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2动态牵引试验方法[7] 研究机器动态牵引性能的试验方法可分为现场试验、台架模拟试验和负荷车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2.
工程车辆牵引动力学概述及其研究回顾(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4动态牵引性能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机器牵引性能的试验结果通常带有很大随机性,对于一个随机函数来说,它的规律性只能通过数值域、时差域和频率域的概率统计特性来进行描述和评价.从实用角度考虑,关心的是机器在动态条件下究竟能输出多大的牵引功率,消耗多少燃料,发挥多大的生产能力等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将主要涉及试验结果在幅值域内的统计特性,因此评价机器动态牵引性能的数量化指标将主要根据实验数据在幅值域内的特征来建立.此外,这些指标中还应包括一些相对指标,以便用来评价机器在动态条件下工作时,其动力性和经济性相对于静态特性下降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2.6动态负荷对车辆牵引系统各总成性能的影响及有关措施 上节讨论了工程车辆作业中动态牵引负荷的特性,为了了解这种负荷对车辆牵引性能的影响,有必要讨论车辆的发动机、传动系、行走机构在这种动态负荷条件下的工作状态,如此才能找到提高车辆在动态负荷条件下工作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3.4牵引动力学模型的分析与总结 通过上述机器牵引系统各部件的运动方程式(1.50)~式(1.56)的联立求解,可以分析机器的各种工作状态,计算出相应的动态性能指标.对机器系统来说,输入为发动机的循环供油量△g=△g(h,ωe),或者说是供油拉杆的位移h(PT的压力pe);干扰有工作负荷Fx(t)和影响行走机构滑转性能的诸因素,在取静态滑转曲线计算时,干扰仅为工作负荷Fx(t);系统输出为牵引力fk(t)、行走速度V以及在此基础上计算的牵引功率NT、牵引效率ηT、牵引比油耗gT、牵引小时油耗GT等.  相似文献   

5.
0导言 工程车辆牵引动力学是工程车辆学科的基本理论,其内容涉及到工程车辆研究的各主要领域.他的主要任务是在动力性、燃料经济性、作业生产率等综合性能指标约束条件下,研究车辆牵引系统各单元部件--发动机、传动系、行走机构、工作装置的工作性能,建立车辆牵引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对该动态模型的分析求解,建立部件平均意义上的牵引总体参数匹配理论以及系统静(输入目标)、动(输出指标)态控制理论,使车辆在外部动态负荷与变化的地面条件下实现其最高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6.
工程车辆牵引动力学的研究分为2个阶段,即静态研究阶段和动态研究阶段。静态研究阶段主要集中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其主要方法是假定车辆为固定不变的负荷和地面条件,保持档位和发动机油门不变研究车辆在此静态条件下的性能以及车辆为达到最高的静态性能而应有的总体参数匹配方法与条件。其工况是静态,其方法是点工况参数匹配,不涉及到参数变化的过程问题。静态工况为一种假定工况,是对实际动态工况的高度抽象与假定,是为了简化问题而采取的一种近似方法。因此,静态性能并不能真实地描述车辆在实际的动态工况下的工作性能,其优化方法——固定参数匹配也不能使车辆在动态工况下达到最佳的性能。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牵引动力学研究进入动态阶段,即研究车辆实际动态变负荷工况下的真实性能及其为达到最佳性能而应该采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7.
四履带驱动车辆附着牵引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四履带驱动滑模摊铺机的实际作业工况出发,对四履带驱动车辆切线牵引力的产生及其不同工况下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出提高履带液压驱动系统的速度刚性有利于改善四履带驱动车辆附着牵引性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负荷拖车是用来测试车辆动态牵引性能的现代车辆测试设备,测功系统在试验过程中为之提供可调节负载,对拖车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章在简述负荷拖车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拖车的新型测功系统——液粘测功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并分析了测功系统的恒转矩控制、输出稳定转矩的响应情况,及其对改善负荷拖车试验性能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2.5工程车辆动态牵引负荷特性分析[6,18-20] 循环式作业机械的牵引负荷波动剧烈,为车辆动态负荷的典型代表,从机种的普及程度和负荷特性而言,其中又以推土机和装载机为最.因而讨论这2个机种的负荷特点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履带推土机行驶系统进行介绍,并通过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得出了影响履带推土机行驶速度的主要因素,确定了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的牵引条件。针对其样机进行了牵引性能试验,为改善推土机性能提供了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合理配备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有利于提高推土机的牵引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