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客运组织模式由高密度向高灵活度转变的发展前景以及灵活编组运营模式的兴起,有必要对不同编组运营模式下地铁运力供给与客流需求的匹配度进行分析研究。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影响匹配度的要素,并采用粗糙集策略进行指标筛选,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CRITIC-TOPSIS法的地铁运力供给与客流需求匹配度评价模型;然后,将此模型应用于北京地铁2号线,对固定编组与灵活编组模式下各时段的匹配度进行对比分析,并分别基于平峰期和高峰期的数据分析灵活编组对匹配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铁2号线采用固定编组模式全日各时段匹配度均低于60%,且存在客流高峰时段运力不足,低峰时段运力虚糜的问题;采用灵活编组模式所有时段匹配度评价值均优于固定编组;除早高峰和运营开始结束时段外,其余时段匹配度均高于60%,匹配度良好,可有效提高列车能力利用率及乘客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多宿主分级DTN列车移动网络 (M2H2DTN)的核心问题是DTN覆盖层上的资源分配,其影响DTN路由直至整个系统的效率,合理设计可以缓解流量爆炸问题.首先根据列车移动网络可预测环境,设计接入路由器消息矩阵及路由器接入时间的实时估计,提出资源后取策略,以保证高效用业务的服务质量;继而提出考虑中断和延迟的效用函数,在此基础设计Pareto最优的资源分配模型;最后就节点稀疏的场景仿真.结果显示提出的模型能提供较好的服务质量保证,减轻瓶颈处的拥塞,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力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力配置计划,应在深入分析网络中各线客流的随机变化规律、各线运力之间的关联性、乘客服务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运输设备能力的利用率、运力配置计划的鲁棒性以及运力计划编制过程的高效性。结合以上问题,分析列车运行模式、客流分布特点、乘客服务水平、企业运营成本、列车定员和线路通过能力等制约轨道交通运力优化配置的影响因素,研究网络运力配置优化的方法。在计划优化过程中,同时考虑运营企业的列车运行成本、乘客换乘等待时间费用等具体需求,结合客流变化的不确定性,建立运力配置优化机会约束模型。本文最后以北京轨道交通网络及其客流为背景,利用模型计算得出基于"独立运行"、"同网同间隔"和"周期化运行"等3种运营模式下的网络工作日运力优化配置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运算效率高,能反映实际情况,可为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员提供实用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4.
结合车站站台客流类型、客流集散流程和客流集散影响因素,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客流集散模型。采用Anylogic软件建立站台客流集散仿真流程和仿真模型。以北京地铁4号线北京南站站为工程背景,对其站台客流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站台客流集散模型能有效刻画高峰时段内站台客流的集散变化规律,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可行性。进一步探讨了高峰时段内基于不同发车间隔和不同上下行时间差的站台客流集散变化规律以及疏散仿真试验。形成了一种可操作的站台客流集散动态分析方法,可为城市轨道交通运力配置和车站客流组织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FAO(全自动运行)模式下,列车的灵活编组能快速地适应线路不同时段、不同区段的运力差异需求,减少运力浪费,提高运输经济性。分析了列车自动编组联挂和解编的过程,研究了列车编组识别、列车联挂状态检测、联挂列车编组防护包络管理和控制等设计方案,提出了联挂列车编组的多防护包络管理方式,以实现列车自动灵活编组运行。  相似文献   

6.
贺鹏 《都市快轨交通》2021,34(5):155-160
通过对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直通运营情况的系统梳理,整理出不同地铁线路的直通运营互通性。从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空间结构两个方面,讨论直通运营线路与城市发展协调性之间的关系。研究早高峰时段轨道交通网络直通运营区段的运力特征,并以京王线-新宿线为例,分析直通运营、快慢车等列车运行组织模式和基本规律,提出对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模糊聚类分析在铁路快运网络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快捷运输运力网络的特征、规划目标、规划原则和基本流程,提出运用模糊聚类分析规划快运运力网络的基本方法。运用F—聚类建立初始划分,利用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基于目标函数优化的特点和方法,求解出运力网络节点的分类。结合铁路发展实际,选择主要省级及以上经济中心点27个,其他主要区域经济中心点17个作为基本节点;选择国内生产总值、全部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货运量和交通环境等6个指标作为聚类分析的特征指标,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和铁路运输条件,规划出由10个关键节点、13个重要节点和15个一般节点构成的快捷货物运输运力网络。规划的节点既体现了快捷运输组织的现实,又反映了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刘枫 《铁道货运》2011,29(10):13-18,53
宁岢线作为大秦线强有力的运力支撑保障线路之一,研究分析制约其通过能力的瓶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宁武一神池区间为宁岢线的限制区间,决定着宁岢线的通过能力。提出在宁武一神池区间增设会让站,以满足运力的需求,并采用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计算法分别计算了增设会让站前后的区间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背景下的网络客流需求及换乘特征,通过对换乘站运力协调匹配影响因素的分析,引入进站断面满载率、换乘满载率、离站断面满载率等指标,建立了换乘站线路间运力协调匹配评估指标,以评估换乘站客流匹配情况;同时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所有换乘站运力协调的综合匹配评估指标。通过计算重庆和成都两个城市典型换乘站运力协调匹配评估指标,并与现场调研情况进行对比,认为所建立的评估指标可基本反映换乘站的运力综合协调匹配情况。  相似文献   

10.
针对铁路客运专线运输安全监控系统的特点,研究在网络带宽资源受限条件下的多路视频实时传输最佳策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源端网络流量实时采集的视频流码率控制和网络拥塞避免机制。建立基于这一系统结构的流量控制模型,应用自动控制理论,推导出稳定的流量调节算法。对带宽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原则进行扩展,通过设置视频源“优先级”,实现网络带宽的“按需”动态自适应调节的算法;同时引入自适应修正因子β和γ,根据调节误差对每路视频流的带宽占用率α进行动态修正。试验数据表明,这一拥塞避免策略对网络瓶颈部分的带宽利用率可达97.4%,调节时间在5 ms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为突破列车调度指挥系统体系结构在部署灵活性、资源利用率和维护成本方面的技术瓶颈,通过分析列车调度指挥系统优化需求,设计了基于云计算的列车调度指挥系统构建方案,对系统资源分配策略进行了探讨,并从模型适用性、系统可扩展性、资源利用率、维护成本和系统能耗方面分析了云计算列车调度指挥系统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列车调度指挥系统能够较好的适用于云计算。  相似文献   

12.
介绍国内针对特定网络的攻击防御策略理论研究概况,简述铁路网络系统复杂性特点与安全要求;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安全威胁,提出面向铁路网络的分层动态攻防博弈模型,将其构建过程按网络防御方案与资源分配、攻击效果最大化以及攻击损失最小化3个功能层次划分为3个步骤,在此基础上构建铁路网络3层攻防博弈模型,定义其各层的目标和约束条件的数学表达式,并给出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3.
林晓莺 《铁道货运》2007,(11):41-41
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国家重点物资运量持续大幅增长,其中煤炭和化肥、农药运量增幅达13.3%和11.3%,缓解了全国煤电油运瓶颈状况,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运力保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从上海轨道交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轨道交通6、8号线高峰小时运量与运力矛盾情况,并指出早前采取的高峰时段限流措施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根据限流车站和限流时间等选择原则,重新调整实施限流措施的车站,并制定相关的公交接驳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5.
铁路运输能力不仅是运力资源分配的基本条件,也是评价运力资源使用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集。根据客流需求特征规律及车站基础设施拓扑结构,为充分把握能力的不确定性与动态性,利用基于场景的方法,定义某一时段内车站的列车服务一需求意向集,更新传统的能力概念认识,以完成既定列车服务一需求意向所需的对基础设施占用时间为度量能力的标准。在此基础上,从空间层面、时间层面提出高速铁路车站能力计算与评估的几种策略,并结合不同的车站类型、从时一空二维角度比较分析各种计算策略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和"一票制换乘"的背景下,制定合理的网络末班车衔接方案,满足末班车时段乘客出行需求,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在网络换乘站成功搭乘末班车的乘客数量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网络末班车衔接优化模型,并设计了线路分层递进衔接优化算法求解该模型。以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为例,采用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进行了末班车衔接优化方案的计算。  相似文献   

17.
<正>从8月28日起,上海轨道交通3、4、11、16号线将陆续采取增能措施,提升工作日高峰时段运力,以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心城区的大客流压力。8月28日起,将调整上海轨道交通3、4号线工作日早高峰列车运行间隔,具体为:3号线早高峰时段,长江南路往上海南站方向部分列车最小运行间隔调整为2.5 min;同时,  相似文献   

18.
轨道交通客流在特定时空区间的强聚集效应导致车站内部设施的服务能力与客流量不匹配,极易造成乘客拥堵、滞留等问题。通过对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流线大范围调研,确定服务设施实际通行能力,识别车站瓶颈区域。进而利用多点联动的瓶颈控制方法,构建网络瓶颈客流疏导模型,协调流线网络结构中设施通行能力的匹配度,计算瓶颈点上下游客流调节量。以北京东单地铁换乘站为例进行流线瓶颈优化,制定不同客流强度下瓶颈优化方案,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模型可协助车站管理人员明确瓶颈控制区域的范围,并制定详细的限流泄流乘客量分配,为高密度客流组织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瓶颈的内涵,指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应当将基于能力的技术瓶颈和基于服务水平的服务瓶颈分开研究.提出了网络瓶颈识别、分析和消解方法.以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为例,探讨了该方法的适应性,发现服务瓶颈分析能有效地体现网络的供求关系,反映网络不同位置的服务水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铁路运价最优控制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个铁路运力和运价的最优控制模型,利用控制论对模型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并得到了最优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