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公路建设采用BOT融资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昭升 《综合运输》1995,(10):25-27
<正> 一、中国公路建设发展形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路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上升。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中国交通运输的宏观格局,进一步显示公路运输便捷灵活、速度快、门到门的优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及投融资的现状分析。公路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但公路建设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建设投资金额巨大,投资回收期较长。近几年来,我国公路事业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到2004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8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4万公里。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技术的进步,公路基础建设发展迅速,对我国国民经济的促进和社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审议通过,标志着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3.
通过介绍德国高速公路的通信信息系统、交通事故处理机制以及公路景观和服务区的建设,阐明德国发达的高速公路路网系统,为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央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明确提出,以公路为主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此举必将促进新疆公路建设的迅猛快速发展.新疆的公路从1998年唯一的一条吐-乌-大高等级公路发展到2000年通车的乌鲁木齐至奎屯高速公路、至现正在修建的奎屯至赛里木湖高等级公路及和硕至库尔勒高速公路,其发展之迅速,及高效、便捷、舒适、安全的特点为更多的司乘人员所认知.  相似文献   

5.
随着浙江省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台账式公路资产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公路资产精细化管理需求,在公路资产数字化平台建设中亟须建立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公路资产分类标准体系,便于统一口径和信息交换。分析当前高速公路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对行业管理部门管理需求充分调研和国内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相关文件梳理的基础上,按照资产分类原则和线分类法建立高速公路资产分类标准体系,对资产的最小单元进行分类及编码,以期为行业管理部门对高速公路资产数字化过程中的资产分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输经理世界》2003,24(6):36-37
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高速公路建设耗费巨大,必须倍加珍惜,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如何合理配备高速公路养护设备,成为管理好高速公路,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保障行车舒适与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公路绿色低碳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按公路在社会经济体系的价值和自然界生态位属性,分析了经济发展转型、生态保护形势严峻等背景下生态高速公路建设的切实需求,提出了新时期建设生态公路的设想,阐明了建设生态公路理应是未来公路发展的必然选择.进一步而结合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实践提出了基于生态学基础理论的生态高速公路概念与基本要素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广西高速公路建设开启的新篇章,正在逐渐改变一直以来广西交通被视为中国"神经末梢"的困局。以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公路建设主力军,破冰筹融资难题,改写壮乡公路格局,使广西高速公路发展迈入了快车道,一个连通中国和东盟的国际交通枢纽正展现在世人面前。搭平台,夯基础——掀起高速公路建设新高潮2007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广西代表团的审议时,明确提出:"推进泛北部湾区域开发合作也好,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也在逐步加快,尤其是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然而,在实际建设中,特别是一些新建高速公路,时常出现早期结构破坏的情况,严重影响到公路建设形象与交通运榆的安全。故从分析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现状入手,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进而展开高速公路的沥青路面设计技术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推进高速公路的智慧化建设,在明确智慧高速公路来源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全球智慧高速公路的发展形势及全球智慧高速公路发展趋势,提出智慧高速公路建设策略:着眼顶层设计,科学制定智慧高速公路整体规划;强化技术支持,在“智能公路”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改善行业生态环境,提高智能公路应用水平;支持协同共建,高标准定制智慧高速公路标准;推进集约建设,探索全新建设运营模式,以期相关策略能够推动我国智慧高速公路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1.
构建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9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办发[1992]16号文件指出:“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正在起步阶段,如何管好高速公路,需要有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因此,各地对高速公路管理的组织机构形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暂不作全国统一规定。”从1992年3月至今已有8年多时间,此间中国的高速公路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车里程已由1992年底的652公里增加到1999年底的1.1万公里,位居世界第4。高速公路的快速建成和投入营运,使各省在投资建设和营运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由于受现行普通公路管理体制的影响和制约,加之高速公路监控设施建设一时还满足不了使用要求,使其在建设和营运方面暴露出不少问题,其中特别突出的就是高速公路的百公里交通事故率和事故死亡率反而比普通公路成倍地增加。根据公安部1996年的统计资料,高速公路百公里交通事故率是普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省际公路长途客运的线网建设日臻完善,在时间和空间上拉近了省际、城际间的距离,使省际公路客运班车小件快运具备了独特的优势,成为城际间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的物品流通优选渠道之一。  相似文献   

13.
据近日召开的《国家公路网规划》新闻发布会指出,截至2012年底,中国国家级干线公路通车里程达17.3万公里,其中普通国道10.5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6.8万公里。国家级干线公路的快速发展,显著改善了我国公路整体技术水平,助力长途高速货运市场迎来黄金发展期。  相似文献   

14.
<正>记者:沙校长您好,长安大学承担过很多西部项目,您本人更参与了西部交通建设的课题研究,请您谈谈参与这项工作的感受。沙爱民:西部大开发的10年是交通公路建设行业,特别是高速公路大发展的十年,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的开展,支撑了我国的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待这些成果。  相似文献   

15.
智慧公路既是公路发展的主要方向,又是必然趋势。智慧高速公路建设的总目标为“智能、快速、绿色、安全”,通过进行数字化基础建设,集成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车路协同的智能道路交通环境,提高路网运行平均速度和路网通行能力,消除路网安全隐患,减少安全施工的发生,为人们带来更为智能、快捷、安全的交通服务。现针对智慧高速公路建设相关内容,围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展开具体的论述,提出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在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人们出行做出贡献的同时,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也日趋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大量占用土地、破坏生态、耗用资源,且各种工业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利用率很低。所以,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增强循环经济理念,优化设计,合理施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耗费、破坏,增加工业废弃物和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势在必行。主要分析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循环经济理念及在控制工程投资中的作用,以及公路建设中材料的循环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7.
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改革开放历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高速公路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入世为其加快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转变观念,积极应对,加强管理,趋利避害,增强行业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摆在福建省高速公路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 加入WTO是福建省高速公路发展的新机遇首先,入世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客观上为高速公路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与发展环境。其次,WTO总协定中在交通运输方面承诺:鼓励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建设公路(包括经济干线公路上的独立大桥和公路客货运输站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发展总是超乎想象和令人感慨,不仅让许多国外观察家大跌眼镜,也让大多数国人不敢相信.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家确定以"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为主的高速公路建设方针,中国高速公路迎来第一波建设大潮.1999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1万公里,跻身世界前三.到2008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到6.03万公里,连续八年排名世界第二.  相似文献   

19.
近二十年,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与日俱增,高速公路、铁路及地下工程建设发展气势如虹,西部高原山区为改善线型、降低纵坡,保障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快捷性,公路、铁路隧道的数量和路线总里程的比例越来越高,部分省份高速公路、铁路  相似文献   

20.
1引言2004年,交通运输部提出"安全、耐久、生态、环保"的公路建设新理念,明确了新时期建设高速公路的理念和方向。高速公路建设开始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然而,科学发展绝不单纯是加快发展。作为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者,在关心高速公路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应关注发展的质量。本文结合吉林省高速公路的建设,试图归纳探索具有吉林特色的符合科学发展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路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