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的分享经济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分享经济的企业将能够帮助政府实现众多社会治理目标。在信息革命加速重构世界经济版图的关键时期的今天,分享经济正成为考验各国智慧和战略决策能力的试金石。其适应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要求,是走出发展困境、消除诸多痛点的突破口,也是实现创新驱动、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试验场。  相似文献   

2.
正"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使客车市场不断进步,是当前我们要努力的一点,而这—点适用于任何时代。"——重庆交通大学公共交通学者、世界客车研究院专家王健在重庆交通大学公共交通学者、世界客车研究院专家王健眼中,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为提高人们出行便捷性和舒适性而兴起的"需求响应交通"服务,未来将成为客运业新兴的细分市场,并对客车制造的车型细分市场占有率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媒体视角     
正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共角色从前两届对话会侧重于政治议题,到本届"2016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聚焦经济议题,议题的多元化转变中,世界既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越来越开放的姿态,也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愿意向世界分享自己在经济发展和改革过程中的经验。中联部相关人士称,2014年举办首届对话会,原是为了创造一个向外方深入说明中国共产党政策,将政策解读转化成学术语言、百姓语言,解决跨国、跨文化交流障碍的渠道。而到了今年,对话会已不仅是世界看中国的窗口,并且成为了政党看世界的重要平台,以及促进不同文明沟通理解的重要桥梁。传播"中国方案",讲好"中国故事"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在接受采访中表示,无论是政策源头引领,还是舆论源头引领,对我们价  相似文献   

4.
《运输经理世界》2007,(2):148-149
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客车产业因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日渐繁荣.并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客车制造和消费王国.世界客车博览亚洲展览会(BUSWORLD ASIA)正是踩着这样的时代脉搏进入中国,不仅为中国客车工业学习海外先进技术和设计理念架设平台,更为中国客车制造业走向世界的构筑贸易桥梁.今天亚洲客车展已成为中国客车行业的盛会;成为"透视世界客车领域的窗口"  相似文献   

5.
<正>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影响力之大,堪称一场"金融海啸"。虚拟经济的危机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实体经济,全球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减产、裁员等手段成为国际上众多汽车企业"过冬"的主要应对之策。同时,中国汽车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正>"全球贸易运输的85%依靠海运完成,中国贸易运输对海运的依赖更是达到90%以上。作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我国海运的进出口量远大于他国,金属矿石、煤炭、石油和集装箱海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贾大山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贸易的发展依赖于安全、便捷、高效和绿色的海运通道,"这样的时机下,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几十年发展之后,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之比肩的是,GDP总量也跃居世界第二位,货物贸易总额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7.
媒体视角     
<正>让世界读懂中国经济新常态2014年是深改元年,是一个分水岭。中国经济发展步入了"新常态",经济运行呈现出阶段性特征、趋势性变化。与此同时,经济增速下行至金融危机之后的最低水平,也引发了一些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关注和担忧,西方媒体出现"崩溃论"、"刺激论"等论调。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世界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既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的现实需求。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不仅肩负着转型的重任,还承担着更  相似文献   

8.
<正>6月,绿色经济再次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其不仅是6.5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也是将于6月20日召开的巴西"里约+20"地球峰会讨论的主题。要测量"绿色经济"这个热词的热度,最便捷的量具就是网络搜索引擎,6月11日在百度可搜到1680万个相关结果,而在谷歌竟然有4040万个!"绿色经济"在谷歌的热度比在百度高出140%!这似乎证明了绿色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因为相对于中国人主导的百度,美国人主导的谷歌无疑更具有全球化的背景。  相似文献   

9.
正"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十三五"时期,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的中国经济需要站在世界全局来谋划区域发展战略,开启区域协同作战的"大战场"。纵观历史,中国经济在过去30多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以各地开展大规模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起点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变化,直接改善了区域投资环境,为发挥地方比较优势、吸引外部要素集聚创造了条件,也为提高区域经济运行效率、增强区域竞争力奠定了基础,这一做法已经成为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重视的"中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加剧,各类资源日益枯竭,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和责任。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审时度势,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并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向世界做出了庄严的自主节能减排承诺。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交建")作为特大型基本建设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我们的社会责任与生俱来,义不容辞。中国交建自2006年10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以来,始终以  相似文献   

11.
<正> 1993年是中国石油工业的转折年,油品进口额达920万吨,标志着中国已成为石油进口国。经济部门预计,在未来的21世纪初,我国经济将保持7~10%的增长速度,下个世纪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而且就能源消费的效率和环保而言,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逐步增加,但届时国内的油气供应只能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12.
武广高速铁路自2009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成为目前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武广高铁的开通,不仅标志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进入新阶段,而且预示中国将进入"高铁经济时代"。2012年9月28日武汉至郑州高铁开通,它是北京—广州—深圳客运专线是全国快速客运通道四纵四横中最关键的"一纵"延伸,时速300公里,最快运营时间105分钟,比以往缩短2个半小时,运营初期,每天开行24对,平均间隔30分钟。根据国家铁路建设规划,中国将建成42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总里程1.3万公里,形成"四纵四横"的高铁网络,  相似文献   

13.
永恒杀招成本低廉放眼世界造船新格局,中国船舶经济研究中心专家王文军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船舶制造市场成长性最高的国家,各个方面的基础已经具备,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推动世界造船工业发生转移的根本因素,除了经济大环境以外,低成本取代高成本是其更为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中国加入WTO已进入倒计时阶段, 一旦成为世界经济组织体系的一员,中国也就 更有机会成为一个世界强国,更有能力影响世 界的经济和政治格局,使之和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一致,这也是中央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核心 所在。 一、加入WTO对我国粮食进出口的影响  我国加入WTO后,粮食贸易将会呈现进口 量大且持续稳定、出口稳步增长的态势。 1.从我国的粮食生产、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和对WTO的承诺三个方面看,我国的进口粮食 将会呈现进口量大且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金融海啸余波未尽的时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十二五"时期第二年。今后几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什么样的国际国内环境?宏观经济变化趋势将会怎样?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及交通运输更好地发展应当确定什么样的政策?这些都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国际经济变化对交通运输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尽,对世界及我国经济的影响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反映在交通运输  相似文献   

16.
对于曾经长期将引进外资作为国策的中国经济而言,过去短短十年间所进行的与国外企业的战略合作,不但使得中国经济成为"高帅富",也使得从政府到企业,都面临着一个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逆袭。在跨国合作的集团军中,潍柴近年的并购行动无疑表现得较为抢眼。  相似文献   

17.
公路运输企业的节能工作主要集中在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 外资物流业由于自身进入中国的特点,决定了还未对我国物流业产生直接影响,仍然是"双重网络".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从世界制造工厂转向世界消费市场之时,将意味着外资物流业直接对决中国物流业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8.
<正>2007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2位,中国(不包括港澳台,下同)居第4位,韩国居第11位。中韩日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7%;对外贸易总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6%;外汇储备总额近3万亿美元。以中韩日为核心的东北亚已成为全球最具发展前景的经济区。不少经济学家和政治家预言,2020年前后该经济区国民生产总值将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0%,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近代百年历史告诉我们"闭关锁国就要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近代百余年的屈辱史,使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则解放了思想,开启了中国融入世界先进经济体的步伐。36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凭借年均10%左右的经济增长率,最终在2010年以397 983亿元人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旋律。世界要发展、国家要富强、企业要腾飞,都离不开资源,离开资源谈发展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当前面对着日益枯竭的地球资源、经济的复杂多变,人类不得不重新思考发展的意义、发展的可持续性等问题。"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和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