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作为新奥法施工的核心手段之一,是进行动态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判定隧道围岩稳定性和确保施工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对康新高速公路跑马山隧道进口地表进行沉降监测,依据地表沉降监测数据来判断围岩的稳定性和初次衬砌支护动态变化信息,确保隧道安全施工,同时对隧道进口地表稳定性进行评价,为二次衬砌的施做时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高速列车通过隧道将诱发隧道内外的压力脉动,其中包括隧道内压力波和隧道进出口波。在对这两类空气动力学现象同时进行数值模拟时,会产生有关开放边界和隧道出口端边界的选用问题。文章基于三维可压缩非定常湍流流动模型,采用CFD软件中的滑移网格技术,模拟高速列车穿过隧道的全过程。通过改变两种计算区域隧道远场开放边界条件以及隧道出口边界条件,考察了其对隧道内压力波以及进口波计算结果的影响特性,得出了开放边界对进口波影响较大,出口边界对隧道压力波影响较大。研究进出口波时,开放边界采用黎曼边界条件较合适;研究隧道压力波时,出口边界采用压力边界条件较合适。  相似文献   

3.
关角隧道进口段浅埋砂层隧道稳定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突变理论,对关角隧道进口段浅埋砂层隧道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揭示不同的应力释放率下围岩的变形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隧道变形的极限位移,用以指导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隧道进出口路段驾驶员明暗适应的特性及遮阳棚对明暗适应过程的影响规律,文章依托紫荆隧道(无遮阳棚)及巴朗山隧道(有遮阳棚)进行驾驶试验,以驾驶员瞳孔直径及其变化速率为研究参数,分析遮阳棚对隧道进出口路段明暗适应的缓冲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暗适应过程90%以上发生在洞内段,明适应过程54.61%以上发生在洞内段;在隧道进口段暗适应过程中,通过遮阳棚时间为2 s时,最大瞳孔直径变化速率下降4.84%,通过遮阳棚时间为5 s时,最大瞳孔直径变化速率下降33.58%;在隧道出口段明适应过程中,通过遮阳棚时间为2 s时,最大瞳孔直径变化速率下降38.75%,通过遮阳棚的时间为5 s时,最大瞳孔直径变化速率下降49.97%。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特)长隧道的隧道内部与隧道外部的光线一般反差较大,驾驶员在隧道进出口处容易产生"黑洞"和"白洞"效应问题,结合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通过分析隧道进出口处的特殊路段,确定隧道进出口过渡段的长度及隧道进出口过渡段的分布,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空区隧道的稳定性研究一直是隧道工程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对采空区隧道的稳定性从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模型试验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析,指出了今后采空区隧道稳定性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破碎岩层位置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文章以某节理裂隙岩体隧道为研究对象,根据破碎岩层位置的不同分别建立6个计算模型,采用离散元软件UDEC对各个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并对比分析破碎岩层不同位置下的隧道开挖后应力和位移响应云图。结果表明:当破碎岩层位移隧道中线以上时,对隧道稳定性影响最大;当破碎岩体层位于隧道中心以下,对隧道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隧道进出口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将隧道进出口车辆驾驶员的瞳孔变化作为研究对象,以大量的行车试验分析作为基础,为了掌握个体适应明暗度时的视觉震荡特征,选用视觉震荡持续时间测评车辆驾驶员的视觉舒适度,进而更加合理地评估隧道进出口驾驶人员的视觉负荷状况及行车安稳性,可为相关交通规则制定及隧道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两藏扎墨公路嘎隆拉隧道围岩应力状态,作者利用水压致裂法在隧道进出口部位进行了地应力测量,并通过有限元回归分析,预测了整条隧道岩体应力分布;最后从地应力角度,分析和预测了隧道沿线的岩爆情况.  相似文献   

10.
厦门东通道翔安隧道是我国大陆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海底公路隧道,隧道全长5.948 km,隧道最深处位于海平面以下70 m,隧道从进口到出口依次穿越F-1、F_2、F_3风化深槽和F_4风化囊,其中F_1风化槽为全强风化花岗岩,透水性强、水量大、水压高,隧道涌水、突泥的风险很大,因此如何通过风化深槽是整个工程顺利建成的关键。为了提高围岩的稳定性和减小隧道涌水量,采用全断面超前预注浆的方法对F_1风化槽进行堵水和加固,取得了较好的注浆效果,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文章主要介绍了进口左线行车隧道F_1风化槽的地质情况,探讨了注浆机理,并介绍了注浆方案、参数、工艺和设备配备及注浆效果的检验、评价情况。  相似文献   

11.
在隧道工程中,隧道围岩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影响着隧道勘察、设计和施工的整个阶段。为了保证隧道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经济及其他问题,研究围岩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工程意义。文章以广西某地隧道工程为依托,运用MIDAS/GTS软件,基于应力应变假设条件,对开挖后隧道三维及衬砌二维受力和位移进行分析,得出隧道围岩稳定性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性及原因,并提出对应措施进行有限元结果的论证。分析结果表明:围岩主应力较大,使得拱顶出现较大下沉,拱底区域出现隆起,最大隆起值为3.7mm。  相似文献   

12.
邻近乐业至百色高速公路伶站隧道某施工中的产业园挖方边坡侵占了伶站隧道上方和洞口100 m范围,边坡开挖或滑塌可能对隧道形成较大安全隐患,隧道进口道路外为产业园填方边坡,边坡滑塌可能侵占道路,对道路安全亦有较大威胁。对此,文章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ContextCapture(Smart3D)软件生成三维实景模型对边坡进行定性分析,采用GEO5(2022版)软件边坡稳定分析模块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填方边坡按原设计各工况均属基本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多接近1.05,安全储备不足,特别是暴雨工况或持续降雨工况下边坡接近极限平衡状态,且推测滑面剪出口多位于坡脚挡墙之上,滑塌后可能侵占高速公路路面,需加强坡体防护;挖方边坡按原设计正常工况属欠稳定状态,暴雨工况属不稳定状态,原设计开挖坡率及防护措施下坡体极有可能出现失稳,进而对隧道结构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针对常见围岩级别组成的5组地层,文章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对上软下硬地层隧道围岩稳定性量化评价标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系统的研究。首先确定以拱顶位移突变判据和能够反映隧道破坏本质的安全系数作为判别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双重指标,然后通过大量的数值试验对5组地层组合隧道围岩的自稳性进行研究,并通过自稳曲线来划定围岩稳定性量化分组,从而建立围岩稳定量化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对土木工程领域围岩稳定性分级理论标准研究起到了细化和补充的作用,也可作为上软下硬地层隧道支护结构设计、现场施工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14.
特大跨径(2×4 车道)"半明半暗"双连拱隧道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汉山隧道是福建省福州长乐国际机场高速公路二期工程中的一座双向八车道(2×4车道)双连拱隧道,开挖跨径宽达41.6 m(连拱开挖总宽度),是我国目前跨径最大的双连拱隧道。隧道进口位于地形严重偏压地段,为贯彻"‘零’开挖"理念,并确保施工安全,避免洞口"大挖大刷"形成高边坡、仰坡,隧道进口段采用"半明半暗"的双连拱隧道进洞方法。文章从设计的角度,对隧道不同的进洞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并重点叙述了特大跨径"半明半暗"双连拱隧道的设计与计算。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山区复杂地质条件,分析了山区地质结构特点及其对隧道施工的影响,介绍了基于山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关键技术,并搭建了隧道施工稳定性数学模型进行微观地质结构强度分析以及地质预期形变评估,同时通过丽水市下河塔隧道2期实地勘测工程的试验验证分析,证明了所搭建的基于山区复杂地质条件的隧道施工稳定性数学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通海隧道为依托,对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内力进行监控量测,详细介绍了压力盒和应变计的埋设方法,对监控数据进行了分析,并给出通海隧道的施工建议。实践表明,监控结果能反应出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情况,可有效指导隧道施工。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何家坡隧道隧道右洞发生的塌方情况,分析了隧道塌方的处理方案,并对处理后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结果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高速公路运营隧道衬砌结构安全性的分析,对隧道衬砌开裂情况进行了调查,结合规范进行了隧道结构安全等级评定和衬砌刚度验算,对衬砌开裂后稳定性和安全性不足的测段进行加固设计,并进行了设计验算,验证了该加固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力学效应会有很大不同,尤其在半软半硬岩层中,隧道开挖会破坏软硬岩层交界处软弱围岩的稳定性,其施工力学效应更为特殊。文章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15种工况下隧道开挖进行了模拟,对均质硬岩、均质软岩和竖向半软半硬岩中不同净距隧道的拱顶沉降、中岩墙的水平位移、中岩墙最大主应力和围岩塑性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均质硬岩隧道拱顶沉降最小,竖向半软半硬岩隧道拱顶沉降和硬岩比较接近,软弱围岩隧道拱顶沉降最大;竖向半软半硬岩隧道中岩柱上部围岩稳定性较差,中部水平位移最大;隧道开挖引起软岩侧洞室上覆盖层围岩稳定性变差,可能引起隧道坍塌。  相似文献   

20.
节理面作为岩体中普遍存在的软弱结构面,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在节理较多的大跨隧道施工中,更容易发生拱顶掉块、塌方、滑移等灾害。基于此,文章依托贵阳市南垭路三号隧道,基于离散元强度折减法,采用3DEC软件对不同节理倾角、间距、组数以及衬砌参数情况下的隧道安全系数进行分析,评价了各因素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节理倾角越大、分布越密集、节理组数越多,隧道的整体稳定性越差;在单组节理的岩体中,节理倾角是影响隧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喷混凝土层对隧道的整体稳定性提升显著,10 cm厚喷层即可比裸洞的安全系数提高17.9%,并据此提出了隧道衬砌参数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