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连通性及连通可靠性是区域公路网络结构特征及运行状态评价的重要指标.本文首先提出了应用连通度、连接度指数及连通度平均值指标来表征省区高速公路网络连通性,其次构建了基于初始网络及子网络的数量、规模及平均最短路径距离等因素的连通可靠性评价方法,最后以黑龙江省高速公路网络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研究提出了黑龙江省高速公路网络的连通特性及连通可靠性特征,得出实例网络县市级网络连通度不高、连通可靠性受到关键节点影响较大的结果,能够应用于冰雪恶劣天气、恐怖袭击等特殊事件下应急需求点布局、应急物资调度优化等.  相似文献   

2.
准确预测恶劣天气时船舶行为是港口水域应急调度和高效安全管理的关键,提出一种基于马尔科夫链的恶劣天气船舶行为预测模型.根据分析船舶行为实际变化规律,得出船舶行为是由船舶在不同空间进行状态转移而形成,然后结合船舶行为分布数据采用经验风险最小化策略求解状态转移矩阵,最后通过初始状态分布和状态转移矩阵预测恶劣天气时船舶行为.实例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能科学准确地预测恶劣天气时船舶行为,可为港口应急调度与高效管理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3.
海人是一支长期生活在海上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天西马来西亚南部、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的廖内群岛。由于海人的划桨技术一流,熟知马六甲海峡的地理环境,有时成为马来王国海军的中坚力量,有时则成为海盗。海人在马来群岛的历史上,先后协助了室利佛逝王国、马六甲王国和柔佛王国三个马来政权。三个马来王国在海人的辅助下,依靠海上贸易成为马来群岛的强国。1699年的弑君事件后,海人在柔佛王国的地位开始衰弱,游离在政权以外从事海盗活动。19世纪以后,随着欧洲殖民者在东南亚的扩张和打击海盗政策,以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人再也无法在马来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海上运输关键节点的应急保障是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损失的重要方面. 考虑影响海上运输关键节点应急保障能力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因素变量分布情况的影响,以及多维变量导致Copula 函数的参数求解困难等问题,构建基于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和 Copula 函数(FA-Copula)的海上运输关键节点的应急保障能力评估模型,对海上运输关键节点应急保障能力进行评估,分析不同因素的影响. 计算结果显示:整体对比来看,应急能力比较好的是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和巴拿马运河,比较差的是苏伊士运河;从其中提取的公共因子FA1 来看,马六甲海峡比较好,苏伊士运河比较差;对不同因子变量联合分布比较发现,不同因子变量分布会对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海上大风浪作用下小型船舶单锚泊锚链承受拉伸力指标参数,选取链环直径不同的五组锚链进行测量和计算结果分析,根据热带扰动93W引发的风、浪和涌流共同作用外部海上环境负荷数值模拟结果,并采用二阶矩方法对单锚泊锚链承受拉伸力负荷分析,分析出直径不同的五组锚链在风、浪和涌流作用下的最大抗拉伸力指标参数和效用失效概率,并对小型船舶锚链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证明,对小型船舶锚泊及恶劣天气的风、浪和涌流数值,参照船用钢材规范承受拉伸力指标参数进行承受拉伸力负荷分析,可切实增强小型船舶锚泊安全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能够全面系统地评价海上通道关键节点的安全保障效率及应急效率,在两阶段DEA模型的基础上,考虑负投入产出变量、决策者对于2种不同效率的偏好差异及效率分解,构建了海上通道关键节点安全保障效率与应急效率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到16个海上通道关键节点的安全保障效率及应急效率评价中.研究结果显示,龙目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的效率始终是非有效的,且随着α值的增加,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和望加锡海峡也会转变成非有效单元.除此之外,朝鲜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和英吉利海峡3个关键节点的子系统效率值波动不明显,安全保障系统占据主体,而马六甲海峡和龙目海峡2个单元的子系统效率值存在部分不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国每年发生的海上交通事故中,相当一部分存在船舶挂靠经营法律关系,因船舶挂靠"挂而不管"、船舶安全状况差等问题引发了大量的法律纠纷。由于船舶挂靠经营中实际船舶所有人与登记船舶所有人之间责任承担无明确法律规定,加之法官个人对法律理解的不同,造成了司法实践中不同法院对同类案件的判决结果并不统一。文章从船舶挂靠的理论分析、司法审判实践以及法律规定等入手,并借鉴最高人民法院对车辆挂靠经营下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统一做法,进而提出船舶挂靠经营下登记船舶所有人应承担连带责任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恶劣天气条件下对道路事故预测的合理性是有效安全措施提出的保障。文中以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冰雪天气为研究对象,选取TTC作为交通冲突的判定指标。基于调查的交通量及交通冲突数据,借助SPSS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交通冲突预测模型,并根据事故与交通冲突的关系建立二者之间的关系模型,最终实现交通事故的合理预测。结果发现,交通冲突数和事故数随着交通量的增加而增加,增长接近到道路能力时,交通冲突数和事故数趋于稳定,不再增加。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障海上船舶航行安全,采用构建船舶航行安全影响因素鱼骨图,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环境条件、交通调查中船舶行为基本要素进行量化分析.运用交通模型研究不同自然环境条件下的船舶安全航行方法的特点,对基于海上船舶密度、航迹分布、交通流、交通量和船速分布、船舶到达规律、交通容量、船舶行为、船舶管理等基本要素,进行数学方法的定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福建省高速公路两纵三横主干网的初步形成,高速公路快捷、畅通、舒适的通行环境,已成为交通运输和人们出行的重要通道,但由于交通事故、恶劣天气、道路施工、重大交通保障任务等,都可能采取封道措施,尤其是时常发生的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往往导致高速公路交通拥堵,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出行,也使社会对高速公路快速通行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质疑。因此,如何有效提高清障施救水平,缩短道路封闭时间,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是当前高速公路管理中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海上运输关键节点安全评价研究是保障我国海上运输通道安全的重要环节,为科学全面评价我国海上运输关键节点的安全状况,本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引入投影寻踪方法构建安全评价模型,通过遗传算法求解,对关键节点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挖掘相关海峡的主要安全威胁.评价结果表明,涉及我国重要物资如石油、集装箱运输的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及苏伊士运河的安全水平相对较低,而且印尼地区的龙目海峡、巽他海峡及望加锡海峡的安全状况也相对较差.评价结果为我国制定保障海上运输安全措施及做出相关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提高我国海上运输安全性与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海上运输关键节点安全评价研究是保障我国海上运输通道安全的重要环节,为科学全面评价我国海上运输关键节点的安全状况,本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引入投影寻踪方法构建安全评价模型,通过遗传算法求解,对关键节点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挖掘相关海峡的主要安全威胁。评价结果表明,涉及我国重要物资如石油、集装箱运输的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及苏伊士运河的安全水平相对较低,而且印尼地区的龙目海峡、巽他海峡及望加锡海峡的安全状况也相对较差。评价结果为我国制定保障海上运输安全措施及做出相关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提高我国海上运输安全性与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上海、浙江、江苏海事局发布的海事事故调查报告为基础,通过建立有序概率模型(包括有序Logit模型和有序Probit模型),对海事事故严重性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识别.结果表明:有序概率模型适于研究该问题,且有序Logit模型优于有序Probit模型;季节、时段、天气、通航水域、船型、船长、船舶所有权等对较大及以上事故具有正向影响,能见度对较大及以上事故具有负向影响.其中,船长200 m影响最大(边际效应为0.378 3),夏季影响次之(0.282 2);能见度不良影响最小(-0.108 0),个体所有船舶影响次之(0.109 5).研究结果可为海事安全部门开展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海洋和贸易大国,随着海上贸易量的不断增长,对海上交通线的依赖性极强.海上交通线安全是保障本国政治、军事、经济、能源安全的关键所在.由于海洋大国控制海洋交通线,海盗与海上恐怖主义等因素影响,交通线受到潜在和现实的威胁.争取交通线主导权,保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拓展我国发展空间已刻不容缓.针对海上交通线安全的现状,对潜在和现实威胁进行分析,提出可行的维护交通线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中提出采用数据仓库技术搭建水上交通事故(事件)管理、分析信息平台,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自动描述、寻找事故数据背后有价值的的模式和知识.实例给出1995~2000年期间长江水域的船舶事故(事件)历史数据库的构建,通过重特大恶性碰撞事故案例的数据挖掘,量化提取事故特征,并利用广义线性模型对船舶碰桥事故建立概率预测模型,为科学组织管理长江水上交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优化海军在海盗活动区域的护航选择决策,更好地保护过往船舶,维护海上运输安全,在对实际护航行动涉及的海军与海盗两方主体博弈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包括海军和海盗双方在内的非合作非零和Stackelberg 博弈对双方行为进行描述,并选取双层规划模型将博弈关系进行数学转换.针对该双层规划模型的特点,采用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启发式算法(SAB)对反应函数具体形式进行计算,并进行模型求解算法设计.最后,以索马里海盗活动区域为例进行实例分析,得出海军继续选择亚丁湾进行护航,海盗活动区域将向红海转移的结果,结果也说明了模型与算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海事事故与海上违法行为的不断增多,智能的监控方法成为降低海事事故,打击海上违法行为的有效手段.同时,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的普及及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essel Traffic Service,VTS)的扩建,又为智能监控提供了数据支持.鉴于此,利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提供的数据,分析通航水域船舶信息的分布情况,根据其概率分布采用朴素贝叶斯算法,从船舶航速、航向及距航道边界距离3个方面,构建船舶异常行为检测模型.最后,以成山角通航水域为例,检验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能够有效地完成异常行为监测,减少海事监管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成山角水域船舶航行的特点,并对成山角定线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准确分析海盗袭击的决策行为与预测海盗袭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同时考虑海盗与海军两个群体决策行为的基础上,根据演化博弈理论建立海军护航下海盗袭击决策的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并分别推导出海盗采取袭击策略与海军采取护航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通过对复制动态方程参数的讨论,确立了不同的博弈情境,并分别对各个情境下博弈的演化过程与稳定策略(ESS)进行分析.最后,以近年来索马里海盗活动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实例模拟,模拟结果符合海盗活动的实际情况.理论分析和实例模拟结果表明,海盗袭击事件形成主要受袭击收益与海盗劫持成功率影响,海军护航行动使海盗更倾向于选择不袭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