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鹦鹉洲长江大桥设计为三塔四跨钢-混结合加劲梁悬索桥,跨度布置为(200+2×850+200)m,两主跨主缆跨度均为850m,主缆矢跨比为1/9,边跨主缆跨度均为225m。三塔不等高,中塔为钢-混混合结构,高152m;边塔为混凝土结构,高126.2m。桥塔横向均为框架结构,塔柱之间均设置上下2道横梁。中塔混凝土下塔柱纵向采用台阶式的I形结构,钢上塔柱纵向采用人字形结构;边塔纵向采用I形塔结构。桥塔塔柱根据位置的不同分别采用单箱单室和单箱三室截面;横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桥塔施工采用泵送混凝土工艺。分别对桥塔进行稳定及纵、横向静力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主桥为(200+850+850+200)m三塔钢-混结合梁悬索桥,该桥中塔墩基础采用39根直径2.8m钻孔灌注桩,承台为圆端矩形,长70m、宽34m、高6.5m,埋置于河床覆盖层中。中塔墩基础采用双壁钢套箱围堰和"先围堰、后平台"的总体施工方案。在围堰浮运定位前,先在河床面铺设软体排进行主动防护,以减少基础施工对河床的冲刷;底节围堰在岸上制造,采用气囊法下河,先转向后直线下水,利用"前后定位船+重锚"系统定位,通过向井壁注水快速着床,围堰吸泥下沉到位后,搭建施工平台进行钻孔桩施工;最后进行围堰清基、封底,分2层按大体积混凝土工艺进行承台施工。  相似文献   

3.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主桥为(200+2×850+200)m三塔悬索桥,该桥北锚碇为"带孔圆环+十字隔墙"重力式沉井基础,沉井外径66m,高43m;1号塔基础为44根φ2.0m钻孔灌注桩,2号塔基础为39根φ2.8m钻孔桩;3号塔基础为20根φ2.8m钻孔桩;南锚碇为"圆形嵌岩地下连续墙+内衬"结构形式,地下连续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径68m,壁厚1.5m。根据该桥基础特点,北锚碇沉井采用3轮接高、3次下沉施工;1号塔基础采用筑岛、双排防护桩施工方案;2号塔基础采用先钢围堰后平台的施工方案,钢围堰采用气囊法整体下河;3号塔基础采用先平台后围堰、单排钻孔防护桩施工方案;南锚碇采用液压铣槽机配合冲击钻施工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4.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主桥为三塔四跨结合梁悬索桥,加劲梁跨径布置为(200+2×850+200)m。该桥南锚碇基础经多方案比选采用圆形嵌岩地下连续墙基础。地下连续墙外径68m、壁厚1.5 m,底板厚6 m,顶板厚14.5 m。导墙由2个L形钢筋混凝土墙组成,墙间距1.6 m;帽梁总宽4.0 m、高2.5 m;内衬厚1.5~2.5 m;在地下连续墙外围设置环形防渗帷幕。采用理正深基坑软件分析地下连续墙施工全过程的受力,进行结构配筋。采用软件FLAC3D建立基坑及周围土体三维模型,分析基坑开挖对长江大堤变形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正常施工时,周边建筑及长江大堤的安全可以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5.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主桥为(200+2×850+200)m三塔钢-混凝土结合梁悬索桥。为保证该桥的成桥线形和结构受力安全满足设计要求,主缆架设时,提出了考虑温度、跨度和塔顶高程影响的基准索股跨中位置参数影响公式,并采用索股分层定位技术架设一般索股;吊索无应力下料长度计算结果采用正装和倒拆2种计算手段相互验证;加劲梁采用4台缆载吊机,按照"从两中跨靠近中塔开始架设,而后再从边塔向边墩、跨中方向架设"的顺序吊装;混凝土桥面板采用"工厂预制、桥上结合"的方式施工;在加劲梁所有梁段就位、节段间正式连接后,再浇筑混凝土湿接缝;在两主跨各吊装27个加劲梁节段后,主索鞍共分6次顶推到位。采取以上监控技术后,该桥的成桥线形及桥塔偏位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6.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三塔四跨悬索桥。针对三塔四跨悬索桥的特点,采用了两阶段导索过江思路和四跨连续式猫道结构;主缆索股架设采用牵引力稳定的平面小循环牵引系统。采取措施成功解决了首根索股架设中出现的缠包带易破损、索股易扭转和散丝等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7.
墨水湖北路立交是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接线工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对立交设计过程中的交通量分析、立交功能定位、设计原则和方案比选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最终提出推荐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墨水湖北路立交是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接线工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对立交设计过程中的交通量分析、立交功能定位、设计原则和方案比选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最终提出推荐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方海  王健  祝露  刘伟庆 《桥梁建设》2020,50(1):20-25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主桥为(200+2×850+200)m三塔四跨钢-混结合梁悬索桥,中塔墩提出采用自浮式筒形复合材料防撞装置,以减小桥墩的船撞风险。为研究该防撞装置的破坏模式及防撞效果,制作了4个缩尺比为1∶8的防撞装置试件进行准静态侧压试验,并采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对船桥的碰撞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准静态侧压下,防撞装置的内面层层间剥离、外面层与泡沫剥离,内、外面层纤维均断裂;纵向格构层间剥离并屈曲破坏,降低格构间距可提高结构的弹性极限承载力和初始刚度;防撞装置可以降低船舶撞击力,延长撞击时间;船艏结构撞击后变形明显减少,应力降低。该防撞装置具有良好的防撞保护效果,能有效地降低船桥碰撞过程中桥梁和船舶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主桥为三塔四跨悬索桥。该桥北锚碇基础经多方案比选采用多圆孔环形截面新型沉井结构。沉井中间大圆孔内设置十字形隔墙,圆环内沿圆周均布有小直径井孔。沉井总高43 m,共分8节,第1节为钢壳混凝土沉井,第2~8节均为钢筋混凝土沉井。北锚碇施工中采用不排水下沉、井壁增加空气幕等措施减小施工难度及风险。采用软件FLAC3D对沉井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评估施工安全性能、施工引起的环境效应及运营加载后锚碇基础的变形等。计算结果表明,沉井分节下沉施工过程中其结构、地面变形均满足规范要求,施工可有效避免对周围建筑物和长江大堤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结合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南锚碇工程实例,对地连墙基础施工技术进行阐述。地连墙槽段接头采用"铣接头",基坑开挖后槽段接头无渗漏,封水效果好;地连墙槽段在岩层中采用"冲铣法"(冲击钻配合液压铣槽机)成槽,实现了地连墙槽段快速施工,平均成槽速度达到1.96d/个;基坑开挖过程中利用信息化监测手段,及时监测地连墙应力和位移,确保了基坑开挖和结构物安全。  相似文献   

12.
鹦鹉洲长江大桥钢-混结合梁悬索桥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鹦鹉洲长江大桥初步设计推荐其主桥采用200 m+2×850 m+200 m三塔四跨悬索桥方案,综述该方案总体设计.主缆束股采用127φ5.1 mm的镀锌高强钢丝,主缆应力验算安全系数取2.2.主梁采用四跨简支钢-混结合梁,以避免桥塔处主梁出现较大负弯矩.主梁支承体系采用纵向半漂浮体系,以降低主梁梁端位移.中塔采用钢-混组合结构,其上段钢塔柱采用弯矩较小、施工较简单的纵向人字形塔柱.南、北两侧锚碇均采用重力式结构,北锚采用沉井基础,南锚采用地下连续墙方案构建锚碇基础.散索鞍采用全铸鞍体与特制大吨位柱面钢支座相结合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以LZDJ5000型缆载吊机在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从吊机的结构、液压系统、控制系统等方面论述缆载吊机在施工应用中应注意的关键事项,通过介绍缆载吊机的基本性能及日常管理与维护的方法,为缆载吊机的现场施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庙嘴长江大桥是宜昌城区的一座特大跨江桥梁,跨越长江和长江支流——三江。针对该桥区域内水文、地质、通航和环保等要求,对桥位、桥型方案、跨径等内容进行比选,提出可行性方案。分析3条初步线路走向,西陵二路线位两岸接线情况较好,能较好地替代坝顶公路,工程实施难度较小,作为推荐线位。对跨越长江的大江桥、跨越三江的三江桥桥型方案进行比选,大江桥采用悬索桥,对航运无影响,桥型与当地环境协调,两岸接线线形较好,且悬索桥设计、施工经验成熟;三江桥采用斜拉桥,与大江桥桥型相呼应,主城区上桥匝道可下穿主线,施工便捷。为降低对长江中华鲟的影响,大江桥主跨径定为838m。三江航道为通过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主航道,跨径确定为210m。最终庙嘴长江大桥采用主跨838m单跨钢-混结合梁悬索桥+主跨210m中央索面高低塔斜拉桥方案。经济评价分析显示,庙嘴长江大桥社会效益良好,项目可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中提出了几种防治污染和减缓影响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上海长江大桥自去年9月正式开工以来,工程施工经历了筹备、搭建平台、试桩等磨合阶段,目前已经逐步进入到正常的施工阶段。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划,建设者已分别在两个主墩上搭设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施工平台:  相似文献   

16.
针对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1#墩塔的复杂工程地质条件,详细介绍了其承台钢板桩围堰的方案设计、施工准备、围堰下放、吸泥出土以及封底等复杂施工过程,总结了在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7.
忠县长江大桥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忠县长江大桥的工程实例,建立全漂浮体系斜拉桥的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用子空间迭代法对该桥的动力特性进行计算,采用时程分析法研究该桥的抗震性能,利用经验公式分析此桥的抗风稳定性能,为大跨径斜拉桥抗风和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巫峡长江大桥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在变形、失稳破坏期间产生的材料和几何非线性特性,考虑拱肋初始几何缺陷和结构在施工期间所形成的初应力等因素的影响,采用高精度的圆截面梁单元和钢管混凝土组合材料的本构关系,对巫峡长江大桥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江津中渡长江大桥主桥为(50+600+65)m的双索面悬索桥,北岸锚碇采用隧道锚,隧道总长82m,锚塞体长60m,落差高达36m,与水平线倾角为37°,隧道锚围岩以泥岩为主。锚塞体段为较坚硬泥岩,爆破采用三台阶开挖法,利用绞车牵引矿车有轨运输方式出渣;锚塞体采用锚杆和钢拱架支护;预应力定位支架采用分节段整体滑移施工法;锚塞体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用水平分层浇筑,分层埋设冷却水管降低温差,保护层设置防裂钢筋网;隧道锚张拉压浆正式施工前进行模拟压浆试验,并采用智能压浆设备确保压浆质量。通过采取以上技术措施,顺利完成了隧道锚施工,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20.
安庆长江大桥索塔中塔柱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介绍了安庆长江大桥斜拉索塔中塔柱施工方案、施工要点,较为详细地说明了中塔柱横撑的布置、设计及结构的确定,实测资料表明整个索塔施工过程中中塔柱根部应力未超过设计容许值,可为今后同类斜拉桥索塔塔柱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