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交通信息化技术--汽车行驶记录仪和车载GPS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和汽车行驶记录仪,是两种不同用途的产品,记录仪不能取代GPS的调度功能,GPS也取代不了记录仪的事故分析和安全管理功能。用户应根据各自的管理目的选择安装GPS还是汽车行驶记录仪,或同时安装两种产品。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汽车行驶记录仪。该系统选择8位高性能片内带CAN控制器的微处理器P87C591和PCA82C250 CAN总线收发器实现到总线的物理接口。该记录仪具有记录数据面广、信息存储容量大、移植扩展性好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汽车行驶记录仪(以下简称记录仪)是能够对车辆行驶速度、时间、里程以及有关车辆运行的其他状态信息进行记录的装置。由于记录仪能够真实记录车辆运行和司机驾驶活动的有关信息,因此在遏止疲劳驾驶、车辆超速等交通违章、约束驾驶人员的不良驾驶行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为事故分析鉴定提供原始数据、保障车辆行驶安全等诸多方面均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锡任  少英 《广东交通》2009,(6):52-52
广东新快易通智能信息发展有限公司根据广东省《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通用技术规范》地方标准(DB44/T578-2009)研发、生产的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型号ATL-VDR001),最近通过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华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双重严格质量检验,符合广东省地方标准。  相似文献   

5.
汽车黑匣子     
汽车黑匣子,又称汽车工作信息记录仪、汽车综合信息记录仪,有人将其形象地称为汽车电子警察。它能完整,准确地记录汽车行驶状态下的有关情况,能将汽车行驶轨迹完整地记录下来,并通过专用软件在电脑上再现。能客观地记录机动车发生车祸前驾驶员的操作过程,有效地提供驾驶员在事故发生前作出的种种反应。其构件包括  相似文献   

6.
《上海地方交通》2005,(1):F003-F003
路宝V2003A型汽车行驶记录仪是上海路施宝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应用现代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研制开发的高科技产品.是新型的行车监控系统。该产品通过公安部安全防书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公沪检033151)严格的全项目检测。  相似文献   

7.
道路运输营运车辆应用GPS和行驶记录仪的现状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营运车辆应用GPS和行驶记录仪的现状与经验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9月24日上午,郑州市大石桥交叉路口旁,一执勤交警拦住了一辆轿车,“你为什么不系安全带呢?”交警向轿车司机发问,只见司机莫名其妙地升起车窗玻璃,然几秒钟工夫又落了下来,肩上多了条安全带,司机理直气壮地说:“你没看清楚吧,再看看有没有。”他的举动已被执勤交警随身携带的现场执法音像记录仪全程拍录下来。执勤交警不慌不忙地打开袖珍式的记录仪说:  相似文献   

9.
基于车辆行驶记录仪法的道路危险路段排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新的公路危险路段排查方法,通过车辆行驶记录仪记录车辆全程实际运行车速,绘制全程速度曲线图,根据实际运行车速波动幅度的大小来确定交通冲突最大路段,经与实际交通事故数据对比,依据该法确定的路段与实际事故多发路段吻合。  相似文献   

10.
在2004国际(浙江)道路运输与物流科技博览会上,全国首个指纹汽车行驶记录仪横空出世,该产品由浙江维尔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它不仅为道路交通事故分析鉴定提供精确的数据信息,还弥补了前两代汽车“黑匣子”的不足,通过对驾驶人进行指纹身份认证,从而根除代驾现象,并对超速、疲劳驾驶提前预警。  相似文献   

11.
为了从车-路耦合角度客观、直接地识别道路事故多发路段,开发了事故多发路段动力学仿真识别系统,建立了车辆模型、道路模型与车-路耦合模型,提出了事故多发路段识别方法,通过小附着系数路面动力学仿真试验和弯道制动动力学仿真试验进行验证。采用闭环控制方法控制汽车的运行状态,依据道路的特性,选择表征车辆行驶安全性的特征参数,通过特征参数曲线识别事故多发路段。仿真结果表明:在主要考虑道路因素导致事故多发时,所识别出的事故多发路段与依据交警部门事故统计信息所识别出的事故多发路段一致,因此,此系统可行。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可用于计算道路路侧交通噪声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将实测的车辆速度、类型和到达时间等微观交通数据作为输入量,利用车辆行驶模型更新车辆各仿真时刻的运行状态,借助车辆噪声模型计算车辆单体对测点的贡献值,进而求解整个车流的噪声值.该模型不但可以全面反映交通噪声起伏变化的时间分布特征,而且还可以预测和分析复杂交通条件下的噪声指标.通过实测数据对比分析,证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预测精度为-0.4±1.0 dBA.  相似文献   

13.
��ͨ�����ѵ������ٶ�Ԥ��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匝道是互通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运行速度的匝道设计理念是目前公路及互通立交一种新的设计思路。本文以互通立交匝道小型车辆的运行速度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分析互通立交匝道运行速度的影响因素,制订正交实验方案,运用车载高精度GPS设备,采集了北京市4座互通式立交共14条匝道车辆连续运行速度数据。根据其中10条匝道的数据,按照车辆在互通立交匝道上的运行速度特性将匝道分为三段:减速段、匀速段、加速段,构建互通立交匝道各个分段运行速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预测模型,并使用另外4条匝道的实测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交通拥堵、机动车乱停乱放、交通污染排放是城市交通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交通运行状态分析系统为拥堵点筛查、拥堵原因分析、交通拥堵预报、交通拥堵治理及政策效果分析提供有力支持.制定完善的停车法律才能实现停车问题的根本解决.严格停车执法、规范停车管理、提高停车设施利用效率,实现停车违法行为综合治理.基于OBD能耗计量器具和交通大数据平台,深入分析机动车污染排放形成机理,研究掌握能耗排放感知、能源计量数据质量控制、能耗排放建模等核心技术,建立交通节能减排检测统计平台,提高交通能耗排放数据核算精度,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匝道是互通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运行速度的匝道设计理念是目前公路及互通立交一种新的设计思路.本文以互通立交匝道小型车辆的运行速度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分析互通立交匝道运行速度的影响因素,制订正交实验方案,运用车载高精度 GPS 设备,采集了北京市4 座互通式立交共14 条匝道车辆连续运行速度数据.根据其中 10 条匝道的数据,按照车辆在互通立交匝道上的运行速度特性将匝道分为三段:减速段、匀速段、加速段,构建互通立交匝道各个分段运行速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预测模型,并使用另外4 条匝道的实测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在 5%以内,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信号倒计时对驾驶决策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实测数据对信号控制进口道各断面的车速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临近停车线处于不同断面位置的车辆行驶特性由于信号倒计时的有无及剩余绿灯时间的影响而存在差异.提出了考虑信号倒计时下驾驶心理的元胞自动机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剖析了不同时空条件(位置、车速与剩余时间)下微观驾驶心理与行为对中观交通流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刻画信号灯控制下城市进口道路车辆运行特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车车通信技术条件下车辆通过合流影响区时的运行情况,缓解快速路交通压力,提出车车通信环境下入口匝道车辆速度控制模型。首先,分析合流影响区车辆汇合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合流影响区车辆行驶速度需求,确定入口匝道车辆在加速车道上可汇合位置;接着,根据入口匝道车辆和主路最外侧车道车辆分别到达合流影响区汇合点的时间,建立入口匝道车辆汇入的车速控制模型;最后,对传统环境下和车车通信环境下车辆驶过合流影响区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在给定的仿真时间段,车车通信环境下,主路和匝道交通量分别为1 000veh/h和400veh/h时,合流影响区的交通量提高了19.5%,入口匝道车辆的平均行驶时间节约了26.9%、平均行驶速度提高了19.7%;主路交通量为1 800veh/h、匝道交通量为800veh/h时,传统环境下合流区车辆出现排队现象,车车通信环境下无排队现象。  相似文献   

18.
汽车检测控制系统网络通信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提高汽车检测控制系统网络通信的质量和效率,对传统的串行、共享文件与网络数据库通信方式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Winsocket的通信方式,采用Winsocket技术设计了数据帧和命令帧两种报文结构。在C/S模式下解决了汽车检测控制系统车辆调度和检测数据实时传输网络通信问题,提高了系统运行过程的稳定性与检测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公路线形与车辆运行速度及交通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介绍公路线形对车辆运行速度的影响因素,详细分析公路平、纵、横线形及线形组合等因素对运行速度的影响,提出线形元素与运行速度之间的模型关系,并分析公路直线、平曲线、路线纵坡及线形组合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说明公路线形设计的合理性对车辆运行速度及交通安全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低碳和谐是都市人对城市生活的渴求,而实现这种生活的一个关键就是城市交通的低碳和谐,即较低的城市交通工具尾气排放、通畅的城市交通运行,舒适、愉快的城市居民出行.文中通过对慢行交通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城市低碳型交通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