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土壤是植被生长的基础,提供着植被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各种营养元素,植被同时也参与土壤的形成,改善土壤的性状。黄土丘陵是我国黄土高原上的主要黄土地貌形态。它是由于黄土质地疏松,地表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加之黄土高原地区雨季集中于七、八月份、降水强度较大,被地表流水冲刷形成的。由于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森林植被大量减少,成为我国生态系统退化最为严重的区域,严重制约着该区域农林业生产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植被恢复建设成为国家、地方政府及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试图以植被恢  相似文献   

2.
本技术依托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倒口窑心滩守护工程,在深入分析倒口窑心滩与藕池口心滩水文情势、植被生长特点的基础上,选择狗牙根、芦苇等本土化植物作为固滩植被,将固滩植被种植在经过基质改良的土壤内,并在土壤上方铺设用草绳编织成的网状固土设施,促进植被成规模生长,既可巩固护滩工程效果和促进滩地的淤积壮大,又可实现工程和周边环境的有机融合,实现了植被有效覆盖,营造出种类丰富的湿生植物群落,防止了水土流失。在保护滩面免受冲刷的同时,极大提高了航道整治工程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了解半干旱区路域边坡生态恢复初期土壤一植被系统演替特征,文章以山西太原绕城高速边坡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为对象,结合对该示范工程边坡土壤一植被所开展的连续6年的野外定点生态监测实践,运用室外监测和室内数据分析,研究了土壤肥力、植被群落等特征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半干旱区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松山自然保护区特点,结合冬奥会要求以及全国首批绿色高速公路的建设要求,通过对冬奥赛区延崇高速沿线及周边山区土壤进行综合调查分析,根据不同坡面类型特点,配置适合的基质类型,起到土壤重构效果;采用工程废渣为原材料,构建多孔质混凝土生态骨架基础层,实现资源再利用和地形的修复;对周边区域进行植被调查和筛选,结合近自然修复理念,综合选择了荆条等乡土植物,起到了良好的植被修复效果。该技术充分利用了工程废渣,实现了固体资源化再利用;工程废渣等提高了坡面基质的稳定性;多孔结构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筛选的具有优良特点的乡土植物,能够将植被修复措施与工程修复措施相结合,丰富了高陡边坡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稳定且物种多样性增加,同时植被修复模式在后期少维护,少管理,经济成本低。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共和至玉树公路位于高寒草原区,高寒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转换过程十分缓慢,造成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长期低温和短促的生长季节使高寒区的植被一旦破坏,恢复过程十分缓慢,而且加速冻土融化、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在共玉公路建设过程中,维护好植被,充分利用原生草皮移植于路基边坡护坡,对环境保护和防治水土流失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广西全桂路、桂阳路边坡植被景观状况进行了评价,通过AHP模型的建立及求解步骤,以坡度、坡长、坡高、植被盖度、土壤或母质状况以及水土流失状况构成的评价因子和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全桂路段边坡植被景观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关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平西高速公路绿化为例,从实践中分析植被恢复中遇到的问题,在本地区进行绿化,其覆盖率比较低,依据生态学理论和原理,结合生产实践,考虑到本地区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土壤盐碱比较重,通过筛选抗逆性强的植物,特别是耐盐碱能力强的植物材料,采用土表覆盖和改进植被恢复工艺,提高植被恢复水平。  相似文献   

8.
采用传统固沙技术和自我开发的沙袋沙障、土工方格沙障及沙埂沙障对对路域工程扰动区所产生的沙害进行了治理,同时结合植物措施恢复植被;结果表明:砾石沙障中植被恢复明显有所好转,沙障内的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的5%提高到了25%,物种丰富度增加了4倍。在两年的植被恢复过程中,低立式沙柳沙障的植被恢复效果最为明显,其生长的植被以较高级的生物种组成,生态稳定性较强,低立式菱形沙柳沙障、土工方格沙障次之,沙埂沙障以及化学固化剂的效果较差,化学固化剂沙地的植被盖度仅为8%,植被组成单一、多样性不高、盖度低。在沙障内随机栽种的樟子松的成活率达到90%,保存率达到了85%,樟子松长势良好,在固化剂沙障中樟子松的生长较差。1.0m×1.0m沙袋沙障中人工植被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也达到了80%和70%,优于1.5m×1.5m和2.0m×2.0m沙袋沙障。通过两年的生长扰动区内沙害已基本消除,植被恢复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保证了道路的正常通行。  相似文献   

9.
以京新高速公路TJSTFH-1段公路建设过程中工程创面三种处理方式(A:表土资源再利用进行生态恢复;B:深层土资源再利用进行生态恢复;C:裸露坡面无防护)植被与土壤的动态监测,探索了工程创面在不同处理措施下土壤质量状况、微生物活性状况与植被状况动态变化。认为工程建设过程中表层土壤是工程建设后期进行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的重要自然资源,其在N、P、K、有机质含量与微生物活性等土壤肥力指标上优于人工开挖的深层土壤,并且从时间尺度上,其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性状明显优于深层人工开挖土层土壤,因此在工程开发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进行有效的资源再利用。  相似文献   

10.
关于炭质岩边坡绿化目前国内外研究不多,还局限在传统的移植客土播撒草种的边坡绿化方式上,而且实践证明传统的绿化方法不适用于炭质岩边坡,植被生长期长,绿植稀疏,护坡效果不佳,后期维护工程量大。文章认为通过添加植被混凝土改良基质,播种黄花槐等耐酸性植物的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可以实现工程建设中炭质岩坡面防护和绿化两大功能的有机结合。植被混凝土层具有一定护坡强度和抗冲刷能力,在不龟裂、不流失的同时,又能营造良好的植物生长环境,使植被四季常青,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11.
青藏公路茶卡至诺木洪段路域生态环境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青藏公路建设对公路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借助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对青藏公路茶卡至诺木洪段公路两侧300m范围内的土壤类型、植被情况、野生动物分布、土地利用情况和土壤侵蚀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公路沿线区域河流数量很少,水热条件差,植被自我恢复能力较弱,植被覆盖度中等,荒漠化严重,生物多样性为一般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锶盐废渣修建的农村公路周围土壤、水体环境的监测分析,以及对路侧植被现状的调查,分析评价锶盐废渣对所修建的农村公路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公路生态工程技术相关内容,做了简单的论述,总结了几种常用的技术措施。开展公路建设工作,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为避免地貌和植被等被破坏,降低土壤抗蚀能力,引发土壤流失等边坡问题,深度分析此课题,提出有效的技术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建设中边坡水土流失的监测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分析土壤流失成因与侵蚀作用方式;其次以绥满公路(301国道)黑龙江境内海林至亚布力段为研究区,利用测钎法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边坡进行水土流失进行监测,根据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危害程度和防治目标;最后提出相应的边坡防护措施,建立以工程防护和植被防护为一体的综合防护体系,有效防治高速公路边坡引起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贵阳市南环线边坡绿化护坡为例,从植物选择、施工材料要求、施工工艺流程等方面介绍乔、灌、草植被砼护坡绿化关键技术。通过采用该技术可解决贵阳南环线高等级公路岩石边坡防护与植被恢复的技术难题,快速绿化岩石边坡,形成"以绿为主,乔灌草结合,多树种、多层次结构"的近自然生态景观,从而达到对高速公路岩石边坡进行植被恢复和坡面防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隧道控制排水可兼顾减轻隧道衬砌的水压力和维护隧道地区生态平衡的需求。在实际工程中,不仅要从工程安全角度计算隧道允许排水量,还应考虑人居饮水、植被生长等对地下水位的控制要求。文章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应用Dupuit假设,建立隧道排水的稳定流计算模型;以隧址区允许的地下水位降深为控制依据,推导了隧道允许排水量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以注浆堵水为主的隧道排水控制措施,为保护隧道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天山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特点,综合分析了公路改扩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运用生态恢复的理念,根据边坡所属的不同地貌类型和不同的地质条件,对公路沿线的气候特征、植被状况、土壤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天山公路沿线的边坡和取弃土场,因地制宜的采取相适应的恢复措施进行了方法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西部山区公路建设为例,重点分析了山区公路建设环保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干热河谷及高寒地区路域植被生活特性,提出了针对山区公路建设植被防护的全新设计、施工防护新理念及其采取的的方法和策略,从而形成一套全新的生态植被防护模式,进而通过现场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正确的,适用的,合理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供工程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依托工程实际情况,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土壤类型以及地形地貌,从草种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介绍和探讨道路边坡喷播植草防护技术在道路边坡防护中的应用。边坡绿化防护已经成为公路边坡防护的主流,绿化就像公路的绿衣,不仅能美化道路环境,还能对裸露的边坡进行植被恢复和绿化。只有做好基础的边坡防护工作,才能更好的保证绿化植物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广西南友高速公路K131+050~K131+390处右侧上边坡为试验路段,进行高速公路土质边坡绿化树种的比选试验,介绍了参试树种的选择原则,分析了所采取的种植技术措施,并对各参试树种在不同试验点的适应性和生长表现进行了观察测定,筛选出适合砖红性土壤高速公路上边坡种植的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