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伦敦建设,总长只有4.8公里。1965年,中国的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1号线开始建设,1971年正式投入运行,比世界上的第一条地铁整整晚了102年。但是中国仅仅用了20多年时间就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上跃居世界第一。运营里程只用20年跃居世界第一我国地铁建设成绩斐然。仅仅用了20多年时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长度上跃居世  相似文献   

2.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现状 中国大陆第一条投入运营的地铁是1969年开通的北京地铁1号线,在随后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仅有北京和天津拥有3条、长度不足50公里的地铁线路。到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规模迅速扩大,从而也产生了严重的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我国很多城市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纷纷修建或规划修建城市轨道交通。以1995年上海地铁1号线和1999年广州地铁1号线的开通运营为标志,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2005年底,已经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长春、大连、武汉、深圳、重庆、  相似文献   

3.
<正>截至2014年底,我国大陆已有22个城市开通了3155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01条。预计2015-2020年我国大陆每年将有近30条线路,超过500公里的新线投入运营,40个城市开通运营线路超过6000公里。距离1969年北京开通运营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已超过45年,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呈现"新线急剧增加和已有线路逐步老化"的叠加期,"十三五"期间每年将有500公里新线投入使用,也面临大量老线相继进行  相似文献   

4.
国家发改委核准的北京地铁4号线特许经营外商投资项目及北京地铁4号线B部分项目特许经营协议,是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首个以公私合营模式进行的项目.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成为城市史上极大的一笔投资。它激发着人们的国际化大都会想象力和商业想象力,它令更多的机遇走进更多的城市,让往来穿梭于都市的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爱上城市。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正迈入轨道交通时代,更多的城市还在门外等待入局。尽管现在很多生活在都市的上班族已经把"坐地铁"当成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也许没有几个人知道,中国的第一条地铁始于1953年。这条地铁就是现存的北京地铁1号线。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当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这种大规模建设需要相应的资金、技术支撑。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技术和设备经历了从国外引进到国产化的过程,这些技术支撑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从技术支撑的角度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本刊记者日前就此专访了城市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时序是决定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建设规模、建设时机和建设顺序的重要依据。文章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时序研究的重要性,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入手,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近期、中期、远期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建设时序的影响因素,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管理期间的三个共同影响因素:交通需求、线网完备性和与城市空间发展协调性,并以巴黎地铁为例,验证了这三个影响因素的合理性,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时序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如何利用轨道交通和土地综合开发的增值效应去弥补轨道和城市发展建设的巨额缺口,提高轨道交通盈利能力?如何真正实现民间资本参与轨道交通建设运营?TOD在我国城市的实际应用如何?TOD和PPP未来又有哪些发展趋势?……从目前我国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步伐上就能发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需求在进一步扩大,发展建设也加快了步伐。目前,我国在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为4448公里。2015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完成投资3683亿元,比上一年增加27%。城市轨道交通  相似文献   

9.
王毅 《综合运输》2009,(10):85-87
<正>9月28日,北京地铁4号线正式开通试运营。由于具有港铁血统,在以人为本、优化换乘设计、与其他交通方式良好衔接等方面,4号线将成为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新榜样。  相似文献   

10.
正"深圳地铁、广州地铁先后于2017年6月26日和6月28日开始推行"女士优先车厢"服务,此举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业内开创了先河。"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快的国家。截至2017年上半年底,我国已有31个城市(不含港澳台地区)开通城市轨道交通共计138条线路、2794个车站,运营里程累计超过4150千米。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多元化、人性化的.发展需要,广东省深圳市、广州市先后于2017年6月26日和6月28日开始推行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一则题为《新老地铁配高级控制系统有望告别"专车跑专线"》的新闻引起了记者注意。文中,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透露:"北京地铁正研究继续升级‘最强大脑',实现各条线路的互联互通,让列车发车间隔更短,乘客乘车更便利。"这是一项需要提供信号技术的企业互相配合、共享才能完成的"标准化"大事。实现"互联互通"后的城市轨道交通,一旦某条线车辆短缺,另一条线上的列车就可以填补空白;技术更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9月以来,国家发改委先后批复了包头、乌鲁木齐、厦门等地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总投资规模超千亿元。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多地都在积极申报、修改城市轨道交通网规划,国家发改委也加快了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的批复进度。据不完全统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资额将超过万亿元。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第四届上海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论坛成功举行。本届论坛围绕"十三五"期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成果,"十四五"规划开局,引领我国城轨交通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加快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和提升运营服务品质为研讨主题。与会嘉宾分别作了"十四五轨道交通的发展与安全"以及"谈面向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思维与底线思维"的主旨报告;同时,举办了"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体系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前期研究是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依据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以及对轨道交通建设新颁布的政策,结合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对如何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前期研究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会长包叙定介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从1969年投运北京苹果园到火车站的23公里地铁算起,迄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前三十年发展缓慢,年均投运里程只有4公里;进入新世纪后加速发展,年均投运里程前五年达到80公里,近五年提高到177公里,去年更是建设投运了283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正> 由科技部、建设部、铁道部主办的’98北京国际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与装备技术研讨会于1998年9月18~21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内容有研讨会、技术交流和展示活动等。主题是探讨我国城市客运交通的发展方向和对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战略及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装备国产化问题。 会议期间,我国及有关国家的政府高级官员、专家学者、研究机构、著名企业等就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战略、有关政策、政府作用、发展趋势、技术方向及装备和施工等诸多领域展开了深入讨论和广泛交流。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一轮扩大内需投资中,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一个突出的亮点。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综合效应相当可观,从短期看,能够拉动固定资产投资,有利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长期看,则可以解决制约城市发展的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问题,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BIM技术的发展,如何将BIM技术融入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并加以推广应用,体现BIM技术的优势,加快全行业信息化发展进程,实现新时代城市智慧地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北京地铁19号线工程BIM技术应用示范,对城市轨道交通BIM应用推广实施方法展开讨论,强调应统一思想和认识,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建立标准,整合资源。通过项目需求为引导,开展试点工程示范应用,对重点问题进行研究攻关,最终实现行业、企业的普遍认知和BIM技术全面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于快速建设发展期,政府资金来源和投融资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往"土地出让金+银行贷款"的投融资模式难以为继,亟待转变与创新。本文在对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现状的回顾和对面临新形势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转变与创新的建议:利用地方政府性债券弥补土地出让金减少产生的资本金缺口;加快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应用,更好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充分利用企业项目收益债、优先股等直接融资手段;积极争取抵押补充贷款(PSL)替代商业贷款,降低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车辆国产化是关系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我国最早投入运营的北京地铁,车辆绝大部分为国产,不但建设成本低,运营成本也很低。而最近通车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由于车辆等设备系统主要依靠国外进口,致使车辆占工程投资的比例已从10%上升到近20%,最终使得这些地铁的综合造价高达6-8亿元人民币/公里。如此高的投资对国内许多城市来说是很难承受的,而且备品备件长期依赖进口,给维修保养带来很大困难,也使运营成本高居不下。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的轨道交通工业还相对落后,只有紧紧抓住当前轨道交通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