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国公路的养护体制和机制经历了多次改革,但在市场化、专业化等方面仍存在改进空间。为确保公路系统的养护工作能够得到持续、健康发展,从3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梳理普通公路的养护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定义;其次,和国外发达国家的普通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和机制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探索实施“建养一体化”的公路养护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桦 《综合运输》2005,(2):59-62
近几年,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到2003年底,全国农村公路已达到256万公里(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随着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养护机制与养护资金的问题日益凸现。目前,我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存在着许多不尽完善之处,已不能适应农村公路快速发展的要求。一、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1.农村公路与国省干道养护管理体系相割裂,制度化和规范化程度低按照我国现行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国道和省道的管理养护职能主要由各省交通主管部门下属的公路管理机构执行。公路管理机构大多实行垂直管理的体制,一般分省公路局、地市公…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出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与一般公路的养护管理一样,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反映高等级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拨款方式,不能适应高等级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公路是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公路上的车辆也在不断增加,公路承受的压力也不断增大,路面的损毁也越来越严重,公路的养护就变得尤为重要。鉴于此,分析公路养护管理中的存在问题,从改革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发展公路养护技术、实现公路养护机械化等方面提出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又一年国检     
正伴随着6月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会议在江苏徐州召开,"十二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结果公布,五年一度的全国公路交通领域内覆盖线路最长、动员范围最广、参加人员最多、影响范围最大、意义最深远的交通大检查落下帷幕。从某种程度上讲,国检只是一种手段,排名只是一种形式,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我国公路养护管理事业的发展。为此,国检过后,无数同行艰苦探索和实践换来的先进养护经验、管理体制及新型融资渠道探索尤为珍贵,值得"十三五"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珍视为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6.
杨伟 《运输经理世界》2023,(15):139-141
为更好地解决现阶段我国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中的资金匮乏、管养不分、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主要对公路养护管理特点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公路养护管理的原则,并提出提升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水平的重要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全方面提高公路的养护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我国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管理的现状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期对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建设不完善,仍然存在数据管理混乱和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为有效提高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水平,对基于GIS技术的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促进我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针对山东省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结合济宁市泗水公路养护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实现公路养护的智能化和智慧化管理为目标,推进BIM+GIS等智能化信息技术在公路日常养护管理的应用。将公路养护管理数据与BIM建造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智能化衔接,融合公路养护基础数据,以及公路养护施工的进度、质量、安全、人员、材料、机械等各类业务数据,实现公路养护资料的在线流转、签审,公路养护资料的无纸化和信息化管理,准确地掌握公路养护管理实时状况,及时处置公路安全隐患,创建“畅、安、舒、美”的山东公路,将公路养护管理的过程以一张图的方式进行可视化、全方位展示,为我国公路养护管理的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推动我国公路健康、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公路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作用,以典型国家的公路管理体制为研究对象,充分了解国外优秀案例,以期为我国公路管理体制提供改革启示。以美国、日本、英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公路管理体制发展历程、改革内容和现行管理体制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典型国家公路行业的健康发展得益于公路管理体制的合理设计,既保证了管理的有序性,又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因此促进了行业管理的科学高效运行,据此提出实行"大部制"的横向部门格局、决策与执行相分离的纵向机构格局以及有利于发挥各方积极性的央地事权分工,从而得到对我国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动向     
<正>"十二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9月启动9月至12月,交通运输部将组织"十二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8月6日,副部长冯正霖在"十二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工作电视电话布置会上强调,公路养护管理检查是推动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各地要充分认识公路养护管理检查工作的重要作用,严谨科学有序做好"十二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工作,推进我国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冯正霖指出,检查是手段不是目的,根本还是提升公路养护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应加大农村公路的建设力度,我国部分农村逐渐意识到公路建设与养护的重要性,但在公路养护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养护投入不足、养护责任不明确等。基于此,对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与养护工作进行研究,概述农村公路的发展现状,并提出新形势下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与养护的措施,阐述新形势下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与养护工作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农村地区的公路管理与养护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公路是我国基础建设构成的关键内容,对当地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针对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及质量提升展开深入探究,探讨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现状,分析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措施,提出公路建设质量提升措施,以提升公路建设质量,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稳定发展,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公路桥梁养护效能、实现公路桥梁安全、可靠运行,对精细化管理理念与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的融合进行研究。首先,对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中应用的意义进行分析;其次,提出当前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公路桥梁精细化管理与养护措施,包括精细化监测、资金保障、人员管理等方面,以期为相关领域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实现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精细、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5.
对青海公路养护管理特点进行分析,找出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运行机制、技术管理、养护机械专业、依法治路等方面入手,提出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已达446.3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1.19万公里。伴随日趋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中国迎来了道路养护行业的第一波高峰。现今,交通压力对道路质量的要求不断增加,道路养护标准也水涨船高。公路管理部门明显感觉到,传统施工设备已不能满足繁重的道路养护压力。因此,集高效率、专业化、多功能为一体的滑移装载机逐渐被道路管理部门青睐,其中凯斯S系列滑移装载机口碑最盛。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作者近年来的公路管理经验,分析了当前公路养护中低碳生态科学管理策略的应用,强调了公路养护管理的必要性,探讨了公路养护管理的基本方针,对低碳生态科学管理策略运用进行分析,以提高公路的经济效益,只有坚持以"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方针,才能做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实现公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而体现出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高等级公路养护与管理特点的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与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对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公路养护管理负责人曾云看到,过去村子里的沙石路、泥巴路早已被水泥混凝土路面或沥青混凝土路面替代,江安县农村公路正在以每年约300公里左右的里程增加,所有乡镇和建制村都通了硬化路,公路养护工作也走上了专业化和机械化之路,养护工作效率大幅提高。2013年10月31日,墨脱正式"摘帽"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县的历史,当地民谣里"山顶在云间,山底  相似文献   

20.
公路建设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而公路养护是保证公路通车安全以及延长公路使用年限的重要方式。公路养护是公路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养护质量直接影响着公路建设的经济效益。当前,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的建设使得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数量逐渐增多,为尽可能降低公路的维修成本,相关企业单位需要重视公路养护质量的提升。此次论文先是对公路养护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意义进行了分析,随后又对公路养护工程施工的管理问题展开了探讨,并得出了公路养护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