性以及所需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调整运输结构,提高铁路货运比重是我国当前综合运输发展的重要政策,而探明铁路货运市场的拓展空间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供给侧改革是落实该政策的必要工作。本文基于我国关于运输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及铁路货运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铁路货运市场的拓展空间,指出了铁路货运增量的重点当前主要在大宗黑货而未来主要在白货的发展趋势。随后阐述了铁路在中长途白货运输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并提出了旨在充分发挥该竞争力的供给侧改革建议,包括集装箱+固定车底行车运输组织模式创新,南北向铁路通道统筹"黑白"分工以及整合神华铁路通道等。  相似文献   

16.
动向     
<正>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发布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简称《计划》),将大力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加强煤炭铁路运输通道建设,实行绿色交通行动计划,优化能源结构,稳步发展天然气交通运输,拓展能源国际合作。《计划》提出,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加强煤炭铁路运输通道建设,重点建设内蒙古西部至华中地区的铁路煤运通道,完善西煤东运通道。到2020年,全国煤炭铁路运输能力达到30亿吨。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港口物流、层级化发展、海铁联运总结我国沿海港口转型升级问题,判断未来沿海港口发展趋势,提出了从国家、行业和企业等不同层面推进沿海港口转型升级的分类指导思路,特别强调了以港口物流业发展为核心和加强海铁联运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物流通道是物流服务现代化和专业化的产物,迅速、便捷、信誉度高的物流通道是国家、企业提高其整体竞争力水平的重要因素,对物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回顾了厦蓉欧班列物流新通道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厦蓉欧班列物流新通道市场需求及潜在铁路货源,探析了厦蓉欧班列物流新通道与港口枢纽及关联产业链联动发展并提出了发展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宁波:将建设铁路大通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可 《综合运输》2004,(7):70-72
根据规划,铁路部门今年将以客运专线、沪汉蓉通道、杭甬深通道、煤炭运输通道的部分项目为重点,积极争取开工一批新项目。为此,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紧抓铁路大发展的新机遇,授权宁波市铁路建设指挥部主持编制《宁波市铁路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从而勾画了宁波未来铁路交通发展的“新蓝图”。  相似文献   

20.
铁路电气化直通运输是沿海港口集疏运体系发展面临的热点问题,对于综合性港口而言,作为汇集多种运输方式的枢纽,其整体效率取决于各种运输方式的装卸工艺、运营效率和相互衔接,其中任何一种运输方式的运营效率都将受到整体效率的制约,"相互协调"才是港口内各种集疏运设施安排的首要因素。本文以黄骅港、宁波—舟山港为例,深入分析电气化铁路适用的港口类型,探讨综合性港口疏港铁路衔接方案及运营管理模式,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