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国目前对隧道-滑坡工程的设计尚无可供参照的行业标准,尤其是滑坡洞口段隧道缺少相应的计算理论。文章首先以平行体系中隧道-洞口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归纳总结滑坡地段隧道衬砌的病害特征,构建了相应的工程地质模型;然后将剩余滑坡推力视为导致隧道变形破坏的直接原因,通过荷载传递规律得到作用于隧道结构上的附加荷载,将其与围岩压力叠加推导出了隧道外荷载的计算公式;接着采用弹性地基梁理论,推导出滑坡推力作用下的隧道内力计算方法,从而得到隧道-洞口滑坡的受力变形模式及计算理论;最后通过模型试验对其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实际工程相符,能够为滑坡地段洞口隧道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某隧道在施工过程中遭遇滑坡侵害导致隧道结构变形,形成隧道-滑坡体系,拟在未排除滑坡变形工况下,对该隧道病害段进行换拱处理,提高隧道结构强度,控制滑面变形。文章基于该隧道换拱前后滑坡体、隧道结构的变形监测数据,研究处治措施对隧道-滑坡体系中隧道变形、滑坡变形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隧道-滑坡体系中,当隧道穿越滑坡体时,对隧道病害段进行换拱加固,可有效减缓滑坡变形;引起隧道变形的根本原因是滑坡,如未对滑坡采取设防排险措施,在强降雨等不利工况下,坡体仍可能会出现变形;后期建议考虑对滑坡采取适当刷方减重、设置排水沟等措施增加坡体稳定性,确保隧道后期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3.
大断面浅埋偏压隧道CRD法施工工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良村隧道CRD法施工为工程背景,布设了变形监测点及内力测试元件,分析了CRD法施工隧道围岩变形情况及结构内力特征,并对CRD法施工隧道在不同开挖顺序下的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比较了不同开挖顺序时的围岩位移、应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RD法对各分部施工工序影响较大,且各分部对拱顶下沉的影响程度从大至小依次为1部、2部、3部和4部;隧道内侧围岩压力大于外侧,钢支撑内力均为压应力,且拱腰位置轴力大于其它部位。比较隧道开挖变形的差异以及结构的受力特点,结合数值分析结果,得出了山体外侧先开挖方案无论在围岩变形还是隧道结构受力方面相比于山体外侧后开挖都较小,安全系数相对较高。因此,合理的施工工序应该是先进行山体外侧开挖并施作初期支护,然后再在山体内侧开挖施工。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中西部铁路扩建复线工程中,由于地质条件限制,不得不穿越滑坡区段,新建隧道施工时易引起隧道变形与滑坡体变形.小净距隧道是双洞隧道净距介于连拱隧道与规范要求上下行分离式隧道最小净距之间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形式,由于隧道净距小,施工时双洞相互影响较大,对隧道围岩,特别是中夹岩岩体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探讨安全、合理、经济的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滑坡灾害发生于山区公路滑坡工程施工过程中,导致施工存在很大的安全问题,同时可能会使工期延长。通过对某山区公路滑坡进行检测,证实该山体具有浅层、深层的滑动变形区域,对出现变形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山体低下水位的升降是其主要因素。因此提出了对该公路滑坡稳定的相关建议,应该重视排水、防水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将横穿滑坡变形区的隧道简化为弹性地基梁,当滑坡区内隧道段较长时,便会发生较大的弯曲变形;作为特殊的全埋式弹性地基梁,有必要研究切向摩阻力的影响。文章首先建立了考虑切向摩阻力作用下隧道的弹性地基梁计算模型,然后引入逐步修正的思想,采用传递矩阵法建立了其内力和位移的传递矩阵计算式,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计算结果表明:切向摩阻力对隧道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滑坡边界的附近区域,并使隧道的内力和位移在一定程度上均有所减小;滑坡区内切向摩阻力系数对隧道的内力和位移影响相对较小,滑坡区外切向摩阻力系数对隧道的内力和位移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白龙山隧道地下岩溶水对隧道两侧边墙中间造成开裂、变形、凸出的典型实例,介绍了石灰岩地区岩溶水对隧道安全造成的危害,详细分析了它的形成原因及处理过程,探讨了怎么预防岩溶水对隧道安全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煤层采空区,尤其是年代久远的小煤窑采空区,对隧道工程危害极大,易造成支护结构变形、开裂、沉降甚至发生坍方,个别隧道运营期间仍在整治.目前采空区隧道的设计理论尚不完善.实际设计、施工中采用的工程措施基本以工程类比及施工实践为主.文章就多年来对多个小煤窑采空区隧道的设计并结合施工实践进行了整理、归纳,取得了一些成果,以供广大隧道建设者借鉴.  相似文献   

9.
超浅埋小间距隧道穿越既有公路变形规律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下穿既有公路的某超浅埋小间距隧道工程,对入口段的穿越施工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浅埋区左、右线隧道整体有左移的趋势,右线最大水平偏移量是左线的6~8倍左右;地表沉降由右洞拱顶地表向左洞延伸形成一沉降槽,右隧道拱顶地表沉降量最大;对存在偏压的浅埋小间距隧道,衬砌结构采用不对称几何形状设计比较有效;从中隔墙到偏压山体与地表交界处形成了明显的剪切带,应为施工期加强支护和监控重点区域。文中所给出的穿越里程段的偏压小间距隧道的变形规律、应力分布及中隔墙和衬砌支护结构的变形特征,以及既有公路路面的沉降规律等,对该工程的安全顺利施工和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百色至隆林高速公路某段山体滑坡应急处治桥改路施工实例,介绍了山体滑坡应急处治桥改路施工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工艺流程,分析了施工操作要点,为类似滑坡处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西宝高速公路唐家塬隧道为工程背景,针对滑坡滑动方向与隧道轴线正交情况下的直墙拱形隧道,根据隧道与滑面的位置关系,探讨分析了作用于隧道衬砌上的滑坡推力大小和方向的影响因素。采用结构力学方法,取隧道全拱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得出滑坡滑动方向与隧道轴线正交情况下半圆拱形隧道衬砌内力分布的理论计算方法。结合唐家塬隧道工程,利用理论计算方法得出隧道衬砌的内力分布情况,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理论计算公式的正确性与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作为滑坡滑动方向与隧道轴线正交情况下隧道的衬砌内力计算方法,为隧道衬砌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结合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羊古堆隧道工程实例,本文介绍了羊古堆隧道的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和隧道偏压情况,详细阐述羊古堆隧道山体裂缝开裂情况,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其处理措施,为隧道山体裂缝处治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3.
南京九华山隧道主体结构变形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FBG,建立了南京九华山隧道主体结构变形的离线长期监测系统,介绍了FBG测量原理。在隧道运营阶段中,对结构混凝土应变与伸缩缝位移进行了长期的监测,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监测结果表明,隧道山体段与湖底段变形均处于安全阈值内,且隧道变形主要受到环境、季节温差、降水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工程施工中的隧道地应力的力学进行了探究和分析,并探讨了隧道应力造成围岩变形的机理,对由于高地应力使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变形现象进行了详细分析。介绍了隧道大变形形成原理,对地形突变点及特殊层面进行详细的研究,确定了大变形地段可靠、操作性强的支护办法。以共玉二级公路通天河隧道为例,详细的介绍了应对隧道地应力特点的有效的施工措施和技术对策等,可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性。通天河隧道地应力的施工实践给隧道高地应力区域的施工了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技术经验,可供类似的隧道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5.
滑坡区隧道存在变形破坏等病害,文章采用自锚式新型加固结构对位于深厚滑坡体滑面上部附近的隧道进行加固处置,并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计算就自锚式加固结构的加固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新型加固结构后,隧道内力分布更加均布合理,变形也得到了有效的约束,验证了新型加固结构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新型加固结构后,隧道内力分布更加合理,最大主应力明显减小,应力集中区消失,同时变形也得到了有效的约束;新型加固结构的作用范围仅体现在隧道围岩及下部岩土,滑坡最终将发生越顶破坏,验证了自锚式新型加固结构只加固隧道而不治理滑坡的加固理念。  相似文献   

16.
小间距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与两隧道间净距有很大关系,净距很小时,不能简单看作两个独立隧道施工引起地层变形的叠加.基于厦门机场路隧道小间距段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0)模拟分析了隧道间净距对地层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的影响,并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了隧道开挖引起地层变形的横向影响范围,对工程的后续施工提供了指导,为大跨度小间距隧道的开发和施工设计提供了较确切的参考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原隧道施工中常出现软弱围岩涌水、突泥等危害,直接威胁到生命财产安全和工期延误,对隧道施工安全造成极大影响。为了杜绝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遇到的涌水、突泥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依托花石峡至久治公路夏德尔隧道软弱围岩工程实例,对软弱围岩条件下隧道施工中发生涌水、突泥等危害的安全保障措施、超前预报和应急处治方案等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为类似工程条件下隧道的建设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福寿高速公路岩头岗隧道出口滑坡群为例,分析了该段滑坡场区工程地质条件,滑坡发育特征,滑坡成因,最后提出工程治理措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省公路隧道工程不断的增多,在隧道竣工后显露的问题以隧道渗漏水最为普遍,隧道的渗漏水危害巨大且修复困难,由于隧道施工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影响隧道渗漏水的施工因素很多,因此如何在施工中控制隧道渗漏水危害的产生,对其施工技术的探讨特别值得我们深入探究。造成隧道渗漏水的主要原因有自然原因、设计原因、施工原因、材料原因等,本文从施工技术角度浅析如何防止隧道渗漏水产生,首先介绍了公路隧道渗漏水的危害,分析了施工中造成隧道渗漏水的原因,如隧道围岩基面处理不当、排水系统不畅失去排水作用、防水板施工不规范等。重点从四个方面:严格控制隧道围岩基面平整度、排水系统施工质量控制、防水层的铺设质量与保护、提高衬砌混凝土施工质量以增强防渗漏水效果,阐述了隧道施工中防渗漏水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岩溶作为不良地质条件对隧道施工造成较大危害,溶洞的存在影响围岩压力、支护结构受力和施工安全性。以某隧道工程实例作为研究背景,文章深入分析了公路隧道岩溶施工技术的施工方法,分别从溶洞施工方案确定、施工准备、溶洞开挖、支护施工以及锚杆支护多方面对公路隧道岩溶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实践可知,通过隧道岩溶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切实提高隧道工程的掘进速度和质量,对促进公路事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